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赵旗
发表于: 2019-4-23 23: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b0f890541c4a06a2a3a5fde444e897d7.jpg
导语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霍俊明著作《转世的桃花:陈超评传》获第六届“我最喜爱的河北十佳图书”奖。河北出版传媒集团的主持人武小森老师邀我到石家庄东华书店参加世界读书日活动,让我对《转世的桃花:陈超评传》一书点评两句。我说:“我不是陈超先生的学生,石家庄有很多陈超的学生,他们曾经与陈超朝夕相处,比我有发言权。另外,我口才有限,不善于上台发言。我更愿意当一个观众,在台下静静地听大家说。”我刚答应武小森老师一定去,领导又安排我去石家庄市文代会服务,时间冲突了。没办法,只好食言,深怀歉疚。时间回到2001年,那时我不知诗歌为何物,甚至连最基本的现代诗常识都不懂,却混迹乐趣园诗歌论坛,跟网友一起学写现代诗。我总也写不好,经常被网友痛批,深受打击。先锋诗人旋覆、二十月(吴淼),到河北师大听过陈超老师的讲座,说讲得非常棒!我就有心去听一听。2003年底,我搬到河北师大旁边的西三教村租住。2004年春,新学期开始了, 27岁的我,一个已在社会混迹8年的石家庄学院美术系“学渣”,走进河北师大文学院的课堂,走进大四毕业班。在众人异样的目光中,以一张饱经沧桑的脸,戳在二三百名纯净新鲜的大学生中间,旁听陈超先生的课。说文雅点叫“旁听”,其实是“蹭课”。我的课堂笔记显示,那天是2004年2月12日,星期四。下午的阳光很好,教室内很温暖,我却坐在阶梯教室一角惴惴不安。陈超先生从容、自然,一上来就告诉大家:“诗歌不会让人活的更好,却能让人活的更多。”这个“多”字,就是人生的丰富和宽广。他先应同学们的要求,在课堂上激情澎湃地朗诵了自己的诗歌作品《风车》,全场雷动。我才知道陈超先生上课,如此饱含激情,如此受同学们欢迎。陈超授课的课本,就是他的著作《打开诗的漂流瓶》(2005年该书获得鲁迅文学奖),但陈超并没有照本宣科,而是旁征博引、纵观古今。这是陈超讲座的一大特色,他经常从古诗出发,代入现代诗。因为在场的文学院学生,整天读古诗词,习惯古诗词思维,所以,陈超总是巧妙地从古诗词讲起,进入现代诗。陈超从李商隐的《锦瑟》讲到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默《脸对脸》;从中国传统诗学的“言志说”、“缘情说”、“境界说”,讲到西方诗学的“启智说”、“想象说”、“形式说”、“生命体验说”……可以说,陈超的每一节课都是诗歌的饕餮盛宴,同学们如痴如醉。在逃课成风的大四最后一学期,还有那么多同学坚持回来听他的课,这说明了什么?从此,我每周四下午去一次,每次都记课堂笔记,还将其中一部分课堂笔记整理成文字,未经他同意,便发在诗生活网站孟醒石专栏中。后来,陈超先生也在诗生活网站开辟专栏,我想他肯定看到我贴的课堂笔记了,但他一直没说什么。回头再看这些课堂笔记,明显可以看出,第一节课记了很多,后面越来越少,字数递减。这说明,我在课堂上越来越懒散,所以必须承认,学渣依旧是学渣,永远成不了学霸。后来,我从师大文学院拐跑了一个女生……我身上学渣的标签,这辈子都撕不下来了。后来,我才知道,像旋覆和我这样的旁听者还很多,有的来自师大各院系,有的来自省会其他高校,有的来自社会各阶层,很多诗歌爱好者就是通过旁听陈超老师的课打下基础的。陈超是河北省高校教学优秀教师,从教三十余年,桃李满天下,他的弟子既有学界带头人,又有文坛大家,他们与陈超老师的关系是“一日学生,毕生挚友”。从河北师大毕业多年的人,只要回想起学生时代,无不想到令人激情燃烧的诗歌。“青春岁月,有诗歌相伴,真好。懵懂年代,有陈超先生启发,真好。”所以,我并不认为,自己与陈超先生的关系就比别人近。客观的说,我只是其中一个“旁听者”而已,众多的粉丝之一,相比那些与陈超朝夕相处的学生,关系差得很远。今天,借着世界读书日,我再次斗胆,将这些课堂笔记分享给大家。今天,我想说的是,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常识真的很重要。有时间,一定要完成自我教育,补足常识课。今天,我想说的是,面对无知的学生、认真教常识课的教授,是最可爱的。如果你没有机会听他的课,就请多读读他的著作。如果你想了解陈超先生这个人,了解他的故事,请读霍俊明著作《转世的桃花:陈超评传》。另外,我还要强调一下。我不是速记员。当时,只是凭着年轻,记性好,记录了一些课堂知识碎片。十五年后的今天,再读这些碎片,感觉自己记得错漏百出,断章取义的成分很大。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少读学渣的笔记,多读陈超先生的原著,多读霍俊明的《转世的桃花:陈超评传》。

6dea87e8b92d6c147614b6174473762a.jpg (图:陈超先生在课堂上、图片来自网络)
b4d46c631130c9be3e908b19f1a52914.jpg (当年的课本《打开诗的漂流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孟醒石摄)
4064c6f9acae2cbe3e6e6b7551e0064b.jpg (图:当年课本上的笔记:“三句诗要有一个兴奋点,如果没有就没法读,而兴奋点是由逆反因素而来”,孟醒石摄)
1aec8b7a26d1d85c0ab57faded0eacae.jpg (图:2004年,我在诗生活专栏发的课堂笔记)
《现代诗研究》课堂笔记(一)主讲:陈超地点:河北师大文学院115教室时间:每周四下午2点——4点记录:孟醒石旁听  《现代诗研究》 第一课: 时间:2004年2月12日星期四特征:陈超讲得非常精彩,朗诵了很多古典和现代诗。但由于记录者水平有限,不能全部记下。只能找关键的东西记录,并争取维持主讲者的原貌,但感觉仍有纰漏。只能从心中默默感受。 先给大家读一首诗,请大家从以下三点来看现代诗:1, 从修辞角度看现代诗语言特征。2,从捍卫人类想象力的角度。(关键词:现代诗  运思)3, 从含混与精确的角度看现代诗。 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默《脸对脸》(诗歌正文略)  (关键词,泛指) 要从物的角度去理解,不要用汉语语法去解读。1,现代诗更强调主观性,提供的是语言的事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在语言中实现。语言中可以发生一切。2,人类的想象力越来越萎缩乏味。现代诗对人类想象力的捍卫姿态,让人类保留那些无用的奇思妙想。3,含混与精确的关系。虽然含混但并没有放弃精确,在含混中有悟性上的精确。 *据说,上海已经把多多的诗歌选入了语文教材,多多的诗是晦涩的。 第一章:现代诗总论 第一节:诗的本体依据“本体”一词最早出现在17世纪,唯理主义者提出“本体论”。“本体”就是存在的本性。后来演变为:“存在的本质与基本特征。”要先研究本体再研究功能,本体与功能是两回事。比如这个喝水的杯子,我们研究它,应该是研究它是玻璃的还是塑料的,研究它本身的化学成份,研究它的体积,它的造型。这就是从本体出发。而不应该是从研究它的功能入手,它的功能是即能盛水又能盛酱油,打架的时候还可以拿它砸人。所以,研究功能的人永远是外行。而现代普遍的中国文学理论总是把本体与功能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还有的评论家专门研究文学对社会的作用,更是外行。 *你不要和我争论现代诗与古典诗谁好谁坏,现代诗与古典诗有“差异性”问题,它们是有区别的两个范畴。(关键词:差异性) 一,关于诗的种种理念            (关键词:回顾) 1, 中国 A, 言志说。即:诗言志。 诗言志这一传统理念,最早出现于《尚书》。古人的“志”与现代的“志”是不一样的。古人对“志”的理解非常全面。古代的志有三层意思:记忆,记录,怀抱。而现代的“志”只保留了它第三个意思:志气,怀抱。华兹华斯说,“诗是宁静中回忆起来的事情。”而我们古人的“志”首先就包括“记忆,记录”,所以说,我们的古人是多么的伟大。而后来诗歌理论上关于“诗言不言志”的争论,都是片面的,其实是一个战壕的人在起无聊的内讧。 *《诗经》被当作现实主义的范本。 后来《毛诗序》又对“诗言志”进行了延伸:“诗者,志之所之也。”(前面的“之”当“的”讲,后面的“之”是“走向,过程”的意思。)翻译成白话就是“诗是表达志的过程。” *诗歌是怎么说的艺术。 *艺术是“变化的”,“不进步”。 举例:《蝶恋花》 [欧阳修]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日日花前常病酒”,审美的迷醉与傲慢。(关键词,审美的迷醉。)*很多庸俗的评论家总把古代诗人的这种惆怅解释为仕途的失意,这根本就是臆断,是不负责任的解释。 B,缘情说。(后来出现的神韵说,性灵说,都可以看作是对它的延伸。) *这就体现了中国诗与外国诗的区别,中国诗一开始就是抒情,而外国诗一开始承担的是叙事的功能,比如《荷马史诗》。 缘情说的理论最早出现在陆机《文赋》:“诗缘情……”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丰富了缘情说:“诗者,吟咏性情也。” “诗者,吟咏性情也。”它前面两句是:“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你看我们的古人是多么的可爱呀,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诗有别样的材料,跟多读书没什么关系。” 他并不是说读书一点用也没有,后来又说:“人非多读书者不解。”也就是说:“不是读书多的人,是不会理解我这句话的。” *理论批评,偏激是可爱的,是可信任的;而那些全面的公允的理论方法简直就是一种市侩做法。 *中国古代优秀的诗歌理论著作《人间词话》、《沧浪诗话》、比较差的还有《二十四诗品》。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集大乘者。 清朝,叶燮:又对缘情说进行了延伸。(叶燮的话略)。 *诗之妙处透彻玲珑,如空中之音,象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句又类似对超现实主义的优秀理论。 “诗道,亦在妙悟。”(妙悟:感觉与直觉。) C, 境界说。 情和景,意和象的交融,统一。 王国维“词以意境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 举例:《乌夜啼》(又名相见欢)【南唐】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诗歌的选材并不重要,关键是怎么写。 李商隐的《锦瑟》有人说是描写爱情的,有人说是描写官场失意的,其实我最看重钱钟书先生的解释。拒钱考证,这首词在宋朝的古本里是放在《李义山诗集》的卷首的,相当于“序”。但在写作时间上又是李在50岁印自己诗集时写的最后一首诗。后来的选本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就把它放到了后面。钱钟书把它看成是“以诗论诗”的东西。 《锦瑟》作者: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庄生晓梦迷蝴蝶”物我合一,“望帝春心托杜鹃”托物言志。同时这两句又是“互文”的。概括了诗歌的两种基本创作方法。“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句讲的是诗歌的品质、质地,应该达到的境界。“沧海月明珠有泪”钱说诗歌应该是“虽化珠圆,仍含热泪。已成宝质,犹带酸辛。”“蓝田日暖玉生烟”诗歌要有人间大地的气息。 *读诗要整体的看,要放在远处看,诗是讲究“顿悟”的。 *好诗也许99%能够解释,但那不能解释的1%,这1%就成为压弯许多评论家脊梁的最后一根稻草。  2, 西方 A, 启智说。(西方主要支配学说) 锡德尼《为诗一辩》:“诗在一切高贵的民族和语言里曾经是最初光明的指引者。 *诗是无知的,但它能让你智慧。 *陈超:中国人眼里诗是性情,在西方人眼里诗是启智,这两者是有差异性的,就好象中国的古典诗与现代诗一样,是两个有区别的范畴。我年轻的时候认同的是启智,而我现在45岁了,更认同性情。 B, 想象说。 雪莱《诗辩》:“何者为诗,想象的表现。” *想象就像铀一样,要提炼铀做原子弹。 *中国第三代诗人,包括口语诗,是删除想象的,精确的写事物,也是一种想象。 C, 形式说。 诗歌就是一种特殊的话语形式。 桑塔亚纳(美):“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方法与含义有同样意义的语言。诗歌是一种为了语言,为了语言自身之美的语言。”(关键词:方法/含义) *散文重在说什么,诗歌重在怎么说。散文是走路,诗歌是舞蹈。走路是为了抵达某地,舞蹈是重在过程,所以说舞蹈是无用的,所以说诗歌是无用的。 *叶芝:“谁能将舞者与舞蹈分开。” *陈超:如果你的含义不怎么样的话,更要保证你方法的重要。“ *诗歌是为了语言自身之美,重要是的诗本身,而不是诗所言。 *诗歌不会让人活的更好,却能让人活的更多。(关键词,多) *诗让人可爱。 D, 生命体验说。 弗洛依德生命哲学的代表:柏格森 *诗歌由以前的表达“生活”变成了现在的表达“生命”。生命体验成了20世纪对人类艺术的最大贡献。 *诗歌是生命过程中的瞬间展开。 *艾略特:“诗歌是生命意识的最高点,具有最强大的生命力,和最敏锐的生命感觉。” *不要害怕不洁,真实是作家唯一的道德。不洁是生活的伦理,但真实是写作的伦理。 总结: 《文学概论》韦勒克·沃伦关于诗歌的解释:关于诗歌有四个词是最关键的:意象,隐喻,象征,神话。 *小说是“反映”,诗歌是“反应”。 *现代诗的特点是回避激情,艾略特说:“诗歌是对感情的回避。” *现代诗歌并不反对传统,只反对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虽然很美好,但浪漫主义就像冰块一样,被历史蒸发了,没有留下一部经得起考验的结晶。 *以前的节奏是听的角度来看的,是从“耳朵”来看的。而现代诗是“生命”的节奏,是“耳感”与“心感”的合一。 *为自己的心灵发明自己的节奏,对于现代的文学家艺术家来说,就成了必要。 孟醒石2004年2月13日整理  
1d231b82a9a681fc70d9b4b506b99edd.jpg (图:当年书上的笔记:婴儿、孩子发出的声音“啊”“吧”,像元音,像飞升的气球。孟醒石摄)

6d9f8742ca67d40faf0b6b9de45e2265.jpg (图:当年书上的笔记:(现代诗)不再是一种稳操胜券的写作,而是一种实验。先有理论,再有实验。孟醒石摄)

《现代诗研究》课堂笔记(二)主讲:陈超地点:河北师大文学院115教室时间:每周四下午2点——4点记录:孟醒石旁听 《现代诗研究》 第二课:时间:2004年2月19日星期四 特征:这节课相对于上次来说,少了很多令人精神焕发的朗诵和举例,沉闷了许多,主要是偏重理论。课间陈超对我说,可能不会讲多少我希望有的活跃在各大诗刊和网络的当代诗人的内容,主要是讲顾城海子北岛之前的中外诗歌。他的课,主要是针对师大的本科学生——他们将来毕业后要做中学语文教师的。他的课,就是给这些未来的语文老师,提供一个思考和讲解现代诗的方法。我心里说,其实这正是我想听的。我对他说,以前都是凭自己的经验去理解一首诗,现在我更希望看到经验之外的东西。陈超说,经验很重要。 这节课前面的理论知识讲得太快,我的笔记没有跟上。下课后我又借了两位同学的笔记参考。但我的侧重点似乎比学生们又多了一层,就是除了理论之外,我更喜欢记陈超似乎无意间说的一些有意思的话。 接上次课内容。 二,尝试一种新的现代诗理念 陈超关于诗的定义???:诗是一种特殊的话语表达形式。它通过隐喻、象征及意象化途径,表达散文语言无法完全转述的生命经验。它强调自足的形式感、内在的旋律和形而上的品质,在意识和潜意识彼此的激活或接引中,以词语的想象世界吟述生存和生命。(关键词:转述、自足、激活、接引。) *像书法的飞白一样,书画家飞白中所含的东西,就是诗。 *不能用物理事实去解读诗,它是语言的事实。 *旋律——生命的律动。所以它不是音在笔先(如一些宋词,先把音韵定下来再填词),现代诗是声音和意义同步发生的。 *“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这里的器指自然万物的本体。古人认为器是由道派生的。 *诗歌的形而上的品质一定要通过形而下(形象的事物)来达到。 *日常可表达抽象。 *意识与潜意识可互相激活。举例:卡夫卡《变形记》巨大的焦虑和异化感。 *现代诗与浪漫主义诗歌的区别:现代诗有“述”的成分在里面。由“述”保存感情。例如:艾略特《荒原》。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进入现代诗…… 三,诗的“构架”与“肌质”。 *由美国新批评派提出。 A, 构架有两种含义: 1, 作品的意义得以连贯的情感线索。  *并非是逻辑线索。  *越是好的文学越依赖情感线索。不要用道德来反对诗歌。诗歌是非道德的,不是反道德的。 2,诗歌视觉形式的特殊性。 *既诗是分行的。 *美国结构主义诗学家卡勒。(关键词:实验。) *分行有一种强烈的暗示,但并非分行的文字即是诗。 *分行是为了充分挖掘出个别词的负荷,有时也是为了淹没一些词语。前者很好举例子,后者如于坚《0档案》的形式,给人一种视觉的压迫。 B,肌质:(美国新批评派兰色姆提出。) 指诗中无法被散文转述的部分,非逻辑的部分。就是指诗中的语象,一些幻象以及特殊的细节,特殊的音调。 *语象:据说海子在大学授课时讲语象,学生总是听不懂,海子被逼急了说:“海鸥是上帝的游泳裤。” *肌质是诗的本质所在,而构架是负载肌质的材料。二者都不可缺。 *如果一个批评家对于诗的肌质无话可说,那么他对于诗也等于无话可说。(兰色姆) *纯诗:象征派大诗人瓦雷里:“我们所说的诗实际上是由一些纯诗的片段嵌在一篇谈话材料中构成的。一首很美的诗是诗中很纯的部分。纯诗是通过观察推断出来的虚构。它探索词与词之间的共鸣关系所产生的效果,是对语言所支配的整个感觉领域的探索。纯诗是一种达不到的类型,是诗的愿望努力所达不到的理想方向。” #这种“达不到”也是不值得达到的。 #(关键词:谈话材料,指能为散文所转述的部分,即构架,也即情理线索。若无谈话材料构成的纯诗是不可能存在的。孟醒石的理解:即废话部分。) #纯诗并不是从素材方向来说的,素材洁癖是中国人对纯诗的误解,应该是从语言的角度来理解。 #诗歌要有“谈话的内容”也要有不能被散文所转述的东西。纯诗只是理想方向,但光有肌质的诗也并非是好诗。 四,诗歌话语与实用指称性话语的区别 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是一种独立的话语世界。诗的语言与其所指涉的话语相偏离,符号与事物的正常关系被打破。这一策略允许语言作为一个自身有价值的客体获得自足性。二者的区别可分四组对比: 诗——实用指称性话语诗是创造性 ———消息性表现性 ———陈述性形成性—— 约定俗成张力的 —— 单维的 *形成性,是不断形成的。对诗歌的理解有赖于读者的合作。 *每一个读者,都是另一首诗——帕斯。 *举例:美国罗伯特伯莱《冬天的诗》 《冬天的诗》 冬天的蚂蚁颤抖的翅膀等待瘦瘦的冬天结束。我用缓慢的,呆笨的方式爱你,几乎不说话,仅有只言片语。 是什么导致我们各自隐藏生活?一个伤口,风,一个言词,一个起源。我们有时用一种无助的方式等待,笨拙地,并非全部也未愈合。 当我们藏起伤口,我们从一个人退缩到一个带壳的生命。现在我们触摸到蚂蚁坚硬的胸膛,那背甲。那沉默的舌头。 这一定是蚂蚁的方式冬天的蚂蚁的方式,那些被伤害的并且想生活的人的方式:呼吸,感知他人,以及等待。 董继平译 为了总结现代诗的一些特性:陈超举了庄子《象罔》。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囗(左“口”右“契”音chi1)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孟醒石课下在网上搜索的)庄子从宇宙本体论出发,认为“道”是客观存在的、最高的、绝对的美,那么这种“美’’从何而来呢?庄子在《天地》篇中通过“象罔得玄珠”的寓言说明只有形象才能表现“道”,即最高的美,而这个形象,不单是有形的形象,而是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形象,即“象罔”。吕惠卿注:“象则非无,.罔则非有,不皦不昧,玄珠之所以得也”。宗白华对此也作了很精辟的解释:“非无非有,不皦不昧这正是艺术形象的象征作用。‘象’是境相。‘罔’是虚幻,艺术家们创造虚幻的境相以象征宇宙人生的真际。真理闪耀于艺术形相里,玄珠的皪(白乐)于象罔里”。由此可见,庄子认为美是产生于“非无非有、不皦不昧”的“虚幻”的艺术境相里,而只有这种“虚幻”的艺术境相,才能表现宇宙的真理——“道”。 第二节:现代诗对传统诗的变构 1, 由来 *现代诗与传统诗不是超越的关系,是差异性的关系。对传统诗的构成是变化的。 *是由于现代性的介入,中西文化冲撞,视野被迫扩大的结果。它有艺术发展内在机制的必然性。 *中国现当代诗歌的三条线索: a,浪漫主义,如郭沫若等;b,现实主义,如胡适等;c,现代主义:如李金发等。而我们主要讲的就是此。 *主要参考课本陈超著作《打开诗的漂流瓶》149页《认识现代诗》第三段。(本文略) *(关键词:波德莱尔。) *现代诗的内容上对传统诗歌,地震式的文化灾变感。现代诗形式上都带有实验性,探索性。 2, 现代诗的意识背景 *主要参考课本陈超著作《打开诗的漂流瓶》150页第二段。(本文略) *浪漫主义诗歌使人的主体性膨胀到无以附加的地步。它是按照“应然”即“希望”的那样来写。现代诗是按“如其所是”即“人的本来怎样”来写。 *现代诗对于这些浪漫主义是补白的效果。 *现代诗是成人之间的内在私下交流…… *“非”与“反”是不一样的。非道德与反道德是不一样的。 *过去的艺术是历险的叙述,现代的艺术是叙述的历险。 *海德格尔的名言:“向死而生。” *举例:北岛《触电》谈对现代诗的理解。《触 电》北岛 我曾和一个无形的人握手,一声惨叫我的手被烫伤留下了烙印 当我和那些有形的人握手,一声惨叫它们的手被烫伤留下了烙印 我不敢再和别人握手总把手藏在背后可当我祈祷上苍,双手合十一声惨叫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了烙印 *作业:预习课本第93页《论意象与生命心象》。
8d6791beea591dd483ced4bbf6ce0b2f.jpg (图:当年书上的笔记:它使用的是非理性的联想,主动寻求神秘主义。孟醒石摄)

2eceee4736ffe9326d75275302617435.jpg (图:当年书上的笔记:有时候一件事也是一种象征。这种并不常见。写事态象征的优秀诗人为贝里曼(美)《球》诗等。孟醒石摄)
《现代诗研究》课堂笔记(三)主讲:陈超地点:河北师大文学院115教室时间:每周四下午2点——4点记录:孟醒石旁听                  《现代诗研究》
第三课:时间:2004年2月26日星期四特征:讲述了很多我不知道的常识性的东西。 接上次内容。 3,现代诗的形式感和语言意识 *法国批评家让·贝罗尔:含混来自对最确切表达个人情感方式的关注,晦涩与神秘由此而生,并不是由于诗人使用密码(蹩脚诗人除外),而是由个人的内涵才能重现诗人的激情和……,并使之远离平庸的集体话语。诗人必须通过自己的语言,写出属于个人化的体验。对于诗人来说,诗的语言是个人精确的语言。(关键词:集体话语,个人,语言) *美国诗人、数学家燕卜逊:含混的七种类型。 *美国新批评派教给人读晦涩诗的方法:厘定一个词语的意义,要看整体语境。 *参见课本陈超著作《打开诗的漂流瓶》P151—152。(形式感与语言意识)。 *现代诗提供了新的认识类型,对艺术价值的解释权不在艺术而在生活。????? *“知性”,美学术语,是康德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认识力有三个环节:感性,知性(自觉和自发的统一),理性。而现代诗基本上是属于知性的,即有感性的鲜活,又有理性的穿透力。 *昆德拉:只知道正确而不知道笑的人,是艺术的敌人。 *朗诵:《北方的海》作者:多多 北方的海,巨型玻璃混在冰中汹涌一种寂寞,海兽发现大陆之前的寂寞土地呵,可曾知道取走天空意味着什么 在运送猛虎过海的夜晚一只老虎的影子从我脸上经过--噢,我吐露我的生活 而我的生命没有任何激动。没有我的生命没有人与人交换血液的激动如我不能占有一种记忆--比风还要强大 我会说:这大海也越来越旧了如我不能依靠听力--那消灭声音的东西如我不能研究笑声 --那期待着从大海归来的东西我会说:靠同我身体同样渺小的比例我无法激动 但是天以外的什么引得我的注意:石头下蛋,现实的影子移动在竖起来的海底,大海日夜奔流 --初次呵,我有了喜悦这些都是我不曾见过的绸子般的河面,河流是一座座桥梁 绸子抖动河面,河流在天上疾滚一切物象让我感动并且奇怪喜悦,在我心中有了陌生的作用 在这并不比平时更多地拥有时间的时刻我听到蚌,在相爱时刻张开双壳的声响 多情人流泪的时刻--我注意到风暴掀起大地的四角大地有着被狼吃掉最后一个孩子后的寂静 但是从一只高高升起的大篮子中我看到所有爱过我的人们是这样紧紧地紧紧地紧紧地--搂在一起……                  1984 *对语言的崇拜也是现代诗的特征。 *瓦雷里:不管诗人想写什么,我只读到了我感到的东西。 *传统诗是谐和的,而现代诗给人的感觉是惊谔。 *现代诗不是反传统的诗,有时候它还是返回传统中最有魅力的地方。(关键词:反传统——返传统) *朗诵:赫鲁伯《夜间的死亡》(略)。 *某些写惯革命诗歌的老诗人非常排斥现代诗,觉得是异端是禽兽,还说现代诗是在毁灭传统;其实他们守护的是文学遗产,不是文学传统,这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革命诗歌是文学遗产,不是文学传统,我们的传统是诗经,是唐诗。) *中文和汉语不是一个概念,汉语是单字立音,而中文甚至包括那些外来词(所有中文环境中的语言)可能是几个字算一个词。孟醒石:比如:汉语(月,山,河),中文(精神,逻辑)。 *美国,布鲁姆《被影响的焦虑》大意:阐述了现代的艺术,尤其是诗歌,每一首写的好的诗都是像别人的诗,或者说现代诗人很难说不受别人的影响,艺术空前繁荣反倒容易使后来者的创造性焦虑。 *在前辈所没有做到的地方着眼,寻找差异性的突破。 *欧阳江河:我们现在好象反过来拿望远镜,美好的东西都离我们远去。 2004年2月27日
0f2ffd0ffe1676d719d299e33c673544.jpg (图:当年书上的笔记:那个知道众多秘密的人说的太多——陈超。面对这个“仇恨”诗歌的时代,陈超是那个知道更多秘密的人,每天面对众多年轻的脸审问,他已说的太多,他没有完全说出的,就是他的诗。秘密的知情者,是最危险的。就像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孟醒石摄)
582a82d87a660808f3d920df209c838c.jpg (图:当年书上的笔记:这个时代正在加速地堕落,迷失方向的时候,跑得更快。奥登:被解读之前就打动了我的诗歌就是好诗。)
《现代诗研究》课堂笔记(四) 主讲:陈超地点:河北师大文学院115教室时间:每周四下午2点——4点记录:孟醒石旁听  《现代诗研究》 第四课: 时间:2004年3月4日星期四特征:这节课听得比较轻松。 接上次内容。 第二章:意象与生命心象 读郑单衣的《青春》 青春 啊,青春你过早地搅乱了我的心过早地让我闻到昏迷的硫磺 啊,美酒你过早地灌醉了火车的肺过早地让我在飞驰的车头眺望 啊,疯狂的女人你们头脑里溶解了太多的盐过早地过早地让我粉碎了膝盖! 啊,未来的动荡之海我曾奋力投身的梦幻之海让我让我用眼泪把你排干 啊,住嘴吧,命运!别再对我说灵魂是宝石宝石损害了我的健康 啊,受惊的火红之马别再诱惑我了难道难道还不够吗? 啊,骑士,骑士!亮出你的手掌让我细察过早地我过早地——抛下了青春 *用火车的声音来暗示一种速度。*“命运”是回溯意义上的……*这首诗里面是有感情、知性、物象。*没有意象的诗让人记不住,没有意象的诗容易蒸发,而意象就是结晶体。 一, 意象的性质(详见课本94页) *我写到了什么的同时,我也在想着它…… *诗歌是对情感的表达,不是情感本身。 *诗歌应该有质量感的——形体(体积)、材质、重量。 *详见课本94页。 *现代诗历史很短,还没有强迫我们进入“读法”。而我们对古诗早就有了读法——含象趋意。 *柳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庞德:和中国人相比,我们都是野蛮人。这是庞德看到中国古典诗歌后的话。他努力学习汉语,后来汉语达到了初中二年级的水平,翻译了中国诗集《神州集》。 *汉语本身就有意象切割的作用,汉语是单字立目的,而中文中有30%的外来词。我们是用中文写作的,而不完全是汉语。 *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 *越小的东西越能达到“我心与天地同参的境界。”艺术的规律就是“少就是多。” *现代诗语言是形成性的,不断吸纳着新的解释。 *佛法中的“当头棒吓”,悟性,瞬间。 *中文的“体”可以是一个抽象的“体”,而汉语中的“体”是具象的。 *误读,对现代诗来说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 *艾略特:诗必须深入、敏锐、具体、运动、简捷、和具有质感,如同闻到玫瑰花一样地感知思想。*庞德心中的意象:课本96页。  二, 意象的来源详见:课本97页。 *意象作为诗歌的基本符号,是确保诗歌肌质的卫士。*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意象来源:1,感性生活、感情深处          2,有赖于诗人言辞的历险。          3,诗人自己有训练的阅读。 *朗诵:陈超《少年之忆·水仙》(诗文略) *小孩子先长脖子。 *西川是有神性背景的诗人,当然他的神性是西方意义上的。 *诗人要有自觉的阅读,从创作意义角度上有训练的阅读。 三, 意象的类型 1,自然意象。(这里的自然是形容词,意思是自然的意象,即没有被扭曲变形的意象。) *美国诗人,威廉斯《红色手推车》  红色手推车 作者:(美)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那么多东西    仰仗     这辆红色的    手推车运送     雨水浇得它    浑身溜滑     旁边有    几只白鸡         ——选自彭予编译《二十世纪英美抒情诗选》 *自然意象最早出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而同样也出现在后现代诗学中,如杨黎。 *杨黎是写自然意象的高手。 *自然意象往往带有暗示性。 2, 情、智、象的瞬间结合体。 3, 深层意象——新超现实主义。 *更突出了曲折、潜意识和大跨度暗示性的特征。它使用的是非理性的联想,主动寻求神秘意义。 *余怒,与陈东东。代表人物。 *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不是字面的意思,是表达众生的渺小与平等。蔑视特权。 2004年3月4日星期四

175908c988df9ff20656b95bcb3cfd31.jpg (图,陈超先生去世后,河北教育出版社2014年12月再版《打开诗的漂流瓶》)
77067e479aed8bc93c011a67e7350024.jpg
b781893be9429bfb1238dc04439995a0.jpg
cffb01cf6fe5903bb165c2017b59b8e4.jpg
c11075ce5d24c0901fc77a3a14fe6a72.jpg
3e72267f8bf6ae777e4aaaa3dbf696a6.jpg
a6de1d0560608e4e62896e0ad4063126.jpg




               
跳转到指定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bigocean
发表于: 2019-4-23 23: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来坐沙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频道快讯

频道快讯

主题:184 | 回复:437

每日好诗
|
每日诗讯
精彩直播
命运从来都是不公平的

命运从来都是不公平的 文/嵇江良 都说 没有等来的辉煌 只有拼来的人生 ……

点击参与往期回顾
诗人榜
丰车

诗歌主题:6482

罗志海

诗歌主题:4487

石梅

发帖数:14029

月光雪

发帖数:7211

丰车

发帖数:6482

缘圆阁主

发帖数:5264

罗志海

发帖数:4487

妙庆居士

发帖数:3891

南岛(青衣童生

发帖数:3636

田间识字翁

发帖数:3149

劳士诚

发帖数:2949

洗涤心灵的雨

发帖数:2681

关注中诗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诗在线

© 中诗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11600号-1 技术支持:壹网

联系邮箱|手机版|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