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1-12-14 13:28:01

泰山文艺奖获奖作品:马晓康长诗《孙子》第2次印刷新版上市

      泰山文艺奖获奖作品:马晓康长诗《孙子》第2次印刷新版上市
                  
       近日,青年诗人马晓康历史长诗《孙子》售罄后,出版社第2次印刷的新版上市。《孙子》系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长诗力作,不久前荣获山东省第五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孙子》也是马晓康“齐鲁圣贤人物系列”长诗的第二部,是以诗的形式呈现孙子生平与思想的首部长诗。该诗在题材的深度开掘上独具匠心,不仅关乎对于历史的基本理解,又从历史的绵延中切入现实的维度,显示出诗人开阔的人文视野。该诗在艺术营构上有独特的追求,叙事跌宕起伏,抒情绵密细腻,既呼应主题的多重意蕴,又凝练在严谨的布局上,表现为历史理性与历史诗性融合的特征。新版除标明获奖信息外,加装了红色腰封,正面为:一部具象中华文明精神的新诗长卷,一曲彰显中国文化气象的灵魂交响,突出了该诗在东方文化背景上的史诗特性、艺术本体特征和生命经验深度;背面是:《孙子》立足齐鲁大地,是向中华文明和齐鲁圣贤致敬的经典之作、《孙子》视野开阔,气象宏大,多维度触及中华文明、《孙子》呈现出架构复杂而又敞亮的大教堂和交响曲般的恢宏气势。山东大学文学院曾召开二十多所高校专家研讨会,《孔子研究》《名作欣赏》曾刊发研究文章或评论专辑。《孙子》的文本实绩为当下娘炮腔、媚俗体充斥的诗坛给予了某种提醒、提供了一种参照。喜欢的朋友可到当当、京东、天猫、孔夫子等处购买。


附:
    一部拷问人们灵魂的悲壮史诗                ——读马晓康长诗集《孙子》                         文/王文楷    马晓康作为一位90后诗人,已拥有此等如椽巨笔,在连续推出《还魂记》《逃亡记》等引起诗坛关注的长诗后,又将精神的聚焦点投注在浩瀚的史册和久远的圣贤身上,已经出版的首部历史长诗《晏子》不仅连夺2018华语诗歌春晚十佳诗集和第四届中国长诗奖,而且韩文版也已在邻邦上市。因机缘巧合,在首届“海世界”诗歌文化节上与其父马启代先生相识,得以读到他刚刚面世的历史长诗《孙子》。作为“齐鲁圣贤系列”的第二部,《孙子》涵盖着众多古今中外的史实、熔铸着现代人万千哲学的思考,其视域开阔、诗意激荡,读来让人有酣畅淋漓之感,字里行间回响着金戈铁马的铿锵嘶鸣,同时流淌着侠骨柔情的人文关切。    诗人在家族起源中便定位了“那令人着迷的历史,充满让人扼腕的悲壮”,在跌宕起伏中涌现出“千年后,人们将陶瓷与中华统称为China”、“年轻的兵圣早就看透了这一切,他所想的就是痛苦的质问的中心”。诗人的几句开篇已经把我深深地吸引了进去,写孙子,也在写自己。年轻的诗人借孙子的生平、志向和思想,书写中融入了自己的体验和思考。是的,诗人不能为权贵歌功颂德,必须要保留自己的尊严,诗人不能为了铜臭而写诗,要明辨是非。我仿佛看见了诗人就是孙子,他大声的批判“人们看到景公的数千匹马,却少见他怜悯田间劳作的百姓”。    在随后的篇章里,诗人冷峻的思考渗透在字里行间,成为这首长诗的骨骼。面对战场和战争,想到权贵的所作所为,他写到:“可那些扭曲的人性依然存在,他们忘记了爱,将战争奉为至高无上的朝圣”,是的,那些如屠夫一般的将军,只为了自己的高官厚禄,像狗一样跪在地上祈求主人的赏赐,“谁能偿还一个家庭的儿子,父亲或丈夫”,诗人的悲悯之心油然而生,继而又产生了“那些打着太平等光明的旗号的,也最容易忘记初衷和承诺”。诗人一下子将我拉进历史的长河里。二战时期日本法西斯的罪恶根源不就是对人性的洗脑行动吗?太平天国不正是在获得土地以后纵情欢乐,早已忘了初衷,以致兄弟相残、政权坍塌吗?    诗人接着对战争进行纵深的解读和阐释,他提到“战争何尝不是一头吃人的野兽”以及“富庶的宋朝养着一群没有信仰的大夫”,我真的没想到90后的诗人富有如此沧桑的识见。“纵观历史,究竟是野蛮促进了文明,还是文明本身是一种伪装的野蛮?”随着阅读的深入,作者竟然让我完全融入了他的诗歌,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残酷的战争场景和关于文明的种种忧虑——这是作者与读者发生心灵碰撞后所产生的无法拒绝的共鸣,我非常赞同诗人的见解:“一个人的隐居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为了更冷静的思考天下”。    马晓康从孙子所涉及到的中外古今军事和社会事件出发,纵横捭阖,阐发高见和忧思,不断将我带入熟悉或陌生的历史场景。如“傅作义将军应该深谙此道”,怎奈战火中瑟瑟发抖的古迹,以及20多万部下的性命,最终回到“以战止战,不如以谋止战”的思想谋略——让人回想和反思起那个特殊年代的战事。此外,诗人悟到残酷的战争是“被轰炸的、屠杀的、士兵和百姓们,染红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警示”,继而感叹“田氏代齐只是人心的走向”,尖锐的批判了“再富裕的国度也禁不住昏君的挥霍”,历史总喜欢把红颜祸水的帽子扣在美女的头上,而在吴王夫差的腐败政局里,温柔乡只是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吴王已“失去了对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尊重”。这一切,引发、提醒和颠覆着我对“战争”“人心”“昏君”“美女”“尊重”等词语原有概念内涵的认定。    表面上看,诗人冷静近似冷酷地讲述着孙子的故事,内里却蕴含着关于人类命运的深重思虑。是的,战事离不开“庄稼地里的农夫,一谈到战争,总是热血沸腾,集体的狂热掩盖了个体的孤独”,战争又暴露了君王的贪腐,纷纷上场的各类棋子上演着人性的荒谬。我觉得,诗人在谋划一场巨大的反转,他说:“战争何尝不是一场梦幻,还来不及思考生命从何起源”,他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力量并不在他闪耀的刀尖上,他最强大的力量竟隐藏在老者弯曲的拐杖里,妇人们烹饪的炊烟里,以及挥汗如雨的汗滴里”。这悲悯、怜爱甚而满含忧愤的精神气息弥漫在整篇长诗中,这正是与金戈铁马的铿锵嘶鸣对应的侠骨柔情和人文关切,是一位饱含良知、深情和洞见的诗人给世界的醒世箴言。    我几乎是没有喘息地读完诗集《孙子》的,在这本诗集里,我重温了对历史的回忆,对战争、谋略、贪腐等等能想到的词语的感受过程,继而反思自己,让灵魂获得救赎,然后随着诗人的笔墨,我仿佛看到深邃的大海,它淹没所有的记忆伤痛,将诗歌的大浪向着不同的方向推进!    说实话,我对孙子的认识源于苏州古城,那里还能依稀感受到历史的苍凉,或许在那段吴越之战的硝烟里,孙子不是绝对的主角,但他又是不可或缺的潜在主角。诗人通过戏剧式的场景设计,用俊俏而又犀利的诗歌语言,一幅幅真实般的画卷扑面而来,时而雄浑,时而温婉,大气中饱含血肉的温度,不仅将历史的焦点与文字的艺术伸展有机的结合,更是篆刻了一部拷问灵魂和诗人深邃思想的悲壮史诗。    毫无疑问,在柔糜之风盛行、人性普遍麻木的艺术氛围里,马晓康的诗集《孙子》不啻为一部难得的、历史感厚重的醒世佳作!                   2019年11月10日于连云港

KpPtzPJp 发表于 2021-12-14 13:28:02

热烈祝贺,青年才俊,山东骄傲!

中国电信客服部 发表于 2021-12-14 14:10:13

祝贺老乡,祝贺一家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泰山文艺奖获奖作品:马晓康长诗《孙子》第2次印刷新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