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的软肋(二)
上回说得是《雁鸣金秋》诗歌卷的开卷之作。这次说说第二篇《大地上的黄金——致中牟(mu)》(组诗六首),是另一位诗歌学会会长的大作。中牟(mu)当然还是上回所说的中牟(mu)。这组诗作于2014年雁鸣金秋笔会之后。除了收录于《雁鸣金秋》外,还发表于微信平台公众号“河南思客”2019年5月15日,所选留言无一不是大赞特赞。如果有不同声音,一是不选,二是不会让读者看到的。人们常说,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只有想不到的东西。以前听说就有个别语文老师发明有造句公式,不管什么词语,都能造出句子。现在写诗我觉得也有了套路,把宣传材料认真读一下,结合诗人自己以往的积累,一首像样的诗很快就成了。只是语言有些老套,移花接木的痕迹会过于明显。现实主义的原则之下,往往会露出破绽。第一首《中原的麦子熟了》,由于只是说明问题,就不全部引用了。这首诗让人会误认为中牟(mu)是小麦的天下,而且五月收麦子在这里也不准确。别说现在中牟(mu)的麦田占不了所有农田的四分之一,就是当年麦子很多的时候,收麦子也是在农历五月。大部分学校在六一节放假,让学生帮助家人收麦子。目前中牟(mu)大多是经济作物,大蒜占了半壁江山。其次是种蔬菜的温室大棚、草莓大棚、西瓜大棚,还有花木基地,果园。大面积的小麦很难看到了。尤其是麦收场景的铺陈,昔日也没有那样子。第二首《雨落雁鸣湖》,诗中竟然写“貌比邻县的潘安,名叫雁鸣湖”,真是岂有此理。中牟人多少年就以潘安为荣,潘安故里就在中牟县城关镇大潘庄。雁鸣湖只是中牟县内的一个风景区,怎能当邻居?第三首《在黄泛区》,这首诗最可笑的地方是“一丛沙地花生悄悄爬上我的脚面/它开白色小花”。中牟的花生和国内其他地方的花生一样,都是只开黄色小花,不知诗里的白色小花是长在中牟的哪块花生地。第五首《孔子回车处》,和上一篇中差不多,也是在宣传页上找到的灵感。诗中“车辙已从二道长成了四条”,应该是指孔子坐得是两轮的马车之类,而今天到处汽车都是四轮。可虽然汽车是四轮,前进时如果留下车辙,也照样是两道。四条的是农用车,有的是前面轮距小于后面两轮轮距。如果是三轮车,车辙是三条或三道。第六首《致中牟》是力作,诗中多次解读中牟的“中”字,却避而不谈“牟”字。有些失衡。诗中“在笔直的绿博大道、物流大道旁”这句也搞笑,绿博大道、物流大道是同一条路,只是叫法不同。“诞生了航空港、国际机场、城际轻轨/高速公路,以及一座座飞驰的立交桥”。航空港是郑州市的一个区,不属于中牟县管,有原来属于中牟县的几个乡镇。国际机场就在航空港内,所以航空港与国际机场并列不太妥。后面的城际轻轨应该是沿着绿博大道及郑开大道而行的。国际机场在京港澳高速旁,与物流大道和郑开大道较远,且是南北方向。绿博大道与郑开大道是东西方向。郑州到开封。罗列以上诸多诗句之误,明显地看出是凭印象与虚构在致中牟,也说明三天时间走马观花确实了解不透。其实也有其他名家诗人一同在中牟呆了三天,但是他们并没有交作业。可能是想到不能胡说的缘故吧。最后补上一句,若诗人地下有知,请原谅我的冒昧和不敬。但我是实话实说,根本没有任何显摆的意思。当然也愿意健在的著名文人引以为戒。名家已经远离,活在一个自我陶醉的圈子,
名家抄袭论文,
名家拍马溜须更是司空见惯。
如今,名家已经远离实际的大地,
而是将自己锦衣玉食的格力在
荣誉、电脑、抄袭、模仿并且互相潜规则
利益荣誉的小圈子,不让后起之秀
进入或者靠近,或者打压。这就是名家,
他们死了后,会不会
让这个民族逐渐没有名家
谢水心 发表于 2019-8-27 20:38
名家已经远离,活在一个自我陶醉的圈子,
名家抄袭论文,
名家拍马溜须更是司空见惯。
:handshake所见略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