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仁毅:诗意表达的选择——读牧野的诗
本帖最后由 牧野 于 2018-6-9 21:22 编辑诗歌可以有各种风格和各种表达方式,有明快豪放,有婉约含蓄,也有淡雅朴实或朦胧飘逸。读牧野的诗,用几句话概括其风格特点也是比较难的,他的诗意表达是根据诗的题材而定,当然也不排斥他感受生活以及主观的情感表达。
如《雪的形状》这首诗,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充实了诗的意象。从伟人的“银蛇蜡像”到农民的“庄稼的棉被”一路写来,意象层层叠叠,最后联想到了母亲如雪的白发。从而暗示了对老母亲的思念之情。这种表达方式也可谓婉委含蓄,留给读者一点想象的空间。又如他的《再写轮回》、《错位》是对生活的一种成熟的深切感悟,寓含禅意,又赋予哲理。一个优秀的诗人常常是一个哲人,思考着现实生活带给他的经验和疼痛,从而生活中提炼出耐人寻味的诗句。这种感慨并非无病呻吟,也不是市侩世俗的看破红尘,而是一种思索。一个诗人只有将自己融入社会,成为社会普通公民一员,体验到生活的不易,又有一定的理想追求,才能写出让人共鸣的诗句:“把今天过成今天/把明天留给明天”(《再写轮回》)。这样的诗句简洁朴素,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刻意拔高,却是一个有个性的寻常人的感悟,且有一定的哲理。诗歌可以夸张可以奔放,但写这一类题材的诗,应当像在肃穆恬静的寺院里,虔诚地反思生活赋予这一个人的感悟。上海有著名诗人季振邦曾经说过诗歌是“寺庙之言”,十分形象。诗歌可以抚慰一个人的心灵,她可以给心灵疗伤,让人在恬静中获得聪慧,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诗集《飞鸟集》里就有不少类似对生活感悟的诗句,至今仍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诸如“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就永不再在天上翱翔了”、“我有群星在天上/但是,唉,我屋里的小灯却没有点亮”。这些凝练是诗句大都来自生活的感悟。新诗发展一百年来,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从思想的解放到意境的传神创新都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相比欧美,仍有美中不足。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许多大诗人的诗歌,对比之下,我们似乎还缺少一点什么。美学大师朱光潜曾经在他的《诗论》中说过:“诗虽不是讨论哲学和宣传宗教的工具,但是它的后面如果没有哲学和宗教,就不易达到深广的境界。”他又说:“我爱中国诗,我觉得在神韵微妙格调高雅方面往往非西诗所能及,但是说到深广伟大,我终无法为它护短。”朱光潜的肺腑之言恰如其分地分析了现代诗的优劣,对于当代诗人仍有所启发。诚然,大师的《诗论》涉及面甚广,包括意象情趣、诗歌的隔与不隔等等,今就牧野的诗略作一点展开,就我个人而言,从中也受益匪浅。
牧野的诗除了感悟,还有比感悟更重要的反思和忏悔,如《错位》一诗,诗人作者有对生活的醒悟,面对当今奢华浮躁的社会现象,沉重让诗人率先醒悟并挺身而出,“而我,抵不住海客的诱惑/唱着“春天的故事”/把一支‘英雄’/丢进了,苏州河的历史/”简洁的诗句,沉重的心情,反思的阵痛,这也是诗和当代诗人的需要的一种精神境界。
牧野的诗我读得不多,但读后还是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2018.2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322/598e6d6091ea47bfbf5f6532ebbc844b.jpeg
戴仁毅,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青浦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湖畔》杂志副主编。著有叙事诗《千年红》,抒情诗《长江,我对你说》《倾听贝多芬》,田园诗《古镇石拱桥》等。出版书籍《午夜星空》《独木舟》及纪实文学《晚霞满地》等。
牧野,本名黄昌印,诗人,编辑。原籍浙江,现居上海。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1988年发起创办了朦胧诗社,九十年代中期下海创业,曾创办民刊自任主编。2015年回归诗坛,有百余首(篇)诗歌散文被各大刊物、诗集刊发收编,获得上海诗歌节、全国诗歌联赛、国际诗酒大会、世界华文诗赛等大小奖项几十个,著有个人诗集《夜江南》。曾任某网站站长兼总编,中国诗歌网编辑、技术总监、上海频道站长等职。现是“豪诗教育”等机构负责人,中国诗词协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朦胧诗社社长。
拜读点赞 杨瑞福 发表于 2018-8-31 13:38
拜读点赞
谢谢杨老师来访赏读鼓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