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敏:笔底行走的情痕
本帖最后由 彭林家 于 2020-5-24 15:41 编辑周晓敏,国家一级美术师 周晓敏,1961年生,江西万年人,北京之朴书院常务副院长,结业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先后在清华大学美院刘景芳导师书法篆刻高研班学习,中国人民大学书法篆刻院首届高研班深造,人大继续教育学院裴开元导师山水高研班学习,现为人大艺术学院邹立颖导师水墨人物工作室画家,中国长城书画院特聘画家。
七绝.周风观法 晓镜帛书挂艺林,敏才画笔意击琴。播德立本时出日,教理寻诗子入心。
书天地之法,吸清新之气,一个个秀丽美韶的字迹,从上阴下阳的东西结构中,一心三观,清净自我,高雅超我,抵达着清华大学的本我初衷。因此,台上书、台下画,风景画人物,仿佛数以千计的素描草稿,练就了磐石般的基本功,将时而拎起敏锐的观察能力,走向一流的艺术视野。
、爨(cuàn 保子)体是一种心性的反射,粗体的厚道,正觉着宏观的禅念,微观的力度,集颜体的宽容,柳骨的气势,透着人之处的情感彻悟。空间感、流动的时空性,艺术风水卷起雄奇的壮阔,一个个声情并茂,一幅幅繁富单纯,而视线习惯性游走的落点所在,是固定思维的反应。中国汉字大多收笔于亥位,为右下角之气穴命门——膻中穴,俗称“出气穴”,常按解郁闷。其深处藏的玄机,亥位是西北方戌、乾、亥三个坐山中的第三位,,对应天上的天体,风水学中称为天皇星,也是一颗文曲星。
诗画的体香,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一处处山水楼阁,细致有力,一根根条纹尺量着心性的万里长城,黑白相间,鸾凤和鸣,点染着精神传递的向往。国画起源于汉代,居天地之中者,将宫土的真气,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有时改泼墨为工笔,粗细递变、圆润飘逸,仿佛人物的发须清晰可见。画在绢、宣纸、帛上加以装裱,期待卷轴的四灵,叼着画中的线条,记忆着祖先的情意仁德。
隶书的底蕴,以文化朴;个性的法度,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始创于秦朝,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点隶书点的变化有正点、横点、竖点、侧点、捺点、横挑点、上对点、下分点、左两点、右两点、三点等十多种。一一稳定在简率的笔意中,沾着良知的墨水,显现以文得朴的驰风;行走方寸之间。其宏伟的气势,顷刻间,吸引的视点归于绚烂的文朴辉映。
挥毫运笔,泼墨作画,陷入磅礴思绪之中,沉心静气,让自己的心身走进画中去,才能体验到“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竭,去不可止”的灵感,感受宽广胸襟和博才大略,为人大的名牌大学;静静地,陶醉于隋唐画家吴道子,扬州八怪等人的画风,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等人的书法素描;其容纳的气息生发的风格,厚重大方,彰显一幕语言的赞歌。
万物是数理之象,书法是气之象。如:点像三角形,横竖起笔多用方笔,撇奈多用圆笔,笔势灵活生动。表现为钩画取法于隶,仪态饱满,气势开展,转折又多是方中带圆势,既显方劲,又见浑厚,便是先生的笔法所致。
黑白水墨画,那黑白灰让人感到单纯,将黑白灰融汇交织在一切,就像无数的音符演奏出风格各异的神奇旋律:深沉或者明朗,阳刚或者阴柔,激越或者空灵,粗犷或者精细。阴阳对应,泼墨留香,仿佛意象拉长的意境,一旦将五彩缤纷的世界转化为黑白的画面,观赏者通过欣赏的再创造,便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陶醉在回味无穷的美感。
作品通过一个或者几个焦点引入构图,使视线从最突出的部分为引入点,移向笔形符合物象。墨法在于虚实,有虚实照应就有韵。如传统中国画水墨画法六彩之法:黑、白、干、湿、浓、淡。黑白为阴阳明暗,干湿为苍翠秀润,浓淡为远近凹凸。同时掌握着墨法分五色之道,层次多自然能万象凌空,栩栩生动,以动生静,阴阳呼应,觉知着自我的菩提,乃一念禅心,万法由生。
《清平乐•九十寿诞》 青云母道,黄气彭家耀。满目英光祝寿好,素旧群芳庆笑。丹心双绣天骄,儿女四辰三朝。坤马凤德唱月,鸣凰心境飘飘。
文:彭林家书:周晓敏
笔底行走的情痕
——诗书画的艺术结构窥视阴阳平衡的美学法则 彭林家 中国诗书画的艺术,是阴阳和谐理论的传统美学法则,阳极则阴生,阴极则阳长。诗歌、书法融入绘画,集几种艺术形式于一体, 在表现对象及审美追求上的共同点,如方圆,急缓、形神的阴阳对应,是诗歌融入绘画的基础,体现了民族思维模型的艺术特点。具体而言,诗书画一体的艺术之理,是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体现出象数理的阴阳的相互关系。清代翁方纲的论诗主张里,就有“肌理说”的义理和文理。义理者,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为新儒家经义的理学。文理者,物体上的条纹,犹如虎豹的花纹和纹理,伦也。好比水的波纹,泛起层层的浪花。运用到文章、交际和医学上,便是文辞义理、礼仪和病人的气色脉理,为逻学的早期译名。本体上,肌理的皮肤纹理,是谓道的物质表象,而气的变化则是术的技巧。 诗歌方面,主张作诗应以学问为根底;内容质实,形式雅丽,旨在纠正当时神韵说、格调说等诗论,或标举神韵、或死守格调、或空谈性情的偏颇,致使诗歌成为枯燥的有韵之文。其实就是阴阳之间的消长转化,互根互制,以度量衡的方式,对立统一着质量互变规律。从艺术学、哲学、社会历史、美学的背景上,对诗书画一体艺术的成因、形成过程及美学特色,;经历了实践上的自发融合、理论倡导下的自觉融合和普及发展等几个阶段,是人文意识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书画的同源关系及其在线条表现、笔墨技法和物质材料等创作上的共性。在黄金分割律上,审美空间和主题表现等内在因素得到了拓展深化,画面的疏密、繁简、平衡等也有了更灵活的构图手段。 诗歌属于时间艺术,绘画属于空间艺术。中国画对时间的重视,远甚于对空间的凝视。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可用日晷或钟表来量度的属性,进入了太极状态却失去了意义,也就是艺术成为最美的状态。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绘画中,空间的连属,呼应开合,完全顺乎气运的流走,是‘气’在驱动一切,以意象为手段,以意境为魂魄,熔铸一个完整的气场,其移情的潜化便能迁想妙得,随心所欲,气到之处皆成妙境。所谓诗画本一律,艺术家可以从个性的小道上,即为技巧,击破习惯思维的禁锢界限,在空间艺术里,取得时间艺术的效果,从画作品中传达出诗和音乐的节奏感和运动感,而进入“大音希声”的客观的之美,便是时空与主客体的合一。表现为体内的四象合一,脾土之气五行攒簇,气动生风,气凝生水。因此气为风水,作画必须强调风水,气局之道,气运之美也。那么,捕捉一种美,在构图上,运用重复、调和、均衡、单纯、对称、统调、对比、节奏、渐层、比例等一切美的原则。构思时,布局色彩,假如以黄与白两种颜色“溅”出漫天大雪,寥寥寒星,一曲“胡笳十八拍”,更是那呜咽而凄傷的陨音,从肺魄之情的气感里,拱出内心的忧伤,与郁闷增加空间环境的共鸣;那一些飘渺的神韵,渗透生命的原体,抬起一种岁月的裂痕,一种沉淀情愫的结晶。顿刻,喋血黄昏,一种离别之情自然跃然纸上。佛学上,由此的感染五官,然后是一种转化为迷乱的幻觉,失去了第六意识的分别,六根六尘将在了别的混沌状态里,便从迷乱中得到解脱和道德平衡,没有第七执念的我痴我慢,第八的阿赖耶识藏识洗涤的红尘,渐渐浸入真如世界,第九识的阿摩罗识,即为自性清净心、净菩提心(菩提即觉悟之意)、实相心、佛性等,也叫空间感。一切都是阿赖耶缘起,前八识为密宗所立,唯识宗与其一样,再配于天台宗之藏、通、别、圆四教,则当于别教。第九识称为:一切、心识、多一识,为同一真性,故曰一心。是真如随缘而为有情非情,其第十识一心一心识,那便是绘画顺序的最高心境。实物上,先是以浓彩先渲染画面,尔后,把别的艺术品揉进了自我的画面里,再精细勾画点睛之物,使画面的超我境界浑然一体,徐徐烘托主题的本我. 清人恽南田说:“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才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沈宗骞也说:“笔墨之道本乎性情”,“笔墨本通灵之具”……说明笔墨在运行过程中对画家情绪、修养、气质等等主观精神世界存在表现性。若以蓝色冷调为基调,贯穿画面的是一笔黑郁的泼墨;那么,在作画的那刻,深思熟虑酝酿于心中的火山喷发之气势;如果画幅泼上橘红色,波动一片云,一团雾,一把火,那红色或淡雅或浓郁的硝烟,或粗狂或细腻,便是层次丰富,内涵饱和,其作品之大气之磅礴的震撼,仿佛世界皆实,唯独忘我地禅心流淌,落笔有声的情绪绽开情感,此刻似乎凌空奏响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周围衬托的沉重黑色,让人产生强烈的压抑感,翘起潜意识的精神浪花。 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之象,心之迹,自然显出主体。无论是书法作用诗,还是绘画雕塑,随心应变,一切为画意、诗意和书意服务。笔主形,墨主韵。艺术创造的自然回归,须经过选择、净化、加添,陪衬、组合等处理工作。其中的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相当小的位置,而整体布局的光线、色彩和飞影,其意境之美,心意与客体的相互契合,时间流动的意象,空间留白的空隙,将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工具上,过去的毛笔都是由狼毫或羊毫所制,故挥毫为运笔。泼墨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笔酣墨饱,或点或刷,水墨淋漓,气势磅礴,皆谓之泼墨。出自明李日华《竹懒画媵》:泼墨者用墨微妙,不见笔迹,如泼出耳。挥毫泼墨,运笔作画也用于书法艺术,指男子书写或绘画动作的潇洒豪迈。
那么,从红尘的三维显意识进入四维的潜意识,表现为线条的书法结构,南朝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里面就明显指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继承)于古人。”书法是以神采为上的象形文字,神采就是线质感的体现。形质次之,结构排在第二的位置。如同内阴之象为神,外阳之象为形;内外呼应着左阳右阴,上阳下阴的原理;然后,继续阐述只有线条和结构都具备,才能跟古人齐肩。如八大山人王铎是只注重线条,不注重结构的大师,这种认识的错误,虽然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背诵这些所谓结构法条框;但是,在魏晋时代,楷行草的起源,结构就只有平衡一法。平衡是万事万物的阴阳运动,表现出的行为之动的规律,如飞白,笔画中露出一丝丝的白地,像用枯笔写成的样子,虚实相生、黑白互依,那“白”的蕴涵就是祖脑的潜意识,或宇宙意识,而呈现出生命活力的根本。身体上,阳热阴寒;阳动阴静,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如生命活力强、生理功能好、心理承受力强,具体就是能吃能睡的好气色,心应急适应能力好;耐受疲劳强,抵抗一般疾病能力好;不然,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文字的色彩、画画的张力、书法的线条也是如此,需要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是从中医的契合和启示。源自于任督二脉的中庸之道。任阴督阳为左右两条并行着的经脉,两者相交,下交于会阴之间,上则交于唇。任脉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不通或血液里有毒素,就会导致五脏六腑功能慢慢下降,如心律不齐、胸闷气短,亏气亏血而循环不畅。督脉为阳脉之海,与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相关联,肾主骨生髓,而脑为髓之海,乃一个人的创作之力。显然,阴阳平衡则是健康有神的标志,体现出头阳足阴,气阳血阴;体表、六腑为阳,内脏、五脏为阴……生命阴阳平衡的含义是脏腑平衡、寒热平衡及气血平衡。其总原则是阴阳协调,实质是阳气与阴精(精、血、津、液)的平衡,也就是人体各种功能与物质的协调,不然,失衡人就会患病而早衰。等同于《易经》中,太极图就是阴阳运动哲理的缩影,艺术的精气神无异这种内阴外象,诗书画的背后潜意识就是意象之外的阳性,呼唤意象之内的阴性,构成绵绵不绝的艺术之道。 源头上,阴阳产生于宇宙中日、月的运动,如日阳月阴;天阳地阴;昼阳夜阴。阳者:凡是向阳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永恒运动的都属于阳。阴者:凡是背阳光的、内守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冷的、相对静止的都属于阴。表现为书法作品中,线条与汉字的结构关系,相扶相承,就是阴阳结构的对立和权衡。比如,单看线条不存在美的信息和风水波痕,如果线条配上汉字的结构,美,信息量就风生水起。线条是因为有了结构而有了深层的承载而变得鲜活,好比文字的五脏安康,气血充足、精力充沛,致使语言容颜发光。其平衡法则,就是小平衡服从大平衡。小平衡是局限在某一个字写稳的原则。比如,“里”字,如果按照结构法,最后一横必须长横。大平衡就是整个篇幅写下来有平衡感。如果“里”字写完之后,写“上”字;若是小平衡结构法,两个字写到一块就显得呆板;所以小平衡服从大平衡,两个字的长横,其中一个写成短横,避让虚空,突出对比、避让、粗细、长短等等,将歪与补,枯与润的整体协调变化,即为大平衡法。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就能明白古代有很多大师,会把“里”字最后一横是长横写成短横。结构法目前有很多种归纳,如36法,92法云云。而一切法则均是阴阳平衡的静止的动态,辨证论治,纠正盛衰,在相对中呵护绝对自由的个性。 所以,中国古代绘画共同的的美学原则是:一则以大观小:注重细节的描摹并予以艺术的夸张,如花鸟虫鱼画。二则散点透视:全方位的描写,比如《清明上河图》的全景式的描写,整体俯瞰超出了人的视觉限制和视觉特点,纵深的立体化速写风景;全画的每一个地方但是人的视力的焦点。体现出集体潜意识的风俗;不符合物理规律的理,但是其象达到了艺术上的心理原型。三则遗貌取神:就是写意风格,重神似而轻描摹。通过对环境的总体渲染而不用专注于细节的描绘,达到“吴带当风”的效果。比如,齐白石的墨虾图,寥寥数笔,通过神似而画出了虾的身体动态及轻灵的姿态。四则笔情墨趣:为中国画最显著的特点,画家都是文人知识分子,绘画往往作为一种闲情逸致,体现在人文画上的高雅情趣。比如,梅兰竹菊四君子,雨打芭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 如是而已,舍弃与获得的间歇,物与我已成浑然一体。抽象中显真象,朦胧中出实在,概括中见精髓,黑白中现彩色。如色彩操纵方面,另辟蹊径的大胆创意,将色彩的泼洒紧紧地与情感,内容,画面结合起来,不拘泥色彩基本规律,红色表现激动热烈;黄色显示欢乐高贵;绿色充盈希望生机;蓝色显露宁静深邃。黑白水墨影调蕴藏广阔等等。那样,移情动色不落俗套的创新,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画面得到渲染,给人想象的空间就是一种空旷的马头琴声音。故而,无论其大无外的宇宙视野,还是其小无内的花鸟视点,诗书画的一体法则,遵循于大小宇宙的阴阳对应,从伏羲仰观天上的云彩、下雨下雪、打雷打闪;看地上刮大风、起大雾、生稼穑;天上人间,飞鸟走兽,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用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而文字替代在绳子上打结的记事方法,形成距离美感的象形文字即为书法,情感释放的民歌即为诗文,模仿自然界中的夜莺的歌唱即为音乐,仿效蜘蛛结网而制成网;尔后,从捕鱼打猎的形态中窥视动态画面,即为画画等等。其中艺术的教化方式,无非是道心反射人心的一种潜意识的表达而已,然后,才有儒释道的宗教,在螺旋上升的意识里,返回人性之道的初心,便是无相的道心之所在。
作者简介:彭林家, 聋龙天生,党员。静居雾凇的一方灵空,六十年代中期出世于赣东北仙人洞,毕业于东北师大中文系。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诗作家联盟评论委员会主任,中国诗歌在线吉林频道诗评编审,国家一级学术团体、中国萧军研究会主办的《当代原创文学作品集锦》副主编,中国针刀医学副秘书长,全球汉诗总会联络主任,北京仓央嘉措国际诗歌研究院副院长,广东净土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文化总监。做过教师、警察和工程师等职业,从曲折的经历上升为理论作家、《诗歌周刊》提名批评家,易学、神学、美学天士。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活力诗人, 2017年中国诗坛实力诗人。出版的著作有《裂开青云的红冰》等,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刊》《词刊》《散文》《散文诗》《中华诗词》《人民日报》《中国诗词年选》《中国诗歌年选》《中国百年新诗经》《中国散文诗年选》《世界华文散文诗年选》《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语言与文化研究》等100多种国内外报刊,任多家媒体的顾问、主编和编委。 ,
不错! 书艺大进 谢谢各位朋友,谢谢师妹! 谢谢各位朋友与师妹! 威武威武,有目共睹! 哥哥,厉害! 哥哥,你是子孙的好楷模。 外孙(王一丁):“文章完全看不懂,外公书画很棒” 大哥文笔绝第神舞,是俺们周家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