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旗 发表于 2019-10-9 22:37:46

施远方:爱的秩序——解读施施然《观罗平油菜花》

本帖最后由 赵旗 于 2019-10-10 23:20 编辑


观罗平油菜花施施然

菩萨偏爱罗平,在正月春风先一步抵达这里
遍地流淌的黄金是幅员辽阔的爱从红色的大地上升起向十万座青山攀延
一朵复制着一朵一片是另一片的影子那不管不顾的姿态如同身在爱情中的人
如同你,炽烈的占有欲里深藏一颗赴死的心
2019年2月

[远方读诗]爱的秩序。读完施施然的采风作品《罗平组诗》的第二首《观罗平油菜花》,我脑海里突然冒出了这样一个词语。这是一种怎样的秩序呢?首先,它有时间的先后顺序,这个顺序在自然规律里,却又没有规矩。这么说,主要是因为诗人是北方人,时间是共同的北京时间或者农历,然而南北大地的差异,却造成了不同的景观。“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国家版图的辽阔,给我们带来了同一时间里各区域各美其美的风景。所以,从雪国跨入春都的施施然在诗歌的第一节中,使用了“偏爱”一词,书写罗平之春油菜花的美。有一种“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小嫉妒。然而,当她置身美景中,却只有钟爱而已。因为这里,也是祖国的一部分,也是诗神经常光顾的地方。
第二节,诗人嫉妒心不再,也不再从抽象的角度来书写罗平油菜花的美,而是将其具体化、形象化。“流淌”一词,既是写实的微风的吹拂,也是务虚的生命的勃兴。但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讲,她都写出了油菜花的勃勃生机,写出了红土大地旺盛的生命力。“幅员辽阔的爱”一语,写得很贴切很生动。“幅员辽阔”既是写罗平的辽阔,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的惊人之美、壮阔之美,与“爱”一词连在一起,更写出了多线性的爱。花朵不爱大地,不会在此安家;大地不爱花朵,不会让它绽放;世人不爱油菜花,不爱这片故土,不会有如此惊天动地的花海;诗人如果不爱这片花海,不会跋山涉水到这里来。种种爱,如同花瓣一般,组成了一朵油菜花。而不论平地还是山丘、高峰,漫山遍野都是的油菜花,则似乎将诗人的整个感官,都置于花的宇宙之中了。“从红色的大地上升起/向十万座青山攀延”,花在攀延,爱也在蔓延。仿佛罗平的金色油菜花,瞬间都变成了火红的玫瑰,有了魔性。大气磅礴。
第三节,在具体化、形象化的基础上,诗人再次将观察的视觉细节化。“一朵复制着一朵/一片是另一片的影子”,这两行十分细腻而又无比阔大。从花海中,捡取一个细部来进行观察、书写,诗人写出了花朵之间的亲密,花瓣之间的倚靠,每一朵花与其他花朵亲密无间如影随形不离不弃,像极了赵孟頫夫人管道升《我侬词》中写的那样,“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因为有了这两句的描绘、过渡,诗意自然从宽泛的“爱”顺承到了“爱情”上来。由此可见,诗人心思的细密,滴水不漏。
第四节,诗人将大地之美、自然之爱,通过层层传递,抵达了自己的内心之爱,“她”感受到了对方那铺天盖地、排山倒海、义无反顾的“占有欲”。这种**,不就是爱情让被爱的人最憧憬、最感动的爱吗?
纵观全诗,每一句每一节丝丝入扣,衔接娴熟自然,情感细密而磅礴,非常有秩序。由景入情,景画情心,情因景投,景与情合,浑然天成,挚诚感人。试想诗人当时身处漫山遍野的黄花之中,那醉人的爱意灌入心底,是多么的美妙啊。
大自然是“人化的自然”,诗人很好地把握了这个美学、诗学尺度。采风作品,常常容易陷入走马观花,为主办地喝彩,为写景而写景,把文学当成了宣传。然而,施施然不但写出了眼中之景,也写出了心中之景。“凡可以入诗者,皆可如画”,“诗文书画,互为表里”,诗人把中国的诗画美学,做到了自己的极致。于是,芊芊女子,也有了英豪之气。施施然,就是这样的一个婉约中裹挟着豪放的诗人。
有秩序的爱,很美。



诗人简介:施施然,本名袁诗萍,诗人,画家,主编《中国女诗人诗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获河北省政府文艺振兴奖、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现代青年》杂志最受欢迎青年诗人奖、三月三诗歌奖等,诗歌、小说、散文作品发表于《中国作家》、《人民文学》、《诗刊》、《钟山》、《山花》、《文艺报》、《解放军文艺》等纯文学报刊选本,部分诗作曾被译为英语、韩语、瑞典语、罗马尼亚语、法语、藏语、蒙古语、哈萨克语等语言,出版有诗集《走在**的街道上》《唯有黑暗使灵魂溢出》、《青衣记》、《杮子树》等4部。

snk1012 发表于 2019-10-9 22:37:47

不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施远方:爱的秩序——解读施施然《观罗平油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