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频道官方 发表于 2018-12-31 22:08:21

【中诗快讯】 2018年中国诗歌界十大新闻

《非非》《非非评论》联合评出
   2018年中国诗歌界十大新闻

■董辑 执笔


一、彝族青年比曲积布大量抄袭,伪造“野火主义”诗歌流派,被揭穿后成为诗界笑话

    2018年3月下旬,一则消息惊动诗坛,90后“野火主义诗人”“孟晓雨”在英国伦敦突发疾病去世,其遗书中有“著作版权和稿费由比曲积布继承。”“生前在中国人寿购买的200万保额的商业保险,加上在英国购买的保险,所得理赔由“野火”成立基金会,用以帮扶贫困优秀学生。”“希望比曲积布对发星先生,终生以父之礼待之视之。”“收集的古字画、文物赠给伦敦大学图书馆。”等内容,引人惊诧和注意。“孟晓雨”去世后,野火主义微信公众号很快推出了“中国各界朋友祭念孟晓雨”、“祭念孟晓雨的诗(1)(3)”等内容。“孟晓雨”的个人简历:“汉族、女,1992年生,四川凉山人,身高176cm,‘野火主义’委员会副主席兼外交大使,英国爱丁堡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院客座讲师,业余时装模特。通日、俄、法、德、英、泰、西班牙七门外语,曾获得国际大学生模特大赛亚军和四川省冬运会女子散打季军,2015年7月凭借《十四行诗10首》获智利‘米斯特拉尔诗歌奖’,作品发表于《独立》、《大地》、日本《文学界》、印度《新月》等,《二十一世纪亚非田野写作20家》翻译者之一。”也引起了诗界中人的注意和惊奇。数天后,有人撰文指证“孟晓雨”乃一虚构人物,其经历和简历中的很多事件、学校和地名皆子虚乌有,其肖像照更是时下当红模特的陈年旧照;以国外搜索引擎针对孟的学习经历搜索,更是查无此人,其所得的有关国际文学奖皆虚构。随着“孟晓雨”被证明为虚构人物,一件中国诗坛有史以来少见的丑闻被层层剖茧,浮出海面,“孟晓雨”后面的彝族诗人比曲积布、发星、“野火主义”、《独立》、“当代彝族少数族裔诗歌”等被摆上了台面。在诗界中人的分析、指证和声讨中,诗人发星推出来的“著名彝族青年诗人、哲学家、诗歌理论家”比曲积布承认,已现身当下诗坛三四年时间的“野火主义”完全是他虚构出的一个“诗歌流派”和“诗歌群落”,其中百分之九十多的流派同仁都是他编造出来的假人,其诗歌包括他自己的诗歌都是他根据汉译过来的外国著名诗歌和国内著名、知名诗人的诗歌改写、仿效、剪接、拼贴出的产物,“孟晓雨”更是他为了欺世盗名而虚构出来的一个90后文学奇才。比曲积布的坦白,一下子将这几年来大力打造“野火主义”“彝族少数族裔诗歌”的民刊《独立》和诗人、诗歌出版人发星架在了火上,烘烤的结果是,比曲积布发布《罪己书》,宣布自己退出诗坛,“绝迹诗界”;发星发布《给诗人朋友们致歉信》,承认自己受比曲积布的蒙蔽、对他“管教不严”,但《独立》还将办下去云云。比曲积布事件发生后,诗界中人对比曲积布以谴责和批判为主,对发星在“‘野火主义’造假事件”中的作用,则持批评和原谅的态度。著名学者姚新勇对发星“致歉”的回应比较有代表性:“发星迈出了重要一步,欣慰。但仍然有推卸责任之感。难道仅仅是‘教育不严’之过吗?难道发星兄你自己没有主动造假吗?”“孟晓雨事件”及其发酵,不但令诸多纪念“孟晓雨”的诗人、评论家们沦为笑柄,更给参与造假的民刊《独立》和发星本人造成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二、《汉语地域诗歌年鉴》(2017年卷)出版,以“地域诗歌”板块,呈现汉语诗歌写作最新实绩

       2018年8月,《汉语地域诗歌年鉴》(2017年卷)由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出版。该年鉴由著名诗人、文学翻译家马永波、诗人王霆章主编。该年鉴一改国内原有诗歌年鉴的常规编辑方法,独辟蹊径,以地域为主要着眼点来呈现中国诗歌的年度收获,同时启用学术编委制度,力争由熟知本地域诗歌写作现状和诗人写作状态的诗人编选本地域诗人的诗歌。该年鉴以省为地域单元,精选了包括台湾、香港、海外等中国全部省份的有关诗人的诗歌力作,同时还特别编选了“作为翻译家的诗人”“作为诗评家的诗人”“作为艺术家的诗人”三个重要栏目,以呈现有关翻译家、诗评家和艺术家们杰出的诗歌写作;同时,该年鉴还在“年度文论”栏目中精选了孙绍振、周伦佑、沈奇、张清华、马永波、谭五昌、庄伟杰的诗歌理论、评论文章。诚如周伦佑所言:“这本诗选最大的特点是打破了诗歌小圈子的自我欣赏、自吹自擂,而展现出一种开放的胸襟与气度。以‘地域诗歌’命名诗集,则是在呼应前些年国际上兴起过一阵的‘文学地理学’理论。做这样一件事,工作量很大,要耗费很多精力,没有某种超功利的文学公益心是不可能完成的。”

三、霍俊明著《转世的桃花——陈超评传》出版,引起诗歌界关注

      2018年8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著名诗评家、诗人霍俊明著:《转世的桃花——陈超评传》一书,为已故诗歌批评家、学者陈超立传。全书共48万字,历时3年写作完成,既有关于陈超的过往追忆、也有他的理论思想、学术观点等,同时写到了陈超与北岛、舒婷、西川、欧阳江河、翟永明等近百位国内一线诗人的生活交际和学术往来;另有陈超的书信日记等珍贵文字及图片。关于陈超,霍俊明认为“陈超打开了一扇特别重要的窗口,了解陈超,就能了解中国30多年先锋诗歌的历史。”著名诗人、作家王小妮认为,这本人物评传,是“一本透露真诚的书”“作者不着眼于宏大的群体叙事,他充满温情的找寻纯粹个人化的细节和故事,探究大背景中的单纯个人,使人物重又活起来,并带着读者进入并没走远却已经相当陌生的过去,特别是深陷其中跌宕的个人命运。”陈超,1958年生于山西省太原市。生前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著有《生命诗学论稿》《打开诗的漂流瓶——现代诗研究论集》等,出版诗集《热爱,是的》《陈超短诗选》等。

四、“口语诗”纷争再起,变诗学之辩为意气之争,值得诗坛警惕

       2018年9月25日,“中国诗歌流派网”之《诗歌周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曹谁炮轰伊沙:中国新诗99%是垃圾,伊沙是垃圾中的垃圾》的访谈文章,文中,署名“中国在线记者一鸣”者访谈青年诗人曹谁,以曹谁和伊沙在网络软件“抖音”上的争辩为切入点,询问曹伊争辩的前因后果,为什么曹谁认为“中国新诗99%都是垃圾,味同嚼蜡”?为什么曹谁认为“以伊沙为代表的口水诗,是垃圾中的垃圾“?由此引出了曹谁对中国当代诗歌三种倾向的批判,曹谁认为:“当代诗坛有三种倾向的诗:一曰晦涩派,二曰独白派(口语派),三曰意象派。当年第三代诗人提出pass北岛,现在我们应当pass周伦佑!pass于坚!pass余光中!他们已经成为诗的阻碍,我们应当超越他们,充分面对——大诗。晦涩派以周伦佑的非非主义为代表,有大批的践行者,他们的理论复杂繁难,诗人都看不懂,更别说读者了,可以说是不知所云派。独白派就是口语诗,最早的代表是于坚,我觉得口语可以是一种元素,因为我们原本就是用口语在写作,可是如果完全强调口语,那就变成口水,也就成平淡如水派了。至于意象派,主要指受台湾余光中等影响的诗派,台湾的诗人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传统汉语美学,可是又陷入其中无法自拔,所以汉语现代诗歌运动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中国大陆,这一派可说是夜郎自大派。”等言论。
此文一出,旋即引发持续性的“口语诗”争辩。
   先是伊沙在《诗歌周刊》发表反击性的访谈文章:《伊沙回应曹谁:口语诗是世界潮流,他这种土鳖根本不该入诗歌这一行》。强调“曹谁就是一个官方的小混子,这两年跻身进入了所谓官方标志性的‘青创会’和‘青春诗会’,他现在是非常得意。”“我揣摩他的心理,可能是在‘青创会’上知名度不够,太寂寞了,需要炒作,所以用诗外的功夫吸引眼球。”
争论随即扩大,阿斐、沈浩波、陈傻子、马知遥、春树、杨黎、谯达摩、韩敬源等都程度不一的参与了此次论争,并导致著名诗歌批评家、诗人徐敬亚不堪冷嘲热讽,声明退出“中国诗歌流派网”。此次“口语诗争论”,带有强烈的情绪化、圈子化色彩和自我炒作倾向,争辩双方都是情绪大于学理,到最后只是为争论而争论,已经和诗学渐行渐远。这种变学术之辩为意气之争的所谓的诗学争论,不但不值得推广,反而值得诗人们警惕。

五、“诗生活网站”开放“诗生活专栏”申请,为众多诗人、诗评家、翻译家定制“自助式专栏”

    “诗生活网站”创建于2000年2月28日,是中国诗歌最重要的网络平台之一,也是中国诗歌进入网络时代后持续至今的比较纯正和专业的诗歌网站,见证和存盘了中国诗歌新世纪以来近二十年间的大量创作实绩、诗坛新闻、文论资料和历史发展脉络等。多年来,“诗生活网站”为众多中国诗人、评论家、翻译家开办的“自助式专栏”颇有影响,因其规范、长久、自主和便捷有效而深受诗人、评论家和翻译家的喜爱,成为展示中国诗歌当下活力的重要窗口。但因为技术原因,许多年来,“诗生活网站”已经停止专栏申请,不再向新用户开放专栏。今年10月,“诗生活网站”决定开放“诗生活专栏”申请,为众多诗人、诗评家、翻译家定制“自助式专栏”。专栏申请开放后,先后有许多诗人、评论家、翻译家在“诗生活网站”开通“自助式专栏”。此次“诗生活专栏”的开放和运行,既为广大中国诗人、评论家等提供了阵地,便于他们规范化地展示和存储他们的作品,也活跃和丰富了“诗生活网站”本身的气氛与内容,更为中国诗歌的活跃和繁荣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助力。

六、“刘福春中国新诗文献馆”落户川大,为四川新诗研究提供新助力

    2018年10月,“刘福春中国新诗文献馆”落户四川大学,文献馆共两个房间、总面积160平方米。刘福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多年来致力于新诗资料、史料等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编目工作,30多年来汇集了大量著作、期刊、报纸、诗传单、手稿、诗人档案、诗海报、诗人名片等,仅图书资料便超过10万种,其中不乏“七七事变”诗传单、为毛泽东特制的《诗刊》大字本、谢冕等人所编写的1949年以后第一部新诗史手稿、1933年刘半农编辑出版的《初期白话诗稿》(其中收录了李大钊、沈尹默、周作人、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人的白话新诗手稿26篇)等“文物级”史料。2018年5月,刘福春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聘为特聘教授,他决定将自己几十年的诗歌收藏全部带到川大,建立“刘福春中国新诗文献馆”,让这些珍贵的文献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新诗研究。多年来,四川一直都是中国新诗的重镇,此次“刘福春中国新诗文献馆”落户川大,势必将为四川的新诗学术和研究提供新的助力。

七、重要诗歌民刊《湍流》《诗》《大荒》《东北亚》相继出刊,以体制外的方式延续中国先锋诗歌传统

      2018年12月,由诗人野梵主编的大型诗歌民刊《湍流》(2018年卷)在湖北公安出刊,刊物集中发表了袁小平、默雷、蓝冰、一平、冰马、野梵的长诗和潘黎明、税剑、非默、梁雪波、冬羽等的组诗和短诗,徐敬亚、周伦佑、孟原、梁雪波、吴长青、许晓青、野梵、蓝冰、潘黎明、董辑等的讨论会发言、评论和理论文章。
      2018年12月,由道辉、阳子主编的老牌诗歌民刊《诗》总28卷在福建漳州出刊,该刊集中刊发了阳子、海南、华清、林雪、道辉、梁雪波、林忠成、雨田、芦建伦、董辑等16位诗人的诗歌(每人千行左右),刊发周伦佑、道辉、陈仲义、何言宏、刘登翰、叶延滨、林忠成、施施然、顾北等的言论、评论近百篇。
      2018年11月,由孙守红主编的诗歌民刊《大荒》(2018第4辑)在贵州出刊,该刊主要刊发了吴若海、敬笃、海上、林忠成等的诗歌,梦亦非、发星、董辑的评论和理论文章,并特设了“年度事件现场:假如我被注入了假疫苗系列”专栏,集中刊发了37位诗人的介入性诗歌。
       2018年10月,由诗人杨勇、杨拓主编的民间诗刊《东北亚》(2018年卷)在黑龙江出刊,该诗刊大32开本,内文240页,编发了“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上)”“六十年代(下)”“七十年代”“八十年代”“诗歌理论”共六个栏目,刊发了于坚、严力、欧阳江河、宋琳、西川、臧棣、杨小滨、非亚、余笑忠、高春林、黄礼孩、春树等老中青数代共32位诗人的诗歌,以及赵卫峰等二人的诗歌理论。
       四本诗歌民刊中,《湍流》强调诗歌的介入性、诗人的独立性以及美学的先锋性,呈现的是当下中国先锋诗歌的最新倾向和收获;《诗》一以贯之的大气厚重,以大篇幅、大策划、大视角展现中国诗坛的诗歌和理论收获;《大荒》则提出“黎明诗学”,探讨口语诗的可能性和有关特点,同时以诗歌介入现实,呈现边缘的力度;《东北亚》诗刊倡导“带血型的个人化写作”精神,栏目设置单纯清晰,以诗歌和理论文本为主。
       这四本诗歌民刊的出版,是本年度体制外诗歌的基本收获。

八、广东《作品》杂志举办“改革开放40年与打工诗歌”讨论活动

      12月9日上午,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作品》杂志社承办,广州市增城区作家协会协办的“我们的声音,诗歌进工厂”系列活动之广州场暨“打工诗歌论坛”在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作品》杂志社社长杨克,诗歌评论家及诗人罗振亚、傅元峰、刘畅、李章斌、宋宁刚、龚奎林、田硕苗、杨宏海、徐威、杨汤深、卢卫平、世宾、晓音、方舟、巫国明、周崇贤、柳冬妩、鄢文江、詹船海、罗德远、郑德宏、布非步、黄新桥、仪桐等,《诗潮》主编刘川、《散文诗》主编冯明德、《十月》编辑谷禾、《诗刊》编辑隋伦,以及来自广州、深圳、惠州、佛山、江门、东莞等地工厂诗人代表、广州市增城区作协负责人、各地新闻媒体单位等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与诗人,围绕论坛主题“诗歌的另一种美学:打工诗歌的语言创造”,对“打工诗歌”进入了深入研讨。与此同时,在接受《作品》杂志社的书面访谈中,著名诗人、评论家杨庆祥、陈培浩、周伦佑、李少君、霍俊明、唐欣、刘畅、张德明、王家新,“打工诗人”柳冬妩、郭金牛、唐以洪、张守刚、许强等,分别就“打工诗歌与改革开放的关系”,“打工诗歌的诗学语言特征”以及“打工诗歌的当代文学史定位”等问题,畅谈了自己的看法。此次活动的相关内容,相继在《南方工报》《增城日报》以整版篇幅登出。

九、著名先锋诗人孟浪病逝于香港,引发海内外汉语诗人悼念热潮

      2018年12月12日下午5时,当代著名先锋诗人、自由作家孟浪先生因病逝世于香港沙田医院。孟浪原名孟俊良,1961年生于上海吴淞,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潮中涌现出的一位杰出的先锋诗人。孟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先锋诗歌写作,是上海先锋诗人群落“海上诗群”的重要成员和代表性诗人,除了诗歌创作外,孟浪还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先锋诗歌的编辑和现代主义诗歌的推广和出版工作中,先后参与了《MN》、《海上》、《大陆》、《北回归线》、《现代汉诗》等诗歌民刊的编辑工作,并和徐敬亚合作编辑出版《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1986——1988》一书。1990年代以后,孟浪先后生活和工作于美国、台湾、香港等地,参与发起中国独立作家笔会(现名独立中文笔会),创办多家出版机构,在国内、台港和美国出版有《本世纪的一个生者》《南京路上,两匹奔马》《愚行之歌》《教育诗篇二十五首》等多部诗集。他的逝世,引发了海内外众多汉语诗人和独立学者的怀念、悼念热潮,徐敬亚、杨小滨、宋琳、伊甸、张光昕、阿钟等诗人、学者属文或作诗悼念,著名诗人、诗歌理论家周伦佑认为:“孟浪的逝世是华语诗歌界不可弥补的损失。悲哉!”

十、荷兰莱顿大学教授、著名汉学家柯雷到访成都,与非非诗人就汉语诗歌在海外的推广介绍进行深入交流

   2018年12月29日,成都飘起了鹅毛大雪。这一天,到访成都的荷兰莱顿大学教授、著名汉学家柯雷,与非非诗人就当代汉语诗歌及非非主义诗歌在海外的传播、介绍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交流地点在成都仁和春天茶楼,参与交流的非非诗人有在成都的周伦佑、陈小蘩、孟原、袁勇、龚盖雄、王学东、雨田等。这是继2003年春天,柯雷到成都与非非诗人交流、座谈十五年之后,第二次与非非诗人进行深入交流。
      座谈一开始,首先由周伦佑介绍了在座的非非诗人以及未到会的外地非非诗人董辑、梁雪波、邱正伦、余刚等;然后介绍了自上次柯雷到访后的这十五年来,非非诗人坚持体制外写作的文本实绩;《非非》杂志的连续出版情况;国内学术界对非非主义的研究与讨论情况。接着由柯雷主讲。柯雷主要介绍了他这些年来的学术活动和研究心得,结合他这次在川大讲座的“文学民族志”讲题,介绍了他从纯文本研究,转向结合社会学的“文学民族志”研究的心得。最后重点介绍了荷兰莱顿大学图书馆的“中国当代民间诗刊数字化项目”计划,希望得到非非同仁的支持。
      在交流环节,依次由陈小蘩、孟原、袁勇、龚盖雄、王学东、雨田发言。陈小蘩说:柯雷先生长期以来收集了大量的中国体制外诗歌刊物,做了许多推广介绍工作,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非非主义跨越三十年的存在,是世界诗歌史上的一个独特的现象,值得外国汉学家深入挖掘,研究。孟原说:非非主义作为已被文学史定义的文学流派,从前非非跨入后非非,非非先锋精神一如既往,根脉韧性越来越强。非非诗歌是泛消费时代的小众诗。非非主义与其他文学群体的不同在于体制外价值立场的坚持。袁勇的发言聚焦于非非与人性的裂变,人性的价值异化。认为进入非非,退出非非,涵盖了体制、文化、个人品质、价值取向等一系列裂变,完全是时代演变的缩影。龚盖雄则强调了坚持非非价值学的必要。认为许多早已不是非非诗人的写作者,包括下海经商几十年的前非非诗人,仍然到处自称是非非诗人;还有一些只是在《非非》杂志上发表过一次作品的诗人,也自称是非非诗人,应该加以澄清和说明,否则,容易造成外界的误解。王学东主要从文学史的视域来观察非非主义,王学东认为,非非在中国当代诗歌史、当代期刊史、当代文化史乃至于当代思想史上都有着不可撼动,也是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王学东在发言中还询问柯雷:作为一个有世界眼光的、研究中国当代诗歌的重要学者,如何看待非非主义?如何看待非非主义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定位与地位?对后非非有着怎样的期待?雨田的发言最短,只有言简意赅的一句话:非非主义高于“今天”,非非主义的诗歌文本和理论文本早已超越了“今天派”。柯雷认真记录了非非诗人在发言中提出的问题,待非非诗人发言结束后,一一作了回答。
      整个诗学交流活动进行了三个小时。座谈会后,非非同仁与柯雷约定,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再次聚首畅谈。


★本年度十大新闻特别说明:

      今年四月二十七日,从微信公众号上看到,发星在今年四月份同时推出四期民刊《独立》纸质本的消息,原本决定为他和《独立》单独做一条新闻,并且已经编写定稿了600字的一个条目(作为今年十大新闻的第二条)。条目定稿后,为慎重起见,笔者先与发星本人联系,后又与发布“发星一次推出四期民刊《独立》纸质本”的“大荒公众号”主持人孙守红在微信上联系,求证他那里是否有印制成书的该四期《独立》?希望拍一张该四期刊物的实物照片通过微信发给我。得到的结果是,发星两次发来发布“发星一次推出四期民刊《独立》”的“大荒公众号”,强调和证明此事,但没有发来笔者要的四期刊物实物的照片;孙守红则告诉笔者他没有这四期刊物的实体纸书。随后笔者又通过朋友联系了著名学者、中国少数族裔诗歌主要研究者姚新勇教授,姚教授回答说,他没有见到过这四本书。考虑到发星“今年四月份同时推出四期民刊《独立》”的消息无法得到纸本刊物作为证明,存在某种不确定性。为对读者负责,故从今年的十大新闻中撤出此条新闻。      
董辑 特此说明。

★本年度“中国诗歌界十大新闻”由《非非》杂志副主编、《非非评论》副主编董辑执笔撰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诗快讯】 2018年中国诗歌界十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