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频道官方 发表于 2020-10-13 22:40:23

《李新宇学术文集》(六卷本)后记


    这套文集所收入的,是发表在报刊上而未结集的文章,写作时间是1981——2017,跨越了36年时光。
我于1978年考入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大学四年当中,头两年热衷于文学创作,写诗也写小说和散文,后两年才转向学术研究。开始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则是大学毕业前夕——1982年的春天。
    似乎只是弹指之间,30多年过去了,自己也由满怀梦想的初生之犊变成了双鬓飞雪的世故老朽。一路走来,庸庸碌碌而又跌跌撞撞,常沮丧于时光流逝而一事无成。这么多年,我到底做了些什么?除了教书,大概就是写东西。借着这次编文集的机会略作回顾与反省,并且粗略地做了计算,却发现我的主要精力并未放在写文章,而是用于写书,也就是所谓专著。主要的著作似乎定稿和出版都还遥遥无期,但已经出版的也有《爱神的重塑》《新时期小说的文化选择》《中国当代诗歌潮流》《中国当代诗歌艺术演变史》《走过荒原》《鲁迅的选择》《愧对鲁迅》《盗火者严复》《突围与蜕变》《旧梦重温》《帝国黄昏》《中国共和那一天》等十几种,合计300余万字;加上尚未出版的多卷本《现代中国的知识界》等,加起来大约有600多万字;而在报刊上发表的学术文字,却总共不过400篇,大约300万字。这套文集所收入的,大约250万字。也就是说,除个别文章之外,主要的都在这里了。
    这些文章有的是学术论文,有的则是学术随笔。无论是论文还是随笔,写作时大多没计划,谁约稿就给谁写,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但众所周知,积累多了便很容易合并同类项,从而结集成书,但是,我的文章除了《旧梦重温》和《帝国黄昏》等历史随笔之外,别的都未结集。这套文集所收的,就是这些文章。
    我把它分为6卷,第一、二卷除少量篇什之外,大多写于1980年代中后期和1990年代初。那是我追随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关注其动态的一段时间,大约写下了90万字,其中有作家论,有作品论,也有文学现状的扫描和问题的探讨,本来杂乱地堆在一起,但因为要分为两卷,最后只好分成两类,分别装进两个筐:《文学现象观察》和《作家作品评论》。其实,严格说来是分不开的,因为有时候虽然在谈某个作家或某部作品,批评的却仍然是某种现象。
    第三卷《回望百年文学》应该属于文学史,其中有的是个案,有的是对某些问题的梳理。我个人所比较看重的内容有二:一是“百年中国文学遗憾”的清理,从幸运与不幸,到种种误区;二是百年文学中“知识分子话语”发展变化线索的梳理,从五四时期的辉煌崛起,到战火硝烟中的迷失,到80年代的再崛起和再跌落,这是此前学者少有触及的。关于这两个题目,我曾计划写两本书,一本叫《百年中国的文学遗憾》,一本叫《中国新文学中的知识分子话语》,但直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完成,所以作为散篇收入这套文集。
    第四卷内容比较集中,所收文章都是关于五四的。当然,书名与内容并不完全吻合,因为最后几篇并非“重申五四精神”,而是在重勘五四现场,对一些基本史实进行辨析。这一卷的内容也是计划中要写的一本书,书名就叫《重申五四精神》。从1998年开始,写一篇发一篇,陆续发表了20余篇,却没有写完,兴趣就发生了偏移,勘探和辨析五四的基本史实去了。这就有了五四运动领导者的寻找,有了五四学生与政府关系的考察,等等。鉴于海内外学者在不实史料基础上做出的一些结论,比如指责五四一代人关心文化而不关心制度等,我又不得不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定位和它当时的制度背景等清理出来。所以,将来如果有时间,我也许要在这一卷的基础上写成两本书:《重申五四精神》和《重返五四现场》。
    第五卷的内容比较单纯,都是关于鲁迅的。我写过4本关于鲁迅的书:《鲁迅的选择》《愧对鲁迅》《鲁迅和他的时代》和《鲁迅和当代中国》。前两本出版于十几年之前,后两本却一直没有出版。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在我自己,因为它是我一直开着的“鲁迅研究”这门课的讲稿,一年讲一遍,每次都有所变化,所以准备在退休前后再出版。这些内容有的整理成论文发表在报刊上,现在也都收集在这里。这一集的时间跨度更大,其中《〈阿Q正传〉备课笔记》是我大学毕业前夕到中学实习时写作和发表的,而《鲁迅的遗产与萧军的遭遇》等却是近几年的新作。
    第六卷属于史学。我之所以触摸历史,并非有意要跨学科,而是因为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常常遇到一些使我困惑的问题:阅读原始资料,史实似乎清楚地摆在那里;但阅读权威史著,结论却是另一个样子。那么,历史事实究竟如何?已有成果既然不可靠,就需要亲自去探个究竟。于是,一只脚就跨进了历史学科,从辛亥革 命,到五四运动,再到后来许多重要的时刻,包括一些文化名人和军政要人,原来都有一些积尘需要拂拭,有一些积垢或油漆需要刮一刮。对我来说,这样做的收获甚大,因为每一次回到历史现场,每一次揭开尘封的一角,都会对那个时代的文学和文化产生新的认识。所以,越到后来,我就越热衷于历史本身,作为出发点的那些文学公案反而不重要了。
    在35年的时间里,任何人的思想和认识都不会保持在同一水平,行文的习惯和语言风格也不会一程不变。所以,这些文章无论在思想深度上还是在语言风格上,都会有不小的差距。有的文章虽然编排在一起,但读起来感觉有点不像同一个人写的,这是我要请求读者原谅的。同时,我也想向读者说明:在30多年中,我的基本立足点和努力方向是一致的,这与那些善于转变和进步的学者很不相同。我很守旧,也很固执,一旦做出了选择,脚跟很不容易松动。
    感谢北岳文艺出版社,感谢续小强和范戈先生,他们的厚爱,他们为本书所付出的心血,都是我感激并铭记的!
                                    2017年8月天津社会山花园


作者简介
    李新宇,男,1955年生,山东青州人。1978年考入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任教于曲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同时涉及20世纪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的研究。出版著作有《鲁迅的选择》《走过荒原》《愧对鲁迅》(《帝国黄昏》《带一门学问回中国——盗火者严复》《旧梦重温:**先知的道路探寻》等书,主编《鲁迅大全集》(全33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新宇学术文集》(六卷本)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