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查看: 690554 | 回复: 0

温雅
发表于: 2022-7-15 09: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山》
中国的地市,大多都有龙山、凤凰山之名,以《龙山》《……龙山……》为名成书的地方志、故事类作品,超逾百数。古文化考古中有以龙山命名的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故龙山单体虽小,但遍布全国,连而视之,虽五岳不可比其广阔,不可以无名小山视之。
《龙山》一诗,概以龙图腾文明之名,统中华诸山,抽象为一体,而写中华气象与精神。正因龙山之实体乃中华气象与精神,故而成就超33维之作品。

我本鲁(莒)庸人,来游蜀仙地。杜宇夜啼,望帝遗枝,女歌频传落花溪,一声长笛蜀天碧!人道蜀山奇诡匿仙踪,蜀云玄迷未可知。我道临高正可呼秋雁,云深才好觅仙屐。
始惊蜀天清兮蜀云幻,复叹蜀水妙兮蜀山奇。蜀山奇,望八极,祁连天山坐相望,昆仑唐古横断西。龙山分列江河措,经纬纵横华夏依。山拱河卫形不尽,山依河倚势无圻。万屹千岏争攘攘,千崷万岘拥熙熙。天高地远连六合,深形大势八荒弥。白云深处倾玉帘,山径危绝挂天梯。千林怪木击风鼓,万丈嶰壑响鸣镝。仰望雄山不见天,俯视云林莫知底。
日月合易,象在龙天,天予华夏,富诸龙山,其时至中华,气象伟万千。铁嵴(骨)万里根盘(牢)地,绿甲千旬气弥天。险峰直上,群岩叠悬,壁立雄嶂神斧削,插天奇屹(峰)仙剑寒。岠(山)中仰视遮高天,遥观青翠叠重峦。风云万岭浮天际,光雨千溪落地渊。崇嶟气激嘘长啸,巇峪潮生泛疾漩。虎吼熊咆林间纵,鲲腾蛟跃浪中翻。庸人远望已胆颤,壮士临之乐登攀。
传说伏仙草、栖猛兽,藏异果、远尘凡。巨鲲自觉虾蟹小,雄鹰当看燕雀低。深潭无波隐蛟龙,任人垂钩下网捕鳞虫。仙猿尖啸穿云林,目难追兮树森森。时见苍鹰搏狐兔,又几多险涧跃猛虎。
峻拔雄山接海日,浩荡高风贯寰宇。龙山雄伟势腾天,鲲流滔滔汇海去。地陷东南水流补,天倾西北山为柱。万年凝雪披白玉,千秋木落飞鸿羽。敬此青山高,爱此大江阔,大日迎我登顶来,长风为我廓天宇。千旬荡波映月轮,万里扬风摇海日(开海雾)。波流不可息,长风荡未已,我心归何处?
我叩天门欲归去,诸仙纷言世悲苦。凤凰金台萧宜弄,麒麟玉阁书可读。捧日高标六龙行,量天振翼鸿鹄举。秋清云淡高风便,事业名山当自许。千劫万世谁成仙?仙人悲泪竟如雨。雨映林光千涧涨,风掠云根万峰浮。龙山腾跃势欲飞,霸世雄峰连天路。
旧传海上有仙山,烟云轻渺虚无间。香花宝华如珠玉,青松扭曲若龙盘。海岛终为一隅地,雄奇正叹龙山前。岩际古松枝摩天,岫窟渐没失云烟。奇石嶙峋仙布阵,怪树舞风旗招展。隐隐洪钟松外传,霭霭云生峰不见。峙列雄峰遮断天,乱布云林迷仙眼。天风旋岚绝飞鸟,峭壁穿云跌虎豹,唯大丈夫可登攀。天渊精气混云岚,旭日磅礴千峰巅。仙花香传九万里,苍木耸霄绿藤悬。明月轮转过九天,九霄风贯忽然间。白云如海冰冻结,奇松顶雪意凌寒。
秀峰入云三千尺,直接明月照琴台。
峻列雄峰挂奇(巉)岩,仙云缭绕覆大千。龙山坐镇天地间,鲲河奔冲永不闲。
绝岭遥遥缠复绕,万龙聚首共来朝。千秋万代有天骄。
风来松海万重涛,雨落涧林千龙啸。中有仙人乐逍遥。

在解构《龙山》的过程中,当解构出《龙山》的多维修辞时,最终确定了喻诗学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诗学体系。所以也就有了喻诗学四部曲的创作、出版。
最初解构出《龙山》单句33维的时候,王子居觉得很难接受,喻诗学虽然逻辑论证上没有问题,但一向严谨的他还是要到中国古诗词中去寻找事实上的支持,于是在创作了《古诗小论2》。
喻诗学四部曲是一个奇怪的体系,它一百万余字内容,创作的本意是为了讲清《龙山》的33维诗境的。
而王子居解构《龙山》这首诗时采取的体系也很特别,正常讲诗,是一句一句,一段一段,从单句到整体来讲的,这是一个纵向的体系。但王子居解构《龙山》时,是用喻诗九道中的辞、意、气、喻的体系来解构的,也就是他其实并没有充分地讲《龙山》的诗意、艺术特色,而是用喻诗四道,每一道中的每一维,来贯通出《龙山》中具有这一维的句子,所以《龙山》一书中我们只举了数联来讲喻诗多维是如何组合贯通的。
也就是说,《龙山》一诗的解构,运用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体系结构,只作了粗举,没有细解。当然,仅有的几联细解也足以窥见《龙山》的艺术特色了。

让我们先从辞维看起:
《龙山》的辞格中,可能用得最好的是隐喻和用典,但隐喻是被归入喻维的,所以不在辞维里讲,另外对偶由于是诗歌中的常规辞维,所以也没有讲,而是着重讲了对比。用得少的辞格,则只做了略讲。
另外,整体辞格没有讲,如拟人、隐喻、象征等的整体辞格未讲,只讲了单句中的拟人辞格。

《龙山》中辞维的内容并不少,我们会续贴来讲。



对比和对偶

《龙山》一诗,基本是对偶的,但很明显的,王子居在利用对偶产生更好的诗意、更好的气韵时,还刻意避免了排律的僵化、呆板,使得整诗对偶与散行交替,从而在气韵上实现了丰富的变化。中国诗歌中尤其是律诗必有两联要求对偶(初盛唐古律要求对偶,近体格律诗中的对仗还要求平仄),而对偶这一形式中,很多对偶其实就是对比。对偶我们就不讲了,我们只讲对比。
除了对偶形成的对比外,《龙山》里面,对比的修辞手法运用得很多,如同用典是成段运用,王子居在对对比的运用中也一样整段对比,如开头第一段的整段用典之外还有整段对比:

我本鲁庸人,来游蜀仙地。杜宇夜啼,望帝遗枝,女歌频传落花溪,一声长笛蜀天碧!人道蜀山奇诡匿仙踪,蜀云玄迷未可知。我道临高正可呼秋雁,云深才好觅仙屐。

鲁庸人和蜀仙地事实上是存在一个庸和仙的对比,而杜宇夜啼望帝枝和女歌频传落花溪也是一个对比,是一个凄苦和享乐的对比、古与今的对比、文化遗失和现实世界的对比,而“人道蜀山奇诡匿仙踪,蜀云玄迷未可知。我道临高正可呼秋雁,云深才好觅仙屐”中人与我也形成了一种对比。
上面是一段非常明确的整段对比,还有一种整段对比是在倒数第五段,先说“旧传海上有仙山”,然后讲“海岛终为一隅地,雄奇正叹龙山前”,不过诗歌偏向的是龙山,讲龙山的多,它的对比在比例上是不对称的。
在这一大段中,除了整段形成一个大对比外,王子居还在局部形成了一个四句对四句的阴阳对比(见下)。
最后的两段也是一种对比:

绝岭遥遥缠复绕,万龙聚首共来朝。千秋万代有天骄。
风来松海万重涛,雨落涧林千龙啸。中有仙人乐逍遥。

它在表面上是仙和凡的对比,事实上也是仕和隐的对比、功与学的对比,而

秀峰入云三千尺,直接明月照琴台。
峻列雄峰挂奇(巉)岩,仙云缭绕覆大千。龙山坐镇天地间,鲲河奔冲永不闲。

这两段也算是一个对比,它是世界之上的精神境界、哲学境界和世间的精神、哲学境界的一个对比(上段的哲学、精神可见上节讲用典时所讲,下段的精神、哲学可见后面所讲,此处略)。而上面四段,整体上又是一个大对比,一个仙界人间的反复对比。如果这种大段落的诗意反复也算是一种修辞手法,那么这几句中的单句事实上就达到了六种修辞(由于对偶也是一种修辞手法,如果我们要将这一点也算进来的话,那它可达到七字七修辞)。
这种大段落构成的诗意反复,较之现代语法中那简单的字词的反复或者说回环,其实是一种升华,它与对比等语法相结合,从而构成诗意上的强烈对比。如果说在它们中间能找到现代修辞定义之意义上那种隐藏的僵化句式的话,那就是一段讲人间,一段讲仙界,从而形成一段为实,一段为虚的对比。
很明显的是,最后两段,王子居是刻意对传说中的仙界和人间做了一个对比,这个对比其实包含着一种矛盾的思想,即仙之自由与人之功业之间的矛盾(出世入世的矛盾)。当然,它主要还是讲中华文化隐与仕、无为与有为的两个哲学方面,两相对比,互相映衬,从而增强了《龙山》的文学之美、文化内涵、哲学之美、精神意蕴。
如果说“始惊蜀天清兮蜀云幻,复叹蜀水妙兮蜀山奇”中的天清云幻与水妙山奇是一种对比,也许有些牵强了,但“庸人远望已胆颤,壮士临之乐登攀”“天风旋岚绝飞鸟,峭壁穿云跌虎豹,唯大丈夫可登攀”等句,则是十分明显的对比,“仰望雄山不见天,俯视云林莫知底”则是一个极高与极低的对比。
上下句的对比,比较明显的如“岩际古松枝摩天,岫窟渐没失云烟”“隐隐洪钟松外传,霭霭云生峰不见”都是一显一隐,上句方显,下句即隐。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惊鸿一瞥”的恍惚迷离的美感。而在这种对比中,还有着指喻的存在(具体请见《指喻维》一节)。
以上是非常明显的对比,还有一种对比是我们难以察觉的,如“岠(山)中仰视遮高天,遥观青翠叠重峦。”他通过在内与远观实现了对同一事物不同视角的对比。
另一种形式是一句诗之内即有对比,如“巨鲲自觉虾蟹小,雄鹰当看燕雀低。”每一句提到的两个事物都形成一个对比,而两句由于表达的是相同的喻意,所以内有对比、外有排比(白话文中三句以上为排比,但古诗中多为两句一联,故也视为排比),同时兼具两种修辞,再加上这两句本身都是指喻,而且它还是比喻与拟人的兼用(还是说套用更严谨?),所以事实上它每一句都有四种修辞手法。如果加上对偶则有五种。
作为喻学中的根本之喻阴阳,王子居在《龙山》中的运用也是非常多的,除了单联中上下句的对偶中有对比(古代辩证唯物哲学中相反之事物为最典型的阴阳对比)之外,《龙山》本身整首诗就是仙家传说和国家气象交互描绘,所以它事实上整体就是一个大的对比。
除了整体的对比外,《龙山》更有段落之间的对偶,而这种对偶同时也是对比,如“绝岭遥遥缠复绕,万龙聚首共来朝。千秋万代有天骄。”写的是人间竞争,王者争霸;而“风来松海万重涛,雨落涧林千龙啸。中有仙人乐逍遥”则是写了离世无争的逍遥自在。通过两相对比来结尾,令得整首诗的诗意在虚与实之间变化对比,这种阴阳对比与全诗贯穿的人世争雄、仙家传说等虚实相间的写法相呼应,在最后的结尾处令得这种对比明显起来,令得两种境界的不同更加强烈。
在对阴阳动静的组合运用上,王子居的笔法可谓出神入化,如“天渊精气混云岚,旭日磅礴千峰巅。仙花香传九万里,苍木耸霄绿藤悬”写的是阳光照耀下的光明、绿意、生机,而“明月轮转过九天,九霄风贯忽然间。白云如海冰冻结,奇松顶雪意凌寒”写的则是极阴的无边冰冷,四联八句,用游仙诗的自由想象,写出了阴阳转化间的那种神奇瑰伟。“天渊精气”写天的气息与地底的深渊所溢出的精相交融,混合成为精气而又与云岚相混合,从而成为一种独特的云霞天气,而阴阳相交的那一刻恰恰是日出分际,于是旭日以雄伟的气势喷薄而出,以磅礴的王者之风和气势君临千峰之巅,这一联,既用天渊精气写了天地阴阳交融的伟大天象,又指喻了无上巅峰的王者之风。而下联,则更具游仙诗的神奇色彩,那仙花因天地交融阴阳相合日出照耀天下而绽放,其香气飘荡九万里之遥,而苍木高大,直上重霄,其上面挂着无尽的绿藤……而写阴的方面一样精彩,首先阴中有动,那就是明月轮转于九天,似王者巡察天上宫阙,而在明月轮转之际,那九霄之风贯彻天际,阴寒之气将无尽云海突然冻结,千山万岭、如海白云刹那静止,而在这无穷冰冻中,那无穷龙山的最高绝巅上,有一棵奇松顶着冰雪,散发出无穷无尽的不屈的凌寒意志,从而令得诗意得到了一种无上的升华。
喻学里的阴阳喻有各种形式,比如正反相对,如高与低、上与下等,在《龙山》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极尽的对比。以简单的单句对比而言,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王子居有意对比的痕迹,如高低的对比有不少。“千林怪木击风鼓,万丈嶰壑响鸣镝。仰望雄山不见天,俯视云林莫知底(这一联其实还有一重暗的对比,即人的渺小与雄山之高、云林之深及山谷之深的对比,之所以还有这一重对比,是因为仰望和俯视都是人的行为,所以它比其他诸联的对比又多了一重)”“铁嵴(骨)万里根盘(牢)地,绿甲千旬气弥天”“崇嶟气激嘘长啸,巇峪潮生泛疾漩。”这四联都是高与低互相对比的,而且都是极高与极低的对比。除了千林怪木要从语境里体会它相对属于极高外,其他都是很明确地写其极高。又如“千旬荡波映月轮,万里扬风摇海日(开海雾)”,除了日和月是一个阴阳对之外,水(波)和风也是一个高低对。
而这种刻意的极高与极低之对比,有时候就会附带了一种哲学上的喻义,如“千林怪木击风鼓,万丈嶰壑响鸣镝”“铁嵴(骨)万里根盘(牢)地,绿甲千旬气弥天”两联,事实上有着“动于九天之上,隐于九地之下”的意味。这也许是一种暗典。或者说,王子居在造化诗境的时候,是周密而严谨地考虑到中华文化中的各种著名概念的。
喻诗的一句多维境决定了它有很多元素都要隐藏,而博大精深的阴阳对在《龙山》中也有很多是隐藏的,如“千林怪木击风鼓,万丈嶰壑响鸣镝”这个典型的阴阳对,它其实指喻着军事中的“动于九天之上,潜于九地之下”。上句写崇山峻岭之上的山峰林木都是中华民族的战士,它们以风(此为九天)为槌,以身为鼓,在九天之上,奏响无畏无敌的战歌;而万丈深的谷底(此为九地),嶰壑之中传出尖啸的鸣镝,在九地之下发出有我无敌的战令。
王子居诗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由于他的诗追求凝练性,所以他的诗歌的诸多艺术手法和技巧都是隐性的,比如多维诗境里的比喻往往是指喻,由于所有的贯通维度都隐藏在象(自然景物)里,我们平常看到的往往只是他写出来的景象,而景象中蕴藏的更多维度,极其容易被忽略。所以他的诗中,对比的笔法也是隐藏的,需要认真思考才能发觉。
以单句的上下句对比而言,《龙山》中很多拟人句都同时有对比,如“山拱河卫形不尽,山依河倚势无圻。万屹千岏争攘攘,千崷万岘拥熙熙”每联的上下句事实上是一种对比。很巧的是,这两联的对比是通过回环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实现的。
王子居善于构造博大无边的、对比强烈的意境来表达他的意,事实上,他对格律诗精华的掌握程度古来罕有,因为格律诗的对偶被他运用到诗歌中就变成了诗意的大对偶,也就是说,整首诗、两段诗、整段诗、段中四联八句……在王子居的运用中,往往都实现一种整体的大对偶,从而令王子居的诗歌具有一种更加博大精深的文明内涵。
王子居在律诗中创造出了别出心裁的大小对,而《龙山》中这个对,恰恰也是大小对。前四句是旭日磅礴、生机无限,后四句是冰封万里,而旭日磅礴的王者之风,对一棵古松的傲雪凌寒,也是一种大小对,它是以一种磅礴无边的气势,对一种不屈无畏的精神,一种是极其盛大的顺境,一种是极其艰难的逆境,也是一个虚实之对。
这样的诗意大对偶+对比在《龙山》中还有一个,即“绝岭遥遥缠复绕,万龙聚首共来朝。千秋万代有天骄”的红尘凡世之盖世英雄与“风来松海万重涛,雨落涧林千龙啸。中有仙人乐逍遥”的世外仙境的仙人之对。只不过在古诗里,王子居没有让它们对得那么严格而已,而这恰恰是诗意的整体大对偶的精华(过于追求对偶的工整、严对,会让诗意僵化,是应该避免的诗病)所在。
在《古诗小论》中,王子居举许浑的名作讲律诗的内对偶(《龙山》一诗中的内对偶如“龙山分列江河措”“苍木耸霄绿藤悬”“巨鲲自觉虾蟹小,雄鹰当看燕雀低”等句),其实王子居对内对偶的运用超越了许浑的境界,因为他的内对偶富含更深的诗义,比如那首曾令他封笔停诗的《紫薇》,其末句“长空碧海一浮沤”,他用长空碧海的无限广阔和一个浮泡的无限渺小做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这是一个指喻的多维诗境,以修辞手法而言,它同时有指喻和对比),即便我们不去探究这种强烈的对比所指喻的多维诗意,单只看他在一句诗里进行这种强烈的对比,这种诗意的凝练就是古代诗人很少能做到的。


跳转到指定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诗评

诗评

主题:750 | 回复:1339

每日好诗
|
每日诗讯
精彩直播
文化下乡 送“福”到村 ——山东诗人书画研

文化下乡 送“福”到村——山东诗人书画研究院书画艺术家走进大涧西村 ……

点击参与往期回顾
诗人榜
丰车

诗歌主题:6482

罗志海

诗歌主题:4487

石梅

发帖数:14029

月光雪

发帖数:7211

丰车

发帖数:6482

缘圆阁主

发帖数:5264

罗志海

发帖数:4487

妙庆居士

发帖数:4164

南岛(青衣童生

发帖数:3636

田间识字翁

发帖数:3149

劳士诚

发帖数:2949

洗涤心灵的雨

发帖数:2681

关注中诗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诗在线

© 中诗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11600号-1 技术支持:壹网

联系邮箱|手机版|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