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快递 发表于 2020-5-9 19:29:27

老马:时世证言

本帖最后由 诗坛快递 于 2020-5-9 19:31 编辑


    马启代(1966——),男,山东东平人,“为良心写作”的倡导者,创办过《东岳诗报》等民刊,出版过诗文集24部,作品入选过各类选本200余部,诗文被翻译成英、俄、韩等多国文字,曾获得海内外多种奖项,入编《山东文学通史》。

——读马启代《诗证2109》

   从年初开始的这一场从突如其来到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的生活完全进入一种不确定状态。事实上,瞬息万变的世界早就给了我们不确定性的体验,大家常挂在嘴上的话,不是“计划不如变化快”就是“意外和明天不一定谁先到来”。与这种状态相伴而来的往往是人生的虚无与心灵的漂泊感,茫然之中便希望有什么实实在在的东西来体现生的意义,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马启代的诗集名为《诗证2019》,且在第一页上写着“诗在/证明我来过”,就是想用一个年度的诗歌创作当做生命存在的佐证。你可以看成是文人的矫情,也可以看成是诗人拒绝碌碌无为的负责态度。但当我们读完这些诗作,又会发现他并不只是为自己负责,还这个“诗证”或许还可以有另外的理解,它们其实也是一个诗人用自己的笔为他所生存的时世写下的证言。   马启代是“为良心写作”的倡导者,他在一片同名文章中曾经这样说:
   为良心写作,就是说真话的写作。   为良心写作,就是敢于说出真话的写作。   为良心写作,就是坚持独立思考、坚持揭示真相的写作。   为良心写作,就是探究真相、揭露谎言、呼唤人性的写作。   因此,为良心写作,就是坚守人道基点、悲悯情怀、怀疑精神、批判立场的写作。
    看起来有些堂而皇之的文字,似乎本该是任何创作者的共同遵循,然而,事实上这又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毋庸讳言,我们处在一个功利至上的时代,利益似乎成为一切行为的终极目的,而人们也将自己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竭尽所能地转化为利益——这里面就包括了学识和良知。由于长期以来趋利避害的训练和物欲环境熏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加入到媚上或媚俗的功利行列,钱理群先生所讲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形象也就越发清晰,什么风骨、情怀、真诚之类都变得不合时宜,而且偶见恪守者,反倒容易换来“傻子”之类的嘲讽耻笑。于是,那些原本用来传达良知的文字不是变成投名状就是变成了广告文案,充斥着肉麻的谄媚或吹捧。而大众似乎也在这样的语境中形成了一种“岁月静好”的接受习惯,对于那些揭露、批评或质疑的作品,往往会从立场出发贴上“传播负能量”的标签,给予无情的鄙视、挞伐乃至围攻谩骂。   从这一点上来说,马启代可以用一个时髦的词儿叫做“逆行者”。明明知道自己行走的方向既无利可图还鲜有人喝彩,还是以一条道走到黑的勇气,在每一首诗背后,都刻上了“良心”印记。   在“某公园”的现场,“站在名贵的花木间”,他想到消失的老屋和“老屋里拒迁的妇女”,并且面对“你们可以用枯萎表达**”,“而我号称诗人,却在苟且偷生”,透出一种无奈的愧疚(《见闻》)。一对被驱赶归乡的夫妇,带着幼小儿女,在铁皮屋里开了一个早餐店,多次被叫停,最终以男人瘸女人疯而收场(《早餐店不见了》)……还有《小寒记怀》、《那家吊炉烧饼羊汤馆关闭了》、《我看到两个人影在寒风中漂浮……》等等,都是在社会变迁中真切地记录着底层的苍生之苦,因而“对同类心生怜悯\深深怀疑起人间众多的赞美声”(《大月亮》)。


   除了“所见”的“真相”,我们读到更多的是“所思”带来的“真知”,这是“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的结果,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真正价值的体现。诗人渴望歌唱,但因为诸多的虚假与伪善,让他“谨慎发出自己的歌声”(《歌唱》);对于世间的**与不公,虽然无能为力,但“我知道黑夜中火把也有恐惧\但燃烧,黑夜也会害怕”(《实话实说》)。不管是风雨雷电等天象,还是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人物、游历途中的名胜古迹,都能让作者产生深刻而独特的哲思,以下是在自然风貌给作者带来的联想:“群山簇拥的这一窟窿啊\是为了告诉世人\再巍峨的事物也有缺陷\所有绝世的雄奇都有隐痛”(《天坑》);“有壁仞千尺之高\就有万丈谷壑之深\有绵延千里之远\就有万里身躯相随\相互制衡的撕裂方才成大美”(《地缝》);“黑暗中修行的生命\一定有着稀缺的智慧和美德”(《龙桥河》)……   这些随处可见的“金句”,闪耀的是思想之光,也表明了创作者的观念与立场,面对世间的一切,无论是地球国家一个城市还是一个小区的命案,虽然明白自己“关心不过来”,“但作为人,我又无法无动于衷”(《我无法无动于衷》)。这又是知识分子改不了的臭毛病,忧患天下还主动承担责任,当然这也是令众多崇尚“各家自扫门前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们无法理解之处。在一切从自我出发的自私人群看来,带着批判或质疑的忧患与担当不是“多事儿”就是“坏事儿”,搅了他们的“岁月静好”,轻则给你一个鄙视的白眼儿,重则群起而攻之——此种现象,化用一句老话,那就是“良心”被当成了驴肝肺,同时也能成为“公知”在中国居然成为贬义词的因素之一。   马启代的诗歌,既不是被世俗化了的《见与不见》(原题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作者是扎西拉姆·多多)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不是散发着鸡汤味道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网友假托泰戈尔作品),这些直面现实大声呼喊的摇滚乐式作品,在当下的环境之下,颇有些不合时宜,也注定限于小众。事实上,从作品中呈现的毫不妥协的坚守可以看出,诗人的写作无关功利,只是将世事与良心反应后的抒发,当成自己生命意义的体现。在我们看来,这些带着“真话”、“真相”和“真知”的作品,在多年以后,或许就成为一个年度所代表的时世的证言,这才是它的历史和社会价值。



老马:马永安,高校教师,作家、策划人。著有长篇小说《杂碎》、《画都》等,策划的大型晚会和创作的文艺作品多次获奖。

hippowang 发表于 2020-5-9 19:29:27

不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马:时世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