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预告】“内观·外化”——郭盛书法作品展即将亮相方圆美术馆(济南馆)
【展览预告】“内观·外化”——郭盛书法作品展即将亮相方圆美术馆(济南馆)方圆美术馆昨天
“内观·外化”——郭盛书法作品展
开幕 I Opening:
2018.09.29 10: 00 a.m.
展期 I Duration:
2018/09/29 - 10/28
Sep.29 - Oct.28,2018
策展人 I Curators:
孙磊 Sunlei
主办单位 I Sponsor:
方圆美术馆
齐鲁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展址 I Exhibition site: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路六号学府大酒店方圆美术馆
内观外化——郭盛书法简论
孙磊
德勒兹在对超验性的拒绝与反驳中,引入了两个重要的概念:现实性平面与内在性平面,两者相互对应,彼此也相互含有,以此来说明每个事件都居于现实存在的历史界面中,同时也居于潜在的纯粹内在性的非历史界面中。也就是说,现实性平面上的现实提供历史的标尺与事实,而内在性平面并不外在于这样的标尺与事实,它在事实的内部说话,更进一步讲,内在性平面是更加深刻的现实。对于书法而言,这种内在性平面准确地阐述了书法的内聚力特征,书法在形式技术与精神气质上都有一个绝对向内的曲线,内聚力越大,其张力也就越强。在这个前提下,郭盛意识到,书法是一种修为,一种内观方法,一种通过向内的观看与体悟,来认识事物的实像,来达成净心修身的结果。而越是内观,越是在内在性平面的情境中,也就越能获得自然而然的自由状态,获得自在的状态。这种状态包含两种形式趋向,一方面在思想上是如何见证自我存在,另一方面在情感上是如何自得忘我。因此,对郭盛而言,书法就是一种形式途径或者生存方法,只不过,它呈现出更为内在的结构:一种内观式的、具有内在性内聚力的人生表述。
《苏轼〈东坡志林〉》
46×35cm 纸本水墨 2018
《司空图〈二十四品〉节选 》
33×33cm 纸本水墨 2018
本质上,书法所体现的汉文化也是具有鲜明的内观特征的文化,因此,它显得更为自足,更为自然。所以郭盛在书写中并不推崇过于激烈的创新模式,而是保持应有的范式和法度,保持清醒的尊严,笔笔有出处有因果,注重精神的精心灌注,注重结字的内向完满,保持动作的高难完成度和形态的内驱内收的张力,因此,他的书法就显得章法有度,进退自如,形序充沛,松紧生动。尤其他的行书,字字独立,俯仰生姿,笔势轻盈遒劲,结体与用笔纵横变化,爽利而醇厚。在书风上,郭盛也倡导表达的当代性要求,在他看来,书法的当代性也是内化表达的一种结构,他注重在书法本体的语言和理念之外,化入更多的内在因素和内在影响,从当代文化形式中寻求内力的支点,用以撬动书法范式的死水微澜。
另一层面,他也强调写作和音乐的融合,并身体力行地深入到两者内部,同时成为一个诗人和乐手,但他不简单轻易地将这些内容形式化地纳入到书法的界面上来,而是将一切都放在那个内在性平面上来审视并用以发言,从而更加深了书法的内在弹性和张力。进一步讲,书法的思想性实际上绝不是一个具体化的可言说的理念和意义,而是如何在一个以内在性平面为条件的内观式的视觉观念呈现。因此,郭盛实际上是在探索一条相对而言较为艰难的书法的内在道路,其潜在的内力值得期待。
《自作诗〈知音〉》
30.5×63cm 纸本水墨 2018
《自作诗〈园林述怀〉》
39×39cm 绢本 2018
此外,诗人身份对郭盛而言非常重要,并不仅仅是写作的原因,更是由于书法的内在性要求,它要求一种内在性力量如何通过更多的途径外化成新的形态。也就是说,郭盛的诗歌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书法美学的变通与外化。反过来也就是说在郭盛的书法中有一种潜在的诗性结构。首先,他在章法上特别注重气息和节奏,注意在流畅的书写中间歇性地滞留空间,同时,他几乎是一个苛刻的具有整体性要求的书家,常常在形式上执拗于自己独特的感悟,再纷乱杂芜的形态都被他整合到某种特质化的音调中去,一种诗歌节奏的音调,抑扬顿挫,气度安然,让人不觉自然明晰。其次,他笔法朴拙浑厚而又劲疾跌宕,随势而动,随性发挥。诗性的遭遇也是如此,它有时候极为直接简朴,有时候有充满瑰丽的想象,有时候又严谨秩序,无论怎样,它都是某种神秘相遇的产物,同时也是不断积累的质变形式。郭盛将两者集于一身,形成内观外化的视觉表述。再次,在内容上,他也注重强调诗歌的内在形式,常常将现代诗直接纳入到书写的范畴,并辅助以强烈情绪化的当代意味,试图打破原有书法的古典程式,无疑,当代语言的重构已经是当代书法不可避免的课题,多位当代书家也试图在此领域进行多种多样的探索,而郭盛是其中较为坚实有效的一位。最后,诗性的书法意识在郭盛那里往往是一股潜流,是一种慢节奏的、充满后劲醇香的、多积层的力量,其诗性的中轴将书法的章法、笔法、内容等串联起来,让其作品显得既文雅又恣肆,既高贵又平实,既直白又深邃,体现出一个真正当代文人的内在追求。
《 李白诗〈月下独酌〉》
43×43cm 纸本水墨 2018
《苏轼诗》
40×40cm 纸本水墨 2018
当然,内在性本身是外化的动力源泉,而外化立刻落实到笔端,落实到具体的字样变化中去。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出发,对郭盛的书法进行外化式地解剖就会发现,他在书写中的某些细节特征让人惊奇。他的行草带有章草的意味,笔意中含有隶简内劲,特别是连贯的流畅性中,他总奇异地设置某种硬朗结构的笔划,整体观看时既感受到完整的丰润,又间或差异的顿挫,而细细观察才能了解,他在每一细节都特别注意收笔的拙力,以免其笔意流俗。而且,我们发现这种拙力的硬度是极其强悍的,似乎到了一种偏执的程度,以至于他的笔法流转都像具有钢丝的韧力。也就说,在郭盛的性格中一定怀有不可动摇的绝对性力量,既与他的性格尊严有关,更与他的态度认识有关。实际上,这是他见证自我存在的方式,这种绝对性的力量不容置疑。因此,其书法的外化形式就显得遒劲纵横,刚硬而圆润。但他的个性外化在社会中就显得有些突兀,有时候他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突兀,甚至在这种突兀里强行推进,获得微小的进展都十分艰难。书法作为他内观精神和外化人生的的形式,也呈现出一种决然的难度,无疑,确实让人唏嘘。不过,郭盛总是不妥协的,总有一个优于外化结果的前方在等待着他,因此这样看,郭盛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未来尤其的外化以后的未来抱有天真的愿望,这似乎也是书法未来的死结,无论怎样,从生命本体的方向看,守护住这样的未来,也就是守护住我们的尊严,无疑这是具有绝对性意义的。
《心经》左
234×53cm 纸本水墨 2018
《心经》右
234×53cm 纸本水墨 2018
郭盛书法的灵动性是他另一大特征,这个特征主要基于他对人生无常之轻的感悟,那是一种生命不能承受的轻,所以在书法中外化成简洁生动的结构,充分接受汉简的笔法与笔意,字体稍扁,笔划空间松弛饱满,点的变化与呼应既讲究又随性,开合较大,靠内在的内聚力将行草的气韵与章草的淳厚结合起来,特别注重超然纵逸的情趣与格调,因此生动的笔划成为微观章法的眼睛,用外化的行笔形成一种内在的观望,构建出一系列沉着的生动感受,令人不得不反思沉重的现实压力,以出世的超然姿态来应对现实的沉重也许在今天看来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在书法的沉重中赢得一种轻盈的力量,却是一种内观自足的自然结果,也就是说,我们通过书法能够或多或少地窥见到郭盛对一种超验精神的敬畏与渴望,对出世精神或者逸放精神的着力追求。
拙与精,沉与轻,绝对与随性,持重与纵横等等,我们发现郭盛书法中的对立矛盾如此之鲜明,事实上,也正是这些内在矛盾所构建的外在结构形态才使得其法度的张力如此之大。当然除了书法,这也是郭盛人生外化的纠结之处,通过这些外化的形式,他不断向内观的自我逃逸,向更深的自我秘密之渊探求,以获得真相以及真正的自由。实际上,也许这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期许,但更重要的是他在矛盾反斥的张力中所获得的具体经验和事实,这些将见证他的生命本身,也见证他外化于社会的具体形象,也就是他作为书家的具体书写形象,或者作为歌者的具体引颈高歌的声音形象,更是作为诗人的具体诗性绵密流泻的语言形象……
2018年9月于长清
《心经》左
234×53cm 纸本水墨 2018
《心经》右
234×53cm 纸本水墨 2018
石涛诗一首
50×50cm 纸本水墨 2018
艺术家简介
郭盛1970年生于济南,任教于齐鲁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书法系。少好诗文书画,兼作音律,转益多师,以蒙养书翰。1985年受教于韩延燕、张今白、傅京亮、杨忠海老师。2013年获山东艺术学院书法硕士学位,导师于明诠教授。
出版专著:《从功用到游戏——郭盛书法文论》、《中国书法与书写研究》、《内观·外化——郭盛书画作品》;诗集《我不认识自己》。并有多篇论文发表于专刊杂志。诗歌作品先后发表于《诗刊》、《山东文学》、《山东诗人》等刊物,获第三届《山东诗人》(2017)年度诗人“特别推荐奖”。 1996年由北京世纪星碟唱片与上海声像联合发行音乐单曲《大灰狼》,近年陆续创作音乐作品《我迎着光走》、《空空的水流》、《画中人》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