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启代 发表于 2018-12-12 23:16:15

在流光荣枯中聆听诗的声音——序天下诗网络《诗典》

      在流光荣枯中聆听诗的声音                  ——序天下诗网络《诗典》
                                                马启代
    诗坛不乏沽名钓誉的投机家,当然也拥有大量孜孜矻矻的耕耘者,满风民(霸气的文雅)显然属于后者中的一员。她发起创办的“天下诗网络”博客平台满怀公心,执着公益,2016年在“长河文丛”推出第一本《诗典》之后,今又决然延续了这一义举,把第二部《诗典》编就置于了我的案头。这是沉甸甸的一年的收获啊,恰如我诗中写到的,天空的体温正在下降,然并非逢秋就要悲寂寥,因为美总是猝不及防,在最柔弱的时节击中我。这部凝结着天下诗网络同仁们心血和希冀的诗集,让我听到了流光荣枯中诗的声音。       通览全集,第二部无论诗人数量、诗作质量还是编辑思路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和提高。记得第一部《诗典》主要有16位诗人和11位同仁的诗作组成,而此部诗集入选的诗人近百位、诗作中不乏优秀之作,而且按“现代诗”和“古体诗词”进行了编排。可以想见,一年来,“天下诗网络”不仅团结吸引了更多的现代诗作者,而且把“天下”的理念践行到具体的日常工作中,更多年龄段、更多行业和更多层面的诗人走到了一起,冲破了新旧诗体的藩篱,把汉语诗歌作为了一个共同面对的课题,把人类共同拥有的情感和精神作为了诗人写作的基点。“天下”“诗”“网络”“诗典”涵盖了创办者的视野、胸怀、目标、范畴和主要媒介,而由网络向传统纸媒书刊的迈进,证明了他们不懈的经典向度和持续努力。为此,我向他们表达祝贺!       不脱离自身的书写就是与故土亲情甚至生命相连的抒写,满风民的组诗《一捧故土》就真实地体现了这一点。这位具有侠肝义胆的女诗人,诗行里浓缩着她对故土和亲人刻骨铭心的体验,如《老爸,十周年祭》《清明泪》等,直面切入怀亲主题,在《这一夜》里辗转反侧,在《夜雨》声中浮想联翩,她写到:“夜雨/紧一阵,慢一阵/和大地对话/絮絮叨叨,一夜未停”,在秋风里读来,这位祖籍济南府的当代女诗人,颇有向济南女词人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千年致敬。从这个角度打探,关于故土亲情的诗篇成为本书的主体部分,如蓝天的组诗《河水清清草离离》,特别是其中那首《昨夜我搭上了梦的翅膀》:“我急了,母亲在转圈/我生气了,母亲哭了 //母亲说了,我急了/母亲不说话,我哭了//我抚着母亲结霜的发髻/母亲抚着我的脸庞”,全诗六行,无一字用梦,却梦境全出,情感纤细、微妙,深得汉诗“灵敏”之真谛;孔德云的组诗《姐姐的玉米地》也以故土亲人为写作对象,寄寓着自己常年的情感积蓄,如《妈妈,移动的家园》《替睡着的爸爸搓疼脚》等,都是以挚爱亲人为题,情思饱满,偶有抓心的诗句爆出,特别是《母亲陪着青山绿水说话》一首,有着托体同山阿的人格底蕴,情思边界天宽地阔,超越于一般的亲情诗精神格局;此类诗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很多,如龙歌将耕耘的母亲比作《将军》的诗篇、乱石禅心的《珍藏》、白海《失忆的父亲》等,可谓俯拾皆是,不胜枚举。我们说中国的诗歌乃“抒情言志”的艺术,其“志”也非俗常理解的“志气”“志向”等,而是融合情感浸润的“情志”,故我一直把中国诗学视为“情感诗学”,现代诗虽不同于古典诗歌,但抛离开情感奢谈知识、语言和智性都是脱离生命本体和诗歌本质的行为。李少君说诗学是情学大概不错,我在论述桑恒昌先生诗歌时曾做过初步的梳理。当然,诗歌不限于书写亲情和友情,真正的诗歌都是将自我情感体验移情万物万象而获得广阔审美认同的。在这部诗选中,那些表现生命情态和精神状态的灵性之作和智性之作都有不少值得一读再读的优秀篇什,如诗音的《大海》 、海地的《我在二月等你》、刘思承的《断丝弦乐队》、奇峰的《蜘蛛结网》、刘延令的《拳》等等都不是直接表达骨肉亲情,但字里行间都饱含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思考结晶,都是发自心灵的声音。给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连占斗的《时光的驿站》、王国良的《草原上的路》、陈红为的《夜晚是用来歇脚的》、邓流沙的《我与春天有个约会》、史文的《云水间》等,这些诗篇有着情感和思想的成熟之美,有着随物赋形的诗性转化能力,有着通透达观的天人合一境界,堪为精粹的新诗佳品。作为网络平台的年度选集,给我另一个突出的印象就是诗集中充盈流淌着浓烈的浪漫情怀和抒情格调,但从题目上我们便可感受到那种按耐不住的情感冲击力,如《河水无弦万里琴》《三月桃花片片红》等,融合着古典音韵和气场以及对大自然和人生无限深情的句式与行走的河水和游动的大风紧密相容,简单中透出辽阔和深厚,这给把叙事简化退化为讲段子的当下诗坛不啻为一个提醒。这样的写作印证了我一直倡导和践行的理念:真正的写作离不开大地和人心。此外,让我怦然心动的还有,一些诗人对自己的写作有了反思和独立的见解,尽管我无法完全同意他们的意见,但我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基于自身体悟的合理性和可贵的探求精神。如乱石禅心把悲悯、质感而深邃作为好诗的标准以及对个体、时代和诗意化哲学的思考,如陈红为把诗歌看作来自灵魂深处或皲裂或晶莹的文字,把诗歌作为信仰的定义,蓝天直接把写作视为触碰灵魂,为爱而歌,享受美丽和孤独的行为,诗音认为生活中有诗,连皱纹都是年轻的等等,特别是蓝天在后记中对诗坛现象和诗歌写作的思考,显示中某些独到的见解,这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袒露的内心秘密,都是他们善于思考不断努力的思想结晶,具有启迪他人和鞭策自我的作用。对艺术的认识是一个需要不断自我否定和自我升华的过程,这些可贵的思考无疑都是诗人们给自己的艺术之路设立的阶段性路标。这次在现代诗专辑中,诗海八仙以同题诗的写作集体亮相,实在是值得关注的亮点,作为比较活跃和成熟的写作团队,他们的写作实践、文本质量和出现方式既与诗歌有关也与诗人的存在方式和新媒体有关。为现代诗专辑集体压阵,可喜可贺。为此,我向他们表达祝福!    作为本书的第二辑“古体诗词”部分,我只能说,作为公开的网络平台,既以天下定位自己,让各种诗体共同展示、各安其所当是无可厚非的行为。已经百年的新诗,肯定者否定者皆有之,本是正常的现象,关键是我们要有客观的分析和主观的坚守。文体实验的成败不是简单数理公式的推演,诗歌作为人类的精神艺术无法用科学方程式的办法去验证,从大的方面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从文体本身说,新诗的“守常求变”(吕进)和旧诗的“求正容变”(李文朝)是一体两面的问题。记得曾因鲁奖饱受争议的周啸天发表过一篇《敬畏新诗》的文章,他说:“在同属汉语诗歌这一点上,新诗与诗词仍属一江之水,新诗从诗词那里,应该是有所借鉴、有所汲取,而不必弃之如敝屣。”我想,他也同样说出了新诗人应当秉持的艺术原则与创作理念。为此,我向他们表达祝愿!    深夜读完这部《诗典》,掩卷沉思,想天下诗网络的诗人们正在四方八方散发着心灵的亮光和灵魂的温度,居于这苍茫广阔的大地上,尽管秋风萧瑟,夜幕沉沉,但有诗在,聆听着超越时空自然转化的天籁,仍然感到泪是热的,人是幸福的!       是为序!
(马启代,诗人,诗评家,“为良心写作”的倡导者,现为中国诗歌在线总编,“长河文丛”主编,“天下诗网络”顾问。)

马启代 发表于 2018-12-12 23:17:48

出品质图书,找长河文丛!

天涯龍 发表于 2018-12-13 09:06:33

诗是心灵振动的音符,在文字组合里丹墨胸瘾纵横。宣染情与自然链接,不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流光荣枯中聆听诗的声音——序天下诗网络《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