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安澜 发表于 2020-3-18 01:25:30

【读者读诗】《走在母亲身后》的诗评摘录(66条)

《走在母亲身后》
文/安澜

现在,母亲唯一的视点
就是老家了,包括往事和幻象

突然想起的出走,劝阻枉费口舌
我能做的就是跟在母亲后面

路口,母亲辨不清方向了
在风雨中急着喊我的名字

我忍得住不答应,忍不住落泪
无措,无奈,像她走过的旧时光

夜空很高。母亲跌跌撞撞地走着
桥头的背影很矮,须注视才见

我加快脚步,拉近距离
不经意咳嗽一声,母亲转过身来

母亲忘记了出走时的执拗
向我伸手,不停地颤,有些冰凉

想走的路,很长
可走的路,很短

就这样跟着,母亲在前
我在母亲越来越短的影子里

【读者评论】

网友: 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的美体现在其所闪耀的人性光辉上,关于敬老与爱老绝不是一个空泛的话题,而对老年人能力的洞察与认知乃至耐心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在诗中,诗人是一个既孝顺又讲方法的儿子,尽管会很心痛,但是他会让母亲稍微执拗一下而后适时让母亲觉悟。同时,母亲一直处于他的视野范围内与有效的保护之中。文学即人学,因为闪耀人性光辉,便有了打动读者之处。此诗语言简洁,画面感强,对母亲的形象及其动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可感性极强。运用对比句,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比如“夜空很高/母亲跌跌撞撞地走着/桥头的背影很矮,须注视才见”用夜空“很高”对比母亲的背影“很矮”;“想走的路,很长/可走的路,很短”,关于想走的路的“长”与可走的路的“短”的对比揭示了母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母亲并没有认识到她已经极其老迈,丧失了独自远行的能力,其实也暗示着母亲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已经临近生命终点。另外,结句“我在母亲越来越短的影子里”看似写母亲随着岁月变得矮小的身影,实则暗示母亲已来日无多,增强了诗的感染力与艺术效果。(诗评人:何澍清)

网友: 菜籽
《走在母亲身后》这首小诗,揭示了母子相互“陪伴”的深刻主题,表现了作者对母亲孝顺的态度和对母亲的无限眷恋之情。在我们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诗人以小见大,在对待老人上体现了满满的爱意,正能量。 全诗感情浓烈。首先,小诗从母亲想回老家的小执念落笔,用精炼的句子写出了,母亲想回老家不愿意待在这个家的想法,可以想见老人的孤独。现在,母亲居然出走了,“老变小”的形象跃然而出,真情流露。接着诗人用伤感的笔触写母亲真实地老了,“路口,母亲辨不清方向了/在风雨中急着喊我的名字”,母亲老了无助是多么地让人悲伤和难受啊!瞬间诗人泪崩,诸感迸发,读者也会动容,同时各种“旧时光”的回忆也奔涌而出,勾起人们对各自母亲的回忆和思考,这种烘染的手法产生的共鸣效应使全诗思想和感情境界达到了高潮。随后,诗的节奏舒缓下来,诗人用一半的篇幅,用来点晴“陪伴”两个字。母子亲情是割舍不断的。在进入老龄化的社会中,敬重、孝顺、爱护老人固然是每个人的本分,但老人真正需要什么?老人为什么执拗地要回老家?我想老人最大的心理需求就是子女的陪伴。最后希望大家都要像诗人一样珍惜这份走在母亲身后的陪伴。

网友: 梁卫山
《走在母亲身后》确实是一首情真意切、抒情动人的好诗!果然,从截止2020-03-16 16:20:35 就有54 人参与 61 条 跟贴 ,相信在截止评论前还会有大量的人参与与 跟贴 ,真是位列近期诗评之最!《走在母亲身后》诗的画面感强、《走在母亲身后》诗的动情动人、《走在母亲身后》诗的感人至深、《走在母亲身后》诗的真挚动人,《走在母亲身后》确实是近期很少看到的一首好诗诶!

网友: 彭兆平
这首诗写的是一幕日常生活中极小的场景:一个年迈母亲的一次“任性”的出走(回家)和一个出于责任与孝顺的儿子细心陪护的过程。诗人用明白晓畅的语言,为我们细致通俗地描述了一幅“母子”相跟图,将“母子”间的情感纽带展示得深刻而又质朴动人。诗人没有用“高大上”的隐喻等手法,而是用了传统的白描,正是此诗成功吸引人的一大亮点。通过母子几个外在体态的刻画,却把母子内在的天然情感展示的淋漓尽致。 因为本诗明白晓畅,这里就不必逐字逐句一一“翻译”了。这首诗虽然写的是个人的一次“小事”,但同样的,它所反映的却是人类共同关注的一个命题。这就是“小中见大”的力量了。

网友: rheax
作者这首诗让我想起听过的一句谚语,大意是“孩子是看着父母背影长大的”。诗中作者看着母亲的后背,面对蹒跚的步子,心中带着些许忐忑、心疼、惦念,更带着包容和理解。路口、风雨、夜空、桥头,老家的轮廓清晰简明。作者短短几组句子写出了母亲的焦灼、匆忙,也写出了路途上母亲对旧时光的珍惜与不舍。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跟上母亲的步子,甚至懂得母亲的影子。时光对每个人都平等。走在母亲的身后,是一种接力、也是一种关心,更是一种母与子在时光里的互相见证。

网友: 陇上雪
母亲年龄大了,记性差了,或许已经患了轻度痴呆症,经常陷入往事与回忆,一出门就辨不清东西,容易迷路。这其实是老年人普遍的特征。诗人由此写起,写他跟随母亲的情景,儿子的担忧、体恤和母亲的迷茫与孤独,跃然纸上,打动人心。如果诗人仅仅写到这种母子感情,感人是感人,但不会深刻。诗人在纪实性的描述后,进行了形而上的思考,开拓了诗意:想走的路,很长/可走的路,很短——这句诗耐人寻味,想走的路很长,表达了对生命的眷恋,延长生命的渴望,但可走的路很短,寓意生命已是风烛残年,活下去的时日不多,这让诗人既惋惜又无奈。更妙的是,诗人通过最后这两句诗揭示了谁都会衰老与死亡的自然规律——就这样跟着,母亲在前/我在母亲越来越短的影子里,这就是说,在时间面前,任何人走向衰老与人生终点的过程都是一样的,没有谁能绕开这一宿命。所以,在母亲越来越短的影子里,我的生命也在缩短。至此,该诗便由对母子情深的讴歌,升华为对芸芸众生的悲悯,使诗的境界变得更为开阔和博大。

网友: 南啸河
评《走在母亲身后》独特的创作意象 《走在母亲身后》一诗勾勒出的一组组意境和抒发的感情,一是表现得平实,不晦涩。诗歌是写给大众看的,深入浅出非常重要。二是母亲无奈的出走与我的不舍,勾勒得特别巧妙。母亲出走必定是有很多走投无路的绝望与无奈,在诗中“无措,无奈,像她走过的旧时光”“想走的路,很长\可走的路,很短”把母亲的不舍与我的不舍交织贯穿全文。母亲虽然执意出走,可心中无措与无奈的另一面是她心中还有难于割舍的儿子,所以才会“路口,母亲辨不清方向了”那是母亲想到儿子犹疑了,她不得不“在风雨中急着喊”儿子的名字。作为儿子“劝阻已枉费口舌”只能一直跟在母亲的身后,而我的跟随,又何偿不像母亲一样“无措,无奈”最后不得不“就这样跟着……\我在母亲越来越短的影子里”如此交织的意境与情感,正是震撼人心所在。

网友: 褚怀起
《走在母亲的身后》是一首描写民爱国,国爱民的佳作。 这首诗以含蓄的笔触描写了母亲的出走,实则是描绘了国家的重大抉择。 唯一的视点/就是老家了/包括它的往事和幻象。可见这是一个不忘使命,一心谋发展的国家。劝阻也枉费口舌。 母亲辨不清方向了/跌跌撞撞地走着,这不正是象征着我们这个国家的曲折与发展。 这是一个爱国的民族,无论灾难多重,它都跟在身后。它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我不经意咳嗽声,母亲转身,伸出颤抖冰凉的手,诗又对国爱民进行了充分的表现。 想走的路/很长/可走的路/很短。这正是民爱国,国爱民的结果。它的人民又怎能不和祖国贴得更紧走的更近。走在越来越短的影子里呢。 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两句一小节的方式,增大了诗的思维跨度,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这种载体的准确把握与合理的驾驭。 诗在语言运用上隽永凝炼,在朗读中,因思维的跳跃,笔者略感拗口了一些。 总之,这是现代诗坛中一首爱国爱民力作。

网友: 达则果果
但丁曾经说过,世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便是母亲的呼唤。诗人立足于“母亲”这个永恒的话题,以母亲出走为切入点,用精巧缜密的构思道出人类所共有的血脉亲情,从而架起了一座抵达读者心灵的共鸣之桥。“我忍得住不答应,忍不住落泪/无措,无奈,像她走过的旧时光”,诗人从生活场景中捕捉诗意,道出老人出走的背后一代人的故土情节与思乡情怀,让人不禁联想到其乐融融的老家生活场面,以及此时母亲所处环境的淡漠和冷清,以此建构起现代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之间依然存在的巨大鸿沟。纵观全诗,语言不饰雕琢,富有生机与感染力,从“我”的咳嗽,母亲“向我伸手”等细节写出母亲想走的“路”和现实的“路”之间的差距和无奈。理想的饱满和现实的骨干不仅是母亲一个人跨不过的坎,也是无数人心中不可企及的远方,或是再也回不去的故乡。同时,在含蓄节制的表达里出彰显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诗人对母亲不离不弃,小心翼翼的呵护在语言的张力中升华到极致。最后以一句“母亲走在前/我在母亲越来越短的影子里”结束全诗,不仅达到画龙点睛的艺术目的,也体现出作者对生命,人生和岁月深沉思考的价值取向。

网友: 刘迎雨
这是一首传统意义上的亲情诗。通读此诗,我们看不到华美的词句,复杂的意象,相反,作者只是通过隐忍的情感、朴素的语言,写出了一幕晚年情景。其实,朴素也是一种境界,正如惠特曼所说“艺术之艺术,词藻之神采,以及文学之光华皆寓于纯朴之中”。在这首诗里,作者对细节把握得恰到好处,既不拖泥带水,也不简单空洞。通过这些细节,我们读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母亲,察觉到一次“不一样”的“出走”:“突然想起的出走,劝阻枉费口舌”、“路口,母亲辨不清方向了”,这是一个渴望回家的母亲(可能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在城市中易于迷路);“无措,无奈,像她走过的旧时光”,这是一个一生充满委屈的母亲;“桥头的背影很矮”、“向我伸手,不停地颤,有些冰凉”,这是一个矮小无奈的母亲……正是这些有关母亲的痛点,一次次击中了我们的泪点。诗歌的第八节由“情”入“思”:“想走的路,很长/可走的路,很短”,“一句顶一万句”,道出了一种人生窘境。诗歌的最后一节,“就这样跟着,母亲在前/我在母亲越来越短的影子里”,情思的进一步升华,在体现母子情深的同时,让我们想到了人生的来处,也让我们知道,事实上,每个人自始至终都是母亲的尾随者。

网友: 郭清生
《走在母亲的身后》细品全诗,感情质朴、真切!孩时,母亲跟在“我”的身后,好气又欣喜......一晃几十年,我“”却跟在了母亲的身后,看着“她”佝偻的身影,疼惜...无奈...... 孩时去哪总是习惯被母亲牵着手,便不会迷失方向!母亲年轻时腿脚麻利,身影笔直,想干什么就能立马出发。一晃“我”长大了,“她”老了,很真实,很无奈的对比与体会。 大概年迈的每一个老人都会突然想顺着回忆去走走,哪怕跌跌撞撞,趁着能动,再去回味下往事与那些离别的好友——悲欢离合。“我”内心的情感,何尝不是母亲内心的情感的体现。流泪怎样,难过又怎样?终究每个人都要去面对,并会重复那段旧时光。

网友: 风中一笛
这样的诗歌,如果仍将解读的重点放在字面的意思,不是无趣,就是饶舌了。一个人在时光的老去中,砍削不去的“唯一”“视点”是什么?一个人在那看似唯一清晰的视点中,怎么会“无措”“无奈”地辨不清方向?一个人在“夜空很高”“背影很矮”的“跌跌撞撞”中,向谁“伸手”?“想走”与“可走”,前行与跟随,哪一个才是体现生存与生命长短的标尺?诗歌撷取的仅是生活中一个很平常的镜头,但其所蕴含的对人生、亲情以及时序、意义等的思考却是颇能引人共鸣的。是的,目睹人生太多或消退,或徒劳,或坚守,或倒塌的逝水之殤,慈亲将杳,我们谁不是“忍得住不答应”,但“忍不住落泪”呢。“就这样跟着,母亲在前/我在母亲越来越短的影子里”,如果读懂了上述问题,那么诗歌结尾这二句中的“就这样”,“在前”,“越来越短”,“影子”等词语的内涵也就很容易再次读懂了,之所以说“再次”,同时也是想提醒各位读者,诗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诗歌如何表达才会更加有意义?当然,有人或许会说,这样有过度解读诗歌的嫌疑,而我以为,这就是诗歌,比如,你从柳宗元的《江雪》或者卞之琳的《断章》中都分别读到什么呢?

网友: 灿然
《走在母亲的身后》情真意切的再现了诗人与母亲母子情深的情感状态,语言明白晓畅,情感起伏跌宕,读来母子之情跃然眼前,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诗人仅一句“我能做的就是跟在母亲后面”,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尊重、依顺、怜惜和孝爱;诗人只一句“我忍得住不答应,忍不住落泪”,情真意切,语浅情浓!而近乎老年痴呆的母亲能从一声咳嗽里感到孩子的存在,笔者无用赘言仅简单的一组动作就写尽人类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母爱。把母亲本能的母爱刻画得入木三分,情感真实而深沉,叫人为之动容! 诗人更高明的是诗外有诗。紧接着,诗人把笔锋转入生命这个大视角,他多想陪着母亲走下去走在母亲的身后,可是“想走的路,很长;可走的路,很短。”这是一种多么锥心的痛! 诗人这看似轻巧的笔触里,其实内心在哭泣: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巨大哀伤,人类不可抗拒之痛,诗人表现出的意像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与无声处听惊雷!

网友: 寒江草
落叶归根是每个传统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思想,是融入骨子里的想念。母亲年老了,她想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其实想回的不仅仅只是一小块土地,而是母亲一生回忆。第一句话中“视点”的点,浓缩了母亲的一生。出走也并不是突然,而是心里的想念在已经积累了很多后做出的决定,只是母亲从未和我说过。我走在母亲后面,就像母亲从前走在我后面一样,小心翼翼的呵护。角色互换,这是岁月的证明,是诗人孝心的证明。母亲的容颜老了,但她的心灵却更像小孩子了,变得脆弱和单纯。比如在雨中辨不清方向时,会急的大喊大叫。在找到诗人后便“忘记了出走时的执拗。”“像她走过的旧时光”说明诗人小时侯可能也这般任性出走过,那时的母亲也像诗人这时一样默默跟在身后。诗人便更能体会到母亲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也更珍惜现在与母亲为数不多的日子的时光。母亲已经变得十分佝偻了,诗人注视着,心里的难受又加重一份。“不经意”又体现了诗人的腼腆,似乎诗人从未大方的向母亲表达爱意。“想走的路很长,可走的路很短”长短的对比,表达了时光短暂,诗人内心的悔恨,却不得不接受现实。告诫读者也提醒自己,珍惜与自己身边人一起相处的时光,别让自己未来后悔留下遗憾。

网友: 蔡淼的诗歌
评析:看似平淡的叙述,却充满了力量,饱含了浓浓的母爱和诗人的拳拳孝敬之心。在母爱面前所有的修辞和技巧都显得累赘。诗人以自己的视觉将母亲突然想回老家而劝阻无果之后只好走在母亲的身后,母亲在路口辨不清方向,在桥头身影很矮,但“我”的一声咳嗽却让“母亲忘记了出走时的执拗”,“不停的颤”“冰冷”等字眼,让每个读者为之动容,眼含泪光。这就是母爱啊,世间最无私的爱。这不仅仅是诗人的母亲,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母亲。在天下所有母亲的眼里只有孩子,没有自己。这多像是小时候我们走在前,母亲紧紧跟在身后。而现在母亲已经记忆衰退,诗人紧跟在母亲身后,以实际行动来反哺母亲的爱。“母亲”“我”“老屋”构成了整首诗的脉络。“我”不仅仅时候是身体跟随在母亲身后,其实也是爱和精神向度的一种继承和延伸。整首诗字字扣人心弦,朴素自然,深入人心,让人慨叹。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蔡淼)

网友: guanqin
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老人的共情,而形著于笔端,以现实主义的手法, 通过叙事来抒情的表现手段,塑造人物形象,引起读者的共鸣。叙事中细节描写细腻如:“落泪”“跌跌撞撞”“咳嗽”“颤”等。语言描写朴实无华,塑造了丰满的人物形象,表达了朴素的翰墨真情。

网友: 近水人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真实的生活片段。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位老母亲执拗地选择了回老家,无奈的儿子只能跟在后面,更无奈的是老人无法融入这个陌生的城市!诗中借两个意象形象地呈现出母亲无奈的内心,一个是路口,一个桥头。蒙在辨不清方向的路口,老人往前走是匆忙,往左走是晕头,往右走是转向;楞在走不过去的桥头,这头是儿子生活的城市,那头是自己的老家。无奈的处境让她手足无措! 诗中最感人的还是对“母子之间互动”的描写!“母亲出走,我跟在后面;母亲喊我的名字,我忍得住不答应,忍不住落泪;我不经意咳嗽一声,母亲转过身来;母亲忘记了出走时的执拗,向我伸手;母亲在前,我在母亲越来越短的影子里。”诗人以质朴的语言把“母子情深”的主题以画面的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显示出诗人深厚的生活体验和娴熟高超的笔法。 诗的点睛之笔是“想走的路,很长/可走的路,很短”。通过对路“很长”与“很短”的对比,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表面上,是对母亲这次出走经历的总结,实际上也是诗人的人生感慨——“现实与愿望之间总隔着长远的距离!”好在,孝顺的儿子紧紧跟着母亲身后,只是这样的日子已经是越来越短了。读到这里,读者也不禁潸然泪下!

网友: 梁卫山
《走在母亲身后》诗确实是写得情真意切、抒情动人的好诗!从截止2020-03-14 10:23:31 就有37 人参与跟贴 41 条 来看,位列近期诗评之最!《走在母亲身后》诗的画面感、《走在母亲身后》诗的动情动人、《走在母亲身后》诗的感人至深、《走在母亲身后》诗的真挚动人,确实近期很少看到!而《走在母亲身后》诗写道:“母亲忘记了‘我’出走时的执拗 向我伸手,不停地颤,有些冰凉……想走的路,很长 可走的路,很短 就这样跟着,母亲在前 我在母亲越来越短的影子里!”太令人感动人啦!感动的真是令人泪奔! 《走在母亲身后》诗啊真真是好诗诶!

网友: 蔡上武
写母亲的诗歌很多,但作者选的这个视角很独特,陪母亲回家触动了作者的诗情。老人在儿女家过不惯,执意要回故乡,而且是在风雨中的夜晚,可见心情之迫切。叶落归根,人之常情。不管身在何处,故乡都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什么事都忘了,唯独故乡的事儿时的事忘不了。回到故乡,心就有了归宿。尽管老态龙钟辨不清方向,但母亲的角色没有忘。儿女的一声咳嗽,也要伸出颤巍巍的手拉一把。这就是爱的本质。作者没有走在前面,也没有并列,而是走在后面。一方面是视线所及,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们都是活在母亲的身影里。母亲对我们成长的影响都是刻骨铭心的,我们人格的形成或多或少都有母亲的烙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都是走在母亲身后,走母亲走过的路。一个雨夜,母子二人,一前一后,夜空很高反衬背影的矮小,看着抚育自己成长的母亲已辨不清方向,喊自己的名字,能不触动儿女的泪点?

网友: 一枝一叶
这首诗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前后对比式的戏剧性的结构。诗的前一部分,作者面对母亲的现实状况,以及“突然想起的出走”,只能“无措,无奈” 地“跟在母亲后面” ,走向“路口”;行进在“风雨”中;听着她“喊我的名子” ;“我忍得住不管应”,却“忍不住落泪”。“夜空很高” ,母亲在“桥头的背影很矮”,我们与作者一切“注视才见”。这一连串的“意象”穿过了时空,直捣人心。诗的后半部分似乎起了一些转机,作者 “不经意咳嗽一声” ,母亲竟“转过身来”,那是因为“路口,母亲辨不清方向了/在风雨中急喊我的名子”,“我”终于有了应答。但作者的内心还在挣扎,“想走的路,很长/可走的路,很短”,然而,作者并没有彻底地绝望,还有幻想期盼 “就这样跟着,母亲在前/我在母亲越来越短的影子里”。诗的语言就应该“简洁”,这首诗做到了。这首诗文字浅近而凝炼,却充滿诗性,感动人心。

网友: xiangfengluo144
晚年的母亲,沉痛的现实。母亲的确老了,手已经不听使唤了,不停的颤抖,很冰凉。母亲已经辨不清方向了,无助的呼唤我的名字。现在,我是他的牵挂,又是她的依靠。此时,落叶归根是母亲唯一的愿望,甚至为此而离家出走。可现实中的我,又不能带她回老家。我只能在后面跟着,因不能实现她的愿望,因她的时光逝去而忍不住落泪。“想走的路,很长,可走的路,很短”,这句道出作者的心声,“我想永远陪着你,可是,我却只能走在你越来越短的影子里。”

网友: 力哥
诗人撷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段——母亲的出走,娓娓道来,如叙家常,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母亲真挚的爱与包容。母亲为什么会出走呢?因为她老了,对“故乡”念念不忘。故乡让母亲有归属感。岁月的风雨侵蚀了母亲的记忆。记住故乡,母亲犹如一个天真的孩子,出走了,但也如迷路的孩子一般,找不到回家(故乡)的路?故乡在她的记忆里,出走只是一种无意识行动。诗人选择了两个有代表性的意象来刻画特定时空中的母亲——“路口”与“桥头”。“路口,母亲辨不清方向”,像一个找不到家的孩子,内心是恐惧的,因为“她在风雨中急着喊我的名字”,一如我幼时呼唤她。一个“急”字,突出了母亲的惊慌与无措。“桥头”又是人生的一站,在那里,母亲原本高大的形象如今很矮,“须注视才见”。生死轮回,我们无法抵抗。诗人哀叹“可走的路,很短”,我们能做到的只有多一些陪伴。所以诗人有了“想走的路,很长”的愿望。于是“我加快脚步,拉近距离”。我跟在母亲身后,好让她多一点安全感。 小诗结构匀称,布局合理。语言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以看似平淡无奇的简朴语言写出了真情、真意。古人论诗讲求情真。陆机有“诗缘情”说。明代陆时雍认为:“诗之可以兴者,以其情也”。

网友: 飞雪六
能够一直在母亲身后也是一种幸福。

网友: 五寸土心
小诗描写母亲的“出走”,母亲的出走不止一次,才有了”我“的多次劝阻,进而跟在母亲身后的“我”,母亲唯一的视点是“老家”往事的幻象中因我的无措,从未主动牵过母亲的手,才有了母亲对我的无奈,风雨中的母亲跌跌撞撞地踟蹰着, “我”的无措是因为在母亲辨不清方向时,她反复的喊着我的名字,而我与此同时又心疼母亲出走的执拗。 路口,我似乎捂热了母亲递过来的手,仍能感受到些许冰凉,桥头的背影应该是很长的,“我”却注视才能看的见,母亲追寻的是老去的旧时光,母亲转身向“我”,而“我”成了是母亲的方向,而我向着想走的路的时,母亲灯下的“背影”在我注视的“前方”越来越短。 及时行孝,不要等到去注视画面中桥头上母亲佝偻的身影,去徒增伤悲,就这样去牵着母亲的手,走完这一段路吧。

网友: zha****nmin
您养我长大,我陪您到老 ,作为子女一生都欠着父母的恩情,曾经他们壮年之时用坚实的臂膀护我们周全,给我们撑起一片天,越来越短的路程也不想给孩子添麻烦 不想拖累孩子,坚毅执拗一如母亲的性格,我们要做的是陪他们慢慢到老,走在母亲身后护他们周全。

网友: 泥人飞雪
《走在母亲身后》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从“母亲”、“我"的从属纽带展开情感画面:“现在,母亲唯一的视点/就是老家了,包括往事和幻象”是大意境的开句,"幻象”二字尤其精妙。老家即故乡是灵魂深处的归依。“出走"或是一个借喻,人生一直在路上。由此展开情节:“路口”、"辨不清方向"、“喊我的名字”、“咳嗽一声"及“转过身来"、“跌跌撞撞”、“不停地颤"等的运用,“像她走过的旧时光”重现了一个年事已高的母亲走过岁月沧桑的心路历程,由此产生的情感共鸣更有具象。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与此诗是古体诗和现代诗对母子情深异曲同工的表述。"想走的路,很长/可走的路,很短”、"我在母亲越来越短的影子里",极富哲理的诗句。《走在母亲身后》不是单一的行为表象,而是对生命过程的深沉思索。敬畏生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才是生命的意义。

网友: 周语佳
几乎每个人都有走在母亲身后的经历,这首诗的题目“走在母亲身后”很有画面感,让人觉得很亲切。诗中母亲是一个老了、失忆了却深爱子女的形象,她突然的出走,她出走的执拗令“我”无措又无奈;她辨不清方向、跌跌撞撞,那样的矮小,令“我”心疼又心酸。可是,当“我”咳嗽一声她又向“我”伸出她的手,她几乎忘记了所有,却记得她心中的“家”和孩子,这就是母爱!这就是母亲!诗歌语言质朴细腻,语短情长。句式上以短句为主,长短句交错,音韵和谐,文质俱美!

网友: 无云
《诗经》有《凯风》之歌 东野怀“寸草”之心 无论贤愚 所有人对母亲总是怀有着无比深厚浓郁的情感 而诗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往往能将这种情感化作动人的诗篇。 当一个人老迈时会愈发强烈的思恋故土与过往 这首诗正是描绘了一个年迈的母亲对回家的渴望与执着而诗人在诗中作为母亲的跟随者和观察者对母亲都忧心深情溢于言表 最后对影子的描写 似乎暗含了年岁之忧 令天下子女莫不伤心 不过有一点 想走的路很长这一节是学顾城诗吧 与全篇气息不是很协调。

网友: 张建学
本诗通过“走在母亲身后”的写实,把人间真情和生命的现实等描写得淋漓尽致。虽然与孟郊的《游子吟》同样写母亲,但题材不同,艺术感染力却同样高明。真是一首叹为观止的好诗。 译成白话大意是:辛辛苦苦把我们抚养大的母亲却渐渐老了,却仍然像老家的孩子,总想回到家乡。我劝阻不住,只能去追赶她,母亲在困难和坎坷中向我求救,我却没有照顾好她的能力和办法。只想追回母亲的我因为努力工作,每有一点创伤,都让母亲心疼,急忙回头来保护他的儿子。可生命很短呀!我们还有许多没有实现的愿望,实现的太少了。我追随着母亲的道路,成为的母亲的距离越来越短了。唉!也渐渐地老了。

网友: qiuchuchu
作者通过叙述手法将母亲想念家乡,步履蹒跚回家乡的事娓娓道来,暗喻要珍惜当下时光的主基调,这是一首感激母爱的亲情诗,而这种感激通过作者默默跟在母亲身后表达出来。“现在,母亲唯一的视点,就是老家了,包括往事和幻象”,在母亲心中,老家就是生命萌芽的地方,无论何时何地,仍心向往之,那是岁月流逝的见证者,也是魂牵梦萦的地方。 作者深知母亲对于老家的憧憬和怀念,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跟在母亲的身后,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像小时候母亲跟在我身后一样,角色互换,画面感极强。“不经意咳嗽一声,母亲转过身来”,即便是母亲跌跌撞撞的往前走,仍时刻注意着我的一举一动,我不经意的咳嗽声,母亲都能够听到,转过身来,通过不经意的小细节折射伟大的母爱无处不在。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希望时间再慢一点,想走的路很长;时光流逝,母亲年纪大了,可以走的路很短。我能做的就是心无旁骛的陪伴在母亲的身边,情感上理解母亲,生活中照顾母亲,莫让自己后悔,莫让母亲遗憾。全诗首尾呼应,传达“好时光不多,孝顺不能拖”、“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的情感思想,不失为一首好诗歌。

网友: 诗人野马
两代人的情结、两代人的选择尽在《走在母亲身后》这首诗。 母亲的情结是在家中的老房生活,儿女的情结是留母亲在身边生活,结果分歧矛盾产生,结局是儿女:“劝阻枉费口舌”,无奈、气愤、绝望和伤心的送母亲一程。 诗歌通过平淡无奇的家长里短,揭示出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的两代人之间的思想沟壑及结局问题。 人们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 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下半句: 可怜天下儿女心

网友: 月使
(1)本诗情感细腻。诗人深知劝阻无用,便像母亲疼爱自己那样疼爱母亲,同时他渴望自己能成为母亲依靠的肩膀,渴望母亲知道自己已经真正长大。终于,母亲承认自己的无助,承认自己已老。但无论何时,在母亲眼里我们始终是孩子。 “想走的路,很长”表明人生路中有太多的事想做,太多的情牵心;“可走的路,很短”明指可以选择的路短实则暗指和母亲相伴的时光所剩无几。 两句具有深厚的哲思,即是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也暗含了对时光易逝,人生需惜缘的理解。 最后两句表达诗人虽心中无奈却也不得不接受母亲日渐衰老的事实。“越来越短的影子”可指为母亲的记忆,母亲年龄越大记性就越差,或许在母亲健忘的记忆里,“ 我”永远都是个长不大的孩子。生动的再现了诗人对母亲真挚而热烈的爱。 (2)母亲的心总如影子般时刻牵挂着儿女。诗歌寓情于质朴,寓理于内敛。 (3)从语言角度,本诗语言朴素自然,明白如话,语言生动,哀而不悲,富有哲思。

网友: 文树理
生动的画面,沉郁的情感,读来泪目,於我心有戚戚焉。一个是得了老年病的母亲,执拗于“往事和幻象”,徘徊于现实和迷茫,“无措、无奈”,令人疼惜。一个是拳拳赤子,默默地、耐心地“跟着”,担心着,紧张着,悲伤着!高与矮、长与短,对比鲜明,虚实相应,美好的愿望和残酷的现实,充满这天地夜空,月上中天,所以“影子越来越短”,抓紧有限的时间做永恒的陪伴,用有限的陪伴稀释可能的遗憾,定格画面,一片温暖。 附拙作《八声甘州.送母亲再入院》,以慰心田。睹高堂病榻梦酣游,生气黯衾裘。渐难正坐卧、不辨人物、稍咽珍馐。戏弄一张餐纸,揭折撕扔勾。一花一世界,分外静柔。 白云黄叶皆愁。问姊妹兄弟,难主去留。叹夏去秋来,悌孝权两顾。惊梦觉,五脏纠结,倚月窗,更四体汗透。我来也,凭谁苛责,碧海凉秋!

网友: guanqin
2.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老人的共情,而形著于笔端,以现实主义的手法, 通过叙事来抒情的表现手段,塑造人物形象,引起读者的共鸣。叙事中细节描写细腻如:“落泪”“跌跌撞撞”“咳嗽”“颤”等。语言描写朴实无华,塑造了丰满的人物形象,表达 了朴素的翰墨真情。 2020.3.10

网友: 董成伟
泰戈尔说,母亲凝住我的目光,布满了整个天空!讴歌母亲的诗文很多,潜山安澜的这首《走在母亲身后》如一泓清凉的小溪,在我心头汩汩流淌。作家刘醒龙在《在母亲心里流浪》一文中说起一位流浪歌手在歌中唱到“我感到饿了,妈妈!”我想,普天之下的儿女莫不如此吧!这首诗也抓住了生活中不经意的细节,母亲老了,步履蹒跚,但是,对子女的关爱却一如既往,很容易激起读者的共鸣。母亲垂垂老矣,身影矮小,那是生活的重压使然,那是含辛茹苦的见证,也是岁月的无情侵蚀……令人感同身受,唏嘘感叹。当然,最使我动容的,却是诗人对母亲发自内心的顺和敬。我们年幼时,青春时,往往走在母亲前方,而诗人却坚定地走在母亲身后,照看着母亲,随时会搀扶起母亲,遵照母亲的意愿行走……孝心可嘉,对母亲的爱是真挚的,丰富的,也是细腻的。跟汪国真的诗句: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有异曲同工之妙。结尾戛然而止,却含义隽永,令读者回味无穷。诗人的语言也朴实无华,天然去雕饰,更显得真切自然,意境深远,仿佛信手拈来,实际却是在用心阅读母亲,不失为一首好诗!

网友: 张丽华053268
这首诗说两代人的思想观念,母亲活在旧的传统观念里无法走出,而儿子却有太多的无奈。当遇到问题解决不了了,依然依靠儿子,看似话锋转了,实则旧的传统观念在延续,在根深蒂固,“夜空很高,母亲跌跌撞撞地走着,桥头的背影很矮,”一幅画面,写了作者的心境。母亲旧的观念孤立而无助也是站不住脚的。母亲想的与现实不符,不能接受新的观念。所以“想走的路很长,可走的路,很短”作者离旧的传统观念的阴影越來越远了。

网友: 陈艺溪
1.        诗人用自己与母亲前后之间的距离来表示自己与母亲的年龄差,每个人都是如此,无论怎样向着母亲的年龄“奔跑”,结果都是一样——永远也追不上。我们成了中年人,母亲也从中年走到了老年。 执拗其实是一种孩子气的表现,人总会在即将迈向终点的时候回望出发点,这便是人们常讲的“越老越像个小孩儿”。无论是人的感知还是信念,都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着。 “往事”和“虚幻”难以相容,现实也无法弥补遗憾。往事里多少会有一丝遗憾,而虚幻也许是遮蔽现实的武器。
2.        2.诗人诗中对母亲的细腻心思可见一斑,深知劝阻无用,便像母亲疼爱自己那样疼着母亲,那样默默的爱。同时他更渴望母亲能依赖自己,渴望母亲知道自己已经真正长大。终于,母亲也承认了她的无助,承认了自己已经老了的事实。但无论何时,我们永远是母亲眼里的孩子。 “想走的路,很长”表明人生路中有太多过去的遗憾想弥补;“可走的路,很短”表明一辈子的时间太短,就连年龄也成了阻碍。 最后两句表达诗人内心无奈,却又不得不试着接受事实。母亲的年龄一直在增长,但生命却越来越短。“越来越短的影子”也可以理解为母亲的记忆,母亲年龄越大记性就越差,而“我”或许在母亲健忘的记忆里,永远都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网友: _子
当一切都被忘记,当一切似乎都等待重启时,别哭泣,别让眼泪濡湿了回忆

网友: 程赟
这首诗以母亲独自出走回老家为载体,充满了儿子对母亲的关爱与无奈,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人生感悟:每个人都走在母亲身后。 诗题“走在母亲身后”,既实指母亲出走我跟在母亲身后,也虚指我也将紧随母亲老去。 母亲老了,沉溺于往事、幻象之中,辨不清方向,找不见回家的路,这是今天母亲的难处,也可能是明天儿子的难处。 母亲怀念着老家,那是对过往美好生活的怀念,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情结,劝阻必然枉费口舌,儿子只能跟在母亲身后,保护着母亲。迷失的路口,母亲的呼喊,儿子的泪水,像走过的旧时光,无法阻止。这是诗人对光阴易逝的喟叹,更是对人生易老的喟叹。 “想走的路,很长/可走的路,很短”这是全诗的高潮。路,既指母亲出走所走之路,也指人生之路:每个人都渴望缓缓走过漫长的人生路,尽情观赏沿途美景,可每个人却最终都是匆匆走过苦短的人生之路。 母亲的人生之路越来越短,儿子的人生之路也越来越短。这恐怕是诗人最深刻的感悟吧!

网友: 韩东林
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母爱,似乎是诗人们无法避开的创作主题。无论是祖国层面的还是亲情层面的。尤其是母亲节期间,这样的抒情方式的作品俯拾即是。但能真正写出令人拍案的诗歌作品确属不易。但这首小诗《走在母亲身后》读过之后,确实给读者一次心灵的震撼,一种情感的共鸣,小诗不空洞,不矫情,也无绮丽的修饰和人云亦云的俗套,而是有血有肉的真实描述:老年的母亲可能会忘记很多旧事,但浸润在骨质里的乡愁和记忆却仍是母亲“唯一的视点”,甚至会产生“幻想”并出走,这无疑是一种人性的渴望和依恋,老家,总是一个温暖的词语,母亲仍是老家的“孩子”,这种无奈,即使是儿女也无法“劝阻”。但在母亲的情感深处,儿女之情同样无法消失。在最迷茫的时候,呼唤儿女的名字,同样是老人心灵的慰籍。母亲是儿女最温暖的家,母亲的影子就像爱的绿荫,时刻陪伴在儿女的身边。诗歌寓情于质朴,寓理于内敛。确是一首值得品读品味的佳作。

网友: 老曹
年少时,母亲走在我身后;现在,我长大了,长高了,母亲却老了,母亲,老了,风风雨雨走了几十年,幸幸苦苦将自己的孩子拉扯大,一辈子没享过什么福。记不清所有事情了,只依稀记得生活了一辈子的故乡。但是她却在风中雨中还大喊着孩子的名字,这是多么伟大的母亲啊。在陌生的十字路口,茫然无措的母亲想到第一个要求助的人是自己的儿子,也许在儿子成长,人生中的某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儿子也是同样的茫然无措,焦急的呼唤着母亲吧。只是时光如白驹过隙,是时候让长大的儿子来照顾母亲。母亲转过头来,伸出了颤颤巍巍的手,也许,当年儿子也是这样,伸出了手,和母亲紧紧握在了一起。人老了,都想叶落归根,回到自己儿时成长的地方,但在城市里,满眼望去,尽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也许,看不到故乡父老乡亲们纯朴的笑容而带来的孤独寂寞才是母亲出走真正的原因吧。或许这首诗中还隐含着作者对现代社会缺少着人与人之间的热情的无奈吧。母亲继续走着,儿子也在后面跟着,越走越远,但是,母亲还有多少时间了呢?随着母亲的影子越来越短,母子能共处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因此作者也在警醒着世人,多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光,不要等到离去了才后悔。

网友: 名树
这是一首赞扬母爱的小诗,情深意重,感情真挚。诗的题旨通过跟随这个细节完全体现出来。第一段,诗人就交代了母亲患有老年痴呆,只记得老家的往事和幻象了,这就给读者读懂全诗埋下了伏笔。而且,既然是患病的老母执意要出走,这就理解了作者为什么要跟随。我想起爱尔兰诗人悉尼的一首诗《追随者》,诗中就写了儿子跟随正在耕地的老爹,写出了一首对于父爱的赞美诗。尽管如此,这首诗并未单纯描写作者的一路跟随,而是以母亲的幻觉引起作者对于母爱的多维度感受:“路口,母亲辨不清方向了 在风雨中急着喊我的名字 我忍得住不答应,忍不住落泪 无措,无奈,像她走过的旧时光 ”接着,作者又通过夜空和母亲背影的对比回到了现实。进而通过“加快脚步、不经意咳嗽一声”这些细节表达出了儿子对于母亲的担心。母亲在这一瞬间似乎也清醒了,“向我伸手,不停地颤,有些冰凉”这样的细节肯定了母爱的意义。最后似乎是母亲走向了光明,又似乎是对于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人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对于母子之间的深情却表现得淋漓尽致。诗歌的含蓄性恰恰这样表现出来,它描写客观的现象,却不锁定主观的感受。

网友: 无然
诗歌结构完整,意象连贯,内在的韵律流转,最重要的是诗歌本身所要表达东西的很清晰,很容易进入读者心里—老了的母亲。很真实。

网友: 风清扬zgw
1、语言朴实,写出了作者和母亲真挚的感情;2、文笔流畅,如行云流水;3、是一首十分优秀的诗。

网友: 石头方说
这诗歌从一个很小的事件——母亲执意回乡(老家),从细小处切入,触发心底处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是作者自己的情感,还包括作者母亲的情感,而且后者才是重点。 回乡,是很多乡下人永恒的执念。这种情感不是一般的年轻人,尤其是自小就生活在城市的年轻人所能理解的。思乡,回乡,它没有任何的理由,就是想回去看看,回去走一走,心里才踏实,叶落归根这个词就是最好的阐释,也才有作者劝阻的“枉费口舌”。但很明显,作者还是懂母亲的。因此跟着母亲走回了乡。 母亲的旧时光,应该是充满了无奈与凄苦的,她的心里充满着对过去的思念,却又被如今对乡下现状的陌生所震惊了,母亲已经分不清方向,她的心灵找不到归宿,她颤抖,她要求救。这种细腻的情感在作者的简朴文字中强烈地表现了出来,让读者动容,让有类似经历的人感同身受。 “想走的路,很长;可走的路,很短”,我觉得这是这篇诗歌的点睛之笔。它所指的不仅母亲的人生路,也是每一个思乡人的心路,是每一个年老的思乡人的无奈与无措。 整个篇章不需华丽辞藻,简明易懂,在娓娓道来时,一股强烈的思乡而不得的人生感慨跃然纸上,让人怦然心动。

网友: 刘德超
老家,是每个人向往和依恋的港湾。母亲的出走,有可能是和子女们生活在大城市里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作为一名老人,对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群有焦虑感。相对于城市生活,老人更向往老家的山山水水,熟悉的人际交往圈子,和田园诗式的生活。母亲的出走,我紧随母亲身后,是为了做老人的导航仪和保护神,生怕老母亲走错方向或跌倒受伤。老母亲年事已高,记忆力衰退但依然记得儿子的名字,说明母子情深。母亲的手不停地颤和跌跌撞撞地走着,说明母亲年事已高和体弱多病的身体。此诗用质朴的语言,精炼的词句描写了老母亲和诗人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想走的路很长/可走的路很短”。此两句饱含丰富的人生哲理。路,既是现实中的路,也是人生之路,一语双关。

网友: cha****7709
《走在母亲身后》一首感人至深的亲情诗。 诗的起笔就点明了母亲年事已高,“唯一的视点”只是“老家”。 俗话说人老了后都会变成任性的孩子,作者的母亲也一样,想到了老家就得立马回去,但作者知道路途遥远,极力劝阻,可是到最后也只是“枉费口舌”,孝顺的诗人唯一能做的只是跟在母亲身后。这一小节形象地刻画了作者和母亲之间纯朴的母子之情,这也是当代中国多数家庭后半生母子关系的写照。 但是母亲明显不熟悉目前生活的这座城市,所以很迷失了方向,此时她的依赖就是儿子,“在风雨中急着喊我的名字”,这种关系多像小时候自己迷路时会大声呼唤妈妈的情形,回想起“旧时光”,作者淆然落泪。 由于是夜晚,作者担心母亲迷失,加快步伐追上母亲,听到儿子的咳嗽声,惊慌中的母亲一下子安心了,她不再执拗着回老家,而是伸出手让儿子牵着,儿子就是她整个安全的世界。 看到此处,读者的泪点一下子被击中,原来那个曾经强大无比的母亲年老后竟这般柔弱,宛若一个孩童。然而,只要孩子在,母亲您无需担心,“就这样跟着,母亲在前/我在母亲越来越短的影子里”。无论您多老,我都会尽心照顾您。全诗语言质朴,描写细腻,不啻为一首佳作。

网友: 心雨林风
走在母亲身后的情景屡见不鲜,诗人用简朴的语言表达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轨迹。母亲想回老家了,没有谁能阻挡的了,因为她在那里历尽沧桑,因为那里有舍不掉的乡音情长,因为她知道自己“要走的路~很短”,所以她“执拗”。“想走的路~很长”,她还想要为逝去的,成长的,陪伴的,感恩的人再做些什么。 走在母亲身后的你,又何尝不是下一个这座桥上的行人,虽然和母亲经历的是不同的风雨,可这座桥连着的是同一血脉的兄妹,是在根里韵藏的亲情,祖祖辈辈,割不断,扯不清。 “就这样跟着,母亲在前,我在母亲越来越短的影子里” 这就是炎黄子孙,有着深厚底蕴的中国人的写照。

网友: 张克忠
母亲,这个话题伟岸,深沉,一般是不敢轻易动笔的,然作者独辟蹊径,把自己置身于母亲的影子里,跟随,摇摆,茫然,无奈。随着时光的流逝,母亲渐渐老去,作者却无能为力,渐渐失去对母亲的影响力,再也无法走进母亲的心里,去亲近,去给予,去索取,去放肆。。。

网友: 申桂泉
每一首优秀的诗歌,都会有一个闪光点,令人不禁动容。动容的或是语言,或是形象,或是技巧,又或者是情感。 而四者中,笔者最为认同的是情感。情感无论悲喜,只要真实,都是难得的。当然,一首让人看到有笑点的诗歌,其穿透力远远不如一首让人看到有泪点的诗,有泪点的诗往往令人印象深刻。“诗言志”,实如其言。 读《走在母亲背后》,我看到一个蹒跚的母亲背影,也感受到一个的心怀忐忑的儿子的心情。“想走的路很长”表明了渴望母子相伴的时间可以延长。但客观规律往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正如地球的公转自转。令人难受的是“可走的路,很短”,儿子孝顺母亲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说的就是这个残酷的现实,这个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顺父母,这也是我读到这首诗的感悟。纵然,那些相伴父母的时间很短暂,但对于有心人而言。短暂的时间也可以开出永恒的花朵,那花朵是陪伴,是理解,是关爱。 这首诗给我的感动不少,思考也多。文末说说内心的愿望:愿全天下的留守老人都能得到多一点的陪伴,多一点的理解,多一点的关爱。

网友: 路过48778
走在母亲身后,看见母亲一生的坎坷,走在母亲身后,母亲曾为我当去多少风雨,走在母亲身后,看见母亲日渐枯萎的身体和精神,作者用走在母亲身后让读者感受到了母子间血脉相连的情,时光流逝母亲渐老无奈的伤感,最后一句,我走在母亲越来越短的影子里,是作者的感伤,读者也会想起自己母亲越来越短的影子。

网友: 北京恰玛
整首诗画面感强,诗人选择了一个老年人的非常具有普遍性的画面去切入对母亲深厚的情感。“现在,母亲唯一的视点,就是老家了,包括往事和幻象。”第一节用唯一,着重刻画了母亲的衰老与糊涂,但是老家是母亲唯一的视点。以母亲的老家延展出人类的普遍情感,就是亲人是唯一的永恒。之后的第二节,突然想起的出走,更加渲染了母亲的衰老,我能做的就是跟在母亲的后面,诗人用质朴的语言刻画出了对母亲的眷恋,而母亲在风雨中急喊着我的名字,诗人一步步的深入,把画面感的情感调动到浓稠,我忍得住不答应,诗人似乎不愿意承认母亲的衰老,又不得不承认母亲的衰老,而时光飞逝,带走了母亲的青春,桥头让我们拉近的距离,诗人一次次的用电影般的镜头把读者的心揪紧,就像这也可能是自己的母亲。每一个中年人读此诗都会热泪盈眶,因为自己的母亲也衰老了,诗人用跟在母亲后面结束了诗歌,让读者彻底的沉沦在母子心相连的感情世界里。“想走的路,很长。 可走的路,很短。“似乎宣告了所有正在和父母争夺时间的中年人的精神世界的伤痛,这也是每一个人的必须经历的伤痛。

网友: 坤 子
此诗是一首爱的咏叹调!叙述母子之爱交相辉映的诗篇。诗的开头“母亲唯有的视点,就是老家了,包括往事和幻象”。就点出母亲念念不忘岁月里的家和往事,甚至隐藏地灰色年华也不例外,体现出母亲对那个耗尽他青春年华的家的深爱,深爱那里的一草一木和风土人情,也深爱着她的儿女们,让人品味到岁月的醇厚;接着作者通过对母亲“行”和“形”刻画,如“路口,母亲辨不清方向”、"夜空很高,母亲跌跌撞撞地走着”、“桥头背影很矮”、“向我伸手,不停地颤抖,有些冰凉”,道出了岁月的残酷和无奈,也在人生的旅途上镌刻下这样或那样的痕迹,不免让人又生出丝丝凉意!最后,“就这样跟着,母亲在前,我在母亲越来越短的影子里”,进一步强化了岁月的匆匆••••••,体现出作者内心的“越来越短的”紧迫感,也是爱母之心的紧迫感!

网友: 蘭真
老师写的太好了,太感人了。泪流满面!!!

网友: favourite
母亲在一般的诗歌中的姿态都是等待的,留守的。而在《走在母亲身后》这首诗中,母亲因为“往事”、“幻象”、对旧时光的怀念,发起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出走,让“我”只能在身后紧紧跟随,这是“我”对母亲的妥协。 在一个个短促的两段中,没有多余的修辞,只是用简单的动作组合出了“我”的焦急,“我”的不忍。纵然母亲想走路的很长,能走的却很短,说明母亲有很多牵绊。诗人在诗中,把这些牵绊具象为母亲因年龄大了而蹒跚的脚步,“风雨中难辨的方向”,只是桥头就能遮住的背影,“我”不经意的咳嗽,母亲的心愿没能达成,没有到达她想要的远方,这是母亲对生活和岁月的妥协。 本来这首诗是充满遗憾的,但是最后,诗人做了一个巧妙的结尾。出发时“我”紧跟着母亲,在这趟旅途后,“我”还在她的身后紧紧跟着,如同开始一样。虽然母亲的愿望没有实现,但是亲情不变,陪伴不变。

网友: 兰山尘
《走在母亲身后》,整首诗情深义浓,画面感很强。 母亲的突然出走,实非突然。这让我想起我父亲病危时,医生所说的一句话:“每个人终久会离开的,而且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离开的理由,故土难舍。”想念老家,表达的是老人思故之情,叶落归根的迫切。真正觉得突然的是我们做儿女的,很多时候没有心理准备。只能“走在母亲身后”,就如朱自清望着父亲背影般的伤感,全诗有很多对母亲的细节描写,刻画的非常生动,把读者与作者母亲的距离一下拉近,整首诗画面感很强,使读者共鸣。 “想走的路,很长/可走的路,很短”,以喻人生哲理,人之一生梦想有很多,想做的事也有很多,然而事事不易,人生苦短。 结尾“我在母亲越来越短的影子里”,含义深刻,意象深远。随着母亲年事增高,能伴随的时间越来越少。将作者对母亲的情感描写的淋漓尽致。

网友: 铃声悠扬
母爱是伟大的。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感恩之情又何尝不是伟大呢?<<走在母亲身后>>就是这样一首感恩--敬爱--报答母爱的佳作。诗句不是华丽,娓娓道来,淳朴的情感满满的读后使我泪流满面。母亲老了,老人都有怀旧忆旧思念家乡的情感。"突然想起的出走"是说母亲要想回老家了,"劝阻枉费口舌"无济于事的儿子只好在母亲身后跟着,为了不使老人尴尬,也是为了老人的自尊,不让她感觉自己年事已高,老人都忌讳说他们"老" 。只好莫不出声,而又保持不能远的距离。这就是诗人独到匠心的情感所在,甚至于母亲在十字路口迷失方向喊"我"的名字都不敢答应。唯一保护 关爱的做法是"加快脚步,拉近距离", 那声"咳嗽"更是情深至极打动读者。诗不长意很深,情更悠远。结尾两句"就这样跟着母亲,母亲在前/我在母亲越来越短的影子里",暗示着要在母亲有限的生命里,紧跟母亲尽到一个作为儿女的孝心。真可谓是点题成金,意未尽情更远啊!再是诗的画面感特别强,读诗之中一幅幅情怀关爱的画面悠然而生。这就是经常赞美的诗情画意吧!

网友: 萧某人
这篇诗作非常的质朴,但他是除了语言中包含着满满的感动,还包含了诗人的思考。其动作描写是诗人的一大特色与亮点,无论是我忍不住答应忍不住落泪,还是我加快脚步,拉近距离。这些动作描写普通而深刻。是一篇很质朴的好诗。

网友: 叮咚(****yun)
这是一首富含人生哲理,而又有很深很浓的人情味儿的小诗。 以点带面,从母亲入手写整个人生,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 从母亲,写到老家,往事,幻象,给读者指出了一条通往人生深处的幽深的小路。 年迈的母亲已记不清路的方向,内心却依然念着故乡与过往。固执而执拗的出走,去看老家,去桥头,纵然身体已羸弱得不停地颤抖,伸出的手,已冰凉。这几句描述,抓住了人性的本色,人老了,恋旧,那种落叶归根的心情,被表达的淋漓尽致。 “想走的路,很长;可走的路,很短”这两句诗,一放一收,把临暮之人那种矛盾而复杂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百感交集,回味无穷。 最后两句很是忧伤,我在母亲越来越短的影子里,这一句包涵了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深情。人生苦短,最伤心的就是亲人的别离。可我们谁都无法阻止这种离别发生,而,这样的日子随着母亲影子的越来越短,而越来越迫近了,这正是这首诗的忧伤之处。 这首诗,表面看似简单平缓,实则情感波涛汹涌,内心跌宕起伏。 作者笔力深厚,文字轻盈,行云流水般就抵达彼岸。看似无意,实则有心。运笔收放自如,干净利落。 有限的文字,无限的内涵,不失为一首好诗。 这样的诗,有嚼头,有看头,令人百读不厌。

网友: s c j 369
我们平日都在不停赶路,却忘记了母亲在一天天地变老,母亲的世界好小,小到只容下一个我,我们的世界好大,大到母亲只住在一个小小角落!即使母亲辩不清方向了,却在风雨中依然能急喊出我的名字,我们一生亏欠父母的太多!母亲的一生坎坷、无奈,如今日子刚好回暖,我想陪她走的更远,可是母亲的日子却越来越短!我好像唯一能做的就是包容她不健康时的任性,默默地跟在她身后,护她为时不多的周全! 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词藻,却道出万千儿女的心声,在忙碌的同时也该回头去站在母亲身后让她感受一下被呵护的温暖,趁早尽孝!

网友: 梁卫山
《走在母亲身后》诗写得很有画面感:“……桥头的背影很矮,须注视才见 我加快脚步,拉近距离 不经意咳嗽一声,母亲转过身来 过身来的母亲肯定是满脸慈祥!”《走在母亲身后》诗写得很动情动人,《走在母亲身后》诗感人至深!当读到“母亲忘记了‘我’出走时的执拗 向我伸手,不停地颤,有些冰凉……想走的路,很长 可走的路,很短 就这样跟着,母亲在前 我在母亲越来越短的影子里!”时,太令人感动人啦!感动的真是令人泪奔!《走在母亲身后》诗写得真挚动人:“现在,母亲唯一的视点 就是老家了,包括往事和幻象……”!《走在母亲身后》诗啊真是情真意切、抒情动人人的好诗诶!

网友: 欧绍明
走在母亲身后一诗,综合全诗看,是母亲出走,而自己无法劝阻,但又忍心母亲离开,故而走在母亲身后。母亲对我也不是执意离开而是无可奈何。母亲为何出走,但视线又是老家,从这点看描写的是婆媳不和吧。

网友: 武新才
这首诗应该是拟人化的写意,指在一个人追随母亲家乡亲人们走过的路,外出游子思乡思母或者说老母亲指点陪伴精心呵护成长经历后的一次次精神洗礼和回赠之情。《走在母亲的身后》既是作者真实的成长经历,也是追随母亲的坚韧善良和当作做人的榜样,也是行孝道传承优良文化的一种责任。母亲,慈祥之情温暖着作者,温暖着我们也温暖着大地,无论走到哪里都应是追随母亲的身后,一路前行,不迷失方向和做人的良知和正义。

网友: 嗨嗨
这首诗的题目选择别具匠心,找准了诗歌要表达的主旨的切入点。显示了诗人丰厚的艺术积淀。 是什么原因使得母亲的“唯一”“视点”成了“老家”“往事”和“幻象”,我们不需要去深究,但它们却是母亲“突然”“出走”的吸引点。诗人能做什么呢?他选择了“跟在母亲后面”。他没有讲道理,或是变着法的阻止母亲出走。这是诗人的“大孝”。当然,跟在母亲后面,不光是怕母亲走丢,还有更深层次的意象。 “夜空很高”“桥头的背影很矮”,以桥映衬“背影”的矮,以“人”对比夜空的高,显示人的形体虽小,内在的能量却无比的“高”。暗喻母亲是万千母亲中的一员,平凡却伟大。母亲的生命是有限的,母亲带给儿女的许多美好却是无限的。“想走的路,很长/可走的路,很短”。既是对母亲一生的抽象概括,也是对我们人生的描绘。结尾一节“我在母亲越来越短的影子里”,含义深刻,意象深远,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本诗的语言简朴,精练,极富表达力,描绘也很到位。在不加修辞不动声色的描写中,传达出对母亲的深情厚意!

网友: jh1385222
老家,母亲的一生的牵挂,我人生的灯塔。 母亲迷茫了,怕我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我在母亲越来越短的影子里仿佛看到了自己。 言简而意远,意境平实而精妙。

网友: 梁卫山
《走在母亲身后》诗写得动情感人,读着读者忍不住要落泪!“我”突然想起的出走,劝阻枉费口舌 于是,追赶的母亲辨不清方向在风雨中急着喊我的名字……!母亲忘记了“我”出走时的执拗 向我伸手,不停地颤,有些冰凉……想走的路,很长 可走的路,很短 就这样跟着,母亲在前 我在母亲越来越短的影子里!太感动人啦!读到这里真是令人感动的泪奔! 可是,《走在母亲身后》诗说:现在,母亲唯一的视点 就是老家了,包括往事和幻象……我忍得住不答应,忍不住落泪!此时,不禁“我”落泪,广大读者也落泪!《走在母亲身后》真是一首动情感人、作者与读者产生强烈共鸣的好诗!

网友: 梁卫山
《走在母亲身后》诗很动人:现在,母亲唯一的视点 就是老家了,包括往事和幻象……《走在母亲身后》诗很感人:……无措,无奈,像她走过的旧时光 夜空很高。母亲跌跌撞撞地走着 此情景令“我”忍不住落泪!《走在母亲身后》诗很有意境,又很有画面感:……桥头的背影很矮,须注视才见 我加快脚步,拉近距离 不经意咳嗽一声,母亲转过身来 过身来的母亲肯定是满脸慈祥!真乃好诗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者读诗】《走在母亲身后》的诗评摘录(6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