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自由中翻新孤独和它的诗艺” ——品儿的”知性化“述行
本帖最后由 诗坛快递 于 2020-3-29 18:48 编辑“如何从自由中翻新孤独和它的诗艺” ——品儿的”知性化“述行
刘阶耳
朋友转来品儿十多首诗,越读越不敢漫然相应。“草生断桥处,花落燕来初。”诗人“去个人化”知性述行,排斥的自然会找到更深刻的理由振振有词,喜欢的要加以喝彩,自然会谨慎从事。其中《捕猎者的游戏》一节:
就可以把与风的搏击看作是一种生而自由的诗性表达 一种经过艺术转换而无法被译出的语言——
从传达的“观念”上讲,“一种”接着“一种”双重的界说,“卑之无甚高论”,自海子以来海德格尔“语言是存在的家”之类的论断已经为我们耳熟能详了,——为此热烈响应的气氛,不禁令我们联想到佛学东渐对魏晋以后中国诗歌持久的影响;为平仄而格律津津乐道者姑且不说了,从严沧浪到王渔阳蔚为大观的“神韵”说即便置于新诗,其述行的蛊惑或约定何曾每下愈况呢?窃以为,以海德格尔为标杆的“语言---存在论”的诗学影响力,明面上承袭“存在主义”的余韵,暗中却因“神韵”说的作祟有着莫大的“视野融合”的关联。正所谓“大扣则大鸣,小扣则小鸣”,“观念”上的响应或深或浅在所难免;只要亲切、恰当,不为相应的述行要求添堵,却未必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我注意到,类似上述例举的“语言—存在论”的述行“立场”,在品儿的诗中格外抢眼;使之澄澈“观念”获得而玲珑传达的莫过于《而一些美不可触及》。诚如所云:
那美就从你的眼睛里发生,并且被你,一个匆忙的行路人笼统为一个极其简约的词语。
其中所谓的“你”、“你的眼睛”,总体/区部明显的借代,如果落实到“行路人”具体“生活化”的个体方面看,其确指的“对象”未必那般清爽、明朗、唯一。 穆旦《诗八首》一开篇节声称:“你的眼睛看见了这场火灾/你却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有关“你”的繁复指谓的形式下,不单单还要有一个“我”虚位以待:“你底,我底。我们相隔如重山。”另外的一个复数“人称”难道是你/我的简单的欢聚?否则“水流山石间沉淀下你我”又将何以确证其“人称”化自我“丰富而且危险”的历史的、现实的显现特征呢?所以穆旦式的“自我”,属于矛盾的、破碎的形式。晚出的品儿,犹如前辈的快意知音,有感于中,取次谨慎间的提炼或暗示,精准然丰厚,极具张力。 诗中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并且”,是造成事关隐含的“自我”形象的命名指向的关键;为它接应的陈述可减缩为“笼统/词语”这类反常的“修辞”,显然不及上一句“美/发生”陈述得合乎语法习惯;这样在“语用”形式上变顺畅而奥峭的强制性纽结特殊风格化的震荡,如果未加留意的话,话语承载的“语义”维度细微的差异,或者说,“知性化”述行的精妙魅力可能就欣赏不到;“但是秕糠微细物,等闲抬举到青云”。因为顺畅的陈述,是针对寻常、普通的“看”而慨叹的;西美尔百年前冷静地观察到的现代大都市完全陌异的日常沦陷乃因“视觉互动”所致,多年后鲍德里亚不无悲观地哀叹一个消费时代又近乎是被“拟像”的魅影所挟裹,“那美就从你的眼睛里发生”所针对的意指,俨然不复是“相看两不厌”的桃花源般的胜景所能驾驭;被陈述的对象赅举的无从回避的必然律,约定了“你”的当下际遇,暗示着“你”的此在躲不过的凡夫俗子的一面,下文给出的“匆忙的行路人”的进一步界定,所以就言之有据。由“普遍”到“具体”,从“受动”到“主动”,对于经由反常“修辞”(“笼统/词语”)的确认方式而言,自我打破被“规训”的意志驱动来得多么的艰涩的呀!在不可遏制的自我超逾的**诉求里,个体被“笼统”简约为工具**往的仅供交换性复议的“词语”,完全“拟像化”,个体的当下沦陷又如何异于“人工智能”/“生物工程”所创制的数码/标本?的确不堪想象。当年穆旦发现的自我的矛盾、破碎的聚合形式,藉此是否也曾得到了隐形的“知性化”的判定呢? 诗中“午后的天空很美”一句再次出现时,质疑的意向被突出,即质疑该“断语”在言诵的当下“思”/“言”彰显的合法性,它们无从契合,属于局部的、强制性幻觉的蛊惑:“是否,语言总是滞后于真实?”,答案不确定,以至于最后还在“好奇着一只雨燕”------
如何从自由中翻新孤独和它的诗艺
当“你回到窗前”,在“有雨”的“午后”的时光里,“新的诗句”可能在孕育,也可能不过是一种愿景在涌动,不可能完成,在“思”/“言”相互纠结的心灵迷雾中,“诗人何为”此类仿佛已经老生常谈的话题,的确有接着对待的必要。
《在庄周故里》毋宁试探着作出承诺。我欣赏它的“诗格”的清雅。
当下闲适情调借助旅游观光强劲造势,每每就此本土资源感情走私,“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咸其自取”,“姚佚启态”,“而莫之能止”,则不妨进行参照。“残碑”当属于“庄周故里”所见的文物(器具)吧!用“庄生梦蝶”的典故去质疑此间“具形”的虚假,“即兴”者占用的当下(“此时”),仿佛被抛入了“现实主义的”/“超验性”欢聚的佚荡,“众人匹之,不亦悲乎?”诗的结尾所以又从“反常”的修辞调侃道:
(……,)鞭子拿在牧羊人手中 会比美更惊异:暮归的羊群正在夕光中排列成一个警句
“思”/“言”对立性的一个维度依旧丰华、劲健,物物役役,不限于庄周的“存在相对论”的翻版、叫嚣,从而反讽地确破除了那些文化观光客的自得。回到该诗的开头,——“即便是寻根”,莽莽苍苍的“反思”情绪所幻化的“知性”下潜的势态的确值得琢磨,再神会,意犹未尽,不曾造作。 ——早于《在庄周故里》的《寻隐记》,凭着三次否定性的应答(“不是”)所促成的前5行,正如前者蕴涵的明确揭示,这表明诗人面向思考的体验,属于渐进的持续;只可惜一时的神会偏偏要引入“淤泥”/“莲”的比附,诚心正意的“意图”未免太唐突了。而同样不分节的《夏日》,又该如何认真的聆听呢? ——《夏日》通篇将陷于尘俗的个体的冥想,及其记忆之痛缠搅为一势,肆意抛洒却浑涵汪茫,于“一团夏季的干热风”(全诗仅此一处“细节化”的夏日季候特征的指示)之外,反而通体玲珑地暗示出“夏日”非同小可的神会、气象:“它趋向圆满性的诱惑”,“而孤独是其中一个/显在的密码”,纵使“突变”、“荒凉”、“迷失”而伤感,也是吞吐一切的勃郁:
时间完成对自身最终的破译
其矛盾性的(或曰”悖论“)无奈判决,不是“思”之极致的粉饰,抑或纳入了“言”不尽“意”后,其意指逻辑即将崩溃间际的认可的清明,仿佛“沉默”的横亘,无边弗界,分明“陌异”,任何夸夸其谈只会造成拥堵;如果这被称之为所谓的“诗”的厄运,那也似街边搭建的“露天舞台”,敞视着“于无所希望中获救”的“爱”与“自由”的多声部喧哗。 不消说《夏日》的主题是宏大的。它为隐忍不发的“自我”担当刻镂的沉潜的丰华,不是徒事叫嚣,替“观念”武库作精致的盘算,犹如“集体性”人格出纳的明细,抑或“乌合之众”一孔之见的拍拍打打。它自有其“格调”和“性灵”的。它为矛盾、破碎的现代性“视野”不断赋予的“融合”的形式探索,意味着“去个人化”的知性述行,不过是方兴未艾;自卞之琳“开一代诗风”以来,该探索几经反复,屡屡边缘化,而又以当下为甚,的确令人不胜唏嘘。胡戈·弗里德里希诗人把这类“知性化”述行的文本看作是“智识型诗歌”;在他看来,该类诗与非逻辑诗歌的一致性之处在于:逃脱人类的中庸状态,背离惯常的物象与俗常的情感,放弃受限定的可理解性,代之以多义性的暗示,以期让诗歌成为一种独立自主、指向自我的构成物,这种构成物的内容只依赖于其语言、其无所拘束的幻想力或者其非现实的梦幻游戏,而不依赖于对世界的某种摹写、对情感的某种表达。
(——《现代诗歌的结构》,李双志译,译林出版社,2010,第130页。)
品儿从容出入“思”/“言”紧张的知识谱系,洞察精神幽暗可能的出口,如果缺乏话语驾驭的自信,我想,她是不可能率尔下笔的。从最基本的“语用”方面看,她倾心构造繁复的“长句式”所发挥的策略优势,值得小题大做。 大致而言,凡其“语用”构造的格式,无论如何拆分、跨行、移位,弛骤疾徐间总之讲究“标点”。句子和句子间明确标示,理应如此,而在句末,每每又不惮其烦地适度取舍,宁拙毋巧,完全“散文化”,毋宁令人错愕间又感到了久违的清新。假如诗人舍此旁骛,“文不加点”,知性批入的“感情”界面,如何恰如其分地端正话语“非工具性”承载的职能?的确需要明鉴。新诗初兴,一首诗里“感叹号”频现,看不惯的读者怪论不少,以致鲁迅还曾回击;现在呢?句末一概取消,见怪不怪了,至于句中,索性“空格”,懒得“句读”,一度曾流行,讫无定论;面对诗形建设“语用”一团和气的混乱现状,诗人悖时而动,情怀别裁,不能不正视。
《捕猎者的游戏》(“两行体”,计5节)的首节:
那鹰隼是收拢着翅膀俯冲下去的。
荧屏里的捕猎者有着令人惊叹的果敢和勇猛。
与第三节:
抛开生物学的标准,完美的飞行技艺来自于当一只鸟飞得足够高时
“诗形”上全然不一。就第三节而言,其“语义”局部的完整,与“语用”句子构造的总体完整性显然是不对称,它的下一节还要适实跟进、补充——
就可以把与风的搏击看作是一种生而自由的诗性表达
然而仅此一行还未满足“语义”的要求,“一种”之后,还有“一种”的界说、限定,即:
一种经过艺术转换而无法被译出的语言-----
但是,当该行的句末终于添加了“破折号”后,业已自足的“语义”很显然又得再补充,引出了下一节——
为了一首高出翅膀的轻盈之诗 一只鸟在飞行时,摒弃了所有后缀冗长的句子。
如是回环往复的“语义”穿行,又不是和首节所陈述的动感十足的鹰隼/俯冲“画面”遥相接应了吗?有无标点,“语用”锤炼的诗形斗折蛇行的叠套“痕迹”混淆与否,其实相关。首节为“鹰隼”称叹,之后由“鸟”替换,名称(“意象”)遽然替换,如果关联着诗之述行“主题”/“结构”话语骀荡,显然不止偶然的率性所为! 所以我想强调的是,对于首节首行明确的陈述而言,惟其以“句号”标识,无非意味着所陈述的事关鹰隼/俯冲的寻常经验,不过出自“荧屏里”的一个“镜头”; 其中“令人惊叹”云云,确实,的当,——从“荧屏”获得观感的那个节点的例行事实;过后再回味,即便荡气回肠,机杼未必相近。 所以首节两行间平行、并置的“句法”,——说得再具体些,毋宁看作情感、记忆上的回溯,事实性陈述的因果“倒装”;犹同暗示,可是不经意,或者说,荧屏里获得的一个独立“镜头”转化成曾“惊叹”的过目难忘的印象、主观,积聚在一个貌似客观观察的当下“视像”里,模糊而清晰的主/客互动,必定影响着随后文本话语“风格化”呈现、演绎的具体偏向,或取舍。 感情、记忆的片段化留存,事实上支撑着文本“无所拘束的幻想力”的自如流淌。此后的四节,“议论”性的笔触(姑且这么描述)排戛而来,气若长虹的意指(逻辑)衔接一板一眼,程序公正,话语缭乱,究其实,却类乎一次次感情狂潮席卷后往事追忆的乱码叠影,镇定却若有所思,“捕猎者的游戏”恍惚间被定格,巨大的“意念”下沉为玲珑的兴像,以期“思想知觉化”戏剧性地完美奠定。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品儿怀忧含戚,综采言理/抒情的曾经截然对立的述行末端,一反常规却娴静,为侘傺勃郁着采采流水的怀抱,妙悟神会,不胜唏嘘!夫又何言,且复何言?间或有小疵,无关大雅,则存而不论了。2020.3.21
附:品儿的诗
石头记
即便依旧是阴冷,花儿依旧按时开着。口罩依旧在那里匆忙来去。有的平静,有的孤独有的迷茫,有的心碎——
再也找不到一个比天空更巨大的口罩了。也找不到一个比悲伤更密实的口罩。
枯坐依旧是石头日常的工作。它有时默念某个古老的守则,有时在一面白色的墙壁上想象一只琵鹭朝向春天的飞翔。天空的深处
目光也不能及的地方。石头飞不起来石头有那么多,雾化不了的沉默。
再也找不到比蒙面的春天更单薄的想象了。也找不到比被隔离的花开更苍白的想象。时间滴答。从这个喧嚣世界的一条静脉,永恒穿过。
2020.3.2
幸存者说
深呼吸是有罪的。当阴暗的面孔重临,贪婪啃噬着整个世界压缩而成的一片薄薄的肺叶。
一棵不再说话的树,词语在它超载的喉咙里拥堵:命运之途如此跌宕。惊慌的哀泣的人们,要拿什么祭奠
终将被歌声掩埋的无名者的悲怆。此时声音无疑是浮浅的。以致黑鸟落在薄雪覆盖的屋顶,更像是
人性的探测器实现的一次软着陆——供出内心的荒漠吧。我们都是被放逐的有罪之身,干涸,焦灼。等待着被赦免,或拯救。
2020.2.6
雪
没有声音,也不需要歌唱——有一扇窗就够了。有一个比寂静更廖远的时刻就够了。博纳富瓦吟诵过的雪正从天空的巨大书页里缓缓地飘落
此刻,你也在她的寂静中漂流。你庆幸自己拥有一个在词语里不断增长的道路不知疲倦的道路,一直朝向灵魂洁白的极地。那被时间不断加深着的,更明亮的虚无——
2020.1.16
从实验主义的确定性谈起
不要停止——赞颂这冬日持续的昏沉带来的光之不懈的在场。这无法割舍的命运长出青苔的时刻。
而声音不再迷惑于一种意义的呈现:供出所有的沙子时间就会止息自己一旦开始就永远无法止息的浪潮吗?
梦境,是此刻唯一真实的海岸。而灯塔会继续在自己的光明之上矗立。天黑下来的时候,它会向海浪说出那个让人们久久凝望的词。
泅渡吧。从一个冬天到另一个。从此岸,到彼岸——谁不是逃亡者,在时间里徒劳地寻找一个可供永恒匿居的洞穴?2019.12.25
明月记
我会羞愧于你叫我追光者,当我很久不能写出一个皎洁的诗句。——世事如谜。我无法在这阴天的夜晚,
找到那个被撤走的斜梯。也无法不让自己落后于群鸟的飞翔*。一生或许只是徒劳的飞翔。当呼喊都变成声音里的废铁,
城市倾颓,影子全部坠入迷狂。只有孤独者,注视着它掌中的昏暗和寂静。固体的潮汐从内心的岩层
慢慢上升。我听到一种古老的呼喊,夜空须同样寂寥,如时间任意进行的一次祛魅。云开后,
皎洁才可以说是人间额外获得的一个奇特的美学孤立。
*“群鸟的飞翔”语出特拉克尔。2019.9.14
在庄周故里
即便是寻根,有一块残碑也够了——只要有风,还在流动。你就可以藉由眼前的残破演化出一条捷径:自由一旦被诗化
无限便不再是独属于一只蝶的——只要你愿意,当它在夕阳下打开它迷人的多声部,颤动的草尖也可以
是一个入口。你亦可以借此在废墟上重新建造哪怕只是一首乌有之诗。而时间一直重复着把每个人的到来变得即兴
此时,如果非要给自己一个现实主义的支撑其超验性一定在于,鞭子拿在牧羊人手中会比美更惊异:暮归的羊群正在夕光中排列成一个警句……
2019.8.26
寻隐记
令人惊奇的造诣不是你走上那条幽谧的小径就可以自认接近了美的本相。不是满河的浮萍习惯把逐流视为一种隐秘的天性。不是苇草多么任意随风飘摇。也不是一只水鸟在荷叶上反复试验如何利用词语的弹性制作一块跳板。令人惊奇的是美的确切性会这样简单地在你眼睛里发生。红色的花朵在河面上零星散落。而你并不有憾于这种稀缺。少的一个有效意义是美在直抵人心时会更加锐利。此时,如果不继续把污泥并置为一种绝对的悖谬。朝圣仍可以说是单向度的——剥离掉所有华丽的伪饰和词藻最令人惊奇的天赋莫过于,一朵莲正在自己的身体里,隐居。
2019.8.9
假寐者说
未来永远是透过一面镜子被昏暗地看到的。——米沃什
也许太远了。一个由词语照彻的远方也许还没有筑好一条堤坝。岩石中四溃的洪流夏天已短暂到来不及歌唱。
而语义的连续性是,当光芒也和黑暗一样成为一种天赋,担忧或许只是多余。窗子里上演着的悲喜剧
都有预设好的退场。小小的窗子仿若孤独在重复排列时被缩小了比例。悲伤也是被抽象和凝聚过的,才能被人怀抱着
一如暗夜贪恋上星火的微光。谁不曾怀抱着它还要一直奔跑。当时间也被自己照彻,你昏暗的唇最先触碰,词语还是思想?
2019.8.8
捕猎者的游戏
那鹰隼是收拢着翅膀俯冲下去的。荧屏里的捕猎者有着令人惊叹的果敢和勇猛。
没有人比它了解如何从更远的山巅起飞也没有人敢像它那样自如的扑向深渊
抛开生物学的标准,完美的飞行技艺来自于当一只鸟飞得足够高时
就可以把与风的搏击看做是一种生而自由的诗性表达一种经过艺术转换而无法被译出的语言——
为了一首高出翅膀的轻盈之诗一只鸟在飞行时,摒弃了所有后缀冗长的句子。
2019.7.9
而一些美不可触及
午后的天空很美。那美虚浮,因你的命名而真实,又不可触及。
那美就从你的眼睛里发生,并且被你,一个匆忙的行路人笼统为一个极其简约的词语。
一大片云的山峦在天边不停变幻,始终遥远。词语倘若也是这样,一种迷途幻境。迟缓的漫步者将会抵达哪里?
“午后的天空很美。”写下的句子是滞后的(是否,语言总是滞后于真实?)那已是昨日,一个陈旧了的意象。
今天,午后有雨和新的诗句。你回到窗前,好奇着一只雨燕如何从自由中翻新孤独和它的诗艺。
2019.6.28
夏日
露天的舞台搭建好了。在街边你得以认证一场拥堵,和逼真到接近假象的狂欢。旋转,跳动。炫技是必需的音浪狂肆,却不比一团夏季的干热风更有助于你理解并穿过眼前那一小片疑似蒙昧主义的短暂黑暗。而被设想的神圣在此刻,呈月牙状。它趋向圆满性的诱惑,一如悲观在流淌时,会因成为变量而不能够被准确译出。而孤独是其中一个显在的密码,一个在诗句里具有和光同等的修辞的常数。它将和你一起,等待时间完成对自身最终的破译——如何在命运里使用蒙太奇手法,词义才不会在虚无和荒诞中发生突变。而荒凉是比黑暗更高的墓园。谁不曾从那里迷失不曾在某个拐弯的路口,彷徨无声问询。只是,只是那命运的发条在被谁悄悄地拧紧?
2019.6.12
而时间是
你又写到歌唱。是的,又一次春天来了。即便那里仍是被命名过的荒诞。残缺。白色墙壁的阴影里鸟的不安的叫声。灰烬。永远的春天的缺席者
不会发光的句子,用冬天漫长的夜的疼痛燃烧。灰色的冷寂的火焰,在黎明荒凉如你,和树。但春风来了荒凉的,孤独的,冬眠的石头。但春天来了
你又写到明亮。花朵,流水。鸟的天空蔚蓝的城堡。灵魂是布满闪电的路。一种声音盛开,被照亮的无眠。歌者带着时间,在荒凉中奔跑
你听到谁的呼喊。而时间是,而时间是——
2019.03.10
品儿,本名李品,1979年生,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发表于《诗刊》《草堂》《散文诗》《散文诗世界》等刊物。
刘阶耳:(——1964)山西临猗人,山西师范大学教师。
不错! 涨知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