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左岸
发表于: 2019-7-15 11: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左岸 于 2019-7-15 11:15 编辑


著名小小说作家侯德云



本文作者之一:著名小小说作家、评论家

  大写小小说——侯德云印象

 文/杨晓敏  
  
  侯德云的小小说写得好,有关小小说创作的随笔也写得十分精彩。正是这种两栖式的写作方式,使他数度获奖,并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因为工作关系,我也格外关注德云的写作情况。近十年来,无论是他的小小说新作,还是那些灵光一现的即兴式随笔,十之八九,我都是第一读者。读书,思考,写作,提高,我见证着一个文学青年逐渐成为名作家的历程。德云要出一本关于小小说创作的随笔集子,我愿意为他写几句话。
  毫无疑问,写随笔属于理性思维范畴。理性从哪里来,应该是从逻辑、哲学中产生。在显示生活的智慧、体现对艺术本质认识的过程中,需要内在的严谨、连贯和无悖。对于作家而言,虽然创作需要充满激情的个性张扬,但也要有一定程度上的规范、节制和内敛。处理得好,能把理性思维和艺术韵味兼容起来,使之在文学作品中相映成辉。因为,太偏于理性,会使作品概念化,导致想像力的贫乏;如果放任艺术的触须跃出理性轨道,则会漫天飞舞,变得支离破碎。
  作为一个以写小说为主的作家,德云能清醒地意识到这些,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姿态,似乎随时都在平衡协调着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者之间的关系。许多作家不写此类随笔,也同时训练着理性思考的能力。德云稍有进步的是,他不仅思考着,而且忠实地记录着自己在每个阶段的阅读、写作中所体验到的快感、迷惘和疑问,扬长避短,择善而从,每一次都有所得。渐次由小的量的积累,完成实质上的提升。这一本集子,可谓德云在文学创作道路上,从蹒跚学步到坚实前行的人生履痕。
  在小小说千把字的篇幅里,要写活一两个人物,让它血肉丰满;讲好一个故事,一波三折,微言大义,让读者为之心跳动容,的确不能忽略了观察生活的角度,小视了明辨事物的方法。因为作者在作品中提出问题的深度,解决问题的质量,设计细节的缜密无懈,要通过思想容量的比拼,来显示艺术品位的高低。德云在长时期的比较、甄别和优选中,不断地研究别人,完善自己。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德云把阅读当作一种体能储备,思考则是在选择达到目的的途径,而小说创作,才是积蓄力量后的充分爆发。
  德云说:“灯下阅读,是我保持多年的一种习惯。”
  他读什么人的书呢,他的标高定在哪里?请看这本集子的内容:
  读汪曾祺,读出了“关于小说的语言”;读陈村,读出了“关于小说的结构”;读鲍昌,读出了小说的诗意;读贾大山,读出了小说的清凉明净的品质;读欧·亨利,读出了“精巧的局限”。等等。
  德云的文笔明快且敏感,锐利而雄辩,有感而发,颇显文人风骨,洋溢出自然天纵的诗人气质。既献身于小小说事业,便义无反顾,为之身体力行。要求自己的小小说创作,要有“精品意识”;要求自己的感悟,试图能够对小小说的读与写具有某种参照。小小说文体在文坛正名,或许只有一种方式可以行得通,那就是,写出一大批标志性作品,涌现出具有一流创作水平的代表性作家群。如果把德云随笔中“我生命中的小小说瞬间”,看作是极端个性化的写作,那么,洋洋洒洒,流泻笔端的20余篇“小小说的×××”,则是为自己的同道鼓与呼了。


  因为,这一拨儿作家都是专门写小小说的。
  20年前的中国文学史上,别说有小小说作家,就连小小说这个字眼儿,也希罕得很。小说有大小之分吗?现在看来,应该有。因为小说家族有长、中、短篇的分类,基本上就是根据字数多少来确定的。作协机构是文坛权威,数届短篇小说评奖都没有2500字以下的入选。也就是说,短篇小说,不包括2500字以下的小说。是2500字以下的小说,尤其是1500字左右的小说不够评选标准吗?我看不尽然。这种叫小小说的文体不仅存在,有自身的字数限定、结构特征和审美态势等艺术规律上的界定,而且能遍地开花,创作数量大得惊人:有发行几十万册的核心刊物,有成千上万的写作者,更为难得的,是有着稳定的数以千万计的读者构成的群体。小小说的精选本重复印刷,以百篇计的小小说广为流传,被选入多种大、中专教材和译至国外。这种类乎全民参与的阅读、写作现象,我称之为平民艺术,是一种复苏的原始性的民间文学情结。
  当文学退居社会生活边缘化状态时,诸如美女写作、少年写作、网络写作等,都曾被热切关注过,称之为“现象”。哪怕是昙花一现或刻意炒作,起码给寂寥的文坛带来了一定活力。不过,权威部门权威人士对风起云涌的小小说创作,对群星璀璨的小小说作家群,了解似乎不够,没有给以更多的关注。即便如此,这一拨儿小小说的事业者们并没有气馁,几乎可以追溯到当代小小说在中国发轫的时候起,小小说的倡导者、编者、作者乃至读者何曾懈怠过呢?说到底,不就是要以自己的创作实力达到国家级奖项的水平吗?所以,但凡在小小说创作上有成就有影响的作家,差不多都进入了德云的视野。为了小小说事业,应该脚踏实地,从自身做起。
  写比自己稍早一些时间进入小小说领域的优秀作家,如许行、孙方友、王奎山、刘国芳、谢志强、沈祖连、袁炳发、徐慧芬等;
  写和自己同期开始进行小小说创作的优秀作家,如陈毓、王海椿、芦芙荭、申永霞、刘黎莹、蔡楠、于德北、珠晶、相裕亭等;
  写出道晚但起点甚高的优秀作家,如黄建国、宗利华、邓洪卫、海飞、李永康、秦俑、刘公等。
  关注和品评同道的创作现状,启示别人,梳理自己,醒人和自省,是德云打开窗子的写作态度。之所以在数年间,于成批量涌现的小小说作者队伍中,德云能一马当先,笑傲江湖,成为领军人物,与他根植于理性思考的土壤,汲取艺术营养的人生境界是分不开的。
  或许是由于个性的原因,德云出于对自己写作天赋的自信,在这本集子里,那种略显自负的文字随处可见。在过去的时光以及未来的日子里,见仁见智也会招人评说。但德云的确写出了数十篇形神兼具的小小说作品,有些篇什被选了又选,被人称为精品,算是不断地印证着他对别人对自己的近乎固执的看法。
  诸如能以小见大,表现重大题材的小小说有《冬天的葬礼》、《苦秋》;挖掘国民劣根性,进行人性批判的有《二姑给过咱一袋面》、《汉子》、《幸福的猪肘子》;写心灵漪澜,抒发人间真爱的有《我的大学》、《泉水的歌唱》、《谁能让我忘记》;探索新的结构形式的有《搬石头的人》、《糟糕透顶的理想》等。还有《取暖》、《一个老人的最后情感》、《酒话》等作品,在选材、构思、语言上,正在形成典型的侯氏小小说的艺术风格。
  在小说意境上,德云善于营造情感世界的浓郁氛围,架构出想像的空间来体现文体的丰韵;在语言上则多少有些唯美,常不自觉地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在情怀上,透过潇洒飘逸的文风,放射着浪漫的理想主义精神。由于经过长期而刻苦的文学演练,德云具备了优秀小说家的潜质与实力。
  小小说文体的产生与繁荣,极大地丰富了小说艺术的内涵,拓展了文学与人生的外延。小小说作家应该出大家,也能出大家。其标志是,能创作出小小说名篇佳构,有清醒的文体意识,符合特定的理论规范。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小小说作家可以和长、中、短篇小说的作家并排站在一起,可以和散文、诗歌等其它文体形式的一流作品相对应。
  我愿德云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能走得更远。
  
    (该文摘自《小小说的眼睛》评论集,侯德云著·大连出版社)
  
  在文学中永恒地奔跑  ——侯德云小小说创作论


  黄棋/刘天平
  
  有人说,侯德云是一个作家,丰富多彩的文学创作使他已经具备成为一个作家的足够资本;有人说,侯德云是个文学评论家,个性化与系统化的小小说理论已经使他拥有了作为文学评论家的种种特性。作家也好,评论家也罢,可是在侯德云的心里,他认为自己仅仅只是一名文学爱好者,过去是,现在也是,也许将来还是。在文学的领域里,他从不曾停止过奔跑的步伐。


  一、在阅读中成长

  阅读是侯德云文学创作的起点。在他的文学观念中,没有绝对的天才,没有上帝的偏爱,他只能默默地阅读,静静地学习。他的每一份成长与创作的经历中都与阅读紧紧相连。他曾说过:“在我的文学旅程中,每时每刻都得益于阅读的滋养。”在阅读中他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成长,慢慢地懂得了自己应怎么样去学习,怎么样去追求。阅读就好像侯德云一生至爱的恋人,虽然她不小心也会犯错,也会深深地伤害他的心,侯德云依然会那样深爱着阅读。一种由阅读时的盲目性无目的性向后来阅读的计划性转变,使他正在慢慢地寻找着更适合自己的文学之路。无论在这条自己深爱的路上能走多远,阅读已经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将伴随他走过人生的每一段历程。
  1995年,是一个值得侯德云用生命去铭记的春天,就是在那一年,他把自己写作的重点转移到了小小说的创作之中去。也是在那一年,他以《一块木板的存在方式》“很幸运地敲开了《小小说选刊》的大门,而且得到了杨晓敏先生的青睐”。世界上的路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一条都适合自己,侯德云在不断的思考与探索中,终于找到了一条真正能让自己纵情奔跑的文学之路。
  找对了方向,并不代表通向成功的路就可以宽敞无阻。在小小说的创作之中,他也有着许多的困惑与障碍。有时候,他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小小说写作的迷宫,他不想后退,却又找不到出口。在不断的徘徊中,他在用信念在支撑着自己的梦想。在小小说创作与评论的文学路上,他也会害怕,也会有挫折,也会有失落与伤感。然而他不会退缩,对于一切他都是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
  1997年,对于侯德云来说那又是一个无法忘怀的春天。如果说,《W的喜剧》是侯德云小小说的一种尝试,《一块木板的存在方式》是其作品的一个正式起点,那么1997年的《侯德云小小说10题》便是他创作的一种起飞。那份意外的惊喜让一直的困惑与压抑,在那一刻得于最充分的释放。已经忘了多少次灯下的不眠,已经忘了多少次苦苦的思索,他一直都在付出着,也在收获着。无所谓悔与不悔,值与不值,他只是一直做着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一些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
  侯德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对阅读无限热爱对创作无限坚持,让文学在他的身上有了一份独特的色彩与光亮。阅读给了他无限的智慧与灵性,而创作又促使他想不断地去阅读。没有阅读,就没有侯德云的创作,就没有了追赶梦想的理由与资本,是阅读给了侯德云起飞的翅膀。以致他后来在谈及自己的创作历程时曾深情地说:“我在创作途中的每一个转折,都得益于阅读的指导。”不断地学习与思考,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勤奋,他,将离自己心目中“真正的作家”的终极目标越来越近。


  二、多彩的文学创作


  在侯德云的作品之中,他更像一个艺术家,用自己的文字展示着文学的魅力。他用文学那支神奇的笔,把自己的作品描绘出最为鲜艳的色彩。特别在他的小小说创作中,呈现出强烈的个性特点。
  首先,浓厚的乡土气息是侯德云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他的创作中有着相当数量的作品是以乡村作为背景的。侯德云在与e生代作家“天马行空”对话中曾说过:“我大概能算得上是一个纯粹的乡土作家。我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生命之初的这一段经历,决定了我只能成为一个这样的写作者。”那份童年挥之不去的乡村记忆,让他不知不觉总把自己的思想向着那个童年情感靠近,乡土情怀如同他的血液,无时无刻不在身体内流动,贯穿于每一个作品生命的始终。
  侯德云善于对乡村日常生活事件进行设置与加工,使这些作品有了一定的深度与艺术审美价值。在《还钱》这一作品中他把正常的事件通过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出来,再结合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和精妙的细节描写,让平静的乡村有了不平静的生活波澜,也让作品有了相当的审美厚度。这些作品中的事件都是结合作者思想感情和创作智慧进行了独特的艺术加工,在浓厚的乡村气息背后呈现出一种对乡村生活的再现与反思。
  其次,侯德云作品透露出一种对人劣根性的探讨。他的作品在人物反常的矛盾冲突与独特的情节构造中,人性底层的自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放大,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生活给人性带来的强烈冲击,造成了人物变态的心理特征与畸型的行为,就如同王晓峰在《“墨痕断处是江流”——〈手很白〉序言》中写到的:“他好像是一个生活偷窥者,时时在窥视着世态人心,并以此度量着人性的深度。”
  侯德云笔下的亲情充满了温馨与感动。如他的《谁能注视我一生》描写的是一个普通而又感人的母亲形象,虽然整篇文章的格调有着一种淡淡的伤感,但更多的是一种儿女对母亲的怀念与热爱。而他作品中的爱情则如同一幅悲情的油画,丰富多彩却也充满着伤感。人物的情感是一种非常抽象的东西,小小说独特的文体特征让其在描写情感方面有着特别的优势,那就是情感的抽象能通过小小说具体的人物特点与叙事方式表现出来,能让这种情感更为直观和鲜明。
  典型人物的塑造是侯德云作品中显现的另一个鲜明特点。在他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无论这种人物的塑造怎么样,他们都在代表着作者的一种思想,一种创作艺术与智慧,用宗利华的话来讲是:“侯德云似乎是一个旁观者,充满温情充满悲悯充满智慧也充满讽刺揶揄地给我们勾画这一系列形象。”
  再次,是侯德云创作中多种文体的融合。诗的精妙、散文的轻灵、杂文的深刻、随笔的坦然、评论的犀利就好像精灵一样,在他的小小说作品中不断地穿梭。宗利华谈到侯德云作品时曾说:“小小说里有散文化,散文里面有故事情节,批评性文字洋溢着诗意。”确实,在侯德云的作品《田园诗》中,其语言就充满了诗的特征,洒脱与轻妙撒落在整篇作品的每一个角落,而且整个故事都是处于一个浓浓的诗性意境之中,甚至于文中的人物都充满了古典的味道,让人遗忘了自己到底是在读小说还是读诗。
  除了小小说创作之外,小小说评论也是侯德云作品的一个重要内容。侯德云对小小说的犀利眼光以及深刻独到的思想已经足以让他在小小说评论界成为一道明亮的风景。


  三、荣誉与争议


  上天很多时候都是公平的,你有着多少的付出,就有着多少的收获。在文学的路上,侯德云一直都在奔跑着,他的勤奋与努力终于让自己的创作之树开出了美丽的花儿——他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多达千余篇。这些成果也给他带来了许多的荣誉。
  侯德云在荣誉面前保持着自己的理智和淡然。一个个响亮的名称就如同一个个耀眼的光环,把侯德云全身套上让人崇敬的光芒,在许多人的眼里,他有着让自己骄傲的资本。但侯德云并没有让自身的光芒模糊了双眼,在悦耳的赞美声前,他一直都不想说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比较而言,他更愿意称自己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只是一种对文学的喜爱与追求,让他一直都在阅读与创作的路上奔跑,而荣誉只是他在这条路上不惊意间捡到的小宝贝。他一直只是把这些宝贝当作自己的激励,当成自己奔跑路上的一个足迹,并不是这路上的全部。文学是一个人的事情,他曾经发出这样的呐喊:“我身边拥挤着上百万人,却感到孤单。我渴望倾诉,却没有听众。”现在他终于能在“喧闹的尘埃中”寻找到了那片“可以获取营养的绿叶”,自己的努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能拥有读者,拥有创作的快感,这才是他最大的收获。
  关于评价,有着多少赞扬就有着多少批评。过多农村题材的作品让人们对其创作题材提出了质疑。当所有的批评如荣誉一样不期而至时,更多的时候他选择了沉默。除了依然不断地进行阅读和学习,除了依然不断地提高与改进,他不知道自己还应该做什么或者说还能做点什么。他并不能奢求自己在创作中不出任何的错误,更不可能要求每一个读者都能给予你肯定的赞美之声。小小说上的优异表现,使他集合了读者的万千宠爱,也背负了太多的本不应该属于他的嘘声。他明白,侯德云是人,不是神,是人就不会完美。当选择了以自己的思想去走这条文学之路,他就为任何的情况任何的选择作好了准备。其实,他一直都想再一次提醒人们:“站在一定的海拔高度上说,自己至今仍然不是一个作家,而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
  在所有的批评与赞美面前,侯德云明白自己在慢慢学会了坦然与豁达。他用一只眼睛温情地观看着小小说世界云卷云舒的同时,也用另一只眼睛冷峻地看着小小说世界中的喧哗与躁动。直到曾经的倔强变成今天的执著,直到曾经的困惑变成今天的睿智。你可以不热爱侯德云,但你不得不去尊重侯德云。无论你是否欣赏他,有一点你都不得不承认,那就是他的勤奋与努力。努力地阅读,努力地创作,努力地学习,他并不是想让所有批评他的人闭嘴,而是想让他们知道:“看,我在努力着,也在进步着”——他始终把这些批评当作是前进的动力!生命太短,而文学的路又太远,没有人能意料自己能走多久,这条路有多少崎岖,多少坷途,能做的只是有限的路程里留下更多厚实的脚印。梦想的路没有终点,有的只是过程,当他走过一个驿站的时候,就站在了另一个驿站的起点之上。用侯德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也许,我的一生都是这样,走在路上,走在文学的路上,走在小小说的路上。”
  
  “墨痕断处是江流” ―――评侯德云小小说集
  
  王晓峰
  
  我说侯德云是个诗人。
  并不是谁写了几首诗就能当上诗人。有的人,写了一辈子诗,还够不上诗人。侯德云过去写诗,但那时他还不是诗人。现在他不写诗了,主要写小小说,但我却把他看成是诗人。
  之所以说他是诗人,是我觉得他内心有着诗意、诗性,是他艺术地相对于生活,相对于艺术。我特别喜欢有的人用“永远的诗意”这样的表述,我觉得这可能是我最神往的生活境界和艺术境界。
  永远的诗意,就存在于侯德云的小小说之中。
  并不是他的诸如“低空中翩翩起舞的燕子衔着最后一缕晚霞,优美的抒情”的叙事。这都是最表面的东西。表面的东西说明不了太深太远。也并不是他的小小说,主要的都发生在乡村。乡村是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我少年时节的许多人生梦想都生长在那里。乡村里的恬静的溪水,溪水之旁的绿草绿树,山坡林子里的点点牧羊……这在侯德云的小小说里,都可以作为诗的氛围、情境,也可能生长诗意。
  诗是侯德云心中的事。是他小心翼翼培育着、呵护着的一方神圣,一鼎蓝天。
  2侯德云小小说写得都很实在:实在的
  生活,实在的人,更是实在的情感;从中体现出诡异的变幻的人心、人情、人性。
  他的小小说的外在的,大都是人的情感,不是两性两情之间的感情,而是生活里最为平常的最为普通的情感的游走与交流。
  这样的情感游走、交流,内驱力是心灵。是想什么、想要什么、还要什么的结果。也就是这样的情感的游走与交流,常常构成了侯德云小小说的主体、结构甚至是叙事。他并不刻意追求小小说的最要紧的故事,他常常是简化了故事性,而将其置于情感的游走与交流之中。
  情感才是侯德云小小说的主要叙事。
  大都是些乡村的情感。侯德云置身于喧闹不平静的城市里。那么浓烈、光怪陆离的色彩及喧嚣的人和事,都不在他的小小说视野之内,唯静静的乡村,有些淳朴、善良的乡村,才成为他的小小说的主角。是不是唯在平静之中,唯在平常之中,才更显出人心的不测?才显出人性的诡异?
  这可能是侯德云心底的隐痛:对人世、人情、人性的隐痛。
  3我在想,侯德云小小说所询问的和所关心的———
  来自于他心里隐隐的疼痛———是人的生存的秩序、人的生存的尊严、人的生存价值等等重大的人生主题。他的幽默,他的宛如诗一样的话语,他的整个的小小说的叙事,最后都流向了他内心的隐痛。
  他好像是一个生活偷窥者,时时在窥视着世态人心,并以此度量着人性的深度。那些绝非暴力绝非色情也很少有大起伏大跌宕的人生故事,就是在温和而平静的叙事里,显示出人性的促狭、粗糙、局限和缺陷。都不能说是堕落,也很难说是罪恶;好像都是小问题,小的生活习惯,小的生活细节,粗糙一点马虎一下就转瞬即逝,看不见摸不着了。但侯德云却敏感地捕捉到了,感知到了。
  因为这也是事关重大。因为这足以关涉了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就是在他的小小说的文字尽头,我们感受到了我们自己的存在,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这就是诗,是人的永恒的诗意。
  在平静而好好的生活之中,便有了如此骇人的发现,便有了温馨的诗意。侯德云小小说的功力便在于此。
  
  
  百家争鸣——侯德云
  
  文/马新亭
  
  《龙的传人》一直被人传唱和翻唱。“古老的东方的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就叫中国。”多么嘹亮的歌声!多么美好的回忆!让多少爱国志士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叫侯德云。”多么优美的小小说!多么英朗的侯德云!。令多少小小说作家叹为观止,令多少读者激到不已。我感觉侯德云就是东方的一条龙。他从大海的波涛中腾空而起腾云驾雾,徜徉在神州大地的天空,令人可望而不可及——“我最喜欢的十大小小说作家”第一名、“中国当代小小说风云人物榜、小小说星座奖”、“《微型小说选刊》2000年度最佳微型小说奖”、《苦秋》、《冬天的葬礼》分别荣获《小小说选刊》全国优秀作品奖。著在专著《手很白》、《谁能让我忘记》、《小小说的眼睛》。《小小说选刊》“小小说课堂”的主特人。在这些殊荣中,假如能有一项不小心砸到我头上,我就不写了,我便心满意足了——革命已经成功,同志不需努力。从目前情况看,这种情况几乎等于零。所以,我还得在这地盘上赖一段时间。
  是什么让德云名扬四海闻名遐迩?是小小说。侯德云的小小说为什么如此火爆,如此经久不衰?为了破解这个迷,我读了侯德云很多很多的作品。侯德云很有个性。很有主见。很有眼光。这是我在青岛的笔会上第一次见到德云时的印象。多年过去了,我始终还是这么认为。也许时光的尘埃能掩埋高山和大海,却不能阻挡我们的视线。虽然,我们平时很少联系,但我却感觉时时在朋友们身旁,因为朋友们精心饲养的小小说之鸟,几乎天天蝙跹在我眼前。我看到了它们,就像看到了亲爱的的战友们。我知道你们在他乡挺好的。我从中也读出战友们的生活状况。为你祈祷!为你欢呼!为你骄傲!怎么样,这一段抒情,能多多少少打动你吗?如果能的话,说明我模仿德云的文风有点成功,假如不能的话,说明我费尽心机地模仿功亏一篑。一个真正的作家,是谁也无法模仿的。在小小说这种文体中,按传统的理论,最忌抒情,最忌议论,最忌感慨。甚至连描写都要不得。因为那样一来就长了,容不下,没等写到正事,好几千字下去了。小小说最喜欢有啥说啥,实话实说。侯德云却反其道而行之,冒天下之大不炜,抛弃传统的思维方法,扔掉传统的创作方法,硬是用写散文诗的语言,写起小小说来。不相信,你再去翻翻德云的作品,很松散,很悠闲,很从容,很浪漫,很潇洒。但是,几乎是字字珠玑,行行精华,篇篇精彩。看似无声胜有声。他几乎改变了小小说就是放一通机关枪式的叙述模式。
  难道不是吗?小小说最具兼容性、包容性和适应性。这是其它体裁无法比拟,无法向背的。这三性几乎就决定了小小说是一种无比活泼,无比独特的一种文学品种。日记体、书信体、杂文体、故事体、寓言体、散文体、诗体、电报体、电影剧本体、报告文学体、、、、、、、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并且还在往前发展、创造。侯式小小说,正是用散文诗体丰富了小小说的艺术特质,让人们喜爱和难忘。要不,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侯式小小说的艺术魅力?《谁能让我忘记》、《手很白》、《圆的正方形》、《大山意境》、《一个有意思的人》、《我的大学》、《轻轻的爱你一生》、《泉水的歌唱》、《1960年的甜言蜜语》、、、、、、侯德云的小小说读上去很美,他的前期作品,从文字上不如现在这么美,但却很有思想深度。如:《一块木板的存在方式》、《一个老人的最后情感》、《二姑给咱过一袋面》、《搬石头的人》等。这些作品,都浸透着他对世界深刻的思考,对人生具有穿透力的观察。他近期的作品读上去比原来美了,感觉思想深度比原来浅。小小说是不能千篇一律的去书写小资情调、爱情生活和父母养育之恩的。现在的不少小小说,不太讲结尾,也不太强调构思,形成这么一种套路或者说模式。比如:起一个好的题目,文中举一二件感人的小事,就成了一篇小小说。这与学生作文又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不愿意看到德云的小小说越来越倾向于美文化,而更愿意看到在思想深度上越走越远。一篇美文小小说能震撼人一时,一篇构思绝妙的小小说,能震撼人一生。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区别。你可能一辈子都写不出一篇震撼人一生的小小说,但你要是真拿小小说当回事,就不能不那么想。而不能只满足于批发震撼一时的小小说。
  侯德云不但小小说写得好,写评论,写创作谈,甚至在大会上发言,也照样美仑美奂,这里还是借用杨总的一段话更准确:“侯德云的小小说写得好,有关小小说创作的随笔也写得十分精彩。正是这种两栖式的写作方式,使他数度获奖,并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因为工作关系,我也格外关注德云的写作情况。近十年来,无论是他的小小说新作,还是那些灵光一现的即兴式随笔,十之八九,我都是第一读者。读书,思考,写作,提高,我见证着一个文学青年逐渐成为名作家的历程。”






跳转到指定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国际诗歌

国际诗歌

主题:3040 | 回复:6949

精彩直播
赵勇|王珂这颗情种——收读《王珂情诗选》

赵勇|王珂这颗情种——收读《王珂情诗选》之后 王珂给我寄了本砖头厚的 ……

点击参与往期回顾
诗人榜
丰车

诗歌主题:6482

罗志海

诗歌主题:4487

石梅

发帖数:14029

月光雪

发帖数:7211

丰车

发帖数:6482

缘圆阁主

发帖数:5264

罗志海

发帖数:4487

妙庆居士

发帖数:4122

南岛(青衣童生

发帖数:3636

田间识字翁

发帖数:3149

劳士诚

发帖数:2949

洗涤心灵的雨

发帖数:2681

关注中诗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诗在线

© 中诗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11600号-1 技术支持:壹网

联系邮箱|手机版|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