“中秋节征文”散文
中秋明月夜 “千里共婵娟”文/袁仲奇
中秋是中华民族仅次于春节的传统佳节!
中秋节作为我国人民的团圆节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这一天夜晚,人们或登楼赏月,或对月畅饮或品尝月饼等等。
这些习俗都与八月十五有关,都取团圆之意,都寄托着美好
的希望,神秘的梦想。
每到中秋,人们自然而然会想起“月到中秋分外明”的诗句。
的确,高朗碧蓝的夜空,皎洁如玉的明月多美啊!难怪古往今来
的文人墨客,总是用华丽的辞藻来歌颂和赞美明月,抒发心中的
缠绵情怀。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中写道:
“春江湖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
江无月明。”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写道:“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今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
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中国人之所以对月亮情有独钟,是
因为她有特殊的质感,独到的美丽,她以不同的形态不断的变化着,
她的这种阴晴圆缺,折射到世间人身百态上。就是老子说的:“物
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十五的月亮,是最园满的日子,成就
了我们心灵的寄托。尤其是中秋,一年中最美最大的月亮高悬夜空,
总是引人思绪飞扬,感慨万千。
明月是纯洁美好的象征,她具有温情腼腆的内涵,所以,
人们为她取了很多动听的名字,寄寓着美好的愈蕴。如“桂宫”
“蟾虶”“玉兔”“婵娟”这些都成了月亮的别称。还有人把
月亮比喻成“玉盘”“玉环”“玉弓”"月老”等等。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冲满着梦想,当梦想与现时发生矛盾时,
他将把愁思寄与明月,或者一个人与亲人离别,他总希望自己
和亲人都能看见分照两地的明月,人们的复杂情感和丰富想象,
使月亮也跳动着神韵。变成了通晓人性的多情的精灵,如同有
生命一般,要不,千百年来人们怎么对月亮有那么多的感叹呢?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影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
明年何处看。”这是大诗人苏轼笔下的月夜。在看诗仙李白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
得活灵活现,情景交融。
是啊,在这露湿桂花,月明星稀的夜晚,谁不满怀思念,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伴侣,思念朋友呢!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山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这是诗人苏东坡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
多么美好的江上月景,思念情怀。
月在诗人的笔下赋有神韵,在画家的墨里显现灵魂。千百年
来,月亮似乎成了皎洁善良的化身,遥望明月,人们唱出了多少
生离死别,悲欢离合歌哇。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
月在杯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惟有
今宵,皓影皆同普。”还有有关嫦娥与吴刚的故事,一直传唱到
今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理想之歌,光明之歌,梦想之歌。
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中秋的明月之歌比火药的历史悠久,
比指南针的运用广泛。她用于思念,情如地久天长。她用于
理想,理想灿烂辉煌。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庭,都会运用八月
十五的月亮,借她盈满而光辉的形象,于各自的期盼和梦想.....
一个追求光明的国家和民族,永远不曾磨灭心中的希望!
亲爱的朋友,我无意打断你在月下的深沉思索,只希望你和我
都能在皓月当空的夜晚,展开梦想的翅膀,飞向更广阔,更
神秘的长空,用实际行动去搏击,去翱翔。愿你的梦想象中秋
的月亮一样**漂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