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中怒放的生命——读孤岛先生的诗《花朵迎着风沙开放》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孤岛的诗,还是那首写于一九九三年六月十九号的《花朵迎着风沙开放》。这首诗令人联想到沙漠,戈壁,风沙,但它与唐代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的诗句“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的风格完全不同。同样是写戈壁沙漠,岑参诗写出征时的自然环境,磅礴大气。而这首小诗的主题意象是“花朵”,塑造了花朵不畏风沙独自傲然开放的形象,赞美可敬的生命,赞美一种奉献精神。
开头四句,用第一人称写所见,用叙述性语言却也不乏抒情。先写“风沙”“如约而来”,在新疆南部,每年春夏季,风沙均会与人们不期而遇,不管你是否愿意,是否欢迎,是否喜欢,它都会扑面而来。读者似乎听到了浪潮般的风吼声。再从侧面描写人们的表现:有人“闭上眼睛”,以防沙土进入眼睛,也有人“醒过来舞蹈”,风沙肆虐,防不胜防,免不了要手舞足蹈;是否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在酣睡中被风沙击打窗户的声音而惊醒,嘴里念念有词,肢体舒展有姿呢?但作者真正要说的是下一句,花朵“迎着风沙”开放!作者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恰恰是风沙才更加衬托出花朵的闪光之处。迎着风沙开放的花朵是多么勇敢无畏啊!作者用一个“而”字将话锋一转,突出了花朵的与众不同的个性,尤其是“独自”用得妙极,与“一些人”形成鲜明对比,卓然不群又可爱至极!第一节四句开门见山 ,将花朵推入前台,独立,勇敢,美艳的花朵在风沙之中笑对人生得以凸现。
第二节进一步描绘花朵。第一句衔接上文,接下来由外至内进一步刻画花朵的内在气质,虽然“清贫而寂寞”,除了绽放独有的灿烂外,一无所有,但却如“夜间的灯火”,令人瞩目,照亮人们的心坎。她的内心清澈透明,却又参透了人生百味,“摇晃出多少恩怨情仇”!寥寥几笔,一个笑对人生,勇敢坚强,有血有肉的丰满形象便勾画出来了。
接下来最后一节,出现了最令人感动的句子,“一种比天空还蓝的微笑/将沙无声地收敛”。真可谓神来之笔,充满了联想和想象力,“微笑”,是蓝色的,而且“比天空还蓝”,那是怎样的一种纯净,怎样的一种深情!花朵的灿烂绽放感动天地,“将风沙无声地收敛”。在这里,作者不说“无情”而言“无声”,不用“收回”,而说“收敛”。肆虐的风沙戛然而止了。让人不由得想起那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似有异曲同工之妙!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道是无情却有情,默无声息却情意绵绵啊!那么,情至何处呢?留下的是什么呢?作者用“留下朴素动人的春光”作结,令人回味无穷。“朴素动人”与前面的“清贫而寂寞”相照应,而“春光”会让人再次回想到诗的开头,即风沙中怒放的生命——花朵!至此,作者用词的精当以及对语言的锤炼可见一斑。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花朵留给人们的感动,赞美一种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傲然挺立,积极乐观的精神。
总之,这首诗通过多种描写方法,突出了狂风怒卷,黄沙飞扬的西域气候特色,尤其突出了在风沙中怒放的花朵。全诗短小精悍,却有声有色;点面结合,主题鲜明,意趣横生,富有浪漫情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