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发表于: 2019-2-19 15: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开始,康震就以现场作画的形式给选手出题。从第一季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到第二季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从第三季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到第四季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康震笑言,最直接的变化是绘画工具进步了:“第一季就给我一个素描本和一黑一红两支马克笔,后来发现这个环节的收视率挺高,于是第二季给的本子和笔高级了些,第三季有了彩色笔,到了第四季,不仅给准备了专门的桌子,还用上了毛笔。”

台上寥寥几笔,康震在台下花了功夫琢磨:“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不能让人一下子猜出来,也不能画完了还猜不出来。所以得先画石头和泉水,与此相关的诗词很多,让选手犹疑……”不过,更让观众好奇的是,一个研究诗词的教授,怎么画上了画?

仔细看,他笔下的人物、城池、山水,有没有一点小人书的影子?

在康震小时候,小人书是孩子们最大的乐趣来源之一。他每次和父母外出,只要看到新华书店,就非要进去,进去直奔小人书专柜,不买不走。妈妈同意给他买书,觉得能认字,但康震对上面的画更感兴趣。

当时很多优秀的连环画出自大师级画家之手,比如,刘继卣的《鸡毛信》、赵三岛的《天水关》、王叔晖的《西厢记》、钱笑呆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康震看得爱不释手,喜欢到极致,就想给黑白的线描画上点儿颜色,还照着临摹——这个习惯发展至今,他看到白色的帽子和围巾,总有种想在上面画点什么的冲动。

康震从来没有停止过绘画,但从来没有上过教绘画的班,只是完全出于天性的喜欢,觉得绘画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儿。用他妈妈的话说就是,“当康震全神贯注干一件事,把周围都忘了的时候,肯定不是在学习功课,而是在画画”。

初中是康震“创作”的高产期。当时电影《少林寺》风靡全国,还掀起了习武的热潮,有一本叫《武林》的杂志印有各种拳法的套路。康震想学拳,但没有零花钱买杂志,就借来杂志,把拳谱都临摹了下来。得益于临摹小人书的基本功,一套拳谱画下来,招式丝毫没“变形”。

当时没有A4打印纸,练习册都是格子,画纸就成了康震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正好有个同学的爸爸在烟厂工作,印刷烟盒的纸板偶有残次品,扔了可惜,同学就拿来给康震。“我把烟盒纸裁好,订成一摞,在白色的那一面打上格子,学着小人书的样子,上面画画,下行写字”。

就这样,康震自编自画了两部连环画,背景都是清朝末年,天下大乱,一部讲的是大侠行侠仗义报仇雪恨的故事,另一部是武林高手抵抗列强来华开矿的故事。妈妈最了解康震的心思,每次整理杂物和搬家时,都小心地把他的小人书收到一个稳妥的地方。所以连同这两部自编连环画,都被妈妈小心翼翼地收藏至今。

2015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时,节目组就设置了看图猜诗的环节,原本的设计是用沙画。临第一次录制前几天,总导演颜芳偶尔聊起,康震提议,何不现场绘画?导演担心现场时间太短,万一画不好咋办,再说哪里去找合适的画手。康震自告奋勇:“眼前不就有人选,还一人两用,给节目节约成本。”为了自证,他随手扯过一张餐巾纸,在桌上铺开就画,于是有了第一季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画面。

2018年年初,中华书局推出“康震书系”10种,包括《康震讲诗词经典》《康震讲诗仙李白》《康震讲诗圣杜甫》《康震讲韩愈》《康震讲柳宗元》《康震讲欧阳修 曾巩》《康震讲王安石》《康震讲苏东坡》《康震讲三苏》《康震讲李清照》。每一本都由他自己画封面和插图,每一插画都表现了诗人的某一首诗。

“从小到大,绘画是我最大的业余爱好,从跟着小人书临摹,到后来跟着《芥子园画谱》学,渐渐从临摹转向原创,但一直画得很不‘正规’,用的是钢笔签字笔,线描为主,画在笔记本上、书的扉页上,甚至吃饭时的餐巾纸上。这是我第一次‘成规模’地画画,还上了颜色呢——虽然还是用的彩色铅笔。”

康震认为,中国传统诗词天然适合入画:“苏轼评价王维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是相通的。写意造境是古典诗词与中国画的审美追求,意境之美和含蓄之美,是古典诗词和中国画的相通之处。”

古代诗人创作诗词,常常截取生活中一个或几个场景来表达情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诗人写诗的时候,心中即有一幅理想化的图景。”康震说,比如,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都画面感极强。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在题目的设置上更加突出古代诗词与当下生活的关联性,节目首次增加传统诗词在现实生活场景中的应用题。在康震看来,要让诗词真正融入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最好的方法就是“行万里路,读万卷诗”。

“在中国古代,诗词存在于人们丰富的生活当中。有多少丰富的生活实践,就会有多少美好的诗篇。”康震说,即便是中国人都喜闻乐见地吃,也能吃出诗意。比如苏东坡,虽然被贬谪到黄州,但依然觉得那里的鱼味美,竹笋香,“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被贬到极为偏远的惠州,也能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感慨。

除了多走多看,康震还建议大家多背诗:“当头脑中储备了足够诗篇后,生活中的很多场景,就都很容易唤起你对诗的记忆。心中有诗,看待生活也就不免是诗意的眼光,对你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会有很大的改变。”

联系康震时,他正在机场接朋友,这是一件十分现代的事情,也依然充满诗意。“我们会想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代社会人们更容易相聚,但永恒的思念依然能用诗歌来表达”。


  (作者: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缘圆阁主
发表于: 2019-2-19 16: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诗讯

诗讯

主题:105 | 回复:267

每日好诗
|
每日诗讯
精彩直播
张锦德静昉将领诵《中国雪都颂》开场

张锦德静昉将领诵《中国雪都颂》开场 本网讯 好诗雅诵,玉振金声 ……

点击参与往期回顾
诗人榜
丰车

诗歌主题:6482

罗志海

诗歌主题:4487

石梅

发帖数:14029

月光雪

发帖数:7211

丰车

发帖数:6482

缘圆阁主

发帖数:5264

罗志海

发帖数:4487

妙庆居士

发帖数:4110

南岛(青衣童生

发帖数:3636

田间识字翁

发帖数:3149

劳士诚

发帖数:2949

洗涤心灵的雨

发帖数:2681

关注中诗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诗在线

© 中诗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11600号-1 技术支持:壹网

联系邮箱|手机版|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