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火焰奶大童年
那个年代,火焰奶大童年
高志军
上世纪,七十年代
在红领巾的眼里
天蓝云白风暖
村口,老榆树
饱经,岁月的风霜
树荫,搧起满耳朵的蛙鸣
枝丫,镶嵌满嘴香的榆钱
少生孩子多养猪的标语
在斑驳的土胚墙上
涂彩刷脸
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
在广播喇叭里
慷慨握拳
七十年代,大红花
戴胸前,不是劳模
就是,一人当兵全家光荣
装点,小村的门面
娃哈哈的年龄
揪哥哥的尾巴,上学
推铁环、扎风车、拧蝈蝈笼子
玩腻歪,日月
摔泥巴碗,听响
彩色的涟漪,溅到天边
小人书,打仗的故事
在梦中,活蹦乱跳
二角五分钱,揣在妈妈兜里边
痒痒地,蠕动心愿
天天,盼过年
路上,捡到五分硬币
交到,老师手里边
雷锋叔叔,拍小脑瓜夸奖
春天般温暖
一块糖,在嗓子眼里
爬满,小谗虫
书包的营养品,饿瘪肚子
天津版课本,接受再教育
在农村抑或工厂
复课,在铃声中
背诵,烂熟的老三篇
金发的白求恩,从加拿大
来到,抗战的五台山
脱离低级趣味的白医天使
全中国,大姆指点赞
张思德,蜗居山洞
为人民,烧炭
在鸿毛和泰山间,点燃
生命,低炭的火焰
愚公移山,延安精神的水源
子子孙孙,锹镐挖山不止
金光大道,冲锋号向前向前
不靠神仙,拆迁
清汤寡水的日子,灌浆的理想
喂饱,嗷嗷待哺的童年
目不识丁的老贫农,进驻学校
忆苦思甜,野菜尝鲜
校长嘴巴,遭遇春旱
一张师道尊严的脸
流淌,鸟鸣涧
泥草房,遮风挡雨
妈妈的炊烟,乳名
叫,回家吃饭
落补丁的日子,树枝刮破淘气
躲不过,一场鸡毛掸
小肚子,大饼子贴锅沿
缺盐少油的胃口
等上一年,杀年猪
猪肉炖粉条,关东十二月
最大的幸福泉
露天电影,在打谷场
两个月,挨村串屯
循环,上映《地雷战》《地道战》
和现代京剧影片
扬子荣、李玉和、阿庆嫂
在肥沃的记忆
种植,红色的种子和信念
**底下秸秆,温心暖肝
京胡京腔,中国堂堂正正的脸
生旦净末丑
丑角,鼻子上贴标签
英雄人物,在投映的光源中
临行,喝妈一碗酒
浑身是胆,雄纠纠
跨上快马,打虎上山
《闪闪的红星》,那年
在卜奎城,上映
三十公里外,映山红的歌声
点燃,大好河山
哥哥的自行车,驭我上路
沙石路,灰尘暴土
阵阵扑面
过,嫩江摆渡船
穿大街小巷,在东北电影院
睁大眼睛,看见潘冬子
咬牙切齿,胡汉子
砍竹刀,劈开爱与憎
至今,闪闪的红星
进化成生命竹筒中
口味,最重的盐
2019,10,26。
欣赏老师美诗佳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