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诗歌鼎盛状态下的传承问题
当代中国诗歌的一个大问题是数量问题。虽然说艺术创作有其本身的特有规律,数量和质量不可能是成正比的,但是随着教育的普及,新诗人们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而老诗人们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创作手法越来越成熟,诗歌质量和数量的比值从理论上讲也应该是越来越高一些的。王子居不能时常流览论坛,所以他对诗歌的数量问题反而更敏感,因为每当在论坛中发现佳作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只见到了少数而没有时间欣赏整体的遗憾,面对众多的作品因时间的原因只能匆匆流览少部分,不免有种望洋兴叹的感觉,又加上他在著作《唐诗小赏》的时候,是通览《全唐诗》的,因而这种感觉就激发了对当代诗歌数量的思考。
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其实很多人都思考过,大家的意见也趋于一致,就是当前诗歌创作的数量已经非常庞大,要重点抓质量。
而从出版、结集的角度看,数量问题带来的则是优秀诗歌作品的传承问题。
有的诗歌平台不分别质量,发表数量很多,也有一些平台审核精严,注重质量,发表数量较少。从中国诗歌的数量问题来看,还是审核精严一些的好。当然,发表数量很多的平台,让更多诗人有了自由发表的空间,这也应该是一个考量。
当代中国诗歌的创作处在一个高峰,应当说是一个诗歌创作鼎盛的时代,但它也带来了一个遴选的问题。
当代中国诗歌鼎盛到什么程度呢?
据官方数据,中国统计在册(各级诗协)的诗人,已达百万众,而很多诗人是不在诗协的,也有很多诗人根本不在网上贴诗,这些人是无法统计的,如果我们预估中国诗人有两百万,这两百万诗人有的一年创作几百首,有的创作一两首,我们任意取一个数值平均每人五首,一年就是一千万首,十年就是一亿首。一百年就是十亿首……
即便每位诗人平均每年只写一首,这个数字也有两亿。
如此庞大基数的当代中国诗歌,怎么可能没有众多优秀的作品?就算最低的概率瞎猫碰死耗子,也一定是有的。
但有谁能够从十亿首诗里挑选出属于中华时代的《中华诗三百》《全中华诗集》?可以说没有人能完成这样的任务,所以像王子居编选《唐诗小赏》那样通览所有唐朝诗作,在当前情况下已是不可能的。
这样就会有一种可能出现的结果,中国当代诗人中,有很多类似《春江花月夜》的作品,会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它们不会像《春江花月夜》那样幸运,时隔千年后会有人将之捧上“孤篇盖全唐”的高度,因为《全唐诗》不过数万首,经过历代遴选,好的作品是有一定机率被重新认知的,但几亿几十亿首的量,就几乎没有可能了。就连《龙山》这种单句超过33维的作品,如果没有解构出多维度,哪怕是是经过出版并在审核精严的诗学平台上发表,它也一样大概率的会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中国当代诗歌的数量,足以埋没任何优秀的作品。如果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中国当代的两百万诗人甚至以后的数百甚至千万(想想唐朝的总人口最多不过几千万)的诗人,可能会有很大一部分的优秀作品被埋没,永远都没有《春江花月夜》那种被重新解构、重视的机会。
这种情况下,审核精严的诗歌平台、已出版著作,会成为未来诗歌遴选的重要的、基础的参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