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书画官方 发表于 2019-1-25 09:32:27

笔歌墨韵下的生命礼赞——陈其和教授其人其画


http://www.cflac.org.cn/ys/ms/msrdtj/201810/W020181008392181762683.jpg

    作为长居岭南的画家,陈其和的绘画创作除了带有岭南风情的工笔人物、色彩鲜艳明亮的花鸟小品外,更有极具特色的北国泼墨写意冰雪山水,这与四季斑斓的南方似乎显得有些不协调,反而更符合北方的山水画的审美取向,而这确与陈其和自小生活于北国的故乡山川,并饱受北方的艺术浸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一个发轫于北方的画家,陈其和希望能够通过在京举办个展,从而与观者产生视觉经验与精神上的共鸣。  中国画在题材上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技法上以工笔和写意为主;其精神内核为“笔墨”。作为工笔写意兼长,花鸟人物皆擅的画家,陈其和将此展览的主题定为“笔歌墨韵”,对画家来说,技法、内容皆是外物,“笔墨”精神才是其画作的内在精神气质。翻开陈其和的画集,其中水墨酣畅的写意、清新雅致的花鸟、形神兼备的工笔人物交织成一曲“笔墨”之歌,气韵氤氲,余音绕梁。  泼墨写意可谓陈其和最具代表性的艺术风格,而这一技法在其冰雪山水主题的创作上应用最多。自古以来,冰雪山水作为山水画中的风雅一支传承至今,其中经典之作以北宋画家范宽的《寒林雪景图》、《雪山萧寺图》为代表。范宽根据北方山中雪景的特点,独创了一种画雪景的方法,即先用粗壮的线条勾勒山石,再用细密的“雨点皴”表现山石的质感,后以留白的方式强调雪意。古人以造化为师,写自然之实景,创造了丰富而多样的勾、皴、染的种种笔墨仪轨,而后人却难于跳出其外,传承有余而创新不足,把本应为手段的各种笔墨程式奉为无上圭臬,此为本末倒置之弊。在表现冰雪方面,后世中国画的创作方式略显单一,大多依靠留白法或白粉点染描绘皑皑白雪。北方的冰雪多是厚重的积雪,不同于南方的轻薄的嘘风漱雪,北方的雪更具体积感,因而用传统的留白或是点染的技法进行创作显得过于呆板或轻盈,对于表现北国浩瀚冰原多少有些乏力。陈其和将传统中国画技法,与运用胶矾水和盐等特殊材料的化学性质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泼墨写意技法,弥补了传统技法中的缺憾。运用这种技法创作出的画作,一方面能够体现北方积雪的层次感、厚重感、立体感;另一方面利用胶矾水与墨汁间的激荡、碰撞、肆意变化,赋予一望无际的冰原以灵动之感,避免产生传统留白技法的单一趣味。陈其和以素雅的黑白灰为主色调,利用水墨间的撞击、迸溅,营造出气韵生动、雄浑豪放的气势,再加之他对山体岩质的细腻勾勒,强调笔下线条的质量,用线刚柔相济、含蓄凝炼而又沉着痛快,笔笔留得住、放得开,不涩不滑,不蔓不枝,立现北方山体的雄伟峻厚,突兀巨壑的风骨峭拔。涌动的墨韵,再加之有力的用笔,一曲波澜壮阔的“笔墨”之歌鸣奏于纸上。  唐人张璪早已指出绘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法门,艺术创作应当来源于对自然的师法,继而通过自然之景体现画家之情与思。陈其和能对冰雪山川的创作能有如此准确的把握,这与他年轻时上山下乡的经历是分不开的。陈其和本就出生于东北,青年时期又曾在北方农场插队。在匮乏的物质和天寒地冻的恶劣气候中,陈其和反而选了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沉雄的北国风光,独特的环境给予陈其和以生动而深刻的视觉经验。他人眼中的雪虐风饕、苦寒萧瑟,在他眼中却别有一番韵味。在他的《寒江月雪图》中,故乡的山川、河流、房屋虽皆以黑白灰为主,但各处浓淡相宜,恰到好处,使整体构图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再加之星星亮彩,洒落其间,给冰天雪地中的凛冬带来了丝丝人间烟火气,实为“乍看清冷,细味暖心”。这正是画家独对自然、澄明胸怀后的流露出的实感与真情。绘画所传达的是画者观看世界的方式。观陈其和笔下的冰雪,除了独到的技法,更令观者见其对自然的观察与体悟,以及画家磊落之性情。  陈其和工笔写意兼长,花鸟人物皆擅,深厚的绘画技艺使他在笔墨表达中蕴藉深厚,游刃有余。他曾师从于海派名家陈大羽先生,其所作的紫藤花多采用对角构图法,画面布置主次有序,繁而不乱,藤蔓的线条承袭其师古拙雄健的特点。陈其和重视用笔的力度、回旋、转换,即使是枯墨飞白也毫不流滑;花瓣的设色浓丽而不艳俗,再配以墨色浓重的枝干,清雅而大气。他笔下的工笔人物,特别是女性形象,在造型上严谨扎实,足见得其素描功底。陈其和对人物神态的刻画惟妙惟肖,在用线上沿袭了中国传统工笔画所强调的重而不腻、厚而不浊、艳而不俗、明而不飘、淡而不薄的艺术效果,勾勒出女性美目流转、顾盼生辉的双眸。自顾恺之提出“传神论”始,中国人物画尤为注重对眼神的精微表现,由此表现人物之性情气质。在《师门》中,陈其和通过人物眼神的细腻雕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身着白衣素裙的女学生的灵动与活力。在《冬雪》中,即便是人物的侧眸,也传达出画中女子思绪渐远的忧郁,远比轻抚下颚的手势更能将情感传达给欣赏者。东方与西方绘画,工笔与写意技法,这些都是绘画的途径和方法,而绘画的本质则无问东西、始终如一,即表达画者对世界的观察和人生的思考,将情感与思想用一道道笔痕呈现出媒介之上。陈其和深谙此理,因此,他能够超越传统、风格、技法的束缚,使其创作在追求艺术本体价值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在他的绘画世界中,观者能够同时体味到中西的交汇,工写的融合,现实主义的关怀与浪漫主义的情致,学院派的法度与生命的热量。  在主题方面,陈其和的创作具有极大的丰富性以及强烈的时代感。古人早已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世而作”,“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之言。我们不能把这一思想庸俗化地理解为“绘画是时代精神的反映”,而是应积极地看待在绘画中所呈现的某个时代的独特印记,即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在一个时代中特有的观看方式与趣味。在陈其和的作品中,观者能够感受到时代的变化和新意:不止是北国的冰雪、南国的绿植,更有泰国的佛教古城,欧洲的尖顶教堂……画家以东方的笔墨语言演绎世界性的丰富题材,体现了现代中国画家开放性的创作视角和心境。陈其和也是一位时代的记录者,从城市到乡村的日新月异,从社会风情感受出的时代风貌,从故乡山川到大江南北,再到纵览世界风光,陈其和的步伐从未停滞,画家挥洒手中的笔墨,对周遭的景观进行着审美化的个人诠释。  陈其和不仅是一位画家,更是一位从事教学工作四十余年的教育工作者。从齐齐哈尔大学到广州大学,教师的角色几乎贯穿了他的人生。近年来,他培养了数十名研究生,教授过的本科生更是数不胜数,用“桃李满天下”形容实不为过。韩愈在《师说》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他的学生大都称他为师父,而非教授,或老师。师父,是师,也是父,陈其和对待学生有时更像是一位严格的父亲。他常对学生说,既然离开父母在我身边学习,那我就要充当起你们父亲的角色,你们都是我的孩子。他不仅严格要求学生,更以身作则。常有人问他,是更擅长工笔还是写意,更擅花鸟还是人物,陈其和总是严肃地指出,“没有更擅,只有皆擅。我作为一个老师,若想教出优秀的学生,自身必定不能有短板,学生不会的我要会,学生擅长的我更要帮他提高。”一语道出了陈其和质朴而高华的艺术追求与教育理念。  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曾谈到:“古之人有有笔有墨者,亦有有笔无墨者,亦有有墨无笔者。非山川之限于一偏,而人之赋受不齐也。”说的是纵览古人画作,笔墨运用的好坏并非在于所画之景的不同,而是在于画者的秉赋、情感的不同。陈其和的画笔墨飞扬,气韵生动,其画的魅力不止在于技法和观察,更源于个人的才情。他将个人的视觉经验通过对东方和西方绘画造型传统的娴熟掌握转化为宣纸上的道道笔踪,用具有创造性的水墨技法激活了传统中国画中的笔墨韵致。清代的李鱓就曾指出,“笔墨作合生动,妙在用水”;“水为笔墨之介绍,用之得法及凝于神”。用墨的关键在于用水,陈其和独特的墨法即在于在保证墨色的洁净渲淡的同时,充分挖掘了水的流动性特征,从而创生出富有生命韵律的墨法,兼具造型对象的物性特征,以及媒介自身的高洁莹润。陈其和的创作实践向世人展现出中国传统水墨媒介与时俱进的强大生命力,也分明地指出了重视体积与光影的西方造型观念与本土笔墨语汇融洽无碍、相得益彰的可行之径。如果说“融合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还是近一个世纪前中国画家的梦想与夙愿,那么在陈其和的笔下,这一目标已是形象鲜明、生动饱满,大有可期之未来。(曹意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笔歌墨韵下的生命礼赞——陈其和教授其人其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