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发表于: 昨天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如新诗集 ——《明月之心》研讨会

IMG_8059.jpeg

      由山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主办,山东航空学院滨州文学研究中心、滨州文艺评论家协会协办的一如诗集《明月之心》研讨会,在现代美术馆举办。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作家李一鸣,山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诗人戴小栋应邀出席研讨会,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作家和理论家参与了研讨。

IMG_8060.jpeg IMG_8061.jpeg
诗人、书法家赵雪松主持研讨会

赵雪松:各位朋友,感谢各位的光临,今天我们聚在一起,对一如的诗集《明月之心》做一个讨论。一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经历了四十年的诗歌写作,我和一如是老朋友,这么多年在一起探讨诗艺,相知相伴。概括的说,他早年的诗气息开张、情感饱满,以赤子之心为大地故乡抒情,到今天他的诗风渐趋澄明自在,他以汉语为词根的诗学建设也卓有建树,《明月之心》这本诗集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恳请大家畅所欲言,对一如的诗集展开充分的讨论。
IMG_8062.jpeg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作家李一鸣致辞

李一鸣:一如是我的好伙伴好朋友,我们从八十年代就在一起搞文学,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他的诗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无中生有,二是简中见繁,三是平中出奇,四是古中有今,五是中中有外,六是淡中有厚,七是小中见大。他诗中的字词是平常的,组成的句子也很普通,但是组成一首诗就发现突然不一样了。如何产生了这样的效应让人惊奇不已,平淡的韵律中有奇崛的意象,奇妙的诗思和奇美的佳句。这本诗集的名字叫《明月之心》,明月是中国人最好的心灵写照,她清凉、温存、神秘,月亮在西方的诗歌里也很美,但在中国的诗歌里她特别圆,那怕是缺月,她也是特别的亮,这代表了诗人的赤子之心、祝福之心和悲悯之心,也进入了哲思的化境。明月何尝不是一滴眼泪,希望他从这明月的泪眼中看见天地与苍生之心。
IMG_8063.jpeg
山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诗人戴小栋致辞

戴小栋:我代表山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对一如诗集《明月之心》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一如是国内有影响的实力派诗人,早期创作的《消失的白马》《凶猛的野菜》等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作像《偶遇》那样的诗在一瞬间就触动了读者的心弦。他对现代诗歌独特的进入方式具有鲜明的辨识度。我非常羡慕雪松与一如多年的友谊,在一个城市有这样两个诗歌兄弟,他们与诗为伴,常常在一起交流心得、切磋诗艺,这是多么美妙的生活。希望一如在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方面不断精进,影响和带动更多的青年诗人提高诗歌技艺,让“山东诗歌”这面旗帜在中国诗歌版图上猎猎飞扬!
IMG_8064.jpeg
诗人、画家吕德安致辞

吕德安:我在一如的诗集中读到他用现代的方式参照《诗经》写出的一些诗让我十分惊奇,感到十分亲切。他给我带来的是由衷的感受,不是教科书上的那种,而是切身的融入,落地的写作。因为我的诗歌起步也是从民歌和《诗经》入手的,所以我们心有灵犀。这是一种回到源头的写作,他在这方面的用意很清楚。山东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这让人诚惶诚恐,这是他的优势。他的诗在细节处理上很有意味,短短几句让我印象深刻,甚至有俳句效果,我的诗歌也追求这种效果,他的本源写作不是理论的演化,是生长出来的。
诗人、作家庞培致辞

IMG_8065.jpeg

庞培:一如有自觉的诗学建设,甚至溢出了诗学本身,有哲学与美学的思考,有一种独立的世界观,对当代诗歌起到了警醒的作用。因为当代诗歌是一个鱼龙混杂的时代,大量的情诸泛滥以及非诗的书写,需要有积极的发声,我在此提出一个词:诗的生理。一如的诗歌生理特别健康,有一个好的体魄,他是大步往前走的那种人,充沛的体力与热情是非常感人的。黄河口部落的诗人们的创作各有千秋,比如王桂林诗中的亲情与故乡的情节,像吕德安的诗句:如何去爱那片故土。赵雪松的诗慢慢瘦下来了,他的诗句像是在吃素,而一如则恰恰相反,他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有一种正气。他对汉语自身的探索方向,在当代诗歌中是难能可贵的,短时间说不充分。比如他的童话与民谣特点,更重要的是他的历史想像力,对古代中国历史的独到心得,我本人写诗亦写散文,但我与他人的区别就是有一种自我清醒,很多功成名就的散文家都在写历史,我是绝对不写的,如果我找不到进入历史的有效方式,我就不会去写。而一如对历史的进入就足够有效,他有一种叛逆而不是适应,像李金发和穆旦写到最后还保留着自己的个性,将说“不”贯穿一生。所以一如使用的汉语是春秋时的汉语,是不适应的,战国的汉语是适应的,需要维持现状。一如的诗是汉文明的果实,就是布罗斯基说的“文明的孩子”,在北方诗人中是少有的清醒者,这归功于他的哲思和语言功底。犹其是他对古代哲学的追纠与省察,具有文化反省的前瞻性,深具新诗发见的人文意味。相对于喧嚣的诗坛,他具有冷色调,又有燕赵悲歌式的气慨,是独自往大路上去的深情,他执意要躲到时代巨大车轮背后进行人性的拷问。所以他的文本价值是非常醒目的,值得理论家去深度探究。余光中说:诗人乃民族想象活力的维护者与解放者,诗人的所有筹码是文字,他的元素是自己民族的语言,他应该认真的探讨自己民族的语言究竟有多大的能量,并且实验这种能量发出的力量完成多大的成绩,就像物理学上的化能为力,用力成功。叶芝说:我创造真实,而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真实,除非诗人来创造并去言说它。庞德说:智慧来的太晚了。所以我们这代诗人迫切的需要对诗学理论和作品的经典化的真正认知,而不是拖在各种派别的泥潭里。因为这个泥潭已经戕害了我们二十多年,而我们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的诗人已经不止一遍的完成了对西方文学的温习,我们要回归自己的汉语土壤,将从西方学来的精华和抽象能力真正的落到实处。
IMG_8066.jpeg
画家、诗人、策展人孙磊致辞

孙磊:我在年轻时就常来滨州,雪松与一如两位兄长给了我精神上的启发,我从他们身上收获了很多营养,我们在写作中一起成长。一如有自己对理论的梳理,但他不是对当代诗歌的考查,他是通过自己的写作经验不断摸索和积累出来的。他早年的那套理论是关于语言的及物性,与现实生活发生具体的关系,后来深化成了“最低真实”,这是很棒的一个逻辑。后来他又提出“本源写作”,这是一个根部的写作,是身体和血液的本质性,这个本质性更多的指向血脉与文脉,带有本土与本位文化意识,又有“小地方”的具体与差异性,这才与北上广的诗歌形态共同构成了当代诗歌的景观,阿甘本曾提出“何为当代”,他首先是不合时宜的人,与时代有一种距离感,能够站在这个距离之外观察这个时代,在文学的边缘地带审视文学。在这样一个数字化时代,我们如何能依靠自己的肉身去与现实发生关系。法国哲学家保罗·维利里奥说:这不是一个时空结构的现场而是一个速度结构的现场。在传输的速度中时空崩溃了,一如恰恰相反,他用返回本源的力量抵御速度,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在做减速度,把声调压低。他从传统的资源和现实生存的及物性资源中把声音调低,从早期那种宏阔的撕裂的富有张力的语言沉下来,回到无争的低语式写作。
IMG_8081.jpeg
诗人杜鹏致辞

杜鹏:一如减速式的写作是与时代的对峙,因为时代是加速的,这就需要他具备更强的定力。他不是要聚光灯下的关注,他是无焦虑的放松的写作状态。
如果在中国找到一个不合时宜又没有对抗性,甚至有对生活的赞颂,找到这样的诗人是难的,而他写出了一种低声的而不是高声的颂诗更是有难度的。

IMG_8067.jpeg
诗人马累致辞

马累:因为一如兄这本诗集是今天才刚刚看到,因此今天无法对这本诗集做出自己的完全的感受。但长期以来阅读、揣摩一如兄的文本,仿佛不用细读一本孤立的诗集也能做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说句心里话,山东的六零后诗人,能够入我愚钝的眼光的实在是不多,而有限的几位恰恰正坐在今天这个会议室里。而我,正是读着他们的诗歌成长的。所以,我今天自负的谈谈对一如兄这些年来整体诗歌阅读的一个整体感受,哪怕是一些妄言。诗歌是诗人寄寓灵魂的居所,语言是诗人抵达诗歌的工具。如何把握住语言的脉搏,甚至拥有自己的语言,永远是诗人的任务。尽管马拉美曾经说过“改变语言”,然而所有的革命终究只会发生在诗人的身体内部,就像一枚果实的成熟并非从表皮开始。每个诗人都会自发地走向语言的迷宫,从中找到安放自己灵魂的寝具,甚至在那些石材或者木料上面镌刻下自己的姓名。诗歌是无限的,它并不只是语言的游戏,而是诗人精神的载体。所以更多的诗人愿意把诗歌看成一次朝圣之旅,无论这种漫长的旅途最终面对的究竟是地狱还是天堂。对于诗人一如来说,他所面对的,他的目光与灵魂最终朝向的,恰恰是一轮明月,是照着英雄的尤利西斯,在经过浴血的搏斗之后回到古老家园的明月。兰波曾经写下“生活在别处”,然而我们终究生活在这里。城市、街道、单位、家庭这些具体而又强大的事物始终是我们存在的基础,我们无从选择。就像一如兄,每天都在单位上班,但这并不妨碍他灵魂的明月。从乡村走出的诗人进入城市,无论出于文化背景还是心理动因,都难免会有一些难以表达的矛盾。这种矛盾来自于他所深深珍藏着的家园意识。泥土、飞鸟、植物这些与他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的事物全部被掠夺了,他所面对的是水泥、砖石、以及深不见底的下水管道。宁静的乡村成为他记忆之中的天堂,他每天生活着的是一个喧嚣的大地。他渴望返回,但是每一条通向远方的道路最终指向了城市变化着的交通灯。他无法放弃城市,是因为离开城市之后,他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生活。城市犹如一座工厂,每个人都只是一些机器的零件。这就是矛盾的根源,形而下的肉体与形而上的精神之间,从一开始就在疯狂地斗争。正是在这样的矛盾之中,命运成为诗人的切身体验。从单位出发,和每一个行色匆匆的路人一样穿过街道,走进生活浓稠的胃酸之中。他看见了进城卖菜的农民、平凡的夫妇、生病的孩子,他们的脸孔全部在这里聚集,然后凝固成为这个城市最基本的图案。在图案的边缘,诗人看见了自己。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返乡,惟通过返乡,故乡才作为达乎本源的切近国度而得到准备。”这种回返有其现实性的一面,是现实性的不可达成;也有其作为文本意义的合作者形而上的一面,这方面也因为语言的有限性而难以抵达,以至于“作为一个衣冠楚楚的现代人,他能做的只是努力去接近,并旁观。(于坚)”这无限放大着诗人的“明月”,并使那纯洁之光持续。在那轮明月的照撤下,一如兄不断尝试着时间范式与空间范式复杂含混的对话可能。其诗涉及到大量不同场景下时空关系的组织,有时是对某个瞬间节点的回忆式突入,有时是对某个熟悉场景(空间)反复的“陌生化”访问,有时是对亘古以来从未间断的某种“流”的感受,有时则是对混杂着复杂心理图式的时空的隐匿、追寻与重现,表现出对传统观念中时空稳定有序、绵延不断的自觉割裂。在我的心目中,一如兄和在座的雪松兄、桂林兄一样,应该是一个已经进入诗歌史的人,他远远不需要一场虚无的研讨会来抬升自己,他的文本孤独的悬在那儿,像无限夜空中那轮明月。他不断加深着对主客、物我关系的审辩,并借此嗅探实有与虚无的秘密。我始终欣赏的是他三十多年以来通过语言来探究存在的秘密,一窥被遮蔽的人与世界的深邃关系。我欣赏的是他的谦虚和渊博。我欣赏的是他熟识至极的经验、长期自觉的想象、对存在秘密的执著悲悯,以及至情至真的儒家情感结构。我欣赏的是他如今心里淡淡的,早已没有了火气的中年,淡淡地、只想退为背景底色的灰。然而,大片大片地月光落下来,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对平凡生活发生热爱的理由。最后,祝贺一如兄新诗集的出版,让我们的灵魂的底色变得凝重而疏离。
IMG_8068.jpeg
诗人邵风华致辞

邵风华:一如是我的兄弟加战友,他早期的诗是生活的,粗砺的,带有原创性,后来向典籍出发,像一只诗歌之豺披上文化的羊皮。他提的“最低真实”是对中国诗坛的贡献,就是现代汉语的修辞立其诚。同时他对土地与故乡的书写以一贯之,与古文明的源头衔接和贯通起来,这其实是他的真意。

IMG_8069.jpeg
诗人王桂林致辞

王桂林:黄河口诗人们的交往体现了中国诗人的美德,礼尚往来,曲水流觞,唱和应答,一直是我们美妙的传统。我用书法写了一如的长诗《结绳》,在我自己的新书《在时间中显现与在时间中消失的》中作为另册出版,并写了对他的万字评论文章《把大无奈、大智慧、大悲欢都隐藏在身后》,一如从偏向现代的修辞到经史的靠近,把大智慧藏在了身后。他对传统有两种态度,既是致敬又有叛逆,他写《诗经》和《易经》并非是完全投靠进去,是领悟和比对,还有某种程度的剔除。《他们》群体的写作,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参照,具体到一如,他是一种涌泉式的写作,强大的背景化为内心汩汩的水流,不是水抢里打出的水,这种活力和神秘是源自生命深处的。
IMG_8073.jpeg
诗人刘平平致辞

刘平平:我读一如的《结绳》、《诗经笔记》、《易经书》还有这本《明月之心》,我从中总结了一个理念叫做“基因诗学”,是在哲学层面上阐释了现代诗歌与传统之间的内在生成关系。如同基因在生物体内是刻在骨子里的,是可以遗传的。我的论文《基因诗学》,通过引用《诗经》中的《螽斯》来探讨生物的生殖力和生命的延续,并以此引出人类对基因奥秘探索的历史进程。探讨了诗人一如诗歌的“基因诗学”理念,该理念跨界融合了生物学与文学,将“基因”概念拓展至文化和诗歌创作领域,强调根植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阐述了基因科技的迅猛发展及其对社会、文化乃至个体身份的深远影响。随后,聚焦一如的创作生涯与代表作《结绳》,分析其如何通过“基因诗学”连接传统与现代,展现文化基因的生生不息与文学创作的深刻哲思。一如的诗学实践和“与古为徒”的创作态度,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也映射出对现代文明困境的反思与超越,尤为突出的是,一如通过自身对女儿朵朵的培育,生动诠释了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发掘并传承文化基因,使得文学与生命共同焕发出生生不息的力量 。
IMG_8072.png
诗人刘苏致辞

刘苏:一如近年的诗歌正如杨键说的,是一种回归悲田的写作,回响着源头的声音,这是当代诗坛非常稀缺的东西,是汉语遗落的面容。
IMG_8071.png
诗人潘京致辞

潘京:长征是一位创作力、思考力非常强的诗人,这么多年来,我不断读到他的新诗。他与雪松在九十年提出的“最低真实”与他在新世纪提出的“本源写作”,丰富了当代诗学的探索与思考。一如的诗有很强的张力,就像诗人杨键说的“它是最古老的又是最年轻的”,从这一维度去看,我们能感受到更多。它是最清澈的又是最朦胧的,最细微的又是最广大的,最朴实的又是最华美的,最人性的又是最神性的,印象极为丰富。他九十年代写下的名篇《消失的白马》是我非常喜欢的,这首诗能作这本诗集的开篇,我感到极为亲切。诗人对白马梦幻一样的描写令我惊叹,而与白马对应的沉重现实生活又让人窒息,它呈现的张力、语言美感,以及诗人的内在清醒,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IMG_8070.jpeg
山东航空学院研究生处处长闫永利致辞

闫永利: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们如何将一如的诗讲给学生,需要调好焦距。诗人有一种权力,即对语言的创造发明,诗歌的起源是一种巫,是语言的咒语,从这里去解读一如的诗是一个入口。他前部的诗里有很多“我”,力图通过“我”,建立一种语言的权力系统,去与万物联通,在写《诗经》的诗里变成了“我们”,从个体的主体转向了民族内在的深层存在,我期望他写完了《诗经》和《易经》,再写《坛经》,把这个“我”消灭掉,而终归通途大道。
IMG_8074.jpeg
作家李长英致辞

李长英:“默契的没有相互谅解”是一如《疑云》一诗表达的主题,也是《明月之心》重要思想所在,理想与现实的严重背离,过去与今天的微妙牵缠,美好与死亡的残酷纠结间的跌宕回旋,构成诗集的某种意义指向,涵盖了诗集的大部分内容。而这种有别于他人的处理,不仅仅是诗人别出心裁的诗意处理方法,重要的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人生以及文化传统的观点和态度。同时,正是对于这种相互纠缠、彼此矛盾、不可调和对象间的远端联系,营造出时间纵深感觉、空间巨大落差以及个人责任自觉和人性高度,成就了一如鲜明的艺术个性。了解了这一点,对于明月之心就会有进一步的理解。默契的没有相互谅解是一种悲哀,有些勉强默契之后真的就是不能谅解。
IMG_8075.jpeg
诗人许烟华致辞

许烟华:一如的诗既有金戈铁马、关山万重的苍凉,又有低于尘埃的温情的人间烟火之气,是一个细心的莽汉。他的力量、霸气、豪情、敏锐,是深藏在诗作中的“内核”。而近几年,他的根源性写作回归中国传统文化,试图通过对接、整合或者其他方式,打通传统与现代诗意的壁垒并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
IMG_8076.jpeg
滨州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作家李树棣致辞

李树棣:我与一如交往几十年,一是感情二是学术。在此我只说几个关键词:一是深情的热爱,他目触一个场景,第二天就会有诗写出来,这是一种高度敏感。二是广泛的吸收,他阅读面涉及文学、哲学、经史子集,从中汲取写作资源。三是诗学建设与诗歌写作两条腿走路,更重要的是他先有大量的诗歌写作,再提炼上升为诗学理论,避免了先入为主的理论套路。
IMG_8077.png
诗人许茂青致辞

许茂青:在一个没有诗歌的时代能够和大家一起来讨论一如老师的《明月之心》,感受赤子之心的薰陶,我倍感荣幸。首先,我仅代表滨州青年文学诗社(星火文学社)对一如老师表示祝贺,从《伤》、《三种时间里的人物》、《习经笔记》到《明月之心》,回响着普通文字经过一如老师排列后的那种悸动:张力充斥着每一首诗,却不是嘶喊,而是叙述背后的无尽的余音;追寻故乡、本源写作,从自己最熟悉的日常中感受天地万物给予的恩情,将自我的真性情潜伏进去。
赵雪松:今天我们开了一个温暖又丰富的研讨会,围绕着一如的诗歌写作大家各抒己见,谈了很多好的观点。对他的写作文本以及精神追求进行了分析,并且谈到了关乎当代诗学的许多根本性问题。我们看到一如与吕德安的诗歌品质有着内在的通性,我与一如牵手走过了这么多年的写作之路,我觉得一如是在“修行”。不但是修诗歌也是在修生命,这种修行关系到当代诗歌的表达,他从源头走向自身的解放,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在,这个方向非常明确,并且不断趋于圆满究竟,这也给同代诗人提供了启示。十分感谢诸位朋友们充分的准备与精彩的发言,希望一如认真整理、充分吸收,这包含着大家的深情厚谊与殷切期望。

现场图锦

IMG_8078.jpeg IMG_8079.jpeg

关于作者一如
IMG_8080.png
一如

      本名王长征,男,65年生于山东省博兴县一乡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85年开始写诗,曾在《人民文学》、《诗刊》、《诗选刊》、《星星》、《大家》、《十月》、《花城》、《中国作家》、《上海文学》、《山花》、《钟山》、《明天》、《今天》等海内外报刊发表诗歌、诗论多篇,也是许多重要民刊的写作者。
      著有诗集《三种时间里的人物》、《习经笔记》、《诗经笔记》(韩版)、《明月之心》以及诗合集数种,绘画评论集《丹青之巢》,长篇小说《王满子》等。
      与朋友创办民刊《诗歌》、《极光》等,在诗坛具有较大影响。与朋友创办《现在美术馆》,十几年来陆续为数百画家举办画展,出版画集八十余种。新世纪初与朋友发起“极光论争”,就当代诗歌写作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梳理与括清,并引起较大影响。提出“最低真实”和“本源写作”的理论主张。
      其作品入选《中国先锋诗歌30年:谱系与典藏》、《60年代出生——中国当代诗人诗选》、《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诗歌卷》、《中国新诗年鉴》等选本。
      获上海文学奖,《中国作家》奖,首届“极光诗歌奖”,第三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首届“汉城国际诗歌奖”。2014年1月18日,由鲁迅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馆、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创作批评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习经笔记》暨王长征诗歌创作硏讨会。
      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其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

跳转到指定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山东

山东

主题:1382 | 回复:2301

精彩直播
一如新诗集 ——《明月之心》研讨会在现在

一如新诗集 ——《明月之心》研讨会 由山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 ……

点击参与往期回顾
诗人榜
丰车

诗歌主题:6482

罗志海

诗歌主题:4487

石梅

发帖数:14029

月光雪

发帖数:7211

丰车

发帖数:6482

缘圆阁主

发帖数:5264

罗志海

发帖数:4487

妙庆居士

发帖数:4004

南岛(青衣童生

发帖数:3636

田间识字翁

发帖数:3149

劳士诚

发帖数:2949

洗涤心灵的雨

发帖数:2681

关注中诗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诗在线

© 中诗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11600号-1 技术支持:壹网

联系邮箱|手机版|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