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旗 发表于 2019-10-8 22:46:38

茗友会2019年九月主题诗赛现场

本帖最后由 赵旗 于 2019-10-8 22:46 编辑

                                                                                                   
【编者按】茗友会九月主题诗赛共收到71首诗作。本次诗赛以《诗经》或十年以后为主题,题目自拟,为大家的创作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由于奖项名额和评委审美标准所限,部分优秀作品难免成遗珠之憾。(总策划:胡茗茗;收稿:绿窗;主持:绿窗;评委:樵夫,江耶,龙青;获奖诗人:巴客:一等奖(13号作品);英伦:二等奖(22号作品);紫穗穗:三等奖(36号作品);文字编辑:王自安)

绿窗:茗友群“十年后或诗经”主题诗赛第二轮结果揭晓。 由龙青、樵夫、江耶,三位评委各自从自己初选的12首作品里再选3首,共9首,并附点评! 祝贺9位茗友。 评委从9首诗歌里打分,胜出3首作者,参加今晚9点颁奖会访谈! 本次九月主题诗是: 《诗经》或十年后。评选进行三轮。 第一轮由龙青、江耶、樵夫三位评委各自初选12首作品,共36首作品。祝贺!龙青选12首序号为:1、8、11、16、23、26、29、41、58、61、68樵夫选12首序号为:1、13、、22、25、34、36、37、41、52、56、64、70江耶选12首序号为:4、13、14、20、21、23、29、34、37、48、57、68 第二轮由龙青、江耶、樵夫三位评委从各自初选的12首作品里,再选出3首,并点评,共9首胜出。祝贺9位作者,非常不容易了。龙青点评3首序号为:1、8、61      樵夫点评3首序号为:13、36、37江耶点评3首序号为:4、22、29 9位作者分别是闽山,冯瑀珊,李洪奇巴客,紫穗穗,温柔刀龙青,英伦,青海湖
绿窗:马上请出胜出第一位,是位男性作者。他是反克核心成员,巴客先生。祝贺巴客! 【13号作品】十年后,到《诗经》里捅个马蜂窝 巴客 要告密吗?和平鸽已生无可恋娘娘腔们在时间里自由穿梭 我们今朝有酒,我们以腹语朗诵笙诗我们在性生活的灰色地带无邪地生离死别 定制风、雅、颂。比《2029年镜像世界损坏报告》更接近真相的裹尸布(人民睡熟,大量的史前蝙蝠飞临)。我们不需要 漫长的消逝。万物也不会各得其所念念不忘二手葬礼上的似是而非的 中国功夫:来吧苍龙,玄武,白虎,朱鸟选择自己的历史罐头 所以我们的行为举止暗合着“不可言说”我们困于动力学模型—— 我们的痛苦美学,使庙宇不安 天地日月!风雷山泽!六经的浓雾不散赌局如何重新开场 以十年为限。“我们互相亏欠,我们藕断丝连”我们在天成象,我们在地成形 世界各地都有多余的黑夜周朝一觉醒来,孔子被红绿灯惊吓我们藏起霸王枪 2019.9.11 【樵夫评】这首诗写诗经,带有一种反讽的味道,或是解构的味道,它完全是跳开诗经本身的意义,只想用现代的感觉解构一下经典,这样恰恰让作者放松下来,不必在气息上与经典相同,而是在诗里尽可能地加入反讽的意味,突出当下生活与诗经意境的叛逆,那些被折断的诗意,生无可恋的和平鸽,接近真相的裹尸布,二手葬礼,史前蝙蝠,历史罐头……等,让诗歌变成一种黑色幽默的嘲讽,虽然诗的题目是去诗经里捅马蜂窝,我感觉更象从诗经里引申出的意境,更反衬出今天的混乱、盲从,甚至不再精致,这让追求精致的人感到痛苦。现代的生活已经让这个世界容纳不了古典的情境,在水一方的意境,只能在诗中存在,而清醒者,在这个后工业时代,重温诗经这样的典籍,内心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这首诗,正是把这种痛苦变成一种声嘶力竭的呐喊:天地日月!风雷山泽!面目全非的世界,人类是多么渺小,时间是多么漫长,而躁虑又是多么迫切。这个时候,诗经不像一把匕首吗? 生活还要继续,追求精致的人,还要在心中保存一点精致的温度。 【江耶简评】《十年后,到<诗经>里捅个马蜂窝》忠实了《诗经》“诗无邪”的本意。《论语》第二章第二节说: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思无邪”就是真情流露、毫不作假的意思。本诗用洒脱的语调,铺排出生活的情景,有的出于想象,都是真实的想法,是思想里的想法,身体里的想法,人本性里的想法。打破表面,打破规则,任意识和肉体的欲望张扬,捅破“马蜂窝”。“我们互相亏欠,我们藕断丝连。”这是千古恨,所有人的恨,生活在巨大的、永远无法突破的矛盾中,给了人冲动的动力。此诗,是宣言,也是无奈;是挑战,也是困境。 绿窗:祝贺获奖。对于这首充满反讽意味和超现实特征的诗,你自己有何评价?这次获奖作品是一首把两个主题有机拼接在一块的诗歌,我立刻想起孙大圣,反心严重,你捅马蜂窝,还是因为有72般变化,所以十年后,与《诗经》狭路相逢,当然勇者胜,“勇”是这首诗制胜的法宝,大胆,新奇,很狂,很放纵,写得特别放松,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关键词语和情感跟得上想像,亦有刀枪剑戟任意挥洒,过去现在未来随意穿梭,戳中的问题都很尖锐,二手葬礼、六经浓雾等,你是怎么灵机一动,达到这种效果? 巴客:本是戏作,一不小心就成了“认真的调侃”。我不能解析自己的文字,那将是一件很无趣和尴尬的事。但几个看了这首诗的朋友的话,我可借来一用。我们反克写作团队的批评家朱必圣说,“这首《十年后,到〈诗经〉里捅个马蜂窝》完整体现了巴客风格的反讽。以反讽为乐,在反讽中背弃所有,无论《诗经》或周朝,无不是虚无美学扮成的。”鲁亢也夸了一句——“巴客熟悉这种穿梭往来、左右互博、上天入地的时事乱炖烹饪法,其辛辣的讽喻意味无与伦比,酣畅淋漓。”诗评家昌政说,“世象纷呈,而世纪末的愤世心态毕集。诗人以气驭象,挥洒自如,具有强大的揉合意象的能力。” 绿窗:我一向对反克诗人的作品钟爱有加。是不是反克的个性决定着你们不可能是一个个孤单的离群索居者,而是像“大隐隐于市”的鲁亢那样的“生活观察者”, 并以反讽的方式去思辩那些触及心灵的一系列人生问题? 巴客:王小波在他的《文明与反讽》中说,任何一个文明都应该允许反讽的存在,这是一种解毒剂,可以防止人把事情干到没滋没味的程度。确实,很多时候我觉得,诗的意趣往往并不在于文本中呈现的现实本身,而是那种提练自现实的隐而不见的“超现实”在文字中开出的梦幻之花。“我摧毁你的欲望、形状、记忆,/ 我是你无情的冤家对头。”(伊夫·博纳富瓦:《真正的名字》)作为经验的某一类结构,我们的努力或许改善了这个世界“真相”的呼吸系统。我不敢说我这首诗算是一件成功的试验性作品。但诗人詹永东认为不错:“风、雅、颂的镜像里,呈现历史罐头,如同动力学对庙宇的惊动。一首硬朗而具开放性的诗歌,既是对文化冲突的参悟,更是对时间的自由联想,以此抵达希望。”他又说,“兄和鲁亢的诗都属于小众。与其说是调侃之作,不如说是不得不调侃!” 绿窗:本次群活动主题之一是“诗经”。鸿蒙开辟,谁为情种,读不读《诗经》你都能听到那声鸟叫。所以我接下来的问题是,说说你的初恋,或是痛彻心扉的一次爱情?多年后,那人在你的心里是什么位置,请给那人写首短诗,七行之内。 巴客:这个问题问及个人最隐密的领域,或是提醒我应执着于自身而追问往昔?最不该被遗忘的人当然是在那些沉寂的岁月里我深爱过的人,最不该被遗忘的事是和我深爱的人在一起的日子。不过,“能说的,都不痛”,我觉得初恋已经太遥远了,不说也罢,不写诗也罢。 绿窗:一流诗人靠天分,二流诗人靠勤奋,我觉得你是两者都有,你几乎每天都在写诗,应该说创造,它们大多不同,总在变异,用鲁师的话叫“繁复的意象和极具个人化的诗歌语言”,我在2016年初阅读你的诗时也写下一句话:“他催生闪电,划伤沉郁的夜,摘到宇宙深邃的花朵,但你永远不知道这朵花的下落。他适合叼着烟斗说话,至于说出什么,就像你无从控制烟圈的状态,他自己也不知道,好吧这是巴客,睿智的语言下一颗冷峻不安的灵魂。”但是万变也觉得那就是你,一个人创造的诗歌堡垒,我觉得亘古不变就很美。都说写作风格应该求变,可是一些大家作品风格单一,如鲁迅,卡夫卡,里尔克,谈谈写作风格的坚守以及求变问题?人能一直突破前进吗?还是流水一样时而奔腾更有长劲? 巴客:思想本身才是一个“勇于面对”者的舞台。“我用我自己的孤独,/ 从人世赶走了我孤独的舒适。”(贝拉·阿赫玛杜林娜《雨和花园》)福州这座温和与俗常得如同一个放大三十倍的淳朴县城般的中等城市,孕于了反克诗人灵动、开朗、善良、温情、睿智、知足的品性,这样的品性投映到我们的笔下就生就了豪放的情趣和幽默的表达,我们的诗歌决不是那个田野中被农夫驱赶着的毫无生气的老黄牛,而是在大海的浪涛之上自由翱翔的海鸥,在“有限与无限、暂时与永恒、偶然与必然”之间,我们也许可以发现当下人世与社会的无数奥密。博尔赫斯说,“一种语言是一个传统,一种抓住现实的方法,而并不是符号的随意集合。”诗歌完全是诗人的ZJ性生存方式,出于对人类存在本质的历史性信仰,诗人努力以审美情趣为媒质去实现个人价值与自己的社会化生存的沟通与妥协。我们聚神于自身存在的独特性与不可重复性并思考一切的可能性,以内心的种种体验消弥黑暗与虚无,建树让自己能从物化的世界自拔的精神天地。诗人说,“他人就是自己”,而自己和自己也许是有差异的,因而我们完全需要以诗性创造来表达灵魂中共性的并且是最为自由和欢愉的那一部分。嗯,我可能没能完整地回答这些问题。 绿窗:你的诗里反复出现“蓝”“咖啡”等,几乎成了标志,一本诗集也用了《蓝色孤独》,这里面有什么故事吗?给我们解读你心中的蓝。而咖啡似乎是你的生活状态,与你的诗粘滞不分,在空荡荡的大屋里,一个人安静喝咖啡,似乎咖啡是一种或多种隐喻,如果摈弃了它,或换成水啤酒饮料呢? 巴客:蓝,确有其喻指。2017年6至7月,我曾经与著名画家汪天亮、著名书法家朱盛柏合作,在福建省画院举办了一次以我的诗歌作品为主题的诗书画联展——应该是中国诗歌界第一次诗歌与绘画、书法的嫁接与展示,可视为现代诗与现代绘画、现代书法在美学精神上的一次对话与融合。当然,因为宣传不力,这个活动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但在这个活动上,鲁亢写的序言恰好用来回答你这个提问。“蓝是巴客的个性。这位资深的反克诗人认为:蓝色作为静止的非现实——或超现实的范畴,确切地说应是氛围,它在自身解决各种矛盾,调节人类生活的节拍变换——如白昼和黑夜。它无所畏惧,泰然自若,除了自身之外别无其它,它不属于这个世界;它使人联想到宁静和高傲的永恒,超人的或不属于人类的永恒。”他还写道——巴客的写作不光时间长久,他的一以贯之的对语言的提炼和对意象的铁腕似的掌控,从最初的一种试探性的技巧演练,为了抒情的局部妥协,经过了经验和感觉的轮番刺激,惕醒和洗礼,一种抵御物质的质感越发令人望而生畏,因为在那里面,思想、情绪和语境表现为透明,只是对观者来说正好相反,仅不易看出其蕴含的深意,还被他的下意识崇拜式的“真空的堆积”给迷惑,从而在此基础上寻找各自所需的灵感的来源。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赞誉“诗人中的诗人”完全适用于这位语境的炼丹师,而且在跨界之后,当这些像空气、水、水晶和钻石一样的“真空”对热衷于新奇和掌握创意话语权的艺术家来说可谓如获至宝,这些精确的、纯净的和外热内冷的对人与世界的思考,也符合对“蓝”的想象:涂上蓝色的表面不再是一个表面,蓝色的墙不再是一堵墙……至于咖啡,一种我喜欢的饮料而已,现在更多的是茶与酒。 绿窗:你是反克的代表诗人之一,“我们必须相亲相爱,否则只有死亡。”让人感动,这是反克精神。能说说你们这些“反叛者”的反心是怎么训练出来的?尤其你的诗里,大多没有具体生活,完全是哲学领域的探讨,这种抽象思维或者说复合思维,究竟是天生还是可以训练出来的?若能训练,是不是大家都可以成为诗人?有的人写一辈子诗还是分行散文,你要遇见这样的人能不能狠点对他说,快干点别的活吧。我就希望有人那样说我,实际是在拯救时间。 巴客:又是一口气问出一串,真的很难完整地回答。我是一个对自己的人生流程充满怀疑的人……我想说,在存在完成它的“事实性”之后,我总是无话可说。不过,在经历过往岁月那些与风起云涌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的精神风暴之后,我的写作就只是记录着骨子里的“公共性”迷失之后“本真”的异化过程。为什么大家都要成为诗人呢?人们在制度性迷惘中以各种方式拯救自己,未必皆以文字的生物性终结为代价:“魔鬼在身体中来来去去,最常规的可能性就是在平庸中躲藏,以便在更合适的时机在自身不可拒绝的自由中异军突起。”正如鲁亢所言,我们需要在存在之中捕获到“最好的物种”,摆脱尘世的价值观,让灵魂得以解放,让生活看起来是可以有诗意栖居其间而不至于窘迫和羞惭,去获取纯净的绝对价值并直达无穷。至于反克的理念与坚守,应该就是林语堂的“心灵的放纵或是放纵的心灵”,就是庄子的“言之滑稽,思之无涯,心灵无羁绊。”而与反克们的反讽精神并存的就是“我们必须相亲相爱,否则只能死亡”,“相亲相爱”的诉求里隐含着一种博大情怀,使我们不至于过于深陷世俗并找回在虚无与混沌中丢失的个性,而这正是那些不可思议的快乐的本原,它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是不可估量的,它有助于我们将生命中理性的部分发扬光大。这就是为什么在多数反克的作品里,明快与辛辣之外同时并存了对人类普遍命运的深重关切,他们的哲思语境、他们的人文视野,并不是都仅仅是个人的悲欢苦乐——我们以此赎回那些失去的时间。 绿窗:请不加思索说出对你影响较大的古代诗人、当代诗人、外国诗人,并两句话描述给你的滋养。个人觉得你钟爱博尔赫斯。 巴客:不能确定。我一向是盲无目地乱七八糟地读书,这里头有中国文化传统的东西,也有西方流行的思想。那些书加深着与自己的接近,也促进着我的思想与诗思。写作终究不过是自己在具体生活中的“上升”,不过是沉沦或者领悟之时对自身与世界关系的捕捉。 绿窗:最后一个问题,珍惜了。你写过不少不同风格气质的作品,特别是短制,如《二氧化碳》《他的电影》《屋里有鱼》《致命》等,非常成功,必定会流传下去。我们还想多看一些这样很挠人心的短诗。有没有打算出本短诗集?反过来,你没有打算写一首像《神曲》《唐璜》那样的长诗,给自己再来一次英雄转身?说说你对未来诗歌写作的规划。 巴客:你提出了一个好建议,我想明后年确实可以出版一本短诗集。至于长诗,那是我的弱项,我大约写过百行以上的长诗十几首,大多是败作。我从未有过写作规划,我不想给自己太大压力,我必须让写作本身成为快乐的一部分。荷尔德林说“贫乏时代,诗人何为”,反克诗人说“我们必须相亲相爱,否则只能死亡。”嗯,这就够了。谢谢你的访谈! 巴客访谈结束,感谢精彩回答,让我们了解了巴客的诗心,反克的诗魂。


下面请出第二位访谈者,还是一位男士,英伦先生,祝贺并欢迎! 【22号作品】淇水谣 “淇水悠悠,脍楫松舟”         ——《诗经·卫风》 英伦 时光总是先于流水到达河流到达淇河时,许穆夫人已如鹤般伫立千年或许岸才是她最忠贞的情人或许诗才是她最好的驻颜术她皮肤光亮,小手柔软,从《诗经》里伸出来以卫风的角度,轻抚我的脸颊又像春天里两只温润的鹤足在舒缓的淇河滩写出最新的两行韵脚高于星辰,声调低于梦境词语和平仄都封以爱的彩釉 曾居江湖之野,扶一架流水的梯子曾居庙堂之高,持一把风之绸扇母仪天下,却从不独吞上帝赐予的巨大福分像一棵临水而生的寥蓝,温婉,沉静把积攒的一腔爱,向天空——这块世间最大的布匹,缓慢说出 世上所有的改变都有迹可循只是淇河更为隐秘而缓慢她不用坍塌的岸宠爱自己更不以陡峭和裸露令人生畏只喜欢每天把背着命运赶路的太阳拦住,逼他卸下所有的黑作碳用他头颅作砧,煅打一把语言的刀砍竹做简,把《诗经》里的淇河再刻印一遍 2019.9.13 【江耶简评】时间的流逝,带动了生命、情感、经历的流动、变化直到消弭,而规则始终“有迹可循”。诗歌从《诗经》情节出发,思念故乡的永恒主题打出背景色调。出场的叙述者把自己嫁接在一个情节中,从想象再到想象,也是从发现到新的发现,事和情顺利实现了信心的建设和信仰的确定。虚实之间,诗人从容、纵横,宏大场面运用、巨大跨度的历史勾连,人对万物变动不居无法把握的困境和无奈,进而对文化确定的规则和世事的遵从,为加入寻找到了相应的途径。虽然跨越和跳跃反复,难度系数很大,作者驾轻就熟,把隐喻层层揭示,最终使愿望达到了有效的落实。即使有很多虚构,而真实感仍然十分强烈,仿佛经历,仿佛经过,仿佛都是自己一次一次遭遇。 【樵夫评】作者深深地抓住淇水,抓住时空里数千年留下的线索,然后深入其中,寻找那个许穆夫人,那个救国救难的夫人,淇水,有着上古的气息,它养育了诗经,诗经也养育了淇水的古老,因此作者极尽所能,表达出他心中的淇水,极力想在古老的歌谣中,找出年轻的淇水。他多想让淇水卸下厚重的墨迹,脱离古籍,变成自然的淇水,又多想在诗经里找出淇水历史的流脉,和传承了千年的乡愁。它隐藏在淇水的每一个比喻中,即便是岸,是头颅,是刀,也为打造诗经里,亦或作者心中的另一个淇水。 绿窗:本次主题是与《诗经》有关。《诗经》开篇就是爱情诗,诗辟鸿蒙,谁为情种?爱上一个人甚至能决定你的梦想,你的后半生。所以我的第一个问题是:说说你的初恋,或是痛彻心扉的一次爱情,你的辗转反侧,多年后,那人在你的心里是什么位置,请给那人写首短诗,七行之内。 英伦:茗友群是个大咖云集之地,每次在群里说话,都感到诚惶诚恐。首先感谢茗友群!感谢茗茗治国有方,群兴诗旺!感谢三位评委厚爱于我,感谢收稿和后期平台制作人员的辛苦付出! 绿窗问的第一个问题就让我捂脸。我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应该有初恋的年龄,却因贫穷和动荡而让青春黯然失色。卑微的人好像总是被爱情拒绝,遗忘和抛弃。贫穷总是让爱的表白羞于启齿。等到高中毕业在农村干了三年活迎来恢复高考,继而以一纸试卷改变了谯家世袭为农的历史并走上工作岗位后,似乎早已过了谈情说爱的年纪,找个女人成家并尽快完成传宗接代的重任,就成了首要任务。爱情永远都是个奢侈的东东。对于我来说尤甚。我更多的是要背负起一个男人的责任——家庭的和社会的。而这并不影响我写出数量可观的爱情诗,我的各类诗集里,爱情诗都占了不小的比例。因为爱情是可以想象的,冥想甚至臆想的爱情甚至比真实的还要美。这个问题我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做出阐释——我对一种虚构爱情的追求永不满足,除非我失去虚构的能力。除非上帝真造一个天使给我。 我这样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并非是要连第二个问题一同拒绝——即兴写一首爱情诗,对我来说是件难事。那就贴一首纸刊从未发表过的旧作,也算对我似有略无初恋的一个纪念吧。 云锦杜鹃 英伦 鹰都不敢栖的云梦仙顶上一缕水汽,像个磕长头的人从深深的谷底,一步步攀上来 最高处的阳光和最低处的水都敢爱她 绿窗:英伦这个名字一开始就引起注意,因为大家都喜欢英伦范儿,想着这应该是个帅哥,当然看了“裸照”后,确实高大上。说说你名字的由来? 英伦:名字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符号。我按辈分应该是“应”字,最早叫“谯应伦”,上初中时自己改成了“英”字,感觉这样三个字更好看,那时根本不知道英伦三岛之类的。后来发表作品,有一次报纸编辑打电话说,排版的工人总抱怨找“谯”这个字费劲,问能不能去掉前面的姓,我说可以,于是英伦二字渐渐就固定成了笔名,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我姓英了。有一个洋气的名字,却是地道的“土包子”,至今仍喜欢吃玉米和地瓜。 绿窗:你的诗歌经常性获奖,称为“获奖专业户”了,在群里主题诗比赛中,也多有斩获,几乎很少落空,你是怎么保持这么稳定的创作水准的?你是歇了20年后,又重新拿起笔,算是归来者,说说你这二十年的沉潜,对诗歌的涵养,以及是什么给了你回归的勇气?可不可以说这暂时的离开是一种流浪,复出后你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把握,也请一并谈谈好吗? 英伦:似乎你一口气问了三个问题。先说第一个吧——怎样保持稳定的创作质量? 我2014年下半年重返诗歌现场,从2016年底开始,尝试参加一些诗歌征文大赛,获过一些奖,但“获奖专业户”这个称谓不敢当。至于如何保持稳定的创作质量,我感觉因素有三:一是海量阅读,尤其是时下公认的一线诗人的诗,比如李元胜,胡弦,汤养宗,胡茗茗,刘年,张执浩等。再就是读《诗刊》《诗选刊》《星星》《扬子江诗刊》《诗歌月刊》等几大诗刊,这样可以了解当下诗歌的大体走势和基本的评判标准,防止写作中的无意“撞衫”,逼迫自己出点“小彩头”,从而保证诗的结构,意象,语言等主要构成要素尽量不落入俗套,打好诗质稳定的基础。二是打腹稿,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下笔前的思考上——这首诗我到底要表达什么?我要给读者一种怎样的感受?想比写更费工,写起来才更省劲。三是一个主题尝试多种诗写类型和表达方式,从而从其中找出一个最好的。这也是我同一个题目写出之一之二甚至之三的缘故。以上都是个人的一些尝试和体验,让大家见笑了。 第二个问题:沉潜对诗学储备的作用以及为何回归? 搁笔不等于离开。没写诗但在读书,在读诗。或者说二十年离开了诗但并没有离开生活。理解成搁笔为复出积蓄了更多的创作能量,也可以。这个问题不多说都明白。至于为什么复出。我在我的诗集《温柔的钉子》后记里曾有交代—— 复出的节点是换了智能手机,更方便写作。 堂而皇之的说辞是源于对诗的挚爱(有时我怀疑自己真像写的那么爱诗吗?)。 心里想的更多的是再次证明自己——搁笔前主要写散文诗,出过三本散文诗集,有个别人总说我不会写诗,才写散文诗。所以复出后改成主要写分行,并想看看自己到底能不能行?有时同一件事情较劲也挺有意思的,它能激发出连自己都感到惊讶的潜能。俗话说的“人怕逼,马怕骑”,就是这个道理。 绿窗:第三个问题:复出后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把握? 英伦:我认为自己对现代诗歌仍停留在“写”的层面上,对精髓和意义参悟不够,谈不上把握,或者说没把握好。对现代诗歌的理解,我感觉有三: 一是诗已褪去神圣的外衣,更多地走入大众和民间,别再指望诗能改变什么和带来什么,诗就是一种内心情感的宣泄方式和出口,有的甚至连这个都不是了,而成为最具代表性的附庸风雅的手段。诗歌最好能回归它的本质——因为想写而写,用手写心,就像烟瘾酒瘾大麻瘾一样,就像做爱不是单单为了生育一样。 二是我粗略地把诗歌创作分成四个阶段,一是拼激情的阶段,二是拼生活经验的阶段,三是拼技巧的阶段,四是拼天赋的阶段。当然其间有交叉重叠。大多数诗人,包括我,已经或即将倒在第四个阶段上。 三是诗已不再因为一两行好句子而被人记住。诗越来越讲求整体性。现在人们记住一个诗人,大多是因为他的一首诗,而不是他诗中的一两句。记住他的一首诗,更多的是他所表达的整体意境。唐诗宋词甚或近现代诗歌中,靠一两句经典流传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四是叙事性明显。即使意象诗中,叙事也越来越成为重要元素。 五是诗越来越成为绸缎上的花朵,越来越成为优雅生活的产物。我一直坚持“先生活后艺术,先生活后文学,先生活后诗”的原则。这个不多说了。以上五点纯属个人见解,肯定有偏颇之处,请诸位多多包涵。 绿窗:说出影响你的三本书,中国古典,当代作家,外国作家,用三两句话概括你认为的好。 英伦: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我看书很杂。举例说明:我虽然主要是写诗,当然读诗最多,特别是现当代著名诗人的诗,但我曾经订阅很多年的《小说选刊》《美术》等与诗无关的杂志,购买书籍也是比较宽泛。我认为诗人除了生活,还应该从多方面的阅读中汲取营养。人吃五谷杂粮才更健康。原谅我在此就不说最爱读的三部书的名字了。 绿窗:哈,没说出来,好书太多。看你的诗歌题材宽泛,处理事件和风景的能力强大,见啥都能拆解,诗歌是否需要在场?因为散文需要在场,需要还原细节。或者说诗人强大的穿透力是怎么出来的,写,还是生活? 英伦:我认为冥想,臆想,甚至胡思乱想,能弥补不在场的缺憾,甚至比在场获得的更丰富。当然在场后再加上冥想,臆想,甚至胡思乱想会更好。 生活永远比写重要。但沉溺于生活而不思考,提炼,结晶,不用文字写出来,也成不了诗。我认为好诗是改出来的。这可能是因为我天赋所限。我拿出来公开的诗,大都是经过改了的。去掉多余的,不好的,剩下的就会好一些吧。再就是题材生疏不能成为不写或写不好的理由。除非特别专业的题材,其它都可以找度娘了解基本素材。当然,条件许可的时候现场采风是最好的。诗人要学会写命题作文,这样可以避免只写一些个人情绪化的东西。我认为一个不与时代接轨甚至脱节的诗人,不会走得很远。 绿窗:好。那么这次你参赛的几首诗歌,都紧扣“与《诗经》有关”的月赛主题。《诗经》艰涩,展开亦难,这是不是你刻意对自己诗歌成熟之风的一种挑战和较量?“世上所有的改变都有迹可循”,这是生活经验还是诗歌经验? 英伦:都有吧。初次看到月赛的要求,确实有些懵。《诗经》虽只有305首,但浩繁宏大,涉及生活的很多方面。如何用一首诗阐释《诗经》的某首诗或某个诗句,确实挺难。我感觉最难的是如何切入,进而如何把古意与当下作者的所思所想融为一体。《诗经》在学校学过一些篇章,眼下恶补似的再读,无疑是解读《诗经》最便捷的途经之一。之所以写淇水,是因为《诗经》有很多与之有关的诗篇。之所以写许穆夫人,是因为她的诗在《诗经》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她是中国第一位女诗人,世界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诗经》收入了她三首共十二章诗作,足见其诗的地位之高。她对中国历代诗人,特别是女诗人,如李清照等,都有着极其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把她从《诗经》里挖出来,以她的《竹竿》和《泉水》两首诗为引子,写她的人生历程,爱国情怀,美好爱情等等,就成了我《淇水谣》的创作初衷。而用现代的诗歌语言把这些表达出来,则成了我好几天思考的问题。好在最后我完成了这首诗,毕竟与许穆夫人隔着久远的年代,要想深入到她的内心深处,何其难也!如此,我就找到了为《淇水谣》存在诸多缺点辩解的理由。诚恳地欢迎大家多批评指正,我当虚心接受。 绿窗:好的,最后一个问题:我觉得你能驾驭更为宏大的叙事诗作,比如大解、王家新那种深含悲悯的诗歌,有没有这样的打算?说说你诗歌的未来规划吧。 英伦:我乃诗界无名小卒,与大解、王家新等诗坛大咖差距太大,不可比。大解和王家新都是我所敬仰和注重学习的诗人,特别是大解,因为在地域上更相近一些,所以就有了更多的阅读关注。总体来说我的诗还属于“小情调”,在复出后的诗写中虽有意克服,但要想“悲悯”容易,要想“宏大”很难。要想深刻一点不难,要想“深邃”不易。这与一个人的诗学贮备和人生经历密切相关。有写叙事长诗的想法,但还没有选准题材,更主要的是感觉自己的驾驭能力还有所欠缺。我认为一个诗人一辈子是要写首叙事长诗的,或许我写的再晚些并不是件坏事——我会尽力把这顿晚餐做得色香味俱全一点。至少别让读者当做“新鲜的剩菜”,没吃几口就倒掉了。       未来的规划除了写首叙事长诗外,将继续在现代短诗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写首先能感动自己,继而多多少少能感动读者的诗。我认为感动自己是首要的。自己的诗,写的过程不痛苦,不愉悦,写完自己读了没有丝毫感动,怎么会能感动别人呢?二是写能让读者读懂且有点诗味的诗,诗不是说明书,也不是易经和甲骨文。反对艰涩。玄虚,卖弄,更反对不着边际的东拉西扯和语言拼凑。诗是有内在和外在逻辑的,外在逻辑好说,内在逻辑则不好把握和构架。在这方面,我当仍继续努力,尽量不把诗写散了,更不能写瘫了。三是继续坚持纯诗创作和诗歌征文两条腿走路,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前者是出于对诗的热爱,后者则是为了增强勇气——要知道,一个人年纪越大,参与社会化活动和竞争的勇气会越弱。而竞争和接受失败,无疑是一个人保持年轻心态的磨刀石。征文的副产品还有免费旅游和奖金,而这两种也是我一介凡夫俗子很难断然拒绝的诱惑——能去平时旅游去不了的地方,能结交和见到更多的文朋诗友,能打一点酱油回家,惹老婆欢喜。 绿窗:英伦访谈结束,感谢精彩回答,成绩斐然,但非常谦逊,祝你早日实现理想。

绿窗: 好,下面请出第三位访谈者,这次是女性,紫穗穗女士,祝贺并欢迎 【36号作品】蝴蝶的隐喻 紫穗穗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诗经·周南·卷耳》 你看见的五彩蝴蝶不是蝴蝶,不是你捉住又放走的那只蝴蝶,才是 你说她们美若天仙,也和你半毛钱关系没有你说你来此采耳只为唤醒水晶国里安睡的蝶 快乐的形状铺开一张弥天大网,你用——饕餮的渴、青龙的饥垂涎并吞噬金苹果 止水沸腾,飞天的琵琶反弹,染指月牙泉你赠我鹤顶红,我还君生而赴死的杜丽娘 这是你亲手劈开的天与地,缔造的大美山河最初虔诚的阳光,普照欲念之雪和震颤的弓 你用滔滔江流围堵我,已绝我万千后路却突然举起王的手臂,推我入千里死海 死过的人,何谈来生。复活又折翼的蝴蝶天使,借来桂枝接骨 余生,没什么好说或歹说的恨与遗嘱了孤岛的命,你已失蝴蝶,偷爱的隐喻了 天堂的大门,敬你一杯下弦月爱我的人儿,从未如你离开过 我,何伤之有?徒留南柯一梦银河绚烂,覆盖这狂醉的宇内 2019.9.19 【樵夫评】读第一遍,美,荡气回肠,读第二遍时,美,绝处逢生。 蝴蝶成为意念之物,蝴蝶再不是蝴蝶了,她化身莫高窟里的飞天,反弹琵琶,一飞冲天。多么美的意境,美丽的爱情幻化成蝶,本来就是古之经典,而作者将这种经典与诗经意境进行嫁接,整个气韵里,充满了古典的情怀。除半毛钱外, 整首诗用词古雅,情境幽怨。飞天的形象,扣住蝴蝶的意象,相互转化,增加诗的弹性,一个女子被蝴蝶加持,对着这个也许爱过的人倾述:“这是你亲手劈开的天与地,缔造的大美山河/最初虔诚的阳光,普照欲念之雪和震颤的弓/你用滔滔江流围堵我,已绝我万千后路/却突然举起王的手臂,推我入千里死海/死过的人,何谈来生。复活又/折翼的蝴蝶天使,借来桂枝接骨/余生,没什么好说或歹说的恨与遗嘱了……”绝诀中,那个飞天的女子便在我们的心中活了,多么幽怨又豪情的绝望,天地之间,还有这般美好而凄然的爱吗?蝴蝶之于爱情,已成千古绝唱,离和聚,生和死都被赋予她。甚至又被作者拿来,和飞天的形象做了一次加持,这首聪明之处在于,诗之外,有一个倾述对象,而诗本身就是倾述,因此从头至尾,气脉贯通,行云流水。这首诗读了可以再读。 【江耶简评】诗是用文字写出来的,也是用生活、生命体验呈示出来的,从心而出,不会虚伪,也不需要虚无,真实,及物,切身之感。蝴蝶极端的美,生活极端的处境,“绝我万千后路”,明知不能为而为之,如排山倒海之势。这首诗使用意象较多,每个意象背后都有故事,都有指向,都代入了作者的意图。当然,这不是信马由缰,诗人所要说明的是“爱我的人儿,从未如你离开过”。至此,主观的、强势的逻辑力量自然而出,仿佛早已预料,仿佛完全驾驭,把读者强行摁入情境,仿佛诗意就是生活本身。 绿窗:本次主题是《诗经》,开篇就是爱情诗,开辟鸿蒙,谁为情种?爱上一个人甚至决定你的梦想,你的后半生,所以我的第一个问题是,说说你的初恋,或是痛彻心扉的一次爱情,你的辗转反侧,多年后,那人在你的心里是什么位置,请给那人写首短诗,七行之内。 穗穗答:我似乎一生都在“等爱”的旅途中。想来一个爱字,对于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个诗人的一生来说,都是无比重要与渴望的珍稀事物。喜欢与爱的最初感觉,都是最直观与第一感的。我记得少女时期,最初懵懂、纯净的一种欢喜,哪怕是看见喜欢的人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秘密的快乐,他的一切哪怕是他的一本手抄笔记本,轻轻接过之时,都让你脸颊绯红,心房乱颤中……但那种感觉是属于一个人的单方面的欢喜。真正的爱,需要两者的恰好与投入,事实上哪怕我们在对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有时一场爱恋,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悲欣经历。因为真正的爱,需要两者的一心一意的投入与未来岁月的磨砺和成全。缺失了任何一方的坚持与善始善终,都将是一段情殇或感情的插叙吧。那个人,那个你挚爱了一生的人,一定在的。茫茫人海里,恰好遇见了,而后心动了、全身心的付出了……这样的付出,有时甚至是整个生命的献祭!干干净净,也痛痛快快……好吧,就用最近写的一首《给我》的短诗,代表我一生一世的情真、情伤,和诸多遗憾与放下吧。 给我 紫穗穗 “给我”,上帝说!“给我”,男人说!“给我”,死神说!他们异口同声,用庄穆的口吻索要“我”。我必须笑着,敞开身心,而后视死如归。 2019.9.14,晚11.33。 绿窗:我见过紫穗穗,像个没有任何牵绊的邻家少妇,也好像刚从某个舞台走下来,明快又明朗,后来看她的诗,穗言穗语,又觉得她明心见性。她对诗是一种深沉的迷恋,她常常头疼失眠,这些灵魂出击的时间,正好交给诗歌,她就是个挖掘机,不停地开掘自己,我看她动辄千言万言呕出来,我就想杜普蕾,这样用命来写是危险的,我怕她滔滔汩汩的淌出来,会有枯竭的时候,会有写尽的时候,但她似乎层开不穷,有“息壤”一说,那她就是“息花”。 所以第二个问题是,你的诗歌源泉是什么?是谁给了你对诗歌宿命般的喜欢,你甚至愿意为她拼命? 穗穗答:没有一个诗人的写作源泉,可以脱离他的生活与阅历,也就是说,我的诗歌源泉,也必然源于自我的生活、情感与日常阅读、思考等。我信奉万物有灵,人性从“未善”慢慢走向“已善”的过程。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三观与是非、对错、善恶、真假等,都是需要他自身,在一生的经历与学习中,慢慢地建立与完善。我最初喜欢上现代诗,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也就是朦胧诗流行、伤痕文学繁荣的那个时代,我记得自己八月曾写过一首有关八十年代的诗,这里可以拿来,代表自己当时最初的爱上诗的缘由吧。 八十年代记 紫穗穗 只要一想起八十年代我的童年回忆,就在老厂的大埂上与露天电影院穿着兄姐改制的宽衣裤奔跑、撒欢在灯光球场上而野地播种的“野”与小荷菡萏的“羞”两种少女情怀同步印制在白瓷红字缸和绿漆暖水瓶上我的母亲与我的父亲,是那个年代秀里最美的和声、奖状,最佳拍档与最相爱的一对伴侣他们天造地设、阴阳相配,是完整的昼夜光明与黑暗各自支取,并携手同行的最一切 他们响应国家与时代支援三线建设的恢宏号召全家从芜湖市迁徙到安徽省下枞阳一处荒地上他们筹建国营九三零八厂的同时,也生养了我——一个七零后的社会种子与爱智叛逆的格物者一个热爱野地阅读与奔跑嬉戏的四丫头片子一个十三岁就手举自由,并一眼爱上现代诗从此,整个依山傍水的向阳造船厂处处飘诗 只要一想起八十年代我的草叶集与自白书,两本青春飞扬的少女手册就会自动索引、更新并翻页……将翟永明、伊蕾等女性爱情诗选与朦胧派先锋派的所有诗人,誊写手抄在诗意永驻的八十年代扉页上我要向合肥的宿州路九号曾经的《诗歌报》编辑部致敬我至今保留着八十年代的一叠诗歌报与满满一木箱子各种字迹汇集的手抄诗选。笔墨含香、纸质泛黄 有时疲惫的睡梦里,或逐渐衰老的记忆乐谱仍能听见骨头缝间,发出陈年词语的打磨声我的爱与梦,我的身体,甚至包括我的思想都来自那个伤痕累累后苏醒复兴的八十年代现在,我这头壮年的狮子、自由的歌者已经可以独自旅行、偷欢,显现言说的瓶中世界与万物,和不可言说的一处神秘乐园。从容不迫 据上古传说,有一种沃土可以自我生长、永不减耗,故称其息壤。想来传承千古的诗歌,未来继续推陈出新的诗歌,它就是人性疆土里的一块自生长的息壤,可自性澄明、圆融无碍的一处精神净土。 我一直觉得,一个心中始终有爱、有他人的人,记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的一生都不会熄灭——对他人的无悔信任——那真挚与善良的待友之火种。人贵有信,君子慎独。礼义仁智信,此五德需要每个人,特别是诗人一生慢慢去体会与一再的抒写。这样的品德并非传统的糟粕,而是我们汉民族精神基因里,必然会代代相传的人性精华之品德也。诗以言志,诗更传情。诗歌佐史,诗歌“息壤”。由此,一个真正的诗人,的确可以一生写诗,如生生不息的野草与倔强的“息花”,用生命与不断打磨臻美的诗艺,去讴歌遇见的一切生灵与美好。此中,不独穗穗痴人一个也! 绿窗: 穗穗掏心掏肺。感觉你经常在旅行中,想知道你旅行会带些什么书来读?对你影响最深的一本。 穗穗答:好像我的前半生,都是在流浪的旅行中度过的。从青年到中年的二十五年里,中国三个最有代表性的南北城市:上海、北京、深圳,我都居住过五至七年,另外就是改变我一生际遇的下海经历,我最好的青春留在了海南海口这座城市了。仿佛是一种命运的驱使,从少年时渴望“远方”与未知。这半生都在颠沛流离中,不断地搬家与离别。刚刚生活习惯了,熟悉了一些街区与朋友,又因为工作的变动,而离开了熟悉的一切。这是一种为了生活,从自觉到无奈的生命旅行吧,利弊互有。可以让自己视野更开阔,遇事遇人更加随缘亲和。 我的阅读,有时很有意思,就是“遇见”这本书。也就是因缘阅读。因为不断的搬家与南北迁徙,我是一个十分爱惜书籍的人,半生不藏书,但是从来不舍得丢弃书籍。所以各个地方都有书籍存在,一些无法带走的就捐赠了,一些必须带走的就寄回去,有时寄书的钱,会大于买书的钱。因为许多诗集都是诗人朋友签名赠送,或者我购买存档的,所以每一本我都不舍得丢弃。 无法说清哪一本书对我的影响最大。只能说,所有的书籍,特别是好书,它们给予我的福泽,就是——没有真正的阅读,就没有真正的写作。而阅读之后的思考,则尤为重要,读而不思,等于没读。所以,我的一生都是阅读的一生,同时也是思考的一生。某种意义上,我现在的手机里,时时刻刻都有各种书籍,但是我自己还是喜欢手捧一本书阅读的感觉。这种感觉,给我更年轻的启迪与舒适,让我想起少女时代,手写体的诗歌文本,以及文友之间充满人情味的日常书信来往,我无比怀念八十年代的手写书信,与人与人之间真正“诗无邪”一诺千金的纯真友情。 绿窗:你曾经做过演员,会不会把生活中的你和表演时的你混在一起,那是怎么的体验,让你更想深藏自己,还是释放自己,对你写诗有没有影响? 穗穗答:演员的经历,其实就是一种偶然的职业“艳遇”一般,我的确过了一把“票友”爱好般的戏瘾。某种意义上,我是一个不擅表演的人,如我先生所言:“你就是一个水晶般的透明人,一生都不会说谎。总是从最好的方面去想别人,尽量多的替他人设身处地地着想……”所以,我家先生从来不想放手,总怕我这个一生“路盲”的傻丫头,会被别人卖了。呵呵,原来这就是他从来不离不弃的缘由,穗穗真如她的属相小猪猪一般,太“笨”了!一个最不会演戏的人,偏偏今生过了一把戏瘾。 所以演戏于我,就是在上海寄住之时,三年的快乐体验吧。我好像对于演戏,从来没有像写诗这般痴迷与热衷过。这段经历,让我最大的体会,就是现在看电影与电视剧,我不会仅仅只看主角们,而会关注各类的配角与跑龙套的群众演员们。想着他们平凡的不易。我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配角,和同是群演的他们接触时,感受到普通人热爱演戏与渴望成名两种热情与辛苦……世间,没有一种职业是容易的,都需要真诚的付出与热爱。 演戏给我的最大受益,就是一幕成功的镜头画面,需要所有参与人员的合作与协调。这里面主角与配角都要有最佳的状态与表演,包括场景、配音与灯光的配合,都是重要的。如同一首好诗的诞生,需要所有的语言都是最佳的选择组合与排列布局。 人生如戏,人生如诗,其中美好的期望与结局,都是人们渴望的,而诗歌文本与影视作品,都能给予人们——别处的生活体验与想像中的美满或深刻寓意。 绿窗:翻看你的微信圈,看到几首很暴力的小诗,你的表达让我惊诧,它很出格,是情感的宣泻,灵魂的出离,充满力感,因为不曾刻意,不曾遮掩,因为正有情绪,悲、喜、怒,都出好诗,也许映照人的真实心灵,诗人应该是最坦诚的,能谈谈这些有力度的小诗吗? 穗穗答:谢谢亲爱的,如此细心。读了我最近的一些作品。有关这一组诗歌,它们的诞生,的确是有着根源与意义的。我在我的穗言穗语里,曾经交代过。如你所言,它们看似情感的直白宣泄,实则是入骨的生命体味。每一个题目的出现,已经脱离了本意的“性情”之Y。如此“C”非常义,指向人性之操守。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欠损”与不断告别的一生旅程。所以我那一组诗歌里的《C》、《偏不从你》、《X》、《爱》等,每一个出现的题目都敏感且充满歧义。理智的我,并未有意为之。而潜意识里,那个压抑、痛苦、忧伤而孤愤的我,渴望能借用暴力的口吻、敏感的字词,消解直观的歧义,破除内心的围墙与迷障…… 它们,几乎不绕弯子,用真实或瞬间的第一感情绪和画面,表达着……它们,消解诗题,剥离本意,拓展外延,抵达沉默。其中,过去和未来,都在。一个人的人生细节,属于真实也属于虚构,可尽善,也可尽美……或者,偶尔反其道。犹如一个“X”字,其中包涵了太多能指与所指——自性、天性、物性、禅性、悟性等等,它可从人们狭隘的“X爱”意识所指里脱身而出,抵达自性圆满、心无所住的一处精神原乡。 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人与自然、社会、婚姻、爱情、家庭等方方面面,从未真的离开与割裂过。我们,总是努力地容身其中,又努力地脱身其外。这就是人性的渴爱、求同之念,同时又难忘自身群而不同的鹤立之姿、独孤之傲。在有人喜欢与倾慕的注目中,更加不想失去一个真性情、力求臻美的自己。犹如我们热爱迁徙、探寻未知的冒险意识,同时又渴望安定、不断回家的寻根意识。这就是人性钟摆——两级摇摆的动力根源,相互依存,无非割裂与摆脱的命运谶语。 绿窗:你这次的四首诗歌,都与《诗经》有关,都有爱,仿佛你是为爱而生。《诗经》美但并不好读,生僻的字多,许多人就放弃了,不知有没有从来不读《诗经》的人。你是怎么阅读的?我原来教过别人怎么读《神曲》。你最爱哪一首?说说她对你的滋养。 穗穗答:《圣经》里,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上帝爱众生,也让人人爱人。我想诗歌之真美、真善,也在于让人爱人人,爱有灵性的万物吧。中国的《诗经》也是诗歌的源头。它以诗三百,诗无邪。最简单的一种风雅颂,来让后人阅读、传颂与感知。古人的智慧,从来不弱于今人。而坦荡的心胸与真性情的品德,以及普通人或贵族的悲欢离合,其日常生活、习俗民风等等,都可以在《诗经》里处处感知。 其实,《诗经》是最好读的,它多是三段论的回旋与复调。除了一些生僻字,其实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地注释、查阅,反复诵读几遍,其中的内容,非常浅显易懂。《诗经》比骚体与汉赋都容易诵读、理解与背诵的。我的阅读很简单,其实我是记忆力特别差的人,所以我读诗经,从来是把不认识的生僻字,首先注释在底下,而后不断重复发声阅读,一定要把一首诗的本义、延伸义、背景等全部读明白了,这样你再去背诵,就不会觉得特别的艰涩与隐晦了。《诗经》里的名篇,我喜欢的太多了,记得十岁时,我就喜欢背诵一些诗经的作品,虽然不懂其中的一些意思,就是觉得朗朗上口的舒服。其中《诗经》的开篇《关雎》是每个人必读的。风雅颂里,都有好作品,不过各国的风里,估计大家更熟悉一些。除了我写过的《绸缪》《月出》《卷耳》《荡》四首,我再随便列举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吧——《桃夭》《小星》《汉广》《鹊巢》《摽有梅》《硕人》《白驹》《采薇》《子衿》《鹤鸣》《木瓜》《击鼓》《静女》《鹿鸣》《风雨》等等。 许多的句子,我想大家应该都会背诵的,如: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小雅•白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绿窗:现在是最后一个问题了。现在回到你的获奖作品《蝴蝶的隐喻》,你从一枝卷耳悠然飘成蝴蝶,又一震翅天地大变,充斥着神话传说生死悲欢,有着大开大合的气势,好像一场梦,隐喻也颇多,蜕变,是新生,但对从前又是死亡,而复活又是折翼的天使,到底是表达希望还是绝望?还是哲学层面上的蝴蝶,无谓生死,只在于一种状态。 穗穗答:这首诗,我写的时候……非常忧伤……但是,写完之后,我就心静如天空蓝与湖水绿了。 我原本想写十二首有关诗经的诗作。现在只完成了其中的四首《九月秋风辞》《一生漂亮的朋友》《月出》等。《蝴蝶的隐喻》是我出门参加一个诗会前,完成的最后一首。题引选自《诗经•周南•卷耳》其中第三节的一句——“我姑酌彼兕觥(si gong),维以不永伤。”其中兕觥的意思,是犀牛角制作的酒器。这是一个女子思念远行的丈夫或爱人的一篇日常工作之时的抒怀诗篇。它将一个女子入骨的思念与借酒浇愁的无尽忧伤,淋漓尽致地宣泄于诗句里。人生多是刻骨相思离别苦,只希望未来“维以不永伤”。 于是,我想到了借这句“维以不永伤”抒写心中的所憾与所伤,来写一首拟古诀别诗。有时,一些感情虽然已经远去了,但是在一个人的心底,依然会留下一块私密的天地,盛放曾经的悲喜与爱恨。自古多情空余恨,多情却被无情恼,一心人何其难得,得之需珍惜!有时我们总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所以不如怜惜身边人。而有时那“茕茕白兔、东走西顾”的总是重情重义的女子…… 蝴蝶的隐喻,它直接指向忠贞的爱情。所以,当我们把最美好的事物与人儿,比喻成蝴蝶时,总是寄予了最美好的期望与真情。我们总觉得为了所爱之人,此生可毫无怨言与缘由地付出一切。然而世事沧桑,人心不古,总是物是人非,事过境迁。如意之事、如愿之终极少。吾虽有真心、恒信,信奉此生——真爱无敌,却无法左右他人之人心……所以,有些曾经的誓言与甜蜜话语,就像剐心剔骨的一则则讽刺今生滥情而又无能善始善终,于是便去借口什么“来生缘”的笑话……蝴蝶空有飞天梦,奈何玉门已无关。 古今情关最难过,若真爱已失,则隐喻的蝴蝶不如翩翩飞走好了,好似悲壮的南柯一梦,以狂醉的宇内,星河灿烂来覆盖过往的爱恨情殇……坦荡诀别,放爱生路,维以……维以不永伤! 死而复生,生又赴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只因有爱,也只因爱逝。有人说,一见钟情的时间可以是短短的七秒钟,就足够了……可是,要忘记一个深爱的人,有时要用尽余生全部的气力与时间……从一场伤痕累累的爱情里,走出的人,可以说身心俱伤……修复的时间,说说一瞬间,做做却要有“失忆”的智慧与顿悟的无悲无喜,大彻大悟的好了之歌。诗人,终是一颗宇内里始终流浪、公转又孤独自转的悲伤情种吧。挚爱一生,也梦爱一生!

【结束语】
好,今晚的圆桌访谈结束了!感谢三位诗人精诚对话,给我们提供了一顿大餐。感谢茗友大力支持写出好诗!感谢龙青、江耶、樵夫三位评委百忙时的辛苦劳动!感谢群主的英明领导,和茗友们的热心参与! 一切都被腐蚀了,唯有诗心不可以,爱诗是我们在一起的唯一理由。下次再会,祝茗友国庆快乐!金秋收获多多! 第一名 巴客第二名 英伦第三名 紫穗穗
               

asdlz 发表于 2019-10-8 22:46:39

不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茗友会2019年九月主题诗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