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空空,妙相如之 ——杨平诗歌印象
本帖最后由 江渔 于 2019-4-4 10:56 编辑木鱼空空,妙相如之
——杨平诗歌印象
文/江渔
杨平的小诗该是鲜活有生命质感的;如果非要类比一下,我觉得他的诗歌像清溪里的一尾鱼。他的诗歌虽然也空明通透,却又不似水中月影唯空唯美难于打捞;他的诗即便一首很小的也有骨血,有重量感;这种重量不是一块砝码的重量,而是一尾鱼的重量,是承载着生命的重量。因而他的诗歌富于生机,仿佛摇一下尾巴随时可以游走。
比如《空心树》
每天听寺里的和尚
念空空空
寺里那棵树
就空了
当我们走到它面前
用手敲着它
便听见它在不停地回应
空空空……
他从“空空空”入手写一棵树,常年般若木鱼,聆听佛号禅音,终受教化得了通灵;又将身入境,“用手敲着它”拷问,得到“空空空”的回响;上下两节之间,物我相承,行云流水,如一首小令的上下阙,读来妙不可言。神秀大师有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似乎还不如这棵空心树悟得透澈,无心无我,四大皆空,方得自在。《空心树》写活了,一棵树守持归化,气定神闲。
比如《荷花开了》
一朵
两朵
三朵……
我在湖边边走边数
可怎么也数不清
我看见一只蜻蜓也在数
不过它是在荷叶丛中数
我看见风也在数
不过它是在整个湖面上数
诗人仅用一个细节,一个动词“数”字,就支撑起整首小诗,本不相干的我、蜻蜓、风,在荷花面前产生了默契。小诗用语最是寻常,极其生活化,却又信手拈来,情趣兼得,张力十足,立意不可谓不巧。
他写《读 画》,画家就神来,“一支笔呼风唤雨
一种颜料让山水倾慕”;
他写《天池湖之夜》,我们就神往,“那些失眠的人
在湖面上辗转”;
他写《泸沽湖的秘密》,这个世界就神和,云与云对视,山与山比高,水草兀自柔软在水中招摇……
我们在他的诗中能读懂天地人和,同时也能消解个人密码,比如《一只鸟从天空飞过》
小再小一点
像它的身影
大再大一点
像它的声音
谁在它消失的时候
出现
谁在它的声音里
突然不见
你可以在它的影子里
徘徊
你可以在它的声音里
发呆
小,该是一种姿态;大,该是一种能量,施与;(所谓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当一只鸟开始迁徙,有谁来填充季节的空白;当一只鸟学会了预言,谁又去送达出世的孅语;我们在影像里守候谁的孤独;我们在音画中湎怀谁的记忆。当一只鸟从天空飞过,哪一只是匆匆的过客,哪一只是归来的自己?
因为源于生活,他的诗歌得以鱼水相依,游走从容;因为长于撷取,他的诗歌飞花摘叶,都有生机;因为巧慧拈连,他的诗歌既不会失重,也不会钩沉水底。他的诗歌,空而不空,妙相如之。他的诗歌,就是游弋在生活中的锦鲤。
后附杨平诗歌:
空心树
每天听寺里的和尚
念空空空
寺里那棵树
就空了
当我们走到它面前
用手敲着它
便听见它在不停地回应
空空空……
读 画
——致画家张涌先生
一支笔呼风唤雨
一种颜料让山水倾慕
清清的河水从心底流出
你把一座村庄搬到了画里
你把一片竹林栽在了纸上
你画出一个梦境
你画出一个天堂
而你住在画中
与我遥遥相望
荷花开了
一朵
两朵
三朵……
我在湖边边走边数
可怎么也数不清
我看见一只蜻蜓也在数
不过它是在荷叶丛中数
我看见风也在数
不过它是在整个湖面上数
天池湖之夜
天池湖的夜很静
那些失眠的人
在湖面上辗转
只有阳雀还在啼鸣
它在陪那些失眠的人
而那些睡得很沉的人
怀抱着这里的绿色
已沉入湖底
然后在一朵朵浪花中
醒来
泸沽湖的秘密
此时我看见
天上的云与湖里的云对视着
目光充满温情
而湖里的山在跟湖边的山
比谁更高远
比谁更静谧
湖里的水草摇曳着
它们是泸沽湖里的另一种柔软
它们心事很重的样子让我们怜惜
偶尔有水鸟飞来
一声轻轻的啼鸣
说出泸沽湖的秘密
一只鸟从天空飞过
小再小一点
像它的身影
大再大一点
像它的声音
谁在它消失的时候
出现
谁在它的声音里
突然不见
你可以在它的影子里
徘徊
你可以在它的声音里
发呆
很干净,干脆的小诗!真像一尾尾鱼游进了我们的眼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