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家 发表于 2019-4-22 10:18:10

彭林家:谷雨,诗话一万年的稻香

本帖最后由 彭林家 于 2019-11-12 23:16 编辑


    六道歌吟获谷神,稻都田野露浮根。    龙雕觉地心生土,凤咀禅天水驻魂。
    ——龙集万年谷雨诗会上的诗情                                                      彭林家
       稻都是生命的摇篮,万年是世界稻作文化起源的故土。逢时遇节,雨生百谷,撒落一缕缕远古人类的稻花香,涵盖着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的老子文化。自从谷雨祭祀仓颉造字的天根,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月窟留存的歌谣、节令、习俗、耕技等独具地方特色的稻作文化系统,一串串,艺术之美的物质原型;将中国贡米之乡,客体化着人体之道的追寻。    谷雨诗会是一个群体的文化乡愁,灵显江西诗派黄庭坚的遗风,演义着诗坛的江西诗歌现象……    遥想六十年代初,江西谷雨诗会,自第一任江西省长邵式平首创以来,每年谷雨时节前后,先后在赣江大地如火如荼举行诗会,各行各业的诗人、作家以谷神的诗道,聚会春满的笔下河山;一年一年,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如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烙上赣派标识的文学盛典,也渐渐成为江西文艺界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                                                                                                                                                 ——题记
《一》会场并蒂表色
    潇洒的风度,集编辑、记者、播音员于一身;漂亮的眉目,传情着采、编、播、控的业务;一会儿公正无私的鉴别,一会儿控制情绪的判断;在进入动力和向导的程序中,防止冷场,把握积极向上的节奏,因势利导,善于总结,将精神视野艺术,开阔着主持人的精神气质。当我们回味世界上最早的主持人起源于美国,中国是1981年的电台广播“空中之友”栏目设徐曼主持人,1981年央视在赵忠祥主持的《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节目中,使用“节目主持人”一词开了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之先河。
背对青春的阳光,洋溢青蓝的色彩;音符跳动的希望,喉咙感触的理乐,留守一方蓝天之间;那脚下觉知的道上,随田埂牵引走过思想的田野;宛如站在心田种植的稻田,一阵风力徐徐吹来,所有的稻谷向一个方向朝拜,一拜、二拜、三拜;随着风向的改变,精神击拍的敲点合十祝福,稻谷拜过四面八方;触动盛大仪式的欢腾;瞬间,痴呆灵魂的木鱼,击掌声声……
    诗歌走进校园,打造文化建设的特色,给孩子最美好的阳光。诗家汪俊辉、一中校长李师昌和副县长颜红林,共同一心,举起劳动创造一切的视野;犹如一盏知民、知事、知己的明灯,闪耀一所学校的灵魂。当吟咏清代查礼《春日东郊劝农》的诗句:“载酒春山自劝耕,官亭杂沓共欢迎”。先觉农事产出的稻谷,育出诗心的道德老君;让诗教的三清艺术诗化着知识的情感,灵动一幕精神礼仪的统帅;心动,寄托于一幕幕稻都的雨露芳香。    活跃的姿态,火红的热情活着溪流的曲折流线;洁白的遐思又一次灵醒,漂浮在溪水之上,化着陌生的脚步,舞蹈溪水流来的日子。流走了是时光,走来的是万年悠久的历史。是啊,朝圣不是诵经,而是一种对谷神之道的敬畏。诗经中“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苦又累的农活,活出耕种的诗意。试想,谷雨诗会起源至今五十余年,但这种文化乡愁不止于半世纪之久,拱起儒雅潜意识的民俗,不仅是对浮躁时代的隐喻,也是对世俗庸常生活的一种回归;忽远忽近,映衬了当代江西诗人对遥远年代的文学呼唤。


    春天的日子,稻禾长的是种田人一家的梦‘夏日稻禾嗅着这家人的汗味,秋日稻穗和种田的人一样向天地弯腰参拜,这就是溪水流进水田的日子。种地人一家的梦在孩子的身上,孩子的梦则是能像大人一样地生活。插秧种地,娶媳妇生儿育女。小时候常常会在稻田边,采来掰爿草,两个伙伴各执一端掰开,口中念念有词:“村里的‘小芳’能成为我老婆吗?结婚后是生男还是生女,掰爿草,请告诉我”。对掰后,若是一丝相牵,便说是生男,若是丝牵棱形,便断为生女,若无丝相连,就说明与这姑娘没有姻缘。这些做梦的日子啊,水流到溪里,稻田里的山明水镜。随时光流走潺潺的梦幻,寻找更远的地方。

    “我们在一朵莲叶上读诗/野餐的篮子里/盛满了食物和糖果/我们坐在湖水的中央/荷花铺成餐桌/底下还有一座圣洁的宫殿/我站起身/小心地踩在白云上/用筷子打捞/一条神龙的传说”(《莲叶上读诗》)摄像的记忆,给一等奖的作者留住我和我们的回忆:副县长颜洪林(右一)、作者胡菲(右二) 《莲叶上读诗》,作者汪良飞(右三)《满庭芳·贺2019万年县"青蓝杯"谷雨诗会》、江西省诗词学会会长胡迎建(右四)。


    一个个作家走进乡村,走进田野,轻轻地,用脚拨动祖先的印痕,让自我的梦触动一株株稻秆,联动的笔杆依然长在稻田里;仿佛是做了一件得意的事,一瞬间满足中,听起获奖的名字,读出的名单,记载着二等奖的作者闪亮时光:县文化馆馆长吕兰英(左一)、作者朱小毛(左二)《故乡风物》,县文联主席方庆(左三)、作者沈艳珍 (左四)《借一场雨》;作者徐燕麟(左五)《 七律.己亥孟春久雨喜晴》、 县团委副书记胡菲(右一)
    领导、学者和诗家的会晤,呼吸着会场的精神高涨;一阵阵,共振的气场灵动看不见的力量,就像万有引力一样,人体就是一个很敏感的信息场,无时无刻都在与外界的信息、能量进行交换。所谓思想是因,与思想相一致的人生和境遇就是果。那因吸引来的果,这就是种瓜得瓜,种诗得诗的再现;从右脑潜意识反射左脑意识的论证。知道这个因果法则的原理后,就会运用思想的巨大能量来追求自我所想要的一切;由心脑合一到身心开放后,振频逐渐增就强,通畅天地意识信息的元神,从而扼住欲神,让识神在无分别中而变得有自信

《二》名家诗境讲座

“无物莫非天赐妙,有情皆可笔生花。泓深古井锺灵气,蟠结荔根凝翠霞。”胡迎建先生是我国诗词文坛上的大家,集书法、诗画于一身的艺术眼光,联系自然-社会和人生而让视野走遍了世界。那么,从诗词的基础知识,或者诗文音乐的原委,我从先生教我的另一角度说起——      关于诗歌与音律的关系——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古乐五个基本音阶,采用数学运算方法获得五音——宫商角徵(zhǐ)羽,按三分损益法生律的次序 ,求上方五度音之律 称为“下生”,求下方四度之律称为“上生”。从一律出发,下生5次,上生6次,便可得出十二律。为古乐的十二调。阳律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阴律六: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由于律吕的发音,阴阳相生,左右旋转,能发生许多声音,循环无端——二阴一阳成阴气二,二阳一阴成阳气三。阴气二、阳气三合成五行之气而为五音,二阴合一阳为三(阳数),合二个阳数(三)便得六而为六律,即为五音六律。用六律来比拟十二经脉在周身循环的统一性。所以,胡迎建先生说——相同的韵为自身同一性,让结构联系一致,成为心动情摇,移情于物的内形外理。    《灵枢·经别》:“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如子配黄钟属十一月等。而五音的倍数是十,也就形成十日干数,六律的倍数就是十二,也就形成十二地支数。所以天干是十而地支是十二(辰)。唐代时用“合、四、乙、尺、工”) ”用“唇、舌、齿、鼻、喉”五音,读出的声音为五声:宫(阳平、高音)、商(阴平、高音)、角(入声、低音)、徵(上声、高音)、羽(去声、低音)。相当于西乐的Do(宫)、Re(商)、Mi(角)、Sol(徵)、La(羽)(没有Fa与Si),亦称为五音,又称五声,为最古的音阶。古代还有八音,是对乐器的统称,包括金(钟等)、石(磬等)、丝(琴瑟等)、竹(管、箫等)等八类,每类包括若干种乐器,如《石钟山记》“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无射”就是无射钟,因为此钟合于无射律;歌钟就是编钟,常用于歌唱伴奏便称为“歌钟”。      一则,五音音阶 :(1)宫调式:C、D、E、G、A、C;(2)商调式:D、E、G、A、C、D;(3)角调式:E、G、A、C、D、E;(4)徵调式:G、A、C、D、E、G;(5)羽调式:A、C、D、E、G、A。五线谱上任何一个音,都可以用来当作一个大调的起始音,即作为乐曲主旋律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主音,就构成了一个调式,不同的调式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和表达功能,因而也能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但是除了 C 大调音阶以外,其他的大调都需要加上若干升号或降号。所谓调号就是由谱号之后的一堆升号 (Sharp) 或降号 (Flat) 所组成。 以大调为例,其音程关系如下:全、全、半、全、全、全、半不妨利用【五度圈】的方式去推算出各大调,下列是所有的大调:C调C,D,E,F,G,A,B,C ,没有升降记号G调G,A,B,C,D,E,F#,G 1 个升记号。例如《荆轲刺秦王》叙述荆轲一行出发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二则,变徵之声,就是变徵调式,这种调式旋律苍凉悲壮,适宜于悲歌。下文又有“复为羽声慷慨”,“羽声”就是羽调式,这种调式高亢激越,所以听后“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变徵”相当于现代西洋乐的F调,声调悲凉。“羽声”相当于现代西洋乐中的A调,比变徵音高,能表现激愤或高昂的情绪。再加上变宫,就构成了七音,古乐调则分为:宫(C)、商(D)、角(E)、变徵(F)、徵(G)、羽(A)、变宫(B)七种。音阶的第一级音不同,调式就不同。若以宫为音阶起点的是宫调式,宫为主音,其余类推。比如【宫】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do音。“宫”音为五音之主、五音之君象,居中央,畅四方,唱施始生,为四声之纲,调高统帅众音。其伦理观念的色彩,表达了中国先民的不同的音乐观念。与今天的七音阶对比是:宫(1) 商( 2 )角(3) 变徵(4 )徵(5)羽( 6)变宫(7) 。    三则,五声来源:1》君臣说——宫(土)为君,音之主也,商(金)为臣,角(木)为民,徵(火)为事,羽(水)为物。2》图腾说——记载神的灵魂的载体,对五大瑞兽(吉祥的神兽)分别是龙(角)、凤(徵)、麒麟(宫)、白虎(商)、龟(羽)的图腾崇拜,是古代原始部落迷信某种自然或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一种追崇与敬畏,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象征,渐渐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先秦星宿观念中,四灵(龙、凤、麟、龟)和四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汉代五行学说兴起,四象合于五行。例如,白虎被视作西方七宿化成的神兽,象征着威武和军队;古代军队里的白虎旗和兵符上的白虎像,象征五行中金行的意义。3》畜禽说——古代读音近似古人驯养的“牛(宫)、马(羽)、鸡(角)、猪(徵)、羊(商)的畜禽,如马鸣在野,离群的羔羊等。4》天文说——来自二十八星宿,以环绕的中心——中宫,其他四音来自不同的星宿名称。


    古代的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始于隋唐。唐代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一则,古诗:古体诗:产生唐代以前,其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渊明)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歌 、 行 、 歌行 、 引 、谣、 吟 、 曲)等古诗题材的诗歌;作法一般又叫古风,押韵自由、不讲对仗而不受格律的束缚。1. 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2. 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3. 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4. 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5. 允许散文化的句子。从诗句的字数看,有少见的四、六言诗、通常的五言诗(五古)和七言(七古)诗。三五七言兼用者也算七古。如《诗经》《楚辞》《乐府》《汉赋》《南北朝民歌》等。    二则,近体诗,唐初形成的格律诗体,其字数、声韵、句数、平仄仗方面都有格律规定:1.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2. 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3.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4. 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5.都用平声韵。是一种格律诗,唐人称之为今体诗或新体诗,后人沿用唐人的说法,多称为近体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悼亡诗,咏物诗,军旅诗等。一般是绝句,律诗,排律(长律)。绝句:4句 1、2、4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绝”,七字称“七绝”。律诗:8句,4联 2、4、6、8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律”,六绝,要求每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对,一诗四句,偶句入韵,一韵到底,并有六律,平仄相对,偶句入韵,一诗八句,中两联对仗。七字称“七律”。律诗分首联(1、2句);颔联(3、4句对仗));颈联(5、6句对仗));尾联(7、8句)。
三则,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方法:1.以格律分类:古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近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受到格律的限制。2.以字数分类: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   3.以句数分类: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4.以用韵分类。

   词:别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组成词牌名、题目。分类:小令(58字以下)、中词(59~90字)、长词(91字以上)风格:婉约派、豪放派。曲:组成:宫调(曲调)、曲牌、题目。一则,表现的手法,古诗词的手法很多,中国最早流行,且至今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   二则,从文学风格外貌论,七古的典型风格是端正浑厚、庄重典雅,歌行的典型风格则是宛转流动、纵横多姿。《文章辨体序说》认为“七言古诗贵乎句语浑雄,格调苍古”,又说“放情长言曰歌”、“体如行书曰行”,二者风调互异。《诗薮》论七古亦云:“古诗窘于格调,近体束于声律,惟歌行大小短长,错综阖辟,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李、杜之才,不尽于古诗而尽于歌行。”则在七古、七律之外,因其风格的差异视七言歌行别为一体。《昭昧詹言》说“七言古之妙,朴、拙、琐、曲、硬、淡,缺一不可。总归于一字曰“老”,又说“凡歌行,要曼不要警”。“曼”即情辞摇曳、流动不居;“警”即义理端庄、文辞老练。这些评论,都揭示了七言古诗与歌行在美感风格方面的不同。尽管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以七古的笔法写歌行、以歌行的笔法写七古,一度成为时尚,然而在总体上仍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异。举例来说,杜甫《寄韩谏议注》、卢仝《月蚀诗》、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李商隐《韩碑》等,只能是七言古诗;而王维《桃源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长恨歌》、韦庄《秦妇吟》只能是七言歌行。    三则,现代诗歌的分类:1.按内容分:叙事诗和抒情诗。2.按形式分类: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韵脚诗。3..按国家分类:本国诗歌和外国诗歌。
    一个个诗家、词作家和评论家在这里聚合,一种观念、信仰和正能 量,以积极乐观的影响力,借助磁场锁定命运。好比吃的食物,欲望就会因为静息与睡眠而带来的气场,形成气质和运气——意 念 场。你想什么,或者相信什么,吸引力法则就有什么样的气场。换言之,一个人在心里怎么想,就会是什么样的状态。一直很害怕的事物总是向你走来,等同于你所强烈意识到的事物总是会来到你这里。比如,一个诗人的气质,外表精神,内在就有修养道德;相反一个人如果气场不好,则外表人没精神,委靡不振,做事没效率,如果气场再坏就会走霉运,喝口凉水把牙给塞了。

   久雨喜晴,心灵流香。一首诗的豪情,朗读千百年来,原本普通不过的自然节气。可是,在文人与歌喉的撞击中,人文深意被赋予一千年前的磁化。如江西诗派黄庭坚,携老家修水的“龙井”到京城分发给文友,赋诗存念;旧时的江西民间,谷雨时节喊客“吃茶”也已相约成俗。差不多的这个时候,沏一盏味厚的酽yàn茶,浓浓的汁液,氤氲千载历史;总有一群人像守望春天一样,聚焦一场文人雅集诗会。(万年一中高级教师刘修年)
   一如主持的风格,与稻谷的情怀拉开距离;风,田野的风,一阵一善举,一缕一情怀,引领着稻谷良知的参天拜地,无法停留的爱,还借来保健养生的蒲公英当文字的使者;轻轻地,把稻谷头顶上的季节信息吹落到校园中间。仿佛诗情邂逅的诗性,也吹起了蒲公英,嘴里诗香,徐徐聚着气上,一句句,让一抹淡淡的色彩,遮不住浓浓执着的情怀,缓缓飘飞的羽翼托咐给风的视点,吹远,相送第一朵看不见了,再吹第二朵,直到落到稻谷田间。(万年文化馆馆长吕兰英)

       新诗是朗诵的诗情,新体诗是吟诵的诗性,一情一性,构成诗歌的性情文化。这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文学沙龙,今天,在这片土地上所继承的优秀诗歌传统,得益于千百年以来,江西历史上文学先辈的表率: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以标签化存在方式,傲立于北宋文坛;清代“闺阁”女诗人的出现,更是文坛一道靓丽风景线……(万年教育体育局教研室主任彭杰)

“字字珍珠照眼明,似闻环佩响琮琤。时人那有如斯作?不愧正宗唐宋声!”江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汪俊辉(右二)的诗句,从艺术的穷本极源,翻开了谷雨、谷神、谷色的风貌一页。“寻芳觅趣穷思句,追梦招凰待起航。我有清词余一卷,云霞出海灏茫茫。”江西省诗词学会秘书长王海霞(右一)的诗句,从自我的灵气感知,一张一合,举起了诗人心灵的艺术云花。

《三》谷神灵根追寻


      稻都,起源于万年的仙人洞——县城以东约15公里的大源镇小荷山脚下。相传这是仙人栖息的地方。洞以南相距800米,另有一座百米高的通透熔岩,形似一木桶吊环而得名“吊桶环”。考古发掘证明,昭示了赣鄱地区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稻作起源中心区,将稻作起源推前五千年,被考古界公认为世界稻作起源地之一。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是远古人类避雨御寒的天然栖息之所,是三万年到一万年前远古祖先生活的伊甸园。这里的石灰岩溶洞,洞口呈半月形,顶部岩石伸展成岩厦状,高达16米,宽20余米,洞内叮咚作响的声音,清凌凌的大源河水于洞前缓缓西流。

    考古发现了大量打制石器、骨、蚌器、陶片和动物骨骼、火堆等文化遗物。当一件朴实无华的夹砂红陶罐,闪现在眼前——这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艺术珍品,出土于江西万年仙人洞,用24块出土夹砂红陶片修复,经碳14测定,属旧石器时代;距今17000年历史,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原始陶器,盛着的野生稻谷种子,是谓:天下第一陶罐!
   春到稻源景色柔,扬名立誉竞风流。轻弹不枉珠玑调,慢曲能和云水悠。抒惬意,放歌喉,炽情婉约气清遒。诞辰共贺高辞咏,锦秀频频鸿运稠。 (( 左一, 胡秀枝的《 鹧鸪天》)诗家们走进博物馆,博物的视野,一如双脚踩过田埂,让自己情怀像草儿一样贴地,仰视着一串串稻穗。稻米养育了超过世界1/3的人口,而长江流域是亚洲栽培稻和稻作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迄今最早的稻作遗存,遗址中挖掘出来的各个土层的样土浮选时,找到了一粒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米和多粒晚期的米。如出土的夹炭陶片的表面、稻壳印痕,胎土中羼和大量的稻壳、稻叶。你看,那悬在稻穗末梢的饱满谷粒,憨厚的愿望以身相许,回报稻田,反噬着现代诗人的眼前。

          七律.谷神玄根(平水韵)                                                 彭林家
    弯弯谷穗意穿针,月窟天根望古今。
   水客参光连肾气,火辰商律对心音。
   龙升润雨肝藏木,虎降洪声肺吐金。
    四象合灵情奉土,稻都神比自琅琳。


    长江下游地区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地理和文化单元,孕育过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较高的文明发展程度,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起被确认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万年是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禅观的陶器群,以石片石器和砾石石器的石制工具,从原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的最早文明;一种新的发现从“上山文化”的点滴中,一万年的谷粒,再度向前推进长江下游史前文明。


文化部公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共有298个项目入选,江西省太源盆地,万年县稻作习俗成为江西省新入选12个项目之一。 1993~1995年,经北京大学考古系、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美国安德沃(Andover)考古基金会,由著名考古学家马尼士、严文明率领的中美农业联合考古队,在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发掘旧石器末期至新时期早期的取样,找到了距今1.2万年前的人工栽培水稻植硅石标本,比浙江余姚河姆渡还早5000多年。出土了距今1.7万年前的夹粗砂圜底陶罐,现存放于国家博物馆,被誉为“镇馆之宝”。


   (左一画家饶志坚)    2008年第三届稻作文化节开幕当天,北京大学及美国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一批科学家相聚万年仙人洞,针对学术界、社会上对上世纪90年代此地出土文物年代鉴定的质疑,当即决定:中美科学家再次携手合作,用最新科技手段揭开仙人洞文物的神秘面纱,展现万年稻作文化的神奇魅力。2012年6月29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美国科学院院士巴翱夫等人的论文《中国仙人洞早期陶器20000年》,宣布世界最早的陶器出现在2万年前的万年仙人洞,比首次公布的时间前推了3000多年。万年稻作文化系统的揭秘,获取了大量自然、人文信息,也因此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风韵荡荡,碧水漾漾,拾起谷神的脚步,走向那座流淌世界的石拱廊桥;瞧过周围的青瓦,似乎把往日秋天的阳光遮挡,出现一种上阳下阴的画面。由此,桥中的色泽倒映耕夫田野,更见牛耕的古朴,就连神龛上的神偶一般,满面尘灰,土里土气。歇在其中,借古色点灯,左顾右盼的影子随风而行,为寻觅那段稻谷弯腰的历史,不仅仅参天拜地,还得感谢浩荡皇恩,清明长吏,延伸一亩亩良知良田——

   布谷声声,梦里回旋。童心遗忘在稻田边,抑或在溪边坐下,稻穗仿佛就在身后, 采来掰爿草,两个伙伴各执一端掰开,口中念念有词:"村里的'小芳'能成为我老婆吗?掰爿草,请告诉我。对掰后,若是一丝相牵,便说是生男,若是丝牵棱形,便断为生女,若无丝相连,就说明与这姑娘没有姻缘。稻田里的水明镜着流到溪里,随时光流走,稻谷结满谷粒,见证着更远的地方,让日子不饿,让吃饱长大,写诗圆梦;然后,借助一根根苇秆,变成意念的钓杆;钓回溪里的鱼。人曰:被钓起的鱼活下的能有几条?拎起流走远方的梦,被晒在太阳下的梦还是我吗?

   溪流弯弯曲曲,稻田平平整整。牛耕文化始于神农、叔均。蕴含着牛的驯化驾驭、犁架的形成和套驾技术。看浅水轻流,见水落石出,起源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节点。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力牵拉的犁架。家牛驯化,夏商以马驾车,套驾技术可以借鉴,与入土性能、强度、耐磨性相关的犁的结构;驱使石犁、木犁和铁犁的动力控制、联接方式的理论,延迟到商代开始驾驭。西周春秋是牛耕应用的早期阶段,《囯语·晋语》:"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战国开始进入到推广期;觉知的根源要想改变一切,一波波,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尘心!
    碧绿的视野,整齐排列着祖先的遗风,井井然,瞭望着鸭子玩耍的场景;时而钻入水底,跃出水面;,时而相互追逐,扑翅嬉闹,一茬茬,印痕走过的田野,一任脚指喷射的泥浆,随着田埂的牵引而发出的信息,一种物质,一种气场,宇宙就有爱的气场;只有两个生命意识体的气场相互共振,不管是远在天涯,还是近在眼前;让爱意识体联系到了一体,就会有深深浅浅的感知,将牵拉的心留守在稻谷间;穿过田间的溪流边,然后,回望一地弯腰的稻穗……



   谷穗结实率很高,一串谷穗可达近1000粒,但秕谷比例相当大。稻谷见证着,见证的稻谷则结满谷粒,让日子不饿,让我们吃饱长大,去圆种田人的梦。由此,野生稻还是栽培稻,破译着世界稻作文明起源之谜。你看,那溪水流进水田的日子,长在水田里的生灵,在秋日结成串串稻穗,历经春的酝酿、夏的生产和冬的收藏;活着的姿态,灵活着一湾湾曲折的流线,当睡过的遐思被促醒过来,漂浮流来的日子,流走了是种田人的稻禾时光——春天长着怀春的兰梦,夏天嗅着苦夏的汗味,秋天稻穗一家人还要向天地弯腰参拜;也许梦迁移在孩子的身上,是否能像大人一样地插秧种地,娶媳妇生儿育女呢?是啊,秀丽的稻穗,西汉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出生于济南的近郊的济阳县,出生的时候,有赤光照耀整个房间,稻禾(嘉禾)一茎九穗,因此得名秀。
“一亩稻花香十里, 一家煮饭百家香。”万年贡谷原名“ 坞源早”,保持了野生稻长芒的植物特性,是当地先民经过数千年精心培育的一种地方晚籼优质稻良种。由此,以贡米栽培为特色,经历“野生稻—人工栽培野生稻—栽培稻”水稻驯化过程,成为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种稻历史可追溯上万年,遗产核心地位于万年县荷桥村山区,种植面积300 余亩。2010 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万年总结出一套从良种培育更新、播种移栽、田间管理、收割贮存到精致加工等传统贡谷生产技术。如放红绿萍选田、打桩排泉、扎草人拒鸟、油茶籽壳磨粉防虫等传统水稻栽培管理方式。2014年,万年稻作习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万年贡米被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赐予 “代代耕种、岁岁纳贡”而 延续至今——中国贡米之乡。(图为:扎草人拒鸟场景)

稻谷是农家人的日子,离开了水田,脱离了稻秆,农夫便离开了唯一主人的价值,稻秆再也认不出哪些谷粒是从它身上掉下的肉。阳光照在金黄稻谷上的场景,那禾斛的四方,东一打,西一搭,速写一幅自然的秋意画面。然而,一个肃穆的朝圣仪式,稻谷就要从稻秆脱离,虽然还有许多谷粒昴首向天,让太阳晒去成长中**的水份,但是,就要进入另一种的存在方式,朝圣该是生命转折的最好准备,感恩原来只需是一粒粒晒干的大米。如同生命的轮回观,一次次弯腰朝拜,恭请着谷神的呵护,那么,那些作祟现代人的脑子里,端坐饭碗,该反思“粒粒皆辛苦”的丝丝回味了。

    一粒万年米,改写长江下游史前文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为中心,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国家级城市群。江西万年继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跨湖桥文化之后,成为长江下游已知的最早文明。试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在长江下游地区相继发现和发掘了七千年左右的河姆渡、罗家角等与稻作有密切关系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推动了中国稻作起源研究的深入。如今,万年文化中的稻作遗存,又将中国稻作文明的时间表提前了一万年。

“野稻驯化起于是、烧土成器始于斯、刻符记事源于此、物食易换发于兹。”民以食为天,谷雨时节,仓颉造字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诗家陈建生(左一)的诗句稻作代言,借物阜俗,染起一朵朵文学之花竞相开放;生灵有情,诗词协会主席赵德稳(左二)的《清 晨》:“就是那几只鸟叫醒了夜的黑 / 叫醒了鱼肚皮一样的白。”白色的心境当成黑夜的盘缠,留一树碧野,穿越万年风雨。作家协会主席黄助昌(右二)的《春水》:“桃花一落/鸟语就停了/天空黑了/春天顿时化成水。”水性是能柔能和而谓之成圣的根,其心相在取象时的空间关联。如诗词协会前任主席王贵亮(右一)的《最美的遇见》:“一声汽笛从苍茫的夜空传来/世界/在默然中转身。”一转身,就联想到历史曾创造出传奇的文人雅集: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在山阴兰亭集会上的那场“酒醉”,写下了中国书法史上被人记咏的《兰亭序》;发生在公元653年滕王阁上的一次文友聚会,王勃以一篇《滕王阁序》彪炳文学史;南宋淳熙二年的“鹅湖之会”则开启了一场“理学”和“心学”之争。

《四》古今万年记忆

    老万年,地处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县衙青云所在地,位于县城的西南部,出自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明正德初年,姚源洞王浩八农民起义,奠定析余干、鄱阳、乐平、贵溪、安仁边陲交界地境,正德7年(公元1512年),建衙立县,因座落万年峰来脉之阳的青云镇,原属于余干县库田乡,故曰万年,因其地处姚源之西,又称为“姚西”。户部尚书陈金(字汝砺,湖北应城人)总制军务,前来江西万年镇剿王浩八起义而失策,被朝廷召返。他返回京城之前,登此峰写下了《万斛峰高眺》诗一首:“万斛峰头望万年,万春山势更遒然,地灵人杰由来事,一洗尘气启后贤”(尘气,是对王浩八起义军的贬词。)”      新万年, 1959年,一条铁路的开发,县府由原城厢镇(今青云镇)搬迁至现址陈营镇, 是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中国贡米之乡、中国优质淡水珍珠之乡。全县辖6乡6镇,国土面积1140.76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
    青云塔,又名斛峰塔,斛峰塔聚,青云直上,一身灵气,塔身青云环绕,后又称“青云塔”。清道光庚子年(1840年)建于城厢(今青云镇)西南5华里处的万斛峰上,峰高海拔205米,高崇峭拔,松树参天,松涛滚滚,浩气干云。旧时有姚西齐称十景——万斛松风、双峰藜火、桃源曲水、龙池潭影、奇壁樵歌、东梁烟柳,竹屯渔火、奎光映月、星山雪霁、古阳夕照。”如“万斛松风”,一是自然,万斛峰上的松景,松林茂密,百年苍松不计其数。二是人文,赞美库田畈村的宋礼部侍郎李伯玉,归隐此峰编写的《斛峰集》,具有松树般的品德。如“奎光映月”是奎光峰常见奎光,说明万年奎星点斗,大凡奎宿耀光即为文运昌明,开科取士之兆,文人辈出。奎,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为文曲星。奎光,即奎宿之光。奎与魁同音,奎星是西方白虎宫的七宿之首,专门主管文运之神的大吉星。从星相图看,奎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隧将奎星称为魁星。两者均是形貌黑脸红发以鬼面出现,右手执朱批笔、左手托金印,左脚后翘踢斗而得名为魁星。如魁星赐斗是古代科举人士最为喜欢的十足意头,具有吉祥如意、功成名就的非常象征。奎宿一至九属于仙女座,奎宿十至十六属于双鱼座,是二十八星宿学带有天文学术性天象内容。魁星为北斗七星勺部第一颗天枢星或前四颗星的总称,北斗星宿在中国民间的节气历法,尤其魁星受文运中的影响。虽然两套内容,但天性相连、地性相通,主宰天下文运的北斗星官也文曲星,又在斗魁星宫,时间长流已将西魁与北魁凝为一体,后民间将二星混合为一。因此,中国民间修建的魁星楼,供奉的星君尊神,就是西宿魁星与北斗魁星的二合一科甲踢斗文化系列,被受天下考生敬仰和供奉。因此,万斛峰亦名文笔峰,这里地灵人杰,群贤绵至,是历代名人和文人酷爱圣地。宋、元、明、清四朝,均有不少各层次的官方人员和学者名流云集此峰观光,挥毫泼墨,著书立说、赋诗作画。 青云塔分为水、火两塔,据五行的北水、南火的既济挂而立。但是,建塔之前,所有万年县令、知事因种种原因,政局动荡,皆未能任期届满便纷纷落马。邑yì人 同乡刘燮伦xiè为万年县令,博学多才,为官清廉,且颇懂阴阳地理之术,时年恰逢万年火灾、水患连年不断,百姓麻风病(大麦风病)流行,政局也极不稳定,常有油嘴光棍滋扰生事,县令忧心如焚。一日,偶登万斛峰,发现万斛峰周围群山环抱,恰似囊中藏锥、人人都想出头的“出头峰”,遂讨教高明地仙,为镇灾驱邪,当年便于峰顶建造一塔,名斛峰塔。但没有金脚、银脚,塔底却撒满了大麦、油菜,取镇住大麻风、油嘴光棍永世不得翻身之意。果然,自建塔之后,水灾、水患被镇,麻风病被扼,政令畅通,政局稳定,而后斛峰塔又被人们称为“宝塔”。一幕望去,奇壁峰、万斛峰、古阳峰三峰鼎立,桃源水、乐源水、九芝水,三水入鄱湖。土车、风车、水车轮轴转,转不完的思绪;水塘、水渠、水礁流溪水,流不尽青云的乡土风情。



      万年河,发源于余江县东北部高公寨南麓,也叫南溪水,西南流经锦北水库的画桥镇,转西北至马塘入万年县境,经柴源挡、青云镇、齐家埠,至珠湖山汇入信江东支。现万年河源头,旧称九芝水——汉武帝、汉宣帝的宫甘泉殿内产芝,九茎连叶——九茎芝,九茎为寿,乃帝王敬老的象征。       在五行中,河图乃据五星出没时节而绘成,五星古称五纬。东方是木星——天帝是太皞,辅佐大臣则是句芒,句芒执规尺而治理春季。东方的护神是岁星,代表兽物是苍龙,音是角音,日干用的是甲乙。南方是火星——天帝是炎帝,辅佐大臣则是朱明,朱明执衡器而治理夏季。南方的护神是荧惑,代表兽物是朱鸟,音是徵音,日干用的是丙丁。中央是土星——天帝是黄帝,辅佐大臣则是后土,后土执绳墨而治理四方。中央的护神是镇星,代表兽物是黄龙,音是宫音,日干用戊己。西方是金星——天帝是少昊,辅佐大臣则是蓐收,蓐收执矩尺而治理秋季。西方的护神是太白,代表兽物是白虎,音是商音,日干用庚辛。北方是水星——天帝是颛顼,辅佐大臣则是玄冥,玄冥执权器而治理冬季。北方的护神是辰星,代表兽物是玄武,音是羽音,日干用壬癸。    青云镇,是一个北方玄武七宿第四宿的“虚宿”。在十二星座中,又名行宿,属磨宫二足,瓶宫二足。此星为山羊座,后半身呈现鱼形状的星座。虚宿又名“天节”。虚为坟冢。其中的星官也与死丧之事有关,比如哭二星和泣二星就在此宿之中。因附近有还有败臼等星座,颇有不祥的意思,远古“虚宿”主秋天代表星座,含有肃杀之意,仅次于(左方)紧邻射手座的东方,以及右方水瓶座的西侧。其地势为五虎摁羊,如中山庭的老虎凸,南门畈为一只羊。《说文解字》说,“虚”的含义为:“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再从文字考古方面来看:虚,金文 (“虍”的变形,虎头,借代老虎) (两个“匕”,表示虎爪)(土,地域),造字本义:虎豹横行、了无人烟的地方。所以,这里以前是个强盗出没的场所,明朝朱厚照便析四县边界而建县衙,希望万年江山永固。才有现代“你给我一天,我还你万年”的广告词。
   驿道,中国古代为传车、驿马通行而开辟的交通大道。沿途按一定距离设置驿站。传车、驿马即是驿站备用的车辆和马。驿道坎坎坷坷,溪流弯弯曲曲。浅水轻流远古的记忆,恍若一见水落石出;举目搜寻溪流的来龙去脉,让鱼儿快乐地游在溪水中,不忍心惊走想要上钩的鱼和梦,。突然想起“鞭石” 神助的典故,《艺文类聚》卷七九引晋伏琛《三齐略记》:"始皇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城阳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然而,地下天上,阴鱼阳鸟,相传难留城(今湖北宜昌)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两块大石,俗名阴阳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调,百姓便进洞祈福。天旱则鞭打阴石得雨,雨多则鞭打阳石天晴。事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夷水》。后作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也许青云塔的石头就是一块块鞭石垒砌的神灵天堂。
    “小径小桃深,红光隐翠阴。是非不到耳,名利本无心。”范仲淹《留题小隐山书室》的前瞻性,从潜意识的乡村人家,踏着轻松的脚步,惊着一条小河的旁边,仿佛那 “笋迸饶当户,云归半在林。”的景色,春天的新绿,与白色的徽派建筑,组成了一张张靓丽的风景,轻轻地,叩问道:“何须听丝竹,山水有清音。”    农家小院,小桥流水人家。稻谷农家奉为千年读书之地,千载文明之城。一串串收拾起零碎的目光,投进溪中的目光,将城市的烦躁滤得斑斑驳驳。无论是溪岸的芦苇,花尽秆枯;但靠近的鹅湖池,横斜折射的倒影,竖着气派孑立的琅玕,添起一株株溪边树,为万年稻作之源,再生千古一辩之所。遥想灿烂的农业文明、远古的工业文明和商业的流通文明。《五》稻作习俗遗风
   雕塑是一种道德文化的浓缩,浮雕着谷神的潜意识追寻。稻作文化花岗岩雕塑群,以生动的雕塑再现万年先民“驯化野稻、烧土成器、刻符记事、物食易换”的壮举;像《稻作文化》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发现的文物作品,是指人们以水稻种植为主要生存和发展方式的文化。在盛产稻谷的东亚,如日本、韩国、东南亚、中国南方稻谷生产还有其文化内涵,国民以大米为主而作为基本国策。由此而衍生的有关衣食住行的种种风俗,称为“稻作文化”。表现为江南水乡妇女的民俗服饰包含衫、裤、鞋、束腰、作裙、包头、卷绑和胸兜等地域特色的一整套装束。民俗文化以节令习俗、农谚、民谣、民歌和民间传说等为载体,活跃于民间,传承至今。每年春节至元宵期间,许多村庄都舞矮脚龙灯,祈求风调雨顺;每逢端午,都在乐安河上举办端午龙舟赛,表达丰收的喜悦。
    中央电视台,为展示一幕远古人类留存下来的稻花香,从稻作生产的各个环节,各地民间都有相应的农俗仪式活动说起。如烧香塔、敬牛、祭牛栏、报春牛、敬五谷神、敬土神、开秧垸、划龙舟、拜稻祖、祈龙求雨、开镰谢谷神等,一一灵显稻作农俗别具风情,有些红白喜事的仪礼,至今仍在流传。如白者我丧葬,分报丧、大殓、出殡三步的习俗。红者为,民家建房屋的上梁,抛粱抛出不同的米糕、糍粑和稻米饮食,元宵节的汤圆、春节的年糕、清明节的清明粿、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冻米糖等各色米食点心多达百种,成为美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创作积累了一大批反映生产生活的农谚、民谣,以及民间神话、传说、故事等民俗文化。如南溪跳脚龙灯、青云抬阁、乐安河流域“哭、嫁、吟、唱”和盘岭大敕庵的传说等,背后都折射出丰富的稻作文化习俗。
    爱是宇宙间最强大的气场,和宇宙和谐一致,形成一个人身上正面的气场,发出与吸引,小我与大我,最大值时即为太极一一;如同稻花仙子的显象,是一种天象的原型。红尘中,当走过世间的繁华与喧嚣阅尽世事,会幡然明白的一刹那,:人生不会太圆满,再苦也要笑一笑,爱周围所有的人,如父母、爱人、亲人、朋友、同事,甚至敌人;因为地球的万物,一花一草,释放的思想越多,积聚在宇宙间给予的气场就会越大;对等于宇宙间强大的吸引力法则;源自于宇宙是圆的,存在着因果法则;所谓一个不会做事的人,换工作解决不了根本;思想的气场能量形成的吸引力,你想什么就会发射到宇宙中去,宇宙就会响应你的想法;选美的本身来自于稻谷弯腰的虚白相生。
   千年樟树是一种风水、长寿、寓意避邪、吉祥如意的景观树, 宇宙会发出各种信息,根窠盘结的植物就像灵感一样的感知,慈竹子母,母子连心,双胞胎恋,乃阴阳感应的元气矣。例如,土爰稼穑(tǔyuánjiàsè)爰:五行中: 润下作咸为水,炎上作苦为火,曲直作酸为木,从革作辛为金,稼穑作甘为土。戌己“土”五行之一;“爰”,通“曰”;“稼”,种,戌阳土也,即种植谷物为木春,“穑” ,敛,己阴土也,即收获谷物为金秋。一阴一阳,引申为生化、承载、受纳的性质。生活中,人和植物一样,仓颉造字,“稼”和“嫁”偏旁不一样,读音一样从从革作辛为金;嫁接的元气对应自我本体,意味着一个人广做善事,就积聚了宇宙间爱的气场;当有危险时,潜意识会有感知,身体哪方面不适或出现信号,然后避免灾难,就算真有灾难,也会化险为夷!
   万年仙人洞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常年“面朝黄土背负天,曲腰躬背扶锄犁”,在长期的水稻耕作实践中,万年有关稻作的农谚有180余条,这些农谚的内容与土宜、整田、育秧、施肥、灌溉、除草、病虫害、倒伏、生育、收获、再生稻、稻与气象等水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为水稻生产技术的传播和传承产生了决定性作用。万年的农民往往借物候预告农事,流传有“懵里懵懂,嵌社浸种”“清明前后,撒谷种豆”“谷雨前,好种棉”“小暑小割,大暑大割”等农谚。歌谣如《一根线》,号子如《舂米号子》等,构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稻作文化。
   万年民间有着众多的稻作传说。最具神奇的莫过于贡米的传说。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尚未登基时,与陈友谅在鄱阳湖打了一场恶战。这天,朱元璋遭到陈友谅的埋伏,逃到了万年的荷桥。他牵着马,进了村后的雷公庙,放马在山坡上吃草,自己则找来一块门板歇息。忽然,进来一对少年,跪在他面前哭诉,自称是米谷神仙,见这一带百姓穷得连谷种都没有,便想为百姓造种。可是,此地久旱无水,没法造出谷种。今见未来的皇上驾到,特请他帮一把。说罢转身离去。朱元璋起身尾随其后,只见两位少年摇身变成两棵稻苗,在月色中节节长高,不一会儿就结出了沉甸甸的稻穗。朱元璋大喜,转身回庙取容器装稻穗。谁知他只在案前找到一方大砚台。朱元璋将稻穗捋入砚台后,天已大亮。这时,他听见村里传出哭声。原来,一户村民家中死了两位少年,生前每天都在荷桥坞的山上凿泉水,凿了一年,水没凿出,却双双累死。朱元璋发现,这两位死者正是昨夜跪拜他的少年。忙问村里人,要怎样才能找到水源。一位老者告诉他:“要想找到水源,除非有雷公神相助。”    朱元璋回雷公庙,请雷公神大显神威。雷公神见未来的天子相请,不敢怠慢。他升至半空,举手一劈,炸雷响过,泉眼洞开,装稻穗的砚台也滴进了几滴泉水,把砚中的稻种染黑了,少许墨迹渗进了米粒。后来,荷桥贡米尖上的小黑点,也就成了贡米的标饰。朱元璋当上明代开国皇帝之后,荷桥百姓为了感谢他,每年都把这种米送进皇宫。朱元璋吃过后,龙颜大悦,传旨“代代耕种,岁岁纳贡”。又因为万年贡米生长期比普通大米更长,所以皇宫有一句话:“万年贡米送到,皇宫才关粮仓。”民间传说浓缩了稻米的“驯化”过程,如传说一次洪水之后,上帝派动物送稻谷给人吃,这些动物中,只有狗把稻谷成功送到人手里。当狗在泅水时,它所带的稻谷被水冲走了,但粘在尾巴上的稻谷没有冲走,所以后来人们所种植的稻谷,都是生长在稻茎的顶端(尾巴)上。江南部分地区农村,如贵州布依族把农历六月初六定为尝新节,节日里先以新米饭敬祖宗,再把新米饭给狗尝,然后才是全家聚餐,“以犬尝稻”的仪式,在万年乡村延续了上千年。
    自从黄帝阪泉之战中黄帝驱使熊、虎、貔貅等猛兽参战,统一中原之后,中国就成了龙的故乡, 龙文化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图腾文化。如起源于汉代的舞龙灯是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节日传统吉祥灯彩。上古人把龙、凤、麟、龟称为四灵,汉代,四灵变五象,龙是五瑞兽之首,民间每逢春节、元宵节、灯会、庙会及丰收年,都举行舞龙灯的活动。一般用竹、木、纸、布扎成,节数不等,均为单数。龙的造型尤为优美矫健,昂扬奋发,刚柔相济。其形象按颜色不同,可分为“火龙”、“青龙”。“白龙”、“黄龙”,每节内能燃烧烛的称龙灯,但龙船还保持了凤首龙尾的远古遗风,表演“二龙戏珠”、“双龙出水”、“火龙腾飞”、“蟠龙闹海”等动作。早在商殷时代,铜器和骨刻上就有龙形图案;周代铜器的龙纹已渐趋完整。“耍龙灯”在汉代民间已相当普遍了。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   “划凤舟、赛龙船,五月端阳闹江汉。”“江汉地区是楚文化生长的温床,祝融作为楚人的先祖是祝融并不是人名,而只是一个号。古韵上,“陆、祝古同幽部,终、融古同冬部,陆终即祝融。陆终当接父职号为祝融。《楚辞》中的雷神“丰隆”都是打雷(回)的状声词。祝融由火神升格为雷神,其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凤,乃楚人氏族图腾 ,楚人尊凤,认为凤是天地之间的精灵,能引导人的灵魂上天,且也常以凤喻人。在《史记》中,楚狂接舆以凤喻过孔子:“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以鸟为图腾的少昊氏之族——少昊金天氏乃是黄帝与元妃嫘祖的长子,为东夷部落的大首领,娶凤鸿氏之女为妻,成为凤鸿部落的首领,将原先东夷大联盟中诸多部落的飞禽图腾融合为一体。给各类鸟儿委以官职,例如燕子、伯劳、鹦雀、锦鸡掌管四季;鹁鸪因孝顺而掌管教育,鸷鸟因凶猛而掌管军事,雄鹰因威严而掌管法律等等,不同种类的鸟儿各司其职。华夏民族凤图腾在少昊时期达到了鼎盛,此时,以龙为图腾的伏羲太昊部落依旧存在。凤者为雄,凰者为雌,龙凤本不是一对,因此,“龙”、“凤”两个部落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联姻,使得凤凰“雌”化,才有了今天“龙凤配”的民俗。“太昊”和“少昊”不是父子关系,只是太昊伏羲氏教会人们品行教化,注重德行,而少昊在道德品行上对人的教化并不落后与太昊,代表仁善。直到先秦时期,“凤”依旧是道德品行的代言人,少昊被视作为太昊精神的继承和延续,因此,二者才有了龙凤相似的称谓。
   传说中是神农氏教导人们如何种稻。目前稻的耕种除传统的人工耕种方式,亦有高度机械化的耕种方式,一一通过整地、育苗、插秧、施肥、收成等五个步骤。其一,整地——种稻之前,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期间。过去使用兽力和犁具、水牛来犁田,但现在多用机器。其二,育苗——先在某块秧田中培育秧苗,撒下稻种后,农人多半会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现代多由专门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来使稻苗成长,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关键。在秧苗长高约八厘米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其三,插秧——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传统的插秧法会使用秧绳、秧标或插秧轮,来在稻田中做记号。手工插秧时,会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帮助农人将秧苗分出,并插进土里。插秧的气候相当重要,如大雨则会将秧苗打坏。现代多有插秧机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状不是方型的稻田中,还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会呈南北走向,还有更为便利的抛秧。秧苗成长的时候,得时时照顾,并拔除杂草、有时也需用农药来除掉害虫(如福寿螺),即为除草除虫。其三,施肥——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蘗期,期间需要施肥,让稻苗成长的健壮,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其四,灌排水——水稻倚赖这个程序,旱稻的话是旱田,灌排水的过程较不一样,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后,幼穗形成时,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份灌溉。其五,收成——当稻穗垂下,金黄饱满时,就可以开始收成。过去是农民一束一束,用镰刀割下,再扎起,利用打谷机使稻穗分离;现代则有收割机,将稻穗卷入后,直接将稻穗与稻茎分离出来,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为稻谷。
   袁隆平院士为万年题词:“野稻驯化,万年之源。”驯化是人类饲养培育野生动物,使其野性逐渐改变并顺从驱使。如野牛、野马等经过驯化而成为家畜。那么,人的野性需要内敛七情,外敛六欲。举头三尺有神明,不要以恶小而为之;不要以善小而不为,和佛家的因果思想是一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其实,无论你是谁,爱的、喜欢都是那个你自己的元神;爱时则辐射出正能量: 活力、精力充沛、兴奋、热情、全神贯注、多姿多采、正面挑战、内外合一、自我提升、提升他人,淡定,担当,冷静、平静、宁静、放松、焕然一新、和谐等,自我的世界就充满阳光的笑声。恨时隐藏着负面能量:愤怒、怀疑、沮丧、担忧、急躁、压力、负面的挑战、所有的事情都是问题、关系是挑战;怨恨、后悔、内疚、嫉妒、自卑、绝望、挫败、羞耻、尴尬、责怪等,每天抱怨、挑剔、指责,怨恨就生活在地狱里。故此,爱恨的欲神分别心,通过识神变为了别,再回到无分别,一切就变了——人的意念为一起心动念,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神魔就在一念之间,整个世界都变了;所以,你要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就要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泻青溪风有岸,三叠丹海梦无边。”谷雨,是向春天道别的节气。南方的谷雨前后总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雨季。那么,追溯野生稻的谷根;一波波,泛起诗歌笔会源头的绿浪时节,审美的论道与诗歌伦理的神学渊源。拱起群体记忆到城市乡愁,也流动着凤野的淳风,返耕田畈的微笑;引来只只春天的小鸟,叼着一湾湾流动湿润的稻香,翻开岁月的记忆;一字字,那唇齿之间经过的诗意,浸入听体内的冲气,情不自禁地浮现一万年前的先人,片片金黄的稻谷,串串弯腰俯首,背负的姿势扛起沉甸甸的笑脸,效仿稻谷的一生,在谢幕前用虔诚的膜拜,让虚室的定格生白着天地的红尘间。


    作者简介:彭林家, 聋龙天生,党员。静居雾凇的一方灵空,六十年代中期出世于赣东北仙人洞,毕业于东北师大中文系。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诗歌在线吉林频道诗评编审,国家一级学术团体、中国萧军研究会主办的《当代原创文学作品集锦》副主编,中国针刀医学副秘书长,全球汉诗总会联络主任,北京仓央嘉措国际诗歌研究院副院长,广东净土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文化总监。做过教师、警察和工程师等职业,从曲折的经历上升为理论作家、《诗歌周刊》提名批评家,易学、神学、美学天士。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活力诗人, 2017年中国诗坛实力诗人。出版的著作有《裂开青云的红冰》等,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刊》《词刊》《散文》《散文诗》《中华诗词》《人民日报》《中国诗词年选》《中国诗歌年选》《中国百年新诗经》《中国散文诗年选》《世界华文散文诗年选》《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语言与文化研究》等100多种国内外报刊,在全国大型刊物任多家媒体的顾问、主编和编委,兼任万年诗词学会顾问。



















KNnQJOTa 发表于 2019-4-22 10:18:12

沙发!沙发!沙发!

冰雪儿(易培贤 发表于 2019-4-22 16:31:21


《谷雨,一万年的稻香》是种在诗里的稻子。读“秋日稻穗和种田的人一样向天地弯腰参拜”在诗人的眼里,五行不在是五行,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的事物、现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从水稻扬花结束颖壳闭合开始,到籽粒成熟,此时是受精卵发育形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的过程。犹如人谈恋爱到结婚生子。植物和人一样,它用它的姿势去祭拜天地,人亦然。人常说“三阳开泰,四序交替”,三阳从人体经络上来讲指手三阳和足三阳,分别是阳明、少阳和太阳,三条阳线开启泰卦,有吉亨之象,四序指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植物枯荣,这是大自然的安排,植物无法抗拒。人怎么有能抗拒大自然的安排呢?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谁也无法置身事外。其实这只是个体的表象,老子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这里蕴涵着无穷无尽的大道,似死犹活,祭拜是感恩的善举,善能升人体之阳气,正如天降甘露之雨,雨生百谷,升起春天之阳。诗人说:“客体化着人体之道的追寻。”在这诗意的追寻里,我们活得比实际要长。“一粒万年米,满笺半寸丝。”

哈达孙秀华 发表于 2019-4-26 21:06:56

阅读《谷雨,诗话一万年的稻香》,幽闻稻都人文的历史渊源,从仓颉到黄庭坚绵延至邵式平首创的谷雨诗会“文学盛典”,独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凸显故土厚重的文明积淀。浓郁的“稻花香”里,浸染了墨香的诗情,澎湃了青春的诗行足迹。透过历史根性的“并蒂表色”,天成了元神无分别的诗性动机。开启一场文坛盛会,聆听名家传道授业解惑,翻开“穷本极源”的“谷雨谷神谷色的风貌一页”,“逐梦招凰”,绽放一朵朵“艺术云花”。追寻“稻作文化”的谷神脚步,自豪着一程程的改天换地的传奇,记忆了万年的古今故事。扛起“沉甸甸的成熟”的稻香责任,践行了怀揣天地良心的作家使命。大赞!

紫烟斗(彭胜先 发表于 2019-4-27 12:03:59

为你点赞!

赵艳 发表于 2019-4-27 20:45:11

哈达孙秀华 发表于 2019-4-26 21:06
阅读《谷雨,诗话一万年的稻香》,幽闻稻都人文的历史渊源,从仓颉到黄庭坚绵延至邵式平首创的谷雨诗会“文 ...

老师写的谷雨真棒,两位老师的评论写的非常好

邱红云 发表于 2019-5-1 10:13:05

大诗人-彭林加努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彭林家:谷雨,诗话一万年的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