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6日上午,“墨许飞白——李青松作品展”在山东省文化馆一楼西厅开幕。展览共展出李青松花鸟作品70余幅,书法篆刻作品30余件,均为其精品力作。其花鸟作品以书入画,意态奇逸;书法篆刻作品笔笔见性,古拙大气,得到参观者的一直好评。
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山东书协副主席于明诠先生在致辞中说:“我跟青松是乐陵老乡,青松在我们老家是非常有名的才子,少年便享盛名。这些年青松投身艺术,成果丰硕,此次展览中有书、有画、有篆刻,有巨制,也有小品,令人眼前一亮。尤其是书法方面,青松这几年写碑,今日我们看到他的书法略有点‘怪’,事实上这些‘怪’均是来自碑刻,来自龙门二十品、《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的结体用笔,均有出处。此外,青松这次展出的小作品也颇有灵气。书、画、篆刻这三者格调统一,融合的特别好。总体感觉就是他笔墨扎实,富有才情,不囿于一家且有非常好的探索精神。希望青松在以后的艺术道路上再努力拼搏,取得好的成就。”  观众在李青松作品前 山东省美协顾问、济南市美协名誉主席韦辛夷先生用八个字来评论李青松的画——学有所成,自成一家。他说:“李青松的作品博采众长,历代大家作品中的特点他都有所吸取、体现,他用笔泼辣大胆,狠、准、稳。而且在中国画中,水法大于墨法,青松的作品把水墨写意画中‘用水’这一关键点把握的很好,这很难得。”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李青松花鸟作品  李青松花鸟作品 展览现场展出的李青松多幅大写意花鸟,阔笔纵横、水墨淋漓。葫芦、牡丹等小品画也是以书为骨,稚拙无饰。这些花鸟作品与他那些结体结实、枯湿相宜的书法相对照,更是彰显了清新的山野之气和生生不息的草木精神。  李青松花鸟作品  李青松书法作品 书法家曾翔曾如此点评李青松的书画印作品:“青松的书画印就是‘功性’双修,他在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个人性情和审美情趣的表达,散怀又不失法度,入古又不乏新意,刀笔相融,笔笔见性,古拙大气。青松以书入画、入印,他把对书学的研究转化成绘画与篆刻语言抒写性灵,神韵、情趣、厚重并存。”  李青松,1977年生,乐陵人,号宽斋。职业艺术家。一九八六年师从启功先生学习书法绘画。后师从王镛、杨振熙、胡抗美、曾翔先生研究金石书画。书宗秦汉六朝,参悟宋元明清及近代遗墨,以书入画,金石同参。 近年来,李青松在书法、大写意花鸟、戏曲人物以及篆刻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作品在格调、悟性、才情、功力方面都深受业内专家称誉。 展览将展至11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