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频道官方 发表于 2021-11-23 18:47:04

庚子记忆 时代的证词——“2020的言语”首发式暨座谈会精选

庚子记忆 时代的证词——“2020的言语”首发式暨座谈会精选

    “2020的言语”诗丛由潇潇主编,江西高校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包括潇潇的《疗,母语》,马启代的《风中的眼》,唐诗《遍地花香》,曾哲《这程子》,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套用诗的形式记录庚子之年国人心灵困境的作品。图书构想、设计与文本互证,体现了作者和编者的深度思考和精神寄寓。2021年11月6日,“2020的言语”诗丛首发式暨座谈会在山东济南举行,现摘录部分与会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潇潇在序言中说做这样一套诗丛是两难的,做,不容易,不做,是文学的缺席,也是出版界的遗憾。这是一个有保留的说法,依我看,不做,是人的缺席,人心的缺席,是人的遗憾,人类的遗憾。
    这几部书,让我看到了诗人的爱和崇高,也看到诗人的能量,诗的秘密,诗人在现实中没有缺席,见证了时代,回应了历史,并且正在通过诗的语言,变不可能为可能,为这个世界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刘向东(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驻会副会长,《诗选刊》主编)

   今天是特别有意义的一天。中国中坚诗人们,继承传统的对社会、对人民、对人类的时艰关怀和忧患意识,从诗人的敏锐感触和一视同仁的博大胸怀出发,对2020年人类最初遇到的可怕的新冠病毒灾难,以恐惧、躲避、拥抱、搏斗的曲折复杂的心态,从个人到社会,从中国到海外几个国家,再到全球人类的维度,以文化的灵魂-诗歌的形态进行有时逼真的、有时超越的各种描写。让我们很感动。
      ——朴宰雨(著名汉学家、翻译家,韩国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

      这套诗丛的一大特点,就是各位作者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写作思路的转换,大家的书写不再指向具体的疫情呈示与追问,而是以各自的日常生活和公共生活为内容,以由此形成的不同视野中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2020年留下见证。相对于个人而言,这样的书写无疑更为真切,也更见心性;而作为“见证”,它也更具涵盖性。
    ——燎原(著名诗评家,《海子评传》《昌耀评传》作者,威海职业学院教授)

      这是特殊时代留下的特殊文本,四位作者不仅各自写出了自己的高度,而且提供了不一样的诗歌标本、历史镜像和生命痕迹,值得这个时代来留存、铭记!诗歌,在某种意义上可被看作思想的诗性话语,更是叙事述物的诗性叙说艺术,尤其之于这个特殊的年代更是如此。所以四位作者的言语、叙述,为这个时代留存下一份最好的证词。
      ——孙基林(著名诗评家,山东大学诗学高等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2020言语”四本诗集是作者留给历史的时代证词和精神证词,他们同时创造性地提出和践行二十行诗体的创作,其所提供的文本,不仅属于诗歌,也属于这个特殊的庚子年份,其浸润激荡在他们诗行中的那种救赎性的招魂力量和美学上的精神性建构气象让人每当面对这段历史,都无法漠视。
      ——庄伟杰(著名诗人、诗评家,澳大利亚华人作家协会主席,《中文学刊》主编)

      用文字去纪录这个不寻常的年份是非常必要的,用诗表现人的精神和心灵反应也是非常必要的。这套丛书的出版是对2020年的永远纪念,是诗人鲜活生命的心灵呈现,同时也是同时代人的精神留痕。其意义是深远的。
    ——耿建华(著名诗评家,山东省诗词学会顾问,原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2020是一个特别的年份,这样一个年份需要记录和铭记,尤其是心灵和灵魂的记录和铭记。这套诗集统一的创意和设计,统一的比例,这使得实际总体上看起来十分考究,精致,有神圣感。这套诗集应该享受诗歌应有的尊严和光荣。
    ——朱建信(著名诗人,大校,济南空军政治部原创作室主任)

      这套诗集的出版恰逢其时,大灾难、大事件、大是非之后,应该有记录,有反思,有呈现。通过诗歌通过诗集来反映可以说视角独特、举动有方,代表诗歌写作群体表达了他们的的思考,他们的担当。几本诗集写作上各有特点,有的明快,有的单纯,有的隽永,有的深刻,从不同层面不同风格不同向度映现了当下诗歌写作的艺术样貌。
    ——赵林云(著名诗人,诗评家,山东政法学院教授)

      中国现代诗歌从胡适发表在1917年《新青年》杂志上的《蝴蝶》算起,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在这100年里,可以称得上是“追赶的诗学”, 总是落后于国际诗歌写作,或者与国际诗歌的写作没有什么太多关联,这一次的疫情书写,是整个国际疫情诗歌书写的一部分,而且以如此规模的丛书体量,走在了同类题材国际诗歌书写的前沿,可以称谓“前沿诗学”的一次实践。
      ——张厚刚(著名学者,聊城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后)

      2020,是一场灾难的发端,它并没有结束,仍然在施暴,身处其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见证者,但随着时间的进衍,它需要一份文学史上的证词予以纪事——“2020言语诗丛”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大枪(著名诗人,国际汉语诗歌协会副秘书长)

      诗歌的高贵在于它“是一种内在的暴力,为我们防御外在的暴力”。
      我相信诗歌是可以影响当下的。也许是秉承这样的信念,我们善待每一本经手出版的诗集。
      我相信,每一位用心生活的读者都能从这套小书中找到共鸣,进而获得些许慰藉。今后,江西高校出版社也将继续肩负起出版单位的责任,推出更多与时代的脉搏共振的真挚作品。
      ——邓玉琼(江西高校出版社社科图书出版中心主任,兼客家文化分社社长,编审)

      几位作者,一同用文字,给2020年做了“录音”。
      诗是坚韧的、无限的。这套书丰富的细节所传递的理念,是为世界祈福的诵文,更是向无序、向死亡的表态。这程子里,我们心中遍地花香,我们与母语相互疗愈,我们透过风中的眼,把黑夜读成白昼。
      ——衷昊(江西高校出版社诗歌分社责任编辑)

      总的感觉,大疫情下必有大部头的文学作品,可能有很多来不及,有很多想不到,甚至可能还有很多的出版因素,但这套带着文学热度、带着灵魂叩问、带着思想辨析的言语文本,终于还是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与读者见面了,值得庆贺!值得骄傲!
      ——周永(著名诗人,书法家,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2020年是我国传统文化意义上俗称的庚子年,而这个春天是一个无辜的春天,所有的汉字仿佛都失魂落魄,无辜、无奈、悲伤所滴落的泪光如同一根根琴弦,大千世界,仿佛就活在一把音色沉郁的大提琴之上,个体生命就活在一根根断弦之上。
      当指尖昼夜翻动诗集,人们会触摸到依然美好如初的人间,人们知道:诗歌,让世界活着……
      ——南鸥(著名诗人,诗评家,贵州诗歌学会会长,《贵州诗歌》主编)

      他们围绕着疫情这个主题通过批判、自省、爱、忏悔和哲学的思想汇集在一起,凝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如同纪念碑似的证词,对每个人都有着深刻的启示,这是诗的伟大也是诗的力量,同时这四本诗集也有意无意中为这个时代或者说为疫情这个事件设立了一个标识,四本诗集的出版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的慢慢显露出其存在的深远意义和社会价值。
    ——王宜涛(著名诗人,书画家,艺术评论家)

      过去的2020年还没有走远,它干涩的眼睛是时间的眸子碎裂后留下的坚硬的外壳。也许,只有这种碎裂后的疼痛里才能生长出令人震颤的光芒。我的后背聚拢着一种反复灼烧的烙印感,我知道,这些光芒来自哪里。
      ——陈士杰(著名诗人,中诗在线山东频道副站长)

      这四本诗集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与思考。
      是的,“一个属于全人类关注的主题。而面对这场自然灾难,我们的心灵和灵魂在经受着考验,我们的书写和我们的书写思想也经历着令人极其震撼的考验。”
      我祝愿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宽阔着。
      ——三色堇(著名诗人,画家,《特区文学·诗》副主编)    我敬佩2020言语诗丛独居匠心的创意,已经出版的四本诗集,各具个性,相映成辉。潇潇的《疗,母语》,平近而睿利,马启代的《风的眼睛》,则沿续了他以往的以轻见重的风格,唐诗的《遍地花香》,表现了诗人在田野风光中的存在意识,曾哲的《这程子》,仿佛一些紧凑、快捷的符号冲击读者的阅读,提升了诗作的现代性。      ——散皮(著名诗人,山东省诗歌委员会委员)
    很荣幸参加这个会议,对各位老师我仰慕已久,2020年是一个受伤严重需要疗伤的年份。这套诗集表明诗人在灾难面前是不缺席的,四位都是对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有责任心有良知的诗人。这也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个诗人的使命。有这样的诗人在、诗集在,就让我们记住了2020年!    ——路小曼(著名诗人,诗魂长清·徐志摩逝世90周年征文一等奖获得者)
      非常幸运在诗行里听到了看到了感受到了令人难忘的庚子之年,非常钦佩潇潇、唐诗、曾哲、马启代这几位诗人诚勇决绝的书写。去年,疫情发生前几天,我到英国留学,今年刚刚毕业回国隔离结束,见到这样一套诗集的出版,作为年轻人,作为一位后来者,我为人类遭受的这场灾难心痛,又为汉语诗人由衷的骄傲!      ——马晓康(著名诗人,第五届泰山文艺奖获得者)
      作为主编,我首先要感谢与我一起在庚子年,自危尴尬的境况中,共同为人类前所未有的困境和疼痛,留下了“言语证词”的4位诗人,他们是曾哲、马启代、唐诗、南鸥。如果没有他们对我创意的绝对信任和认可,我完成不了这套诗集的任性构想。我知道,对这套诗集的设计,我近乎小**的规定与形式,会让4位优秀的诗人与我一道,在时间的挤压中不得不向极限挑战。
      我还要感谢感恩江西高校出版社的詹斌社长、邓玉琼主任、衷昊编辑。如果没有你们具有前瞻性的出版眼光与对这个遭毁损世界抱有的仁爱诗心,以及你们的努力和辛苦操劳。这些“2020的言语”就只能在风中,落不了地。
      再次感谢在后疫情时代的冬天,大家依然用内心的诗意温暖着这个命途多舛的世界。
      ——潇潇(著名诗人、画家,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中诗在线总编,“2020的言语”诗丛主编,《疗,母语》作者)

       这套丛书很规矩,但不一般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真实的言语,真实的影印。
      老话,做自己。因为别的,都有人做了。
      这套书的创意很棒。
      这个出版社很棒。
      诸位的语言很棒。
      我的言语到此打住。
      谢谢!
      ——曾哲(著名作家、诗人,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这程子》作者)

      重庆突发疫情,我和同事必须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不能出重庆。我在向潇潇和启代表示不能参加首发式而致歉的同时,也为自己深深的遗憾。但是,我认真地回忆了我对这本诗集的写作过程和质量审视,我无愧于纸张和文字。
      ——唐诗(著名诗人,当代诗歌奖发起人,中诗在线总编,《遍地花香》作者)

      “感谢”是今天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了,但我还是要再说一次,对于策划者、出版者和会议的参加者,我内心充满真挚的感恩。
      这套书的诞生本身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隐喻。我特别心仪“瞻前、顾后”这样的命名,这是对当下诗人生存现状和写作环境的最好概括。但毕竟我们写了,证明诗歌和诗人都在现场,作为中国诗人,面对人类共同的灾难,几位诗人率先抛出了诗歌的集束炸弹,而且具有出版家精神高度的江西高校出版社为之提供了阵地,仅从这一点说,这套书就具有伟大的向度,它证明了写作者和出版者一个新的生命和艺术姿态。
      ——马启代(著名诗人,“为良心写作”的倡导者,中诗在线总编,《风中的眼》作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庚子记忆 时代的证词——“2020的言语”首发式暨座谈会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