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频道管理员 发表于 2018-9-11 16:28:41

新书推介:《王新亮诗文选集》

本帖最后由 潘莉红*秋枫 于 2018-9-12 06:48 编辑

新书推介:诗意人生《王新亮诗文选集》


好的诗文,有能够穿透读者心灵的特殊能力。你能在诗中看见过往的自己,你的喜怒哀乐,都有人与你感同身受。

好的诗文能增添生活的诗意。不管是晴天雨天,读一首诗,为你小心翼翼、枯燥乏味的生活增添些仪式感。

想和诗文作者面对面交流,一起品读诗中天地吗?机会来了!

9月15日上午9:30,“诗意人生”《王新亮诗文选集》新书发布暨捐赠仪式将在阜阳白金汉宫大酒店4楼会议室准时与您见面。

作者王新亮将亲自出席,与读者朋友们分享书中的有趣故事。到时候,著名作家,安徽省作家协会主席许辉,阜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党组书记李平等一众嘉宾也将到场助阵,与大

家面对面交流阅读感悟,对诗文集进行推介与点评。



《文学中的诗意人生》
文/王新亮


   诗文创作一直是我的忠爱。在初中的时候就开始了写作,并有些许文章见诸报刊,那时候就给自己立了个志向,要做一位文字的歌者。可是随着时间推移,我们要不断的解决着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加之一直忙于奔波来扩宽生存空间,似乎已经将当初的诗情画意遗忘成尘。然而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还是愿意提起笔,沾上真实的墨迹,抒写心情的语言。诗贵情真,我写的每首诗、每篇文章都是发自肺腑的去吐露心声。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纯朴自然的情感和语言,不追赶故弄玄虚的浪潮,用一颗纯洁、友善、朴实的心,坚守着情感是文学作品灵魂的誓言。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基础,脱离现实生活的诗文如海市蜃楼,华而不实,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坚持诗文创作要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体验中去丰富和挖掘出富有激情哲思和清新单纯的美。生活的路很长,人生的书很厚,拿起这支笔饱蘸生命的激情,在这空白的书中写满自己的故事。无所谓对于错,要的只是真实。
   生活的路有时如同在黑夜中摸行,无意中也会迷失的自我,然而,既然我们已经拿起生活的笔,就要把人生这本书著完;既然已点燃生活的火把,就要照亮人生的整个旅程。在这一束束火把之中,有文学闪烁的魂灵,点燃它,照亮魂灵,照亮人生。我喜爱文学,因此我不会辜负人生。


《文学是心灵的事业》
文/许辉


    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是语言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是思想的花朵,浓缩了人类生活的灵性之美,是人类最洁净的精神家园。古往今来的优秀诗人,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歌,历经磨砺,有些诗歌已成为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扣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双重享受和熏陶。因此,我对诗人有着一种独特的情结。
    王新亮出现在我的“朋友圈”里已经很久,虽未谋面,但是从日常的关注中,感觉其是一位生活匆忙,文思充盈、真诚善良的人。偶尔看他发的一些短句、诗文,很有意境和思想。我想,有诗样语言的人,大抵有诗样的生活和诗样的人生。初读王新亮的诗文,首先给我一种从喧闹嘈杂中脱身,心若远水的感觉。同时我想他应该有一个宽敞的性情和诗性的心灵。在对文学作品的诗意阅读中,大多数人一般总会自然而然地选择保留美好、温馨和深邃。筛除、摒弃粗俗、世俗、庸俗和技术操弄,这让我们印象中的诗人和作家显得高尚、优雅和“完美”。而王新亮大多诗文以朴素的文笔,抒发着真性情,阅读这些诗文,不仅可以拓宽某种阅读视野,而且还能获得某种深刻的人生启示和积极的人生借鉴。他的诗歌,沉淀着诗人灵魂深处承载的苦难与欢乐、幻灭与梦想、挫折与成功,折射着诗人精神结构中永恒的尊严和美丽,体现了其追求真善美、扬弃假恶丑的执着意念和人文情怀。
    文如其人,诗志其心。的确如此,只有一颗心在一种静穆的状态下才可以释然,才会真正写出一些陌生灵魂相交流的东西,双手合十,掌心向心,在心灵中找到一个契合点。毕竟,在诗人心中,诗文名声才是他一辈子真正要倾全力经营的事情。
   用少数时间和别人说话,多数时间和自己对白。这是我对文学与人生的内心独白。在我看来,如何保持一颗晶莹的创作之心,又能平静的享受人生这是至关重要的。于我而言就两条:一个是生活,一个是读书。生活给文学提供了第一手鲜活的人物、背景、场景、细节、思想、思路。读书则为我们提供了视野、形式、知识、智慧和深度。《道德经》就是教人安静的,要像水那样,沉稳、包容、心胸宽广、不争一时一地、不争一得一利。如此这般,才能成就安详、自在、静怡的心境,才能过好我们的人生。
   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能逐渐有一部分明亮的眼光,从浮躁的闹场中,转移到那些被认为边缘的场域,撩开浮萍,从中发现一些文学的原生体。如果一如既往的爱好文学,就要清楚自己的追求,认准文学是一辈子的心灵的事业,这样一路走来,内心才是快乐的、丰富的。



《笔歌墨舞俱有声》 ——王新亮其人、其诗、其书
文/张孝玉


    严格来说,新亮兄其实并非一个“纯粹”的诗人,因为文学创作并非他赖以谋生的手段。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又是一个纯粹到不能再纯粹的诗人,因为诗文创作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追求,他对文学、对理想的热爱与追求,要比很多靠鬻文谋生的人更加纯粹。
   中国的文化就是这样具有包容性,往往在文艺方向取得较高成就的人,恰恰并不是以此为生的专业人士。传统文化中,诗文书画是“小道”,修齐治平才是人生大事,但古往今来的名家,正是将这些“小道”视为公务之余的消遣,天资既高,再加上着意于此,经年累月自然成就非凡。
   新亮兄的童年绝非“贫寒困苦”四字可以概括,早年的经历对他的思辨以及日后的创作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后来他做房地产,但对诗歌文艺的热爱并没有被繁冗的商务所影响,反倒是拓宽了他的眼界与心胸,再加上他为人仗义豪爽,自然气度不凡。
   气度不凡则下笔不凡。在他的笔下,永远有着一股压抑不住的勃勃生机。他写亲情,写爱情,也写乡情,不管是秋天的枯叶,还是夏天的鸣蝉,总与传统意义上的“古人”相反。比如《蝉》:“爬上树/瞬间安详/在晨雨中滋润/慢慢蜕变/伸出翅膀”一字不提夏蝉的聒噪,单将蝉的蜕变,“雍门弹一曲/听醉了多少心殇/秋风一瞥/落入大地母亲的心房/等待再一次投生”从“蜕变”到“投生”,没有死亡的寂寥,只有生命新一轮的往复,这是新亮兄诗中的高明之处。他擅长写短句,但长句诗也能自如驾驭。比如写《古墙》:“而今,做了风的穴,荒草的家,乱离人的避乱所瘦了的身形,斑驳了思想”一个长句既有历史的苍凉,也有时间的厚重。
    这样一来,与其说新亮兄是“诗人”,倒不如说他是“诗歌学者”,他对诗始终抱着虔诚的态度,他“学诗”但不困囿于“诗”,而是靠天资与努力,靠自己的经历与感悟,在“古诗”的基础上写出了自己的“新诗”。近来闻得新亮兄致力于书法创作,虽然写诗与书法看似是毫无关联的两个门类,但文艺创作的道理总是相通的。
   中国书法史上,除了熠熠生辉的古之名家、古之大家,还壁立一枝独具特色的书家群体,世称“学者书法”。“学者书法”源于文人书法,是文人书法发展的一个分支。“学者书法”的书家们更注重综合的学养,书法对他们而言既是“小道”,也是闲暇时的消遣悠游,但终究不是谋生的手段。至“乾嘉学派”兴起,“学者书法”发展到了一个顶峰。这些书家们学养与书法成为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两条线,彼此互相成就。
   新亮兄的书法就是典型的“学者书法”。他的履历上并没有严格且专业的学院式教育,书法全凭心性与学养自然而出。他笔下的书法多以书写诗词为主,诗词的学养使得他的书法自有一股清气弥漫其间,仿佛浑然天成地从笔毫墨汁中流淌而出。
   他的书法造型奇崛古坳,兼有文人学者的含敛清气。单字多呈现出左低右高的形态,笔画偏于平直劲健,章法布局不拘泥于太多的讲究,行轴心线较为齐整,因此其书法全篇洋溢着勃勃生机。这种生机显然与他的诗文创作是一致的。新亮兄的书法以行书见长,和大多数“学者书法”的书家一样,他的字也同样不能明确指明具体学的是哪一位古人,或是哪一门家数,但细看气笔墨韵味,却又非常人可学,非有深厚的诗文功底与开阔的心胸眼界所不能为。他的书法用墨趋淡,行距也较为疏朗,自然就显得萧散而不拘泥于成法。大胆突破常规,学养与情趣并重,所谓诗如其人,书如其诗,新亮兄在诗歌与书法的创作上,正依靠自己的天赋与努力,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新路。



《鸿雁西飞十万里》
作者:轩扬 青年诗人,诗评家,北京《今日诗人诗选》主编。


    诗意美好,放飞心情。这是我读王新亮诗文集的最初印象。
    他的诗没有哗众取宠的“枝繁叶茂”,没有晦涩难懂的桀骜冷峻之词,他的诗总是在日常生活中挖掘生活的真,提炼情感的纯。因此,他的每一首诗都打上了现实的烙印。
    任何文艺作品,最能接近大众打动读者的,就是朴素中见真情的创作真谛。王新亮的作品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创作形式和风格。其作品文字优美流畅、语言生动干净,情感真挚细腻,既表达了深刻的生活境遇又在叙述中,呈现出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其现实性的沧桑与沉重,给人一种身边人说身边事的身临其境之感。王新亮的诗文,初读感觉平淡,再读,便可嚼出生活的汁液来。当我们沉淀下来思考之后,你便会发现,他诗歌的张力很强,且很有画面感。他以不着痕迹的诗之才华,将意象与场景的画面,在情感的蔓延下“花开朵朵”。
    通读王新亮的诗文,不难发现,其作品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对事物的表达深刻细腻。这是他创作上的亮点,也是他作品的成功之处。
   王新亮以其朴素的文笔,抒发真性情的诗文,从中便可窥见他其人之心的淡雅如菊、纯洁透明,其爱之中的浩荡光芒,无不折射出豁达开朗的性格。
   读王新亮的诗歌,处处是真情的天地,笔笔隽永着爱意的晴暖。其作品,无论是诗歌还是随笔散文,都是在娓娓道来的缓慢伸展中,呈现自由的豪放,展示人间大爱的广阔与美好。
   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生存环境下,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的奔波,如此一天一天的在太阳下运转,谁不累呢?但,作为喜欢诗的我们,还是要用诗歌的文字,表达我们诗意的生活,诗意的心情。因为我们心中还留存着那一片诗意的美好。这片美好的绿地,就是人生舞台。
   “舞台旋转出多彩的生命/回幕/曲折着游戏的平庸//……台上是人生/台下也是人生——《舞台人生》
    诗不仅讲究语言美和思想性的完美统一,更要有合理的意象以及隐喻,明喻,暗喻等艺术手法的灵活运用,同时也不要忘记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修辞手法的填充。除此之外,还要懂得给读者一个留白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你颇具张力的文字中自由呼吸,任意驰骋。这是作者驾驭文字的高明之处,也是文学艺术的魅力所在。
   如:《冬雪》
   “一场雪/遗落零碎的心/将漫天纷飞的精灵/揉入虔诚的生命/我那原本枯萎的记忆/在一个瞬间/开始复苏”
    让我们再看看这首《毁灭》。
    “裸露的夕阳/映射/满腹忧思的长缨古剑/将大漠的情殇/放逐于荒野的祭坛//剁开凸棱的锋芒/绯红/成为一种永恒”。
   以我对文学艺术的阅读和粗浅的理解,我觉得,诗不仅要承载着言志的历史宿命,更要肩负着抒情的重任。因之,我是这样理解抒情和言志在诗歌艺术中的核心价值——抒情是诗的生命,言志是诗的灵魂。
    读王新亮的作品,无处不在地感受到,有股无形的情感,在牵引着我们的阅读神经。他将自己的存在,于潜移默化中揉进了文本之内,并于无声的文字中,跳跃着作者的情感、心绪和血脉。这些宝贵的艺术元素,无论是诗里还是文中都有所体现。
    如《大别山之歌》:在神秘的皖西,这一片深厚无极的土地/让深邃的目光比阳光还要炙热/让苍凉的歌谣比山风还要粗犷/让深色的皮肤比黄土还要淳朴……谁又雕像一般站在长风中/带着热辣辣的期盼/以及艰难的守望/……烟斗在牛的传统中/反复/看大别山的深度…...
    另外《烛的泪》、《父亲》等,也都写的朴实中见真诚,真诚中又情真意切。这种平铺直叙式的情感宣泄,可以推动文本的凝聚力,使读者在情感的渲染下,以达到情感共鸣的诉求。这种情感的诉求是交流的,也是共识的,更是桥梁的。
    情感是创作的命脉,也是文本最能打动人的交流工具。对亲情的自然流露,方显诗人的情之真切,爱之深厚。从而达到“物我两情的血脉贯通”。以此倾诉爱的和谐,情的自然。在文本的笔墨之下,流淌着人间大美的情。俗话说,诗言志,其实,诗歌更是情感的宣泄筒。许多不满和愤怒,往往都是通过诗歌这一通道,传递给这个喧嚣与繁杂的世界的。所有情感的寄托,全都借助文字的翅膀,飞向宇宙大地,飞向一个个读者的心海,从而产生物情相撞的情感共鸣,血脉相通。
   诗写到最后,拼得就是才情和智慧。仅仅靠炒作和噱头鼓吹出来的诗人,最终会被时间忘的一干二净。王新亮的诗都是来自生活和心底的自然流露。其作品朴实无华又富含哲理、发人深思。
   如《火柴》:可怜的一家人/几十口挤在一间没有窗的斗室/就连名字/也全家一个……这哪里是写诗,分明是在写现实生活,写蜗居在一起的可怜人生。接下来,我们再读:每个人都有一颗头颅……一生只发一次言,即使这样,也会争先恐后。也会把人字写的“站着是擎天柱的缩影/躺下是一行燃烧的诗”。
   以物喻人,以物写人。这是一种艺术创作的常规手法,也是一种托物写实的技巧。诗歌不是生活,但,诗歌又是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
   “大珠小珠落玉盘”、“此时无声胜有声”是我此刻的心情,也是新亮诗文给我心潮起伏的跌宕与通融。
    最后祝诗友王新亮,在人生的诗意跑道上“鸿雁西飞十万里”,在前行的跋涉旅途中收获成功的阳光和美丽人生的宽广。





潘莉红*秋枫 发表于 2018-9-11 17:10:19

【新书推介】安徽诗人《王新亮诗文选集》新书发布暨捐赠仪式将与9月15日在阜阳白金汉宫大酒店四楼会议室准时与您见面。

张军 发表于 2018-9-12 21:37:29

祝贺祝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书推介:《王新亮诗文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