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花开 发表于 2018-8-27 21:15:34

扬州人物(之一)

本帖最后由 又见花开 于 2018-8-27 21:28 编辑

(也是10多年前的作品,翻出来请大家指教)
        07 年春天跟孙校长和学校同事去扬州,回来后一时兴起,准备写一写和扬州有关的历史人物。原计划写五个人。写到杜牧时因其他原因搁笔。回过头来看,写成的三篇也留下了很多遗憾。但弃之可惜,也没有修改的兴趣。发在上面,姑且挣点积分。可怜。!扬州人物专题   近来读完《扬州诗咏》,对扬州历史上的名人,颇有一点想法,慢慢的写出来,算是给扬州的作业。一      隋炀帝   在和扬州有着密切关系的历史名人中,隋炀帝算是比较早的一个,可惜是一个反面的不能为扬州历史带来光彩的人物。隋炀帝在位 15 年,骄奢淫逸,穷兵黩武。凭借国力强盛,征高丽、建离宫、开运河、造龙舟、下江陵、筑长城,赋重役繁,天下嚣扰。终于搞的国力疲弊,民不聊生,兵锋四起,自己也被禁军将领宇文化及缢杀于江陵的行宫,丧身雷塘了。    但扬州在历史上的繁荣实在和隋炀帝有着脱不开的关系。扬州靠近东海,尽得渔盐之利;濒临长江淮河,拥有水利之便。隋炀帝开凿运河沟通南北,使扬州成为东西南北物流的中枢,擅天下地利运营天下,商贾云集,八方幅辏,终于成为富甲天下的大都会。所以,扬州人对于隋炀帝是有着一份复杂的感情的。“尽道隋亡为此河 , 至今千里赖通波 . 若无水殿龙舟事 , 共禹论功不较多。 ” 皮日休的这首七绝,从反面立论,虽是翻案之辞,不能允为公论,但也是合道之语。况且,隋炀帝为扬州留下的风流余韵也的确不少。 “ 扬州旧处可淹留,台榭高明复好游。” 无形中抬高了扬州的身价。为看琼花三下江陵而至于亡国亡身,隋炀帝对扬州可谓一往情深了。可以说,隋炀帝是最先发现扬州的价值的人。如今,时间已经洗涮干净历史的陈迹,隋炀帝留给后人的,除了他的赞美扬州的《江都宫乐歌》,就是那缥缈在历史烟云中的传说了。当然,还有在雷塘故口相传的一抔黄土掩映在青山树色之间,算是对历史最好的解说和鉴证。隋炀帝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当时为行乐所建造的迷楼行宫,也在兵隳中化为灰烬。留给历史的是沉甸甸的教训。“汴河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 建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扬州市历届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冶修扬州旧时园林盛景和历史陈迹。历年来逐次修缮增添,多至百起。但想来隋炀帝墓不在修整扩建之列。迷楼旧迹,本来是隋炀帝荒淫无耻的象征和淫逸亡国的代名词,自然不能建;而隋炀帝的坟墓于历史的雨打风吹中已不复当年的真迹,这样的结局,也符合隋炀帝一生的作为,自然也不需要建。如果在雷塘建起高楼巨刹,倒真的成为可笑的的事情了。五月二号去扬州,与雷塘擦肩而过,但导游曾经指着蜀冈下郊原树木森茂的深处,说是雷塘故处,可惜行旅匆匆,没有能到实地去看看。   且用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的此时的感受:夜夜笙歌爱上楼,蜀冈春色雷塘秋。一抔黄土青山碧,二分明月照扬州。
二      徐凝   徐凝为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睦州人,约唐宪宗元和年间在世,官至侍郎,少时即以诗闻名乡里。与韩愈、白居易、元稹等有交往而受奖掖推举,徐自称“一生所遇惟元白”。一度曾客居扬州。归里后优游诗酒而终。《全唐诗》存其诗一卷九十一首。初次接触徐凝的诗因缘在苏东坡。 1079 年 7 月,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元丰七年,( 1084 年)三月,改贬汝州。四月从黄州出发,自九江抵兴国,取高安,访弟弟子由。过九江时游览了庐山。苏轼在《自记庐山诗》中写到: “ 见其中(指陈令举《庐山记》)有云徐凝、李白之诗,不觉失笑。开先寺主求诗,为做一绝云: ‘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 徐凝见笑于东坡,虽然可以视为戏谑之辞,但贬斥过恶,跃然纸上。徐凝的《庐山瀑布》诗如下: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古今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对比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气势和天外神龙、意远神飞的奇妙笔法,徐凝的诗的确相形见拙。但在古人涉及描写瀑布的诗中,能和李白的庐山瀑布诗比肩而立的,本来就几乎没有。在为数不多的佳作中,徐凝的诗以其色彩鲜明、视角独特、笔力遒健而独树一帜。虽然逊色于太白,而自成格调。对苏轼的贬抑之辞,就有很多后来人为徐凝打抱不平。这里,不再赘述。是什么原因使徐凝招致苏轼如此的贬低呢?我个人认为,首先是个人气质类型上的差别。李白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顶尖人物,天才绝艳,入长安时贺知章一见即呼为谪仙人,其诗人气质和潇洒风神可以想见。其五七言绝句绝无刻意为诗而诗的嫌疑,于兴际神遇中信手捻出,如风卷云舒,自然清秀,似不假思索而浑然天成。“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庐山瀑布诗中开篇即如天雨海风,扑面而来,作者的仙人神采,迫人眉睫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想象奇特,笔力雄健,如乘虚御风,遨游天际。确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苏轼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顶峰,其仙人气质同样浓厚,读苏轼的前后赤壁赋,恍如飘飘欲仙,乘风飞去。苏轼的诗词文章比较宋代黄庭坚、姜夔等诗词大家,是只可以瞻仰而很难仿学的,原因就是苏和李一样,都是用天才写诗作文,兴到、神到、辞来、气来。从头脑中冲决而出,过程在天才的奔涌中被简单的省略掉了。像李白一样,苏东坡也是生前就被呼为“仙”的。比起徐凝的汲汲为诗,苏东坡自然的欣赏和仰慕李白而对徐不屑一顾了。当然,苏轼的诗,也未必要当真的,也许是一时兴起后的产物。另外的一点让苏轼轻视徐凝的诗的原因,我想在于对诗的新创意识的认定。李白的瀑布诗是属于李白自己的,而徐凝的诗有所本。南朝宋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带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徐凝借鉴之处,显然可见。而李白 “ 解道澄江静如练 , 令人长忆谢玄晖 ” , “ 一生低首谢宣城。 ” 徐诗与谢诗前后关系如此之紧切,而又做于李白瀑布诗之后,对把创新当作生命的苏轼来说,当然是不能原谅而颇有微词了。    但人生的际遇真的很奇怪,徐凝的诗才当然去李白很远,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人群里,也不算特别知名的人士。但把文化韵味十足的扬州留给后人的,不是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恰恰是徐凝的《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有了徐凝的扬州诗,扬州和着扬州的明月一样不朽了。在唐以后的无数后人的诗里,扬州的明月写了又写,但无论怎样精彩的句子,也都在徐凝的这两句诗里打滚,再也没有谁能压过他去。是徐凝造就了文化的扬州呢,还是扬州用它的魅力留住了徐凝在历史上的名字,任凭您见仁见智了。   写一首小诗,作为纪念。白练掠风翠山空,取笑东坡竟不公。二分明月今尚在,缭乱情思古扬州。

古雪 发表于 2018-9-4 08:36:33

苏和李一样,都是用天才写诗作文,兴到、神到、辞来、气来。从头脑中冲决而出,过程在天才的奔涌中被简单的省略掉了。    允为公论。

古雪 发表于 2018-9-4 08:42:16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苏轼

古雪 发表于 2018-9-4 08:59:08

翰墨场中老斩轮,真能一笔扫千军。
年年花月无闲日,处处山川怕见君。
箭在的中非尔力,风行水上自成文。
先生只可三千首,回施江东日暮云。
——姜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扬州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