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青小衣
发表于: 2019-2-10 10: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小衣 于 2018-10-1 11:17 编辑

                        故园东望路漫漫
                                ——诗人陈德胜关于《低处的生活》答青小衣问

      青小衣:能简要说一下你和长春的关系吗?
      陈德胜:我是1963年出生的,出生地点应该是杨家崴子,后来搬到了东安屯,正像我在书中的序言里说的,1967年左右,我到了东安屯,再到1977年离开东安屯去了河北省,我在长春从出生到离开也就是在这里呆了14年。童年和少年时光都是在长春,人的最初的记忆我只有长春。1970年我上小学,当时是永宁路小学,后来升到长春市四十中学,在中学三年级的时候我离开了这里。
        
       青小衣:你是怎么离开长春的?后来又和长春有哪些联系?
       陈德胜:1977年10月离开长春,当时是随父母调动工作去了河北的石家庄。那个时候没有故乡概念,还是一个孩子,带着一种兴奋的心情,是要面对新环境的兴奋。在河北石家庄上学,参加工作,到了1992年我回过一次长春,在2000年的夏天出差路过长春逗留几天,也是在这一年年底我拍摄一个有关“城市雕塑”的电视片,又一次来到长春。再有就是2013年和2015年回来过两次。我离开长春以后,跟一些同学还要邻居一直保持联系,过去是写信,现在通讯发达了联系更多了。

       青小衣:长春可以说是你的故乡,故乡的情感在你的心里究竟占有多少分量?
       陈德胜:只要人不离开生养的地方,这个地方还不能算作故乡,古人说悲歌可以当泣,遥望可以当归,就是这个意思。人离开小时候生活的地方,随着岁月的增长,人们可以有回望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故乡。在河北我生活了四十年,还总是有漂泊感。从小形成的性格没什么太大的变化,长春人的率真、朴实、豪放在我身上依然没有消散。我经常跟人说,我是长春人。人总是说故乡在心里是沉甸甸的,这话也对,但是也虚一些。长春在我心里是什么呢?具体地说是:一是长春是我经常想回去的地方,小时候的街道、邻居、玩伴、同学,常常出现在梦里。二是常常伤感,实际上是伤感时光流逝,世事变迁,2013年我回长春,看到我家附近的冷轧厂正在被拆掉,实际上我曾居住的老屋已经荡然无存。但是这个冷轧厂的厂房我还记得,它即将消失,很令我伤感一阵子。三是我见到小时候的玩伴,谈起我们的父母可以抱头痛哭,无法排解。四是小时候的邻居、同学到河北石家庄来我都是早早到车站迎接他们,我有时候想,这个同学或者是这个邻居不是他一个人,我是在河北迎接一座城市,他就代表长春代表故乡。

       青小衣:你心中的东安屯是什么样子?在你小时候这个地方给了你什么?
       陈德胜: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东安屯给我总体印象是低矮、破旧、贫困。我住的是长春市腐乳厂宿舍,十户人家,长辈们都在一个单位。我家周围是冷轧厂、麻纺厂、薄板厂、药厂。那个时期的东安屯既是居住区也是工业区,大大小小有几十家工厂。有吉长铁路和伊通河,这构成了我的周围环境。东安屯可以说是长春市的边缘地带。政治气候是**,工厂的墙上都是**标语,在学校也是半学半工,周围的工厂,我们都劳动过。从我家往东走就是伊通河,河的对岸就是英雄刘英俊家,小时候经常到他家玩,到了河北,我经常自豪地说跟刘英俊家是邻居,他的故事影响了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最难忘的是邻里之间的温情。儿时的游戏。就像丰子恺说的他小时候,男生追女生一追就是好几年,比的是心;那时候,等一个人的消息,等上好几个月;那时候,女孩子不施粉黛,然一颦一笑间仍令人心动。小时候在秋天的东安屯能看到一排排大雁从北向南飞去,到了春天,它们又从南面飞回来了。小时候在伊通河东岸有恨多水泡子,那里的水清澈见底,我们随时会跳进去游泳。东安屯很多都是自搭的房子,看着破旧粗笨,人们生活的简单而美好,没有太多物质上的**。我家门前堆放着数不清的铁卷儿、钢锭,就像有些人童年时出门爬山一样,我小时候在钢铁上度过的。小时候我们的作文大都有一致性,比如帮着老大爷推车,老大爷说谢谢,我们说不用,因为雷锋也这样做。在东安屯,它给我一种原生状态,是生活的本真,小时候的很多东西我们都看不到了。后来读了一些书,才知道东安屯有着200年的历史,而近三十年,也就是我走后的东安屯已经全部变化了。30年的变化比200年还要快。大诗人叶芝曾说过:“艺术历来是经验的产儿,从不是知识的产儿。”东安屯给我了丰富的人生经验,现在的孩子所没有的经验。

        青小衣:东安屯曾是长春最大的棚户区,现在旧城改造,你对东安屯又有多少了解?
       陈德胜:人对故乡的记忆应该是建筑的记忆。在1992年的时候,我曾回过一次东安屯,这个时候的东安屯和我1977年离开时没有太大的改变,还是那些低矮的房子,狭窄的街道。当时我还到曾经住过的房子里看了看,到了2013年我曾经的家以及所有我记忆里的老房子已经荡然无存。从现实来讲,故乡“不存在”了,回故乡是想看熟悉的事物。现在是新的河道、新楼和桥梁,但是我还是在寻找,在我家的原址上,已经是高铁的一个桥墩,在我熟悉的一个院落如今是一个新建的小区。从回故乡到找故乡心里是有落差的。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去伊通河要经过荒草和沙滩,有些地方是淤泥,而现在的伊通河河岸修整得极为城市化,少了些野趣,人工痕迹太重。没有不变的事物,我也祝福故乡这种变化。

       青小衣:你为什么要写东安屯呢?
       陈德胜:是一种对往昔事物的怀念,也是表达我对故乡东安屯的一份情感。从2013年秋天以后,那时我曾到过东安屯,看到这里的变化,少时的伙伴和熟悉的场景都已褪去,我心声感慨,觉得应该写点什么,回到河北就陆续地把1977年前我所接触的人都记录了下来。于此同时,也写了大量的东安屯的诗歌,可以说这是两条线,一是用记事的手法写的现实,二是用诗歌的形式概括我与东安屯的精神联系,两者互为补充。《低处的生活》里“词典”部分包含小时候的事情,“诗歌”里面是现今的知识结构和语言能力对过往事物的诠释。实际上是我给家乡的礼物吧。因为我所记忆的东安屯已经变化很大,甚至完全消失,在书中的序言里我曾说,在文字里,我还原一个东安屯,是我自己的东安屯,也是我同时代的人的东安屯,一个文字里的东安屯。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比如说学工劳动、票证时代、缴粪缴铁等等,在东安屯我度过**时期的荒诞的时间,把当时我所经历的写下来,对未来也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吧。现在有个说法是“口述历史”,每个人都有这种能力,只是我把它写出来而已。

       青小衣:过去的东安屯和你未来的写作有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陈德胜:这两年的写作我一直绕不开东安屯,我把它看成自己的矿藏。年龄和时光是往前走,但是记忆却可以追到童年和少年。未来的道路可以选择,但是故乡自己无法选择。小时候我很羞涩,一说话就脸红,这也养成了我善于观察和幻想的习惯。我生活到了11岁,我的弟弟才出生,在那些年里我是“独生子”,在我周围我算是另类。小时候我的确得到了邻里哥哥姐姐和同学们的关照,所以我羞涩,我像一个珍稀动物,这个时候我内心会生出一些温暖。反过来说也有些人对我产生误解,但总体讲我是幸运的,总是能够躲避开冲突、撞击、胁迫,我可以自由地走动和冥想。那个时候我胆子很小,但是一个人的时候,我每天攀爬冷轧厂的带刺的铁栅栏,以显示自己还有勇敢的一面。那时我崇拜高尔基,喜欢他的《我的童年》,立志成为他那样的人。我的邻居伙伴们好像也成全我,他们让我讲故事,于是我把《半夜鸡叫》的周扒皮和猪八戒联系起来,瞎编了很多故事。这些东西也许都能够影响我未来的写作,因为,我最初的性萌动也好、感恩、对文字的迷恋都是在东安屯完成的。这都会成为我未来成长的原点。也许我的童年还没有结束,命运的巧合我的童年属于东安屯。

       青小衣:面对东安屯,面对四十年前的童年,你是如何把它写出来的?
       陈德胜:四十年后,当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童年的时候,在我的心中,那个时代的东安屯整体像一个大家庭,虽然有些人认识,有些人不是那么熟悉,方圆几里地,互相打听都能得到互相了解,谁家也没什么隐私。基于此我采用“段落式”的给每个我所认识的人,有记忆的事情写个小传。不加渲染,不用夸张,事情本身就是那个时代的元素之一,所以,我说这是“我的东安屯词典”。那些更有趣的事一定还有很多,只是我不知道罢了。如果东安屯有30个人像我一样能够写出来,那一定是东安屯在**十年最全的历史了。既然是我心中认为的大家庭,我是充满着感情的,因为我爱他们。
       至于说到我写的东安屯方面的诗歌,是用诗歌的方式构筑东安屯,也是我眼中的东安屯。是我的诗歌语言把整个东安屯联系起来。东安屯是已经规定好的材料,是我的原型,所以很多诗句是带有普遍的现实,我小伙伴们,他们也能够读懂。我是把东安屯真实的事物变成诗歌的意象,变成诗歌符号,也是我另一个空间的东安屯。既然我有写作诗歌的能力,如果不把东安屯写出来,未来一定会遗憾的!

       青小衣:你的《低处的生活》上卷献给陈介荣平淑香,下卷献给所有与东安屯有关的人,这是为什么呢?
       陈德胜:陈介荣平淑香是我父母,他们是五十年代从山东来到了长春,最早是在长春的白狗屯居住,现在那个地方应该叫新月,后来他们带着我到了东安屯。他们在长春生活了18年,我四岁的时候到了东安屯,没有他们,我也不会和东安屯发生任何关联。他们一直没有孩子,后来他们遇见了我,才有我在东安屯十年的岁月。我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才有东安屯美好的时光。况且,那里的人物和事件都是他们所熟悉的。
        “诗选”最早确实是想把它献给我的邻居伙伴,还有我的同学们,后来在一个场合认识了一位同为长春的老乡,他也了解东安屯,所以还是把我的文字献给所有与东安屯有关的人吧,这样的话读者应该更广泛一些。

        青小衣:未来你还会经常来长春吧,长春也一定欢迎你。
       陈德胜:长春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我把它叫做根源。在前几年,我在长春又找到了亲人,这也许是我梦想长春,常写故乡的深层原因。这些亲人们是我以前从没有听说过,也从未见过。关于这些亲人,我今后还要写一些文字另作交代。所以,我还会不定期去长春,我也热爱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们。
       一个人的记忆是有限的,另外,记忆还在不断地遗落,我把能够拾起的记忆记录下来,这是我个人的心灵史,同时也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共同记忆,毕竟没有白白在这里生活过。

内容简介:《低处的生活(上卷)——东安屯词典:我的1967——1977》这是激活记忆写作方式的一种尝试,所写的短文均是作者儿时的经历,随意中衬托着庄严,琐碎里散射着那个时代影子。一个个人物的瞬间活动,一个个事件漫延,都要被裹挟进群体无意识的旋流中。同时,作者写出了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温馨的一面,也记录着那个时代特有的荒诞。文字直接,不事文学性的渲染,给同时代人留有更多空白,使读者完善和继续各自的延伸。

内容简介:《低处的生活(下卷)——东安屯诗选》是诗人陈德胜以故乡长春市东安屯为写作母题,所有诗篇都与东安屯有关。诗人14岁之前,在东安屯生活,进入中年他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凭着对家乡的情感,对周围邻人怀想,在40年后,重新构筑了东安屯。他的诗达观大气、率性真诚、语言富有冲击力,显示出了独特的诗歌美学、理性思维和生命体验。有关东安屯的诗歌既是诗人延续多年诗歌写作的又一成果,也可以看成是对故乡东安屯逝去时光和消失建筑的挽歌。


陈德胜简介:陈德胜,诗人、艺评人、电视编导,1963年生于长春,居住在长春市南关区东安屯。1970年就读于永宁路小学,1975年在长春市四十中学读书并学工学农劳动。1977年10月离开长春,居住在河北石家庄至今。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著有诗集《永恒的颂词》《我们活在语言里》《生存框架》《日常冥想》
等,另有大量书画、电影评论。现为河北电视台编导。


青小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32高研班学员,北文学院签约作家,作品见于《诗刊》《中国作家》《钟山》《作家》《飞天》《诗选刊》《星星》《青年文学》《解放军文艺》《光明日报》《文艺报》等报刊,作品被收入多种年选本,被评为河北省第三届“十佳青年作家”,已出版诗集《像雪一样活着》《我用手指弹奏生活》

来源: 新诗访谈录: 故园东望路漫漫 ——诗人陈徳胜关于《低处的生活》答青小衣问
跳转到指定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诗访谈

中诗访谈

主题:27 | 回复:35

每日好诗
|
每日诗讯
精彩直播
郝娟读李娟

郝娟读李娟 文/中国诗歌春晚总策划、总导演 屈金星 “燕山雪花大如席, ……

点击参与往期回顾
诗人榜
丰车

诗歌主题:6482

罗志海

诗歌主题:4487

石梅

发帖数:14029

月光雪

发帖数:7211

丰车

发帖数:6482

缘圆阁主

发帖数:5264

罗志海

发帖数:4487

妙庆居士

发帖数:4072

南岛(青衣童生

发帖数:3636

田间识字翁

发帖数:3149

劳士诚

发帖数:2949

洗涤心灵的雨

发帖数:2681

关注中诗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诗在线

© 中诗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11600号-1 技术支持:壹网

联系邮箱|手机版|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