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波:序王长征小说集《那朵红玫瑰》
崔波:序王长征小说集《那朵红玫瑰》一篇比较认真的“序”
崔 波
尽管导演一再催促对剧本的修改,那边就要建组了;尽管外地朋友电告已经安排好采风行程,我还是告诉他们,必须为一位年轻的诗人朋友新书作序之后方可赴约。
我一直以为王长征是位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因为我不断看到他的新诗在各级报刊发表的消息,参加各种诗歌活动的行踪,更欣喜得到他诗歌不断获奖的捷报。有时候,看到长征在某个讲坛上潇洒倜傥,挥斥方遒,真为他近年来在诗歌创作上平步青云的进步感到自豪。接到邀我为他写序的请求,并发来《那朵红玫瑰》小说集十多篇作品,我颇感意外,抑或是惊愕,没想到长征还能诗情画意般的创作小说。诗歌往往天马行空,小说却要脚踏实地,这样虚实的转换,需要一定的功力。我的朋友中诗歌转型小说的甚多,成功的不少,失败的也不少。长征的小说作品是成功,还是……不过,据说集子里的小说大都是他早期作品,而且多在全国报刊上发表过。这起码说明,他的小说先于诗歌获得过成功。
我曾经为文学界不同年龄阶段出书的作者义务写序,回头数数已近百篇。每个作者发来的稿子最少也有十余万字。写得好的文章,我基本都会认真拜读,但也有例外。做过三十多年文学编辑、刊物总编,每天要翻阅不少稿件,经验是看第一页就可以断定能不能留用。过去稿件全是纸质,有的作者在稿子里放上头发,烟灰,看到后我便为之一笑,随即对催问处理意见的、在稿子里做“暗记”的作者回复:闻到鸡蛋都臭了,你还会剥开尝尝吗?
打开长征发来的数篇小说,扑面而来的是家乡的味道——蜿蜒穿城而过的沙河,五香牛肉、缸炉子烧饼、令人馋涎欲滴的麻糊,刚出锅的油条、酥脆花生米穿透力很强的叫卖声,还有乡野间牛羊撒欢和收割机组成的现代化交响曲……我似乎和长征一同站在沙河岸边,听他用诗一般的语言叙述自己小说里的人物,还有那编织奇巧的故事……
闻到香味,那就打开品尝。
除了《父与子》《胖姐》《小江的官亲戚》《羊坟》《错爱》《疯狂诵读》等小说之外,《城市深处的鱼》和《五更断魂曲》应属比较“另类”的作品。前述那些小说,多是写农村家庭之间纷杂的琐事,记忆中农家“落日荷锄归来,半岁鸡娘入窝”生活场景,或是大学期间作者的生活记述,或是城乡年轻人的爱情喜怒哀乐,写得朴实,真情,有的人物让读者过目不忘。如胖姐守护爱的痴情,疯狂诵读英语者的悲惨,当然还有长征心目中伟岸且文采飞扬的父亲……尤其让我多落笔墨的当属《城市深处的鱼》。
这篇小说,我以为使用了批判现实主义手法。作者讲述了老满因为**心理导致畸形生活怪习,要求身强力壮的阿力对他施行水下抽打,以满足他的**。而通过阿力的拒绝和阿九的死,揭发并鞭笞了诸如老满这般的社会恶习,指出树立正确的“三观”、在阳光下生活才是人生的追求。但细细品味,《城市深处的鱼》又是现实主义手法,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以叙事文学为主。起初对老满的描写,很有即视感,也就是评论家常说的“栩栩如生”,犹如人物就站在你面前。对老满家奢华情景的描述,犹如巴尔扎克在《高老头》里那一段对门钉和爬藤的细腻描写。弹酒杯的声音,“豆汁”“猫耳朵”的出现,构成了小说的“声色味”俱全,使得这篇小说颇富可读性。老满被宣传成跳水救儿童的“见义勇为英雄”,而且不幸遇难,但最后死的却是阿九,这就有点“魔幻”手法了……
突然想起,我只是在为长征写序,而不是评论,对作品的评论应该是评论家的事。我还知道,书出版之后,读者一般没有耐心看什么“序”和“跋”,基本都是“直奔主题”速读小说,所以,就此打住。
我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很多序言,一般只用两天时间,一天半浏览作品,半天写出序言。可是为长征的这个,我写了整整一天。他写得认真,我也“序”得认真。
是为序。
(崔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剧编剧协会委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副主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