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发表于: 2021-4-21 21: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康河新书|《没有终点的旅程: 杨克诗歌精选集》在英国出版


编者按


在当今中国的社交媒体上,诸如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杨克是最为红火的中国资深诗人之一。

不少人对杨克都有这样的评价:永远在路上。

对于新生事物,他永远报以孩童般的好奇心。作为写作经历超过40年的“老”诗人,敢于、善于利用最新的媒体渠道来传播诗歌、弘扬诗歌、鼓励更多年轻人加入到诗歌写作的行列中来,杨克在近年来做出了大胆的尝试。


诗人杨克在1980年代


杨克现任中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主任、云山讲座教授;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诗歌研究院研究员。

在诗歌专业领域,杨克被誉为是当代汉语诗人中一以贯之,具有个人化历史想象力和求真意志的诗人,其城市诗歌写作开启了某种意义上的主体性。三十多年来,他的现代诗走在“另一条大道上,那里有广阔的情感和传统的支撑,诗人可以大踏步走在人群前面”。

从1980年代开始,杨克先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台湾华品文创有限公司出版了《杨克的诗》、《有关与无关》、《我说出了风的形状》等十一部中文诗集、四部散文随笔集和一本非虚构类文集。诗文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中国新诗百年大典》等四百种选本。同时主编了《中国新诗年鉴(一九九八-二零一九年度)》、《<他们>十年诗歌选》、《给孩子的一百首新诗》等诗集,曾获得广东鲁迅文艺奖、首届双年十佳诗人奖等外国、中国大陆和台湾文学奖等十多种奖项。




2016年,杨克与北岛、欧阳江河等诗人

与艾伦.麦克法兰院士

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举办的诗歌论坛上合影留念



在国际诗歌领域,杨克的作品也备受瞩目。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他的诗歌积极关注中国当代的社会经济发展,其内涵深邃,却又有着复杂中的单纯,那是“万物归一”的感觉。在某些严肃与厚重的主题之中,他的诗歌又有着一份透明的清澈,朗读起来充满着音乐般的韵律感。
日本著名诗人平田俊子评论说:
“杨克的诗中既有最悠远的历史感,又有最先锋的现代感,主题非常广阔,有社会的主题,也有挖掘心理深层秘密的主题,让人耳目一新”。
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评论说:
“在关于人物的写作方面,杨克都有一种深切的同情和共鸣,有着对千万个辛勤劳作者的尊严和抗逆力的认可。从他的诗歌作品里,我们听到了人们所遭受的苦痛以及自有的力量。
杨克的诗歌作为一种非凡的洞察,不论对于永恒的中国,或是这个星球上发生过的从乡村到城市生活的最迅速的变迁,都有着非凡的价值。杨克的这些诗作,将成为未来的一种重要历史文献,展示一个敏感而才华横溢的观察者,对于刹那间永恒和一沙一世界的持久的捕捉,而唯有诗人能做到如此。这些作品对于中国以外的世界也是重要的,因其对一个地方——如此陌生,然而在其深度上,又如此熟悉——给予了独特的一瞥。”
杨克在日本思潮社、美国俄克拉赫马大学出版社、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多种外语诗集;曾获得英国“剑桥徐志摩诗歌奖“、罗马尼亚出版版权总公司“杰出诗人奖”。
在杨克所参与的多个国际诗歌活动中,他与剑桥的缘份很是深厚。2016年夏天,他受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终身院士艾伦·麦克法兰教授邀请访问剑桥,参与第二届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
在国王学院举办的“徐志摩国际诗歌之夜”和“院士花园读诗会”上,杨克为数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学者、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朗诵了他的诗歌,广受好评。


2019年,杨克在访问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期间,
赠予艾伦·麦克法兰教授他的新书


2019年秋,杨克再次受邀访问剑桥大学,期间在国王学院里参观了新建成的“徐志摩花园“。他的老朋友艾伦·麦克法兰院士,特别为他的来访组织了一个小型的“杨克诗歌音乐会”,地点就在“徐志摩花园”中。

当天参与活动的嘉宾,包括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亚瑟奖获得者Hebert Huppert教授,国王学院院士、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Alan Macfarlane教授,英国资深诗人与编辑Lucy Hamilton,英国历史学家Sarah Harrison,来自中国的资深诗人梅尔女士,以及旅英作家与资深翻译家陆文艳女士等。

在由剑桥大学青年音乐家演奏的、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中,杨克朗诵了《东方情调》、《北方田野》、《风中的北京》等他的代表作品。





在徐志摩花园中特别举办的“杨克诗歌音乐会”


在2019年于剑桥举办的“杨克诗歌音乐会”上,杨克朗诵了不少诗歌。一年多之后,这些诗作被收录在名为《没有终点的旅程:杨克诗歌精选集》中。近日,该诗集(中英文双语版)由康河出版社在英国出版,即将全球发行。

这本诗集被收录在英国剑桥“康河CamRivers”国际诗人作品精选(中英文双语)百卷本之中。

这套丛书是目前在中国海外出版的,规模最大的中英文双语、个人诗歌作品精选集之一,是康河出版社在中外文学交流方面的重点项目。

目前已有四十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与康河出版社签约,将他们的个人作品精选集出版、收录在这套系列丛书当中。

这套书充满创意的跨界多个文学艺术门类,包括文学、音乐、绘画、朗诵艺术等。其中部分诗歌,由中英两地知名作曲家谱曲、两地音乐家演奏与演唱。图书的封面与插图,来自于各国艺术家。诗歌的有声版,由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诗人与艺术家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演绎。




Journey Without Destination

A Poetry Collection

Yang Ke



《没有终点的旅程:杨克诗歌精选集》
01
左中括号
序 言
左中括号
杨克的这本最新中英文作品集,精选了他在过去20年中所写的最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作品,由英国资深诗人与文学编辑露西·汉密尔顿担任内容主编,由著名美国汉学家、翻译家丹尼斯·梅尔,美国诗人大卫·阿莱德,汉学家与翻译家西门·帕顿,旅英翻译家、剑桥大学英语文学硕士陆文艳等翻译,并经资深编辑、剑桥大学英语文学博士艾玛.诺夫德担任英语语言编辑。

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国王学院院士、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艾伦·麦克法兰特别为他的诗集写下序言:


我曾在剑桥和中国的多个场合见到诗人杨克。很高兴他能多次参加我担任主席的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并荣获诗歌奖。因此,能给各位诗歌爱好者们,介绍杨克即将在剑桥康河出版社出版的诗集,我感到特别荣幸和喜悦。
众所周知,在所有艺术形式中,诗歌是跨文化转译领域里最难的一种。音乐、绘画、戏剧都因其特有的表现形式,更容易为人所欣赏。但诗歌是多层面的,并指向词语之外的诸多元素,而这些元素已储存在与诗人有着相似文化和语言背景的读者的先有经验之中。那么,当诗歌被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的时,在词语字面意思之外所指涉的大部分内容都会丧失,例如节奏、韵律和修辞,而这些内容也往往正是诗歌最初创作的原始驱动力。
考虑到上述情况,我原以为听到和阅读杨克的诗歌时,我会感到有些的失望与迷惑,一如我读翻译成英文之后的中国诗歌而常常感受到的那样。然而,情形并非如此(其中原由我将稍后简要解释)。相反的是,杨克的诗让我想起其他现代诗人——叶芝、奥登、T.S.艾略特和迪兰·托马斯,阅读杨克的诗歌带给我同样多的,或几乎同样多的愉悦体验。
这固然部分因为我从十七次到访中国的经历中,对这个国家的风景和人民有所了解,故而能填充杨克文字中的某些画面。但仍有其它特质使得他的诗歌强劲有力,即使在英文译文中。无论在杨克的文字或文字所表达的思想里,都有一种巨大的能量和运行力,而在其内核中又有一种与之对比的宁静与和平。我不知道这是否与作品中的佛教或道家的冥想张力有关?
还值得一提的是,杨克的每首诗在内容和主题上的多样性。它们的范围小至对一朵花或一滴雨的瞬间观察,大至对整个星球(如《地球苹果的两半》)甚至整个宇宙的解读。这些内容和主题各不相同,含括了从扎根于自然与植物之爱的乡村,到当代的城市景观。这些元素有效地混合在一起,现代中国的城市扩张遇见古老农耕中国的小片土地(如《在东莞遇见一小块稻田》),或者城市成为生命植物(如《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它们同样捕捉到中国本身巨大的多样性,跨越各个省份,辨认不同的人民(如《人民》)。
在关于人物的写作方面,无论是“特蕾莎修女”或普通中国劳动者,杨克都有一种深切的同情和共鸣,有着对千万个辛勤劳作者的尊严和抗逆力的认可。从他的诗歌作品里,我们听到了人们所遭受的苦痛以及自有的力量。这也引领诗人进入到某些关于社会不公、官僚主义、国家谎言和权力虚伪的不无讽刺的评论中去(如《有关与无关》)。很显然,诗人了解真实的劳作生活是怎样的。尽管他自己有着国际声名和文化地位,但他依然认同普通劳动者。
在英文的译文中,难以辨明杨克的中文诗歌技艺多么高超,因此我必须接受他在中国获得诸多奖项,并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的事实,以此证实他的能力。当然,这本诗集中的英文版诗歌作品翻译得很优秀,因而充满了有效而强力的暗喻,使用惊人而富于唤醒性的语词,让精神随着不同的节奏而推进。
杨克的诗歌使我想起了伟大的中国绘画。前景、劳动人民、观察细致的风景都被描绘得精细入微。在此高度之后,薄雾缭绕的精神高山,思想和情感的高峰,在空间或时间的纬度上,都指向了广阔的中国景观(如受道家影响的《石头》)。
诗歌是宝贵的。杨克的诗歌作为一种非凡的洞察,不论对于永恒的中国,或是这个星球上发生过的从乡村到城市生活的最迅速的变迁,都有着非凡的价值。杨克的这些诗作,将成为未来的一种重要历史文献,展示一个敏感而才华横溢的观察者,对于刹那间永恒和一沙一世界的持久的捕捉,而唯有诗人能做到如此。这些作品对于中国以外的世界也是重要的,因其对一个地方——如此陌生,然而在其深度上,又如此熟悉——给予了独特的一瞥。
—— 艾伦 • 麦克法兰

I have had the honour to meet the poet Yang Ke on a number of occasions in both Cambridge and China. I have enjoyed his presence at the Cambridge Rivers Xu Zhimo Poetry and Arts Festival, where he was awarded a special prize. So, it is an  honour and pleasure very briefly to introduce a collection of his poetry to be published by Cam Rivers Publishing.
It is well known that poetry is the hardest of all art forms to translate between cultures. Music, painting, drama can all be appreciated for themselves, but poetry is multi-layered and refers to many things outside the words, already stored in the reader's experience. Almost all of its references are lost in translation, as is much of the rhythm, rhyme and diction, which gives the original force. So, I had expected that when I came to hear and read Yang Ke's poetry I would feel the same sense of disappointment and puzzlement that I normally feel when I read Chinese poetry in translation. Yet, for reasons I shall briefly try to explain, this is not the case. Instead, I read his poems with as much, or almost as much, pleasure as I read other modern poetry which I find he reminds me of – Yeats, Auden, T.S. Elliot, Dylan Thomas.
This is in part because I know the landscapes and people of China from seventeen visits there, and can thus fill in some of the picture round his words. Yet there are also other features which make his poetry powerful, even intranslation. There is great energy and movement, both in the words and ideas, and yet there is also a contrasted stillness and peace at their heart. I wonder whether this is related to a Buddhist or even Daoist meditative strain in the work?
There is great variety, both within each poem and in the subject matter of the poems. They range from minute observation of a tiny flower or rain drop, to the whole of the planet (as in 'Two Halves') or even the whole cosmos. They vary from the rural, rooted in a love of nature and plants, to the contemporary urban scene. Most effectively, there is a blending of the two, where the urban sprawl of modern China meets pockets of the old agrarian China (as in 'Small Rice Field'), or where the cities become living plants (as in 'Pomegranate'). They also capture the huge variety of China itself, ranging across it provinces, and picking out its diverse population (as in 'Chinese People').
In its treatment of people, whether it is 'Mother Teresa' or ordinary Chinese workers, there is a deep sympathy and empathy, an acknowledgement of the dignity and resilience of the millions of hard-working human beings. We hear of their suffering and their strength. This also leads the poet into some withering comments on social injustice, bureaucracy, state lies and thehypocrisy of power (as in 'Related and Unrelated'). It is clear that the poet knows what working life is like and that despite his international celebrity and intellectual position, he still identifies with ordinary workers.
It is difficult in a translation to tell how effective Yang Ke's technical skills are, so I have to accept that the many prizes he has won in China, and the fact that he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several languages, attest to his ability. Certainly, the poems are excellently translated so that they are filled with effective and powerful metaphors, employ striking and evocative words and phrases, and carry the mind along with a varied rhythm.
Yang Ke's poetry reminds me of great Chinese painting. The foreground, the toiling workers and the minutely-observed landscapes are meticulously described with an excellent attention to detail. Behind this rise the misty mountains of the mind, tall peaks of thought and emotion which point to the vast landscapes of China, both in space and time (as in the Daoist-influenced 'Stone').
The poetry is valuable as a remarkable insight into both timeless China, and the most extraordinarily rapid transformation from rural to urban life that has ever happened on this planet. The poems will be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document in the future, showing a sensitive and highly talented observer permanently capturing, as only poets can, eternity in a moment,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They are important for the world outside China in giving unique glimpses of a place which is so foreign, and yet, in its depths, so familiar.
Professor Alan Macfarlane FBA

诗歌欣赏

诗人|杨克

读诗人|Alle Hsu|Aidan Semmens

康河上的阅读©网络

逆光中的一棵木棉
• 杨克 •


梦幻之树   黄昏在它的背后大面积沉落

逆光中它显得那样清晰

生命的躯干微妙波动

为谁明媚  银色的线条如此炫目

空气中辐射着绝不消失的洋溢的美

诉说生存的万丈光芒

此刻它是精神的灾难

在一种高贵气质的涵盖中

我们深深倾倒

成为匍匐的植物



谁的手在拧低太阳的灯芯

惟有它光焰上升

欲望的花朵  这个季节里看不见的花朵

被最后的激情吹向高处

我们的灵魂在它的枝叶上飞

当晦暗渐近  万物沉沦

心灵的风景中

黑色的剪影  意味着一切




A Kapok Tree, Backlit at Sunset

• Yang Ke •


Tree of dreams   as the expanse behind it sinks into twilight

Its backlit shape takes on a special clarity

There is a hint of swaying in its living upper limbs

For whom this loveliness   these eye-catching pastel lines?

Overflow of lingering beauty radiates into the air

Telling its tale of survival as far as light reaches

In this moment’s cataclysm of the spirit

Enveloped in an aura of nobility

A tree toward which we lean admiringly

On the point of crawling in supplication



Whose hand is turning down the sun’s lamp-wick?

Only its flames are still leaping

Blossom of desire   this season’s invisible flower

Being blown toward high places by the final passion

My soul flies on the branch tips

As gloom closes in   all living things sink into it

In the scenery of the spirit

The silhouette one presents   means everything





下一秒钟也许就猝不及防
• 杨克 •


一阵风,突然吹掉枝头上雀跃的花

石片在河面划起水漂,猛地下沉

晶莹剔透的灵魂,露珠在草尖小憩

片刻安然坠落

冠状病毒的子弹在飞

生命像毛玻璃一块接一块碎裂

下一秒钟也许就猝不及防



白云比一片口罩干净

天空和湖泊悠扬层层叠叠的蓝

世界还是依着它的秩序运转

太阳从夜莺欢快的弹舌音里跳起

响亮的光焰漫过市区的噪声



除了人,见面惴惴不安

奶牛,绵羊,蛇,它们反而大自在

动物园的狮子与老虎

还有自然界草叶藤蔓树木和溪流

享受难得的宁静,疫情与万类无关

鸟在天上飞,鱼在水里游

更能接近造化的磁场



天总会黑,天总会亮起来

而繁星满空是留给守夜人的




Perhaps Caught by Surprise Next Moment
• Yang Ke •


A gust of wind, blows the dancing blossoms off the twigs

A skimming stone causes ripples, and suddenly sinks

Crystalised soul, the dew rests on the blades of grass

It swiftly falls quietly and peacefully

The bullets of coronavirus fly

Life is shattered like frosted glass, piece by piece

You may be caught by surprise next moment

The white cloud is cleaner than a mask

The sky and lakes gracefully form layers and layers of blue

The world still revolves by the laws of nature

The sun springs out from the joyful song of the nightingale

The loud rays drown out the noise of the city
Only the humans dread meeting up

The cows, sheep and snakes still feel relaxed

The lions and tigers at the zoo

And the grass, leaves, vines, trees and streams

Enjoy the rare tranquillity

The pandemic does not touch flora and fauna

The birds fly in the sky, the fish swim in the water

They are closer to the world’s magnetic field
Day will become dusk, and dawn will break

A sky full of stars reserved for the night watchman


Translated by Wenyan Lu





诗歌作者

杨克

Yang Ke



杨克是当代汉语诗人中一以贯之具有个人化历史想象力和求真意志的诗人,其城市诗歌写作开启了某种意义上的主体性。30多年来,他的现代诗走在“另一条大道上,那里有广阔的情感和传统的支撑,诗人可以大踏步走在人群前面”。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台湾华品文创有限公司等出版《杨克的诗》《有关与无关》《我说出了风的形状》等11部中文诗集、4部散文随笔集和1本文集,日本思潮社、美国俄克拉赫马大学出版社、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多种外语诗集,诗文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中国新诗百年大典》等400种选本。主编《中国新诗年鉴(1998-2017每个年度)》《给孩子的100首新诗》等。

他曾获英国“剑桥徐志摩诗歌奖”、罗马尼亚出版版权总公司“杰出诗人奖”,广东鲁迅文艺奖、首届双年十佳诗人奖等外国、中国大陆和台湾文学奖十多种。在深圳美术馆等举办过诗书个展。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主任、云山讲座教授,北京大学诗歌研究院研究员。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英文朗诵者

艾伦·麦克法兰

Alan Macfarlane



艾伦·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是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

有着学界“萌爷爷”之称的麦克法兰教授,早年就读于英国知名私立学校牛津“龙校”和“赛德伯中学”,随后在牛津大学获得历史学本科与博士学位,又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获得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在剑桥大学执教逾40年。作为世界知名历史学家与人类学家,他著述凡20余种,包括《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玻璃的世界》、《绿金:茶叶帝国》、《日本镜中行》、《资本主义文化》、《现代世界的诞生》等,被译为多种文字,其中多部著作有中译本。

他对于玻璃与茶的全球影响力研究,在科学界、人文社科界和艺术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被《Science 科学》等世界顶尖杂志及出版社出版。




内容主编

露西·汉密尔顿


Lucy Hamilton



露西·汉密尔顿(Lucy Hamilton),诗人、文学编辑与写作导师。2008年至2018年参与主编《长诗杂志》(Long Poem Magazine)。她在诗歌学校和剑桥大学开展关于诗歌的讲座,同时也是一名诗歌创作导师。目前是康河出版社的资深文学编辑,因工作关系曾多次到访中国。

露西共出版三部作品集,2012年由Shearsman出版社出版的《跟踪者》(Stalker)入围英国前进诗歌奖最佳诗集奖。露西·汉密尔顿从自己的中国之行和阅读Alfred Huang译著英文版《易经》得到灵感,创作了一些诗歌,这些作品已于近期发表。作品《信使》(Messengers)被评为《阿耳忒弥斯》(Artemis)杂志2020年度一等奖。

露西是剑桥康河出版社的老朋友与资深同事,曾多年参与主持徐志摩诗歌艺术节,任诗歌艺术节理事会理事。





朗诵者

徐文慈

Alexandra (Alle) Hsu



徐文慈,导演、制片人,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获得纽约大学帝势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学位,和斯克利普斯学院文学学士学位。

她的本科毕业作品《女性:从文化革命到资本主义革命》(Women: Cultural Revolution to Capitalist Revolution)获波莫纳学院艺术博物馆2011年“中国洞察力”奖项。她制作的短片《苏菲》(Sophie)和《回家的路》(Our Way Home)在全球20多场电影节上展出,其中包括奥斯汀电影节、福伊尔(北爱尔兰)电影节、好莱坞短片电影节等奥斯卡官方指定电影节首映式。

徐女士目前正在进行另外两部短片作品的后期制作。她曾是SFFILM电影馆成员,在SFFILM的支持下成功制作第一部故事片《女王》(Queens);在第20届APAture艺术节中作为卡尔尼街工作室(Kearny Street Workshop)杰出电影艺术家得到美国NBS新闻(NBC)专题报道;并受邀为美国CBS领导力挑战赛执导短片。她于去年加入美国华美协进社青年领袖圈,致力于促进中美友好交往关系。

徐文慈女士,也是中国著名诗人徐志摩与他的第一位妻子张幼仪的曾孙女。她和家人曾多次前往英国参与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



艾丹·塞门斯

Aidan Semmens



艾丹·塞门斯(Aidan Semmens),1978年荣获剑桥大学“校长诗歌奖章”。他共出版了5部诗歌集,最新诗集《会有歌声》(There Will Be Singing)于2019年由Shearsman出版社出版。艾丹·塞门斯目前也是一名记者与编辑,在英格兰萨福克郡工作。他还运营着2013年创建的线上诗歌杂志《莫利·布鲁姆》(Molly Bloom),并曾在1980年创建了同名纸质杂志。徐文慈,导演、制片人,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获得纽约大学帝势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学位,和斯克利普斯学院文学学士学位
跳转到指定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山东

山东

主题:1433 | 回复:2353

每日好诗
|
每日诗讯
精彩直播
孙晓娅从中国雪都《漂往远海》

  导读:《漂往远海》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近期由北京 ……

点击参与往期回顾
诗人榜
丰车

诗歌主题:6482

罗志海

诗歌主题:4487

石梅

发帖数:14029

月光雪

发帖数:7211

丰车

发帖数:6482

缘圆阁主

发帖数:5264

罗志海

发帖数:4487

妙庆居士

发帖数:4155

南岛(青衣童生

发帖数:3636

田间识字翁

发帖数:3149

劳士诚

发帖数:2949

洗涤心灵的雨

发帖数:2681

关注中诗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诗在线

© 中诗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11600号-1 技术支持:壹网

联系邮箱|手机版|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