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家:与名家和诗抗疫声情
本帖最后由 彭林家 于 2020-2-26 20:20 编辑五律·感新冠疫肆虐月余有寄 张铁钊: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 《寰球诗声》主编
瞩目青山外,天昏鬼雨时。欲赊消胀酒,犹恐引浮思。戹祸频年暴,黔雷入暮迟。愁吟怜楚泽,忍泪赋南枝。 2010.2.20深圳
五律·步韵张铁钊原诗,题:楚泽吞雾(平水韵) 彭林家
瘟疫横刁刺,逢春遇背时。头巾舒卷束,口罩捂含思。预度纯风早,流传戾气迟。北风寒子水,脾土暖南枝。
2020年2月25日吉林江城
庚子抒怀——敬和全球汉诗学会深圳张铁钊会长
肖天秀(湖北)好节瘟君误,何年比此时。竹笼囚寂鸟,雪棹载悲思。槛外春华少,梁间燕信迟。欲飞鹦鹉地,斩毒慰樱枝。
新冠肆虐有寄步铁钊兄玉 赵建瑛(香港)雨水催花节,窝中避疫時。灾来猶共对,祸起耐寻思。野径寒霜逼,香江暖日迟。祈求霾雾散,莫误赏琼枝。
新冠疫有感/步張詞長原玉 張錦雲(台湾)簾外晴兼雨 ,警傳防疫時。春風抒逸筆 ,口罩匿憂思。舉世炎聲沸 ,查書知識遲。問誰天地掌 ,何苦黑青枝。
抱病随和张先生原玉 林志达(汕头)避疫居家日,值吾病足时。卧床乖逸暇,忍痛碍吟思。窗外花光乱,盏中药效迟。故人诗读罢,惟寄梦边枝。
庚子正晦,闲坐和铁老 陈琳藩(汕头)北窗枯坐日,华厦抗瘟时。镇月困闲事,兆民同苦思。江城流疟疾,举国有瞻迟。古岳长窗远,居然摇绿枝。
和老铁弟感寄元玉 伍乘森(普宁)当春晚至日,正疫虐狂时。法补严封隔,方研广集思。哨音非不快,天使未行迟。举世惊难避,何堪赋柳枝。
村居咏怀次张铁钊先生韵 李才波(普宁)老飻招冠毒,兢严度岁时。深居增恋爱,微信赋怀思。谣辟风声定,文传职读迟。村头仁伯姆,醉听打金枝。
和张铁钊元玉 林鹭(新疆)举世回春日,全民抗疫时。升平经苦痛,惶恐替相思。病体驱邪晚,通衢解禁迟。家中停酒盏,陌上负花枝。
步张会长原玉 庄毅生(深圳)瘟君频肆虐,绪乱已多时。冷雨窗前洒,疫情夜半思。千寻人别后,万里梦归迟。拐点初浮日,莺啼着绿枝。
步张先生韵 钟晓钰(智利)望断天涯处,瘟疴肆虐时。封城驱毒疫,闭户痛悲思。天使操戈急,英雄不耽迟。愧无摇控剑,斩尽恶魔枝。
七绝· 医患互鞠躬商州山人: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陕西诗词学会副会长
医护病儿互鞠躬,催人泪下向春风。谢恩回礼寻常事,却惹英雄几动容。附记:2020年2月22日,绍兴市中心医院隔离病房一位3岁小患者治愈出院,向护士长曹玲玲阿姨鞠躬致谢,曹玲玲鞠躬回礼。上世纪初,杭州广济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二医院前身)院长英国人梅藤根先生查房时,面对小患者鞠躬致谢亦鞠躬回礼。2020.2.25
次韵商州山人原诗,题:七绝·平格恒常(新韵) 彭林家稻穗禾田正反躬,阴阳转化乃承风。低头寻尺医优简,抬眼三千养静容。
【注释】优简:1.宽大舒展貌。2.指宽大﹑不苛细的气度。
2020年2月25日吉林江城
编者按: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人们碰到节日就聚在一起酬神作乐,手舞足蹈者有之,彼此竞胜者有之,一唱众和者有之——唱和诗,是一种主客体的诗意情调。应答酬谢,互答互应。唱和者,此唱彼和也,为歌唱的一种形式。《诗·郑风·萚兮》有“倡予和汝。”唐陆德明释文:“倡,本又作唱。”后成为作诗的方式之一。 自唐代开始,诗歌是人际交往的常用工具,人们习惯于用诗的语言来传达思想和感情,有: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与裴度、韩愈与孟郊等。如中唐忘形之契的孟诗韩笔,唱和诗创作推动了韩孟一生的友情、态度和诗歌的审美倾向等。孟郊是保持“圣贤心”的儒生,要求章句作雅正,用诗歌“证兴亡”“补风教”。韩愈初识孟郊曰:“孟生江海上,古貌又古心。尝读古人书,谓言古犹今。”(《孟生诗》)开篇连用四个“古”字形容孟郊,可见,两人的思想性格的一致性。韩愈自贞元八年结识孟郊之前,满心推崇儒家的古道仁义:“愈儒服者,不敢用他术干进”(《上贾滑州书》),其后的一生也践行着复古尊儒的思想:“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zī孜矻kū矻(勤勉不懈),死而后已。”(《争臣论》)显然,韩孟有相同的文学创作导向,以和定唱,以丑为美的诗歌风格、相同的审美情趣;都对唱和的方式情有独钟,隐隐着精神上的“深契”外化,内化着原唱与和唱的一统。宋代元祐年间,诗人相互唱和十分风行,如苏轼与黄庭坚等。那么,在旧体诗中,“唱”是指自我吟咏的歌唱,即一个人先写了一首诗,为主体。“和”是指他我声音相应,为客体;是乃第二个人依第一个人作的诗词体裁、题材、原韵,或第一作者“唱”的思想内容,作诗词酬答。如柳亚子写于1949年3月的七律《感事呈毛主席》,禁用词语于同年4月写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唱和之作,关键在于内容上要互相配合,而不能南辕北辙。至于是否采用同一体裁与同一韵脚,那是其次的事。方法上,“唱”诗无内容、体裁的限制而自由想象,而“和”诗却要囚禁三维的焦点;韵脚一字不差,不仅在诗意上附和,而且在题材风格上,均要与“唱”诗保持一致;是谓一主一从,一唱一和。相对而言,主仆对唱,“和”诗比“唱”诗更难写好。 格式上,唱和诗的方式有联句、酬和、赓和、追和、和答、分韵、和韵、次韵等(其中联句、分韵带有文字游戏的性质,无甚佳作),如汉武帝七言联句。就总的情形看,大致分为限韵和不限韵两类。唐以前没有和韵的要求,只要求和诗与原诗语意相应答,和诗比较自由。中唐以后对声律的讲求日趋严格,除了“依韵”、“用韵”,更讲究“次韵”,即依照所和诗中的原韵原字及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使和诗越来越受到形式主义的束缚。所以,和诗和韵的要求:一是,步韵:又称为“次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二是,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三是,从韵:亦称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作者简介:彭林家, 哲学家,著名评论家,聋龙天生,党员。静居雾凇的一方灵空,六十年代中期出世于赣东北仙人洞,毕业于东北师大中文系。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诗作家联盟评论委员会主任,中国诗歌在线吉林、国际频道诗评编审,国家一级学术团体、中国萧军研究会主办的《当代原创文学作品集锦》副主编,中国针刀医学副秘书长,全球汉诗总会联络主任,北京仓央嘉措国际诗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活力诗人, 2017、2018年中国诗坛实力诗人。为全国各地的作家、教授、小说家写序、写评论1000多篇。出版的著作有《裂开青云的红冰》等,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刊》《词刊》《散文》《散文诗》《人民日报》《印尼日报》《中华诗词》《寰球诗声》《诗词世界》《陕西诗词》《江西诗词》《江西诗歌年选》《中国诗词年选》《中国诗歌年选》《中国百年新诗经》《中国散文诗年选》《世界华文散文诗年选》《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语言与文化研究》等100多种国内外报刊,任多家媒体的顾问、主编和编委。曾获全国诗词、辞赋、诗歌、散文、散文诗、小说评论征文及其他文体一二三等奖。
不错! 声韵妍华,唱和俱佳。为彭老师点赞! 林家先生学涉多科,才思敏捷,评论有方,浮想绵渺,多中肯綮。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