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名嫱,故里秭归,良家子女,佳丽翠薇。胡汉和亲,长城南北露春晖,淑女取义,边塞上下了是非。琵琶数曲,催化天寒地冻乎春常驻,红颜一举,护佑国泰民安兮人相依。噫乎,一女子传奇,两千年咨欷①,词客胸闷仍鼓噪,青冢②巍峨自生机! 至若和亲拳拳,往事悠悠。铁马金戈,多少征人难还, 秦关汉月,几处烽烟曾休?呼韩邪,政治联姻审时也度势,王待诏③,孤胆和番熟虑于远筹。“光明汉宫④”,元帝难悔焉信约,“竦动左右”,单于幸结于风流。斯则移深宫、越田畴;望蜀郡、起乡愁。入穹庐、穿沙洲;鸣胡笳、踏青秋。芳草铺道,和风回眸。青山敬意,黑水忘忧。一代风华,长空落雁矣迷醉,万里壮行,黄河掀浪也唱酬。 盖夫宁胡阏氏⑤,正大堂煌。从胡俗、衣裘装、行胡礼、饮乳浆;践使命、佐庭王、兴农事、安边疆。牛马布野,水丰草美而富足;人民炽盛,添丁扩户于安康。开关合市,贸易之通商荣泰;边城晏闭,往来之交流繁忙。“亡干戈之役⑥”,天下太平持久,“无犬吠之警”,黎庶安乐未央。慈恩浩荡,交泰南北矣天地阔,大爱传承,和谐草原兮日月长。 惜乎昭君去也,四海哀思。。单于亲降矣,倾国成仪⑦。汉皇遣使也,山川悲词。“棺椁穹窿”,龙庭举哀焉行国葬;“人伦若海”,草场云集乎送先慈。花草静穆,白云低垂。牛羊顿足,骏马不驰。衣襟兜土兮筑高峰,“青冢拥黛⑧”,万民怀思兮歌盛德,心堂诗碑。 昭君者,胆略也、达理也、大义也、大爱也……丽词华藻,不能书其英姿一文;金策辉煌,安得旌其功德半分。呜呼!至于小丑跳梁,嗡嗡蝇蚊。鼠目寸光,龃龉明空皓月;庸夫狭学,妄言挥戈驰军。噫嘻乎!和平、和谐、和而不同,一和难得;爱己、爱人、爱及苍生,大爱缤纷。曾诗曰:青山何处寻青冢?敕勒川头十数坟⑨。一缕香魂犹默佑,千秋谁不念昭君。又诗曰:卫霍功高丧虎贲,庸夫幽怨只浮云。琵琶一曲冠今古,任尔痴迂作弄文。 注:①咨欷:感叹;赞叹。②青冢:昭君坟。③待诏:昭君在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④光明汉宫、竦动左右:《后汉书·南匈奴传》有一段生动的记载,王昭君"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⑤宁胡阏氏:呼韩邪单于号昭君为“宁胡阏氏”(颜师古曰:“言胡得之,国以安宁也。”)⑥亡干戈之役、无犬吠之警: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⑦单于亲降,部落皆来,倾国成仪:唐代《王昭君变文》记载,昭君去逝后,埋葬仪式按匈奴习俗进行,非常隆重。"棺椁穹窿,更别方圆"。"酝五百瓮酒,杀十万口羊,退犊燖驰,饮食盈川,人伦若海……单于亲降,部落皆来,倾国成仪,乃葬昭军(君)。"汉孝哀皇帝(公元前6年~1年)也差使杨少征前往单于处吊唁。隆重的葬仪,反映了匈奴对昭君的怀念和对汉匈和亲的肯定态度。⑧青冢拥黛: 昭君墓,有些史书称它为“青冢”。据说过去每年到了“凉秋九月,塞外草衰”的时候,各处青草都已枯黄,惟独昭君墓上的草仍保持青色。因此历代诗人常常好用“谁似青冢年年青”、“至今冢上青草多”、“宿草青青没断碑”之类的诗句寓意。因而“青冢拥黛”过去曾被列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⑨十数坟:除青冢外,大青山南麓还有十几个昭君墓。显然,这些昭君墓的出现,反映了各族人民对王昭君的怀念,他们都希望王昭君埋葬在自己的家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