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诗讯】“昌吉诗歌创作基地”授牌仪式在昌吉东升鸿福举行
本帖最后由 新疆频道官方 于 2020-12-15 23:50 编辑以诗歌唱颂祖国 以诗歌赞美昌吉“昌吉诗歌创作基地”授牌仪式在昌吉东升鸿福举行
【金海 建东/报道 阿琦/摄影】大地冬雪铺银,庭州诗意浓浓。12月12日上午,中国诗歌在线新疆频道“昌吉诗歌创作基地”授牌仪式在昌吉东升鸿福隆重举行。据了解,这是中国诗歌在线在新疆成立的第二个诗歌创作基地,2018年11月,第一个诗歌创作基地在新疆伊犁挂牌成立。
自治区文联委员、国家一级作家、《新疆文艺界》主编孤岛,昌吉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玛纳斯县作协主席杨立新,中国诗歌在线新疆频道总编辑沙舟,中国诗歌在线新疆频道执行总编辑刘琳,中国诗歌在线新疆频道执行总编辑梁北雁;中国诗歌在线新疆频道执行总编辑党荣理。
参加会议的还有即将要聘任的中国诗歌在线新疆频道“昌吉诗歌创作基地”相关管理人员:巴人,宏宇,寒冰,王珍付,杨仲年,谢延,雷明,蔺旭阳。以及特邀嘉宾诗人:狄永萍女士,赵承东先生,刘岗先生,阿琦女士。
会议由中国诗歌在线新疆频道总编辑沙舟先生主持。
会上,中国诗歌在线新疆频道执行总编党荣理先生首先宣读《中国诗歌在线网》总编辑马启代先生发来的贺词;
中国诗歌在线新疆频道执行总编梁北雁代表新疆频道宣布了“昌吉诗歌创作基地”聘用管理人员名单。
马启代先生说:美丽天山,诗意昌吉。昌吉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在这里活跃着一批诗歌爱好者,他们生活在人民中,用手中的笔书写人民的生活和文化地理。希望广大诗歌创作者在昌吉这块土地上,多出新时代好诗歌,多出新时代有担当的好诗人!
刘琳先生说:美丽昌吉,人杰地灵。昌吉诗歌创作基地的成立,一定会为促进和繁荣昌吉诗歌创作起到有力地推动作用。下一步昌吉诗歌创作基地要认真贯彻“文化润疆”的精神,积极发挥诗歌创作优势,要以积极向上的诗情,去写昌吉赋昌吉唱昌吉,要在昌吉州作家协会领导下,扎根昌吉大地,深入基层人民,写出更多更优秀的诗歌作品,写出反映社会风清气正的好作品,写出反映昌吉各民族在脱贫致富,幸福生活方面的正能量作品来。
杨立新先生说:中诗在线新疆频道多次推出昌吉作者的诗歌专辑,除了大家的这勤奋创作外,我们要特别感谢诗人沙舟先生,他为扶持壮大昌吉地区诗人队伍,发展和繁荣昌吉地区诗歌创作作出了不懈努力。“昌吉诗歌创作基地”的成立,让我们继续坚持文化自信、守正创新,以“文化润疆”为己任,以庭州大地为辽阔的空间,以人民为创作的源泉,旗帜鲜明地热爱土地、回归土地、感恩土地、歌唱土地,让我们的诗歌艺术在大地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孤岛先生贺词说:正值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之际,我们迎来了中国诗歌在线新疆频道“昌吉诗歌创作基地”的成立,今天很高兴与各位昌吉诗人作家欢聚一堂,共同祝贺!在此我代表《新疆文艺家》杂志,向昌吉诗歌创作基地致以诚挚地祝贺! 诗言志,歌咏情。希望“昌吉诗歌创作基地”广大诗人要立足基地,以饱满的激情,为时代讴歌,为祖国歌唱,为家乡抒情,到人民中去,写出好的作品,彰显时代美韵,为认真贯彻“文化润疆”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诗歌创作和交流活动,为新疆昌吉诗歌文化的繁荣作出贡献。
会上,孤岛先生,沙舟先生向昌吉诗歌创作基地进行授牌;
杨立新先生,刘琳先生向昌吉诗歌创作基地授旗;
新疆频道相关人员为聘用的昌吉诗歌创作基地管理人员一一颁发了聘书。
会上,宏宇先生代表昌吉诗歌创作基地作表态发言:新成立的‘昌吉诗歌创作基地’将以饱满的激情,为时代写诗,为祖国歌唱,到人民中去创作出更多接地气的诗歌作品。办好“基地”诗歌创作,夯实文学创作基础,深入挖掘昌吉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展丰富多彩的采风交流活动,为诗歌创作提供鲜活的素材,努力构建和谐愉快的创作环境。新疆是个好地方,我们要立足基地,推出好文佳作,依托基地,彰显时代美韵,吸引诗歌爱好者切身感受大美新疆,感受美丽昌吉自然人文风情、品味昌吉文化的深厚底蕴。
会议上,蔺旭阳先生向昌吉诗歌创作基地赠送“到人民中去”的长幅书法作品,为诗歌创作基地成立祝福。
会议上,大家欢聚一堂,就诗歌创作畅谈了各自的创作心得。席间,老诗人刘琳、巴人,新诗爱好者阿琦即兴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歌作品,为活动增添了浓浓的诗意气氛。
中国诗歌在线新疆频道总编辑沙舟作会议总结,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抓好媒体宣传。首先要命好题写好稿,昌吉创作基地要安排专人写稿,其次要把好文字关方向关,努力让各新闻主流媒体给予突出报道;二是抓好诗歌创作。昌吉诗歌创作基地的创立,无疑为更多业余诗歌创作者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平台,常交流多写作,诗人要把更多的笔墨触角放在基层,放在人民中和土地上;三是创作正能量作品。诗人的诗歌创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满腔热情讴歌时代主旋律, 创作出更多更好体现时代精神、展现昌吉风貌的优秀诗歌作品来。
此次活动得到了《中国诗歌在线》《新疆文艺界》杂志《今日头条》《中国先锋作家诗人》《屯河胡杨》等媒体的大力支持和新闻报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