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小衣新出版的《我一直在赵国》精选了青小衣自创作以来的200多首诗歌,囊括了她各阶段富有个人独立品质的诗作《喊木头》《故人》《夜过南湖》《喂养一匹马》《黑蝴蝶》《我一直在赵国》《我爱上了水里的鱼》《我走后,一切从简》《野葵花》《王二婶》《自画像》《我想用最世俗的方式爱你》等,通过一本诗集的集中阅读,可以探寻到一个诗人生命饱满的写作秘境,可以探寻到诗歌秘密之途呈现出的奇崛别趣,可以探寻到现代汉语如何跨过意义的容器,在生命主体中生动和激荡。青小衣是当下中国诗坛具有独立品质和写作特点的一个诗人,具有一定的标本研究价值。
青小衣,70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32届高研班学员,教书,煮饭,写诗,做梦,作品见于《诗刊》《中国作家》《钟山》《作家》《飞天》《青年文学》《扬子江诗刊》《诗选刊》《星星》《文学港》《诗歌月刊》《解放军文艺》《山东文学》《青年作家》《草堂》《诗潮》《延河》《诗林》《中国诗歌》《特区文学》《光明日报》《文艺报》《工人日报》等报刊,并收入多种年选本,被评为河北省第三届“十佳青年作家”,获得《诗选刊》年度诗人奖,《现代青年》十佳诗人等,已出版诗集《像雪一样活着》《我用手指弹奏生活》《我一直在赵国》
去赵国追寻诗意
赵国是一个有着古老诗意的国度,是一个正在焕发出深情意趣的国度,有青小衣《我一直在赵国》为证。 诗意被世人渴望、求索,被世人传颂,追寻,我想其中有几个因素不可或缺:一定是有着灵魂层面的审美意义不断被重新挖掘和拓展;一定是有着生动的深情意趣一次又一次拨动了人类隐藏在精血之内的秘密基因。一定是从世俗生活中看到了一束精神之光的照耀,一种生命情怀的呈现。那么青小衣的《我一直在赵国》或许给我们指出一条这样的秘密小径。
批评家霍俊明说“青小衣写作中缓慢的陈述或自述语调,不乏深沉、内隐、克制、压低的抒情气质。与此相应,她的诗歌承担着一种自我映照和精神清洗、擦拭的功能”。对此观点,我深以为然,纵观青小衣诗集《我一直在赵国》中的诗歌,她的语词有着一种天然的,与生俱来的隐喻化气质,使词语无限隐喻化而形成陌生感。这使得她的诗歌周围设下了密密麻麻的陌生化抒情,以及由此生成的更加广阔的诗歌指向和古典的意蕴。青小衣的诗歌少粗粝之作,几乎首首精致,圆润、深邃、独立,这是她崛起于诗坛的武器。她的诗歌保持了那种高密度的对抒情对象的冲击,并且是边行进边铺垫,呈现一种台阶式抒情和内在精神指向的上升的统一,或者说青小衣诗歌短小而有着持续不断的思想流或者情感流,有效地打乱了语言的常规结构,表达出了更加丰盈的意义,打乱了我们贯常想象的秩序和逻辑,呈现一种意外的诗意效果,使她的诗歌在陌生化意向中产生了巨大张力。 世俗生活中的青小衣教学、煮饭、做梦,孝敬老人,诗歌中青小衣透过生活的表象,对生活的内部呈现超出常人敏锐体悟和审美意义的探寻,而又对薄情时代进行着最真诚的赞美和热爱,她的诗歌弥漫着对人世间的宽容和爱。她在与世界的互相指认中,以独有的内在情感的包容力,显示出了对复杂情感的有效梳理的能力,呈现出一种透明感和疼痛感,或者说是一种品质的纯正。她的这种疼痛感不是锋利,不是陡峭,而是柔中带野刺,直接扎你的手掌,内心等等你最柔嫩的地方。然后产生外人看不到的内在痛疼,精神上的震动。这一如她写下的《我一直在赵国》中的诗句—— “这些年 / 我一直在赵国 / 教书,煮饭,写诗,做梦 / 守着两个男人 // 偶尔,也去其它六国走走 / 看看我想见的人 / 我走到哪儿,都带着一小部分赵国 // 我带着它坐飞机,火车 / 让它在地上跑,天上飞 / 最后,再带着它回来 // 我知道,不能把它丢在外地 / 那样,赵国就有残损了 // 如今,我在楚地 / 想到赵国 / 我抱了一下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