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荷
作者:高德臣
秋风欲下锁塘栓,风雨摧花色褪残。
应赞孤芳犹挺立,光辉定靠脊梁坚。
2025-8-22
傲骨凝霜见精神
——高德臣《秋荷》赏析
窦 宝
高德臣的《秋荷》是一首以“物”咏“志”的七言绝句,全诗仅四句,却以极简的笔墨勾勒出秋荷在风雨中的坚韧姿态,既写尽了秋日荷塘的萧瑟之境,更借荷喻人,道出“困境中坚挺、光辉靠脊梁”的精神内核,兼具画面感与哲思性,堪称“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的佳作。
一、字句拆解:以“境”衬“骨”,反差中显张力
全诗的妙处,在于用“摧折之境”与“挺立之姿”的强烈反差,让秋荷的“脊梁”从纸面立起,每一句都在为最终的精神升华做铺垫:
•首句“秋风欲下锁塘栓”:拟人开篇,造“禁锢之境”
开篇以“秋风”为主体,用“欲下”赋予其主动的动作感,更妙在“锁塘栓”一词——“塘栓”本是门上的栓锁,诗人却将其移用到荷塘,仿佛秋风要亲手“锁”住整个池塘,把秋日的肃杀与禁锢感具象化。这一句未写荷,却先为荷的生存环境定调:秋风如“牢笼”,荷塘将被寒意裹挟,为后文“风雨摧花”的困境埋下伏笔,也让秋荷的“挺立”更具对抗性。
•次句“风雨摧花色褪残”:写实铺陈,绘“衰败之景”
承接首句的“秋风”,此句叠加“雨”的力量,用“摧”字点明外力的猛烈——风雨不是温柔的洗礼,而是带有攻击性的“摧残”。“色褪残”则是摧残后的结果:荷花的艳色褪去,花瓣残缺,尽显秋日植物的凋零之态。这一句看似在写荷的“弱”,实则是“欲扬先抑”:唯有先写尽它的“残”,才能让后文的“挺立”更显可贵,如同先见泥泞,方知跋涉的艰难。
•三句“应赞孤芳犹挺立”:转笔抒情,立“不屈之姿”
在前两句的“境”与“景”铺垫后,诗人突然转笔,以“应赞”二字直接亮出情感态度——不叹其残,反赞其韧。“孤芳”二字既是对荷花的称呼(秋日荷塘中残存的荷花,本就是“孤”的),也暗喻“孤高的品格”;“犹挺立”则是全诗的第一个精神落点:即便色褪、花残,即便风雨交加,它依然没有倒伏,“犹”字里藏着“虽经磨难,仍未放弃”的倔强,让秋荷的形象从“自然景物”转向“精神象征”。
•末句“光辉定靠脊梁坚”:卒章显志,揭“精神之核”
这一句是全诗的“诗眼”,也是情感与主旨的升华。诗人不再停留在“赞挺立”,而是追问“为何能挺立”——答案是“脊梁坚”。这里的“脊梁”,明指支撑荷花的荷茎(荷茎中空却坚韧,恰如“脊梁”般承重),暗指人在困境中不可或缺的“内在骨气”与“坚韧品格”;“定靠”二字语气肯定,斩钉截铁,将“挺立”的表象与“脊梁坚”的本质关联,更点出“光辉”的来源:不是外在的艳丽(如夏日荷花的盛放),而是内在的坚韧——唯有脊梁不弯,才能在风雨后仍有“光辉”(此处的“光辉”,是精神层面的光彩,而非视觉上的艳丽)。
二、手法与结构:小处着笔,层层递进见深意
从艺术手法与结构来看,这首诗虽短,却章法严谨,步步为营:
1. 托物言志:以荷喻人,意蕴含蓄
全诗始终围绕“秋荷”展开,无一字直接写人,却字字可照见人。秋荷所遇的“秋风”“风雨”,可喻人生中的挫折、困境;秋荷的“色褪残”,可喻人在困境中的失意、落魄;而秋荷的“犹挺立”“脊梁坚”,则直指人应有的品格——不向困境低头,靠内在的坚韧撑起尊严与价值。这种“以物喻人”的手法,让哲理不显得生硬说教,反而借荷塘之景自然流露,耐人寻味。
2. 对比与反差:强化情感张力
诗中多处运用对比,让主旨更鲜明:
•环境与个体的对比:“秋风锁塘”“风雨摧花”的强大外力,与“孤芳挺立”的弱小个体形成对比,凸显个体对抗困境的勇气;
•外在与内在的对比:“色褪残”的外在衰败,与“脊梁坚”的内在坚韧形成对比,点明“真正的光辉不在外表,而在风骨”的道理。
3. 结构上“起承转合”,脉络清晰
•起(首句):铺陈环境,造“禁锢”之境;
•承(次句):深化困境,写“摧残”之果;
•转(三句):转折情感,赞“挺立”之姿;
•合(末句):升华主旨,揭“脊梁”之核。
短短四句,从“景”到“情”,再到“理”,层层递进,无一句多余,最终让“秋荷”成为“坚韧品格”的代名词。
三、主旨与共鸣:于萧瑟中见希望,于平凡中见伟大
这首《秋荷》的价值,不止于描绘了秋日荷塘的景致,更在于它捕捉到了“困境中的坚守”这一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风雨摧花”的时刻——或许是事业的挫折,或许是生活的失意,此时往往容易被外在的“衰败”困住,忘记内在的“脊梁”。
而诗人借秋荷告诉我们:真正的“光辉”,从不是顺境中的盛放,而是逆境中的挺立;支撑一个人走过困境的,也从不是外在的光环,而是内在的“脊梁”——这份“脊梁”,是骨气,是韧性,是不放弃的信念。正如秋日的荷,即便褪去艳色,只要茎秆不弯,便仍是荷塘中最动人的风景;人即便历经磨难,只要脊梁不弯,便终能活出自己的“光辉”。
综上,《秋荷》一诗,景真、情切、理深,以小景物写大品格,语言质朴却意蕴厚重,读来既有荷塘萧瑟的画面感,更有直面困境的力量感,堪称一首“见景、见物、更见人”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