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中诗书画官方 于 2019-2-25 09:14 编辑
《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艺海飘香传两岸》《文化同根书画同源》《情系宝岛》……这些书法作品,是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陈国华在“第八届北京特色周暨2018年地坛文化庙会·高雄之旅”活动中书写下的。他感叹:“通过在现场挥毫泼墨,交流切磋,用传统艺术的形式大大地增进了两岸艺术工作者的友谊,用文艺作品最大限度地凝聚起了我们的文化认知。” 年逾花甲的陈国华祖籍江苏南通,自幼得到艺术熏陶,在音乐、表演等多个艺术领域勤耕耘,而这也成为他书法创作的丰富营养。他曾在多种岗位工作,并多年担任江苏南通驻京办主任,热心为家乡经济建设发展服务。在京工作期间,他的书法艺术为家乡的招商引资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他说:“我愿意用自己的书法作品与人交流,自己的书法遇到了知音,我就相赠。”想必也正是因为他的诚恳,陈国华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友,而贯穿其中的轴线正是书法。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没有阻断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当年,陈国华因家乡文工团等单位工作需要,常笔飞墨舞,后来参加中国书协高级研修班深造,得到中国书协刘艺、张德育、沈鹏、吴传麟等先生的传授。这一路走来,他以勤奋刻苦,坚强的毅力,埋头钻研书法艺术,经常与书画大家交流,即使躺在床上,陈国华脑子里也在思索着书法作品的内容。冬去春来,也让他在国家级书法大赛中累获殊荣。 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北京书法家协会主席林岫曾指点他:“习书先取厚重朴实,易得自然佳妙,反之易失。”这也成为陈国华在书法上的追求。 陈国华的书学之路建立在长期坚持临摹古人碑帖之上,几十年如一日。其书法以行书为主,他认为,书法能在简练的线条造型中表达人类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在欣赏时如同观看优秀的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作品,使人联想起美好的生活,而行书的流动性能让他更好地表达这些感受。 他对行书有自己的见解:但凡行书创作者必须有很好的功底,如人的成长,不经历“三翻六坐七滚八爬”便难以站立和行走,因此坚实的基础是必要条件。再则要强调理法通达、笔力遒劲、姿态优美。更为重要的是创作前的酝酿,对题材、体裁和表现方法等做到心中有数。而“险中求平”“力求和谐”成为了他行书布局谋篇的重要技巧和追求方向。 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原书记顾勇华看来,陈国华对书法有着执着的追求,静心研习书法理论和书法艺术的同时,不断提升书法艺术素养。他说:“书法的创作并不易,陈国华的起步从正楷开始,无论是偏旁结构还是笔法技艺都有自身的规矩和范式。如果以十年为一个阶段,十年前见其作品就已有自己的特色,那么十年后的今天再看,他依旧没有停止探索,依旧还在想着突破。” 陈国华从楷书、隶书、篆书到行书、草书的学习,让他感受到,书法作品不仅蕴含着书者的技艺,更让他找到了一个表达途径。所以多年来,作为一名书法工作者,陈国华还致力中国书法在国内外的传播。他曾三赴西藏拉萨,为边陲地区的藏民、师生及驻藏官兵书写作品;又至云南西双版纳创作了反映少数民族改革开放以来精神风貌的楹联;还曾将自己的学书所得、所感传播至俄罗斯莫斯科。他坦言:“我最看重‘书法工作者’和‘首都艺术家志愿者’这两个称号。” 此次“高雄之旅”活动中,为了做好与当地书法爱好者的互动环节,讲好“中国书法”这一课,他对中国书法概论进行了新的梳理,同时写下《我们都是一家人》《我的家乡我的根》等内容,并向高雄市赠送了《让春天从高雄出发》《惠风畅爱河》等书法作品。“因为‘爱河’是高雄的母亲河,同样的语言、同样的文字,我想用《惠风畅爱河》表达两岸人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深的热爱。”陈国华说,“我愿意用手中的这支笔为祖国的大好河山立传,书写时代的滚滚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