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振兴乡村·我参与·我见证”《37度诗刊》主题诗会 帕男答“中国诗歌在线”问
本帖最后由 蓝雪儿 于 2018-11-13 10:11 编辑2018年11月10日,在楚雄市美丽的紫溪彝村,《37度诗刊》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会——“振兴乡村·我参与·我见证主题诗会。 2018年,是云南省决胜脱贫攻坚最关键的一年,值此重要时期,《37度诗刊》紧跟时代潮流,讴歌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组织发起了这场诗会。中国诗歌在线-云南频道对诗会的发起人和组织者帕男先生进行来专门采访。
中国诗歌在线-云南频道:帕男老师,您组织发起这样一场纯民间诗会,诗会的主题是“振兴乡村·我参与·我见证——中国《37度诗刊》主题诗会,从这点上来看,似乎隐隐有些政治色彩,从某种程度上说,“振兴乡村”说一场宏大的叙事行动,而您们却把它与诗会结合在一起,请问,您是怎么理解的? 帕男:感谢您能发现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触及到这次诗会的核心和灵魂所在,或许有人会这样说,读诗就是读诗啊,几个读诗的人能管什么国家大事。 从中国历史或从人类文明史上来看,乡村的建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是城市化和工业化驱动的方向,“乡村振兴”是促进国家复兴,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举措。诗人是生活与历史的观照者,更是诗歌的创造者。 越来越多的人有这样的共识,没有现代化的乡村,就不会有现代化的中国;没有文化传承与创新,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振兴乡村文化,不仅可以活跃经济文化氛围、拓展社会生态空间、构建文化传播语境,还能提升农民生产生活质量、文化综合素养和精神境界。 正如有的人说的,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的精神纽带,凝聚着乡土之美、人文之美。在中国传统的乡村社会,文化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治理作用,它辐射乡村生活世界的各个方面。只有把传统留住、把文化留住,同时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建构具有饱满品位特征、具有生动气息的新乡土、新农村。我十分赞同以上说法。
中国诗歌在线-云南频道:帕男老师,当今的文化消费正处于数量扩张和观念嬗变期,个体日益增长的文化诉求与文化市场需求之间的差异,导致目前文化消费整体性下降,文化消费结构的主要支撑点高于教育支出。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能举办诗会,请问,是什么力量趋使您在没有经费的情况下,把一批人召集在一起? 帕男:首先是热爱,30多年的写诗生涯,令我对诗歌的热爱深入血脉,中国诗歌网云南频道曾经给我这样定位:帕男,一个给诗歌以真爱的人。首先,我愿意为诗歌做点事,愿意为诗歌真情付出,然后,有一帮紧紧跟随热爱诗歌,愿意把生活过得像诗一样的人,心中有了渴望,有了理想和追求,没有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的,诗人们愿意自己出钱举办诗会,为自己的快乐买单,在当下社会,这种精神弥足珍贵。
中国诗歌在线-云南频道:楚雄是一个充满彝族风情的多民族杂居地区,请问您把诗会地点选择在紫溪彝村,是否暗合着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在当下脱贫攻坚如火如荼“乡村振兴”亦如燃眉之急时期,这样的选择有什么意义? 帕男:古人云:食者生民之原,天下治乱,国家废兴存亡之本也。农业兴、农村稳、农民富是“三农”发展的根本目标。有人仿佛在说,乡风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纽带,是流淌在田野上的故土乡愁。 我更意识到了,乡村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是礼仪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乡土文化孕育守护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本质上是乡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植根于乡土社会,源于乡土文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农村文化建设最根本的还是要激发农村内在的文化活力。 不置可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关键在于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推进“五个振兴”,即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 既然你提到了楚雄彝族地区,我还想给你说说紫溪彝村。 紫溪彝村位于国家级森林公园, 省级著名风景区紫溪山脚下,距离楚雄市区12公里,彝族人口占93%,是彝族传统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的彝族村寨。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紫溪彝族村就是有名的移民村,第一次搬迁是在1994年,为支持楚雄市西静河水库建设,整个村子从10多公里外的吕河镇搬出。第二次搬迁是在2013年3月至2014年春节前夕,因广通至大理铁路复线和楚雄至南华一级公路建设线路穿过紫溪村,50户搬迁户建起了崭新的彝族特色民居。20年内,紫溪彝村先后两次搬迁。在搬迁中美丽蜕变,华丽转身,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村、旅游村、示范村。 民族元素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与民族文化传承相融合,在产业发展中,通过推进土地规模集中经营,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业,依托紫溪山风景区旅游文化优势,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是紫溪彝村进行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民族文化产品的开发,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 现今的紫溪彝村,房屋在道路两旁依次排开,青砖青瓦沿山势错落起伏,独具彝族特色的黄墙红柱,浓郁的彝族风情映入眼帘。村标广场、火把广场、祭火塔、太阳女神雕塑、中心大火盆、彝族十月太阳历、十兽图腾柱、浮雕景墙、圆雕彝鼎等处处彰显彝家人火热的文化生活气息。民居格调协调统一,层次错落有致,整体呈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秀美画卷,实现了“紫溪人家,彝乡天府”建设目标。
中国诗歌在线-云南频道:感谢帕男老师让我了解了美丽的彝族村落。从其中也可以看出一个诗人广博的人文情怀,对宣传美丽地方乡村建设的宣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还有个问题想知道,你认为这样的活动,对“振兴乡村”这一宏大事件的宣传,有什么重要意义? 帕男:首先,我不管他它能走多远,我们只凭着一个文人的良心做事,也可以说是一个文人的责任和担当,至少能让大家知道,在楚雄地区,还有人愿意为诗歌做事。而且我们不在意这个宣传能走多远,只想脚踏实地的做事,做好身边的事。 文化与产业是相辅相成的,旅游产业可以带动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又可以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今天我们的举办地,彝族松毛地长街宴就是一个“文化与产业是相辅相成的”绝好例子。你们看长街宴是紫溪彝村的一道新景致? 当你进到彝村广场就有一道显眼的牌坊,牌坊的左侧有一道牌楼,几个簸箕上书写一、“彝族松毛地长街宴”。 门柱、护栏、桌椅板凳,酒水、菜肴都充满了彝族元素,还有彝族酒歌和广场打挑。 而这个寨主并非彝村的彝族,而是地地道道的湖南人。 他叫喻孟军,当兵、转业安置、辞去公职,然后来做寨主。他以湖南人的眼光、视野、胆识和魄力选择了紫溪彝村,其看中的就是这里的区位、民族资源秉赋。 长街宴是一个载体,其目的就是要通过餐饮传播彝族优秀的民宿、饮食、歌舞、宗教、祭祀文化。尤其要通过彝族文化元素走活乡村旅游这盘棋。 我们坚信,只要铸牢“文化振兴”这一灵魂,就能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农民就更有精气神,农农村更有吸引力,乡村振兴就能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 最后我还想强调一点:我们选择在紫溪彝村长街宴读诗,就是参与和见证乡村振兴其中文化振兴的重要行动,带动一方风气,以文化人,增强乡村文化自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