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发表于: 2019-11-27 16: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月刊》2019年12期目录

456031AC-8B72-4434-A53D-9BD9A377FD10.jpeg 757D5D8E-CAC1-4EA4-8022-A2C55685EC09.jpeg
本刊特稿
我和我的祖国
查炜/布日古德/叶之秋/景绍德/白笑杰/马飚

头条
但我的歌唱却只奉献给短暂的生命(组诗)/吉狄马加
随笔三篇/吉狄马加
傅天琳的诗/傅天琳
我与采风诗(创作谈)/傅天琳

先锋时刻

赵卡/颜梅玖/刘振周

新青年

吉布日洛/野老/牙侯广/宋素珍

现代诗经
马永波/成颖/詹用伦/小语/袁东瑛

国际诗坛
露西·杜根的诗
【澳大利亚】露西·杜根 樊星/译

评论
二十一世纪与新时代诗歌/李少君
“时代诗学”辨略/刘康凯

诗版图
广西玉林市“漆诗歌沙龙”小辑
马路/伍迁/黄秋/蓝棂儿/琬琦/颜鸿/何里利/凌丽
吴菲/陈一默/南妃子/普缘阁/彭奋/陈奕娟/覃琼燕
刘戈/李宏伟/吴文宇

福建三明诗群·滴水村落作品小辑
寒江雪/武斗/枫笛/曾旗平/东篱下·醉明月/江月兰
钟茂桂/罗美如/张必敬/梧桐

诗人在线
胡茗茗/谷频/黄孝阳/田斌/阿尔芒/陆潇/毕子祥
黄金/潘新日/沙翁1962/王善让/田字格/彭流萍
刘晖/孔坤明/贾哲/胡勇/涂拥/王法艇/二胡/胡建文
麻利/徐小华/陈茂慧/陈家声/谢春卉


栏目主持人语
头条

年终本期的头条,我们重磅推出两位大诗人的精品力作来压大轴,他们是诗人吉狄马加和傅天琳。
诗人翟永明曾谈及“大诗人”的标准和境界 :也就是说,超越一切现存概念,超越大或小、长或短、新或旧这样的概念,但又能将这些概念全部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这里,她反复强调的是“超越”和“融入”。吉狄马加和傅天琳的诗文本以及创作的境界都具有这两个特质。
吉狄马加是一位有着世界性视野的大诗人,惯于在诗作中对全球文明、历史、人性、社会进程等进行深度凝视和思索。在这组诗中,他以一个彝人的赤子之情和东方智者的敏感和敏锐,多角度地深入到东西方文明和社会万象以及人的生命本体中去挖掘诗意。他既关注印第安人和犹太人的命运,也关注彝人的命运和商丘的历史。他关注诗人的生存,也关注人类的和平、自由、环境等。宏阔的视野、悲悯的情怀和高度的敏感,让他能够不断拓宽主题空间,向更高的诗歌巅峰挺进。对于被评论家杨庆祥称为具有“世界诗歌”意识的吉狄马加,诗歌是“一个人的克智”。翻译过来就是自己和自己的“言语比赛”,这是对难度写作的坚持。
傅天琳这组诗,她自谓是“采风诗”,它让我们看到另一个傅天琳的精神镜像。她在继承自己诚实写作和真诚抒情的创作主线之外,正在让自己的语言表达和主题开拓变得深厚、博大、雄浑。这组诗她写的是内蒙古。她开始用这样的词来增添自己诗的视觉冲击力和张力,比如“一万匹好马”“十万亩柳”“十万里风沙”,这些量词的进入,让诗的具象产生可视可触的质感。她的诗最大的特色是让人感到温暖和亮色。拉金说:“每一首诗都应该是一个宇宙。”她的诗每一首都在佐证着这句话的成立。傅天琳老师是真诚的人,她的随笔里坦诚地写自己刚出道时的无知和不足。她的谦恭和虚怀若谷的为人为文大境界,让我敬佩!她对诗歌创作说的两句话分享给大家:写诗“需要第三只眼”,“写诗就是写阅历,写人生。”所言极是, 我认同。
——李云
投稿邮箱:shigeyuekan@163.com
先锋时刻

赵卡的诗歌在我看来,呈现出了明显的反现代性的颓废风格,这种风格由词语和修辞的混成所搭建。他诗歌里的反对,很显然是对历史现代性的反对。这组诗总体上又呈现出某种“现实对位法”的特点,这种与现实的对位,更多的是借助于独特的修辞。以至于我们可以这么说:赵卡诗歌的修辞学所展示的诗艺,一定是让读者过目不忘的。比如他这样写道:“起风之前/一部分冬天被我们扔掉/又被好心的厨子弯腰拾起。”(《李文俊初二之夜宴》)有时,他对词语似乎有着特别的考究,比如“春日单薄”,这样的词语嵌入当下的生存现场,妩媚而又带有冲击力。
颜梅玖诗歌的抒情气质,与知性的书写相关联,显示出一种感受的深刻。知性,作为现代诗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从艾略特对玄学派诗人的论述中见出这种迷人:诗歌应该使人像嗅到玫瑰一样嗅到思想。在这一点上,颜梅玖做得相当出色。她的诗歌往往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或一个细节生成,比如,她在对一个闯入房间的不速之客,也许是一只小小的飞虫,独白式的描述中,她以足够的耐心,以及准确、细致的笔法,赋予了诗歌以自省的气质。而她感受的深刻,让日常生活的瞬间变得饱满而绝对,比如这首诗:《之前读了扎西的诗》。
刘振周的诗歌有一种“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一半来自诗歌的语言本身的魅力,一半来自他希冀在诗歌里追寻一种日常生活的诗意和哲学。他的诗歌本身有一种繁复,其实,细究之,这种繁复背后的节奏感是其语言的灵魂。也就是说,这是带节奏的繁复。他对词语,尤其是名词的掌控通过节奏实现,而他的这种良好的掌控力,确实让人赞叹。那些词语的快速切换,仿佛是走马灯,这点要做得好并不容易,在这其中,刘振周似乎要寻找一种东西,他通过那些“客观对应物”要找的,我以为他找到了:他从那“浓烈的苦涩味”里“获得了来自生活的哲学”。(《乌桕》)
——李商雨
投稿信箱:lisychengdu@163.com
新青年

本期推荐的四位“90后”诗人都是少数民族诗人,彝族诗人吉布日洛的诗歌长于抒情性形象的营造,《春天》一诗中的“我们”,《愿望》一诗中的“他”,《逆行》一诗中的“我”,这些人称代词具有明显的抒情气息,通过“我们”“他”和“我”的形象的外溢而达到诗歌内在的意与象、情与理的集聚和交融。土家族诗人野老的诗歌倾向于表意性形象层次的探索,诸如在他的诗句中“虚构周末阳光甚好/她推开窗户晒衣服,微风拨动她的柔发”的“她”,“我爱这座山,我用血液和泪水供养”的“我”,“你的死亡是另一种脱胎换骨的活着”的“你”等,“她”“我”和“你”等人称代词在野老的诗中已上升为一种广义化的语言符号范畴,达到了能指与所指的相互制约目的,也即黑格尔所说的艺术形象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并不是代表它自己。壮族诗人牙侯广的诗歌则为写实性形象的展现,其在《阳光明媚的日子》和《全家福》等诗作中,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我、母亲和父亲的真实形象,诗歌淳朴而诚挚,在《发光的砧板》一诗中,壮族诗人牙侯广由一块红木砧板多角度地呈现出父亲与母亲的真实形象:“这是一块红木砧板/父亲说它在我们家已有十年……它依旧光鲜如初/活像慈祥的母亲”。苗族诗人宋素珍的诗歌有抒情性形象又有表意性形象,人称代词以“我们”的身份频繁出现,在她的《雏菊》《霜降》《冬日书》《轻音部少女》《水袅》等诗歌里,“我们”是抒情与表意的第一主体并由狭义与广义上的“我们”来设置、投放和释放诗人独特的情愫与情绪。
——樊子
投稿信箱:fanzi1967@163.com
现代诗经
“季节的轮回遵守着/永恒的约言,你就停在这个下午/远天的轻雷像温柔的巨人踱着步子”(马永波《远雷》)。马永波诗的基调中永远都有着复调叙述的意味,文字在现实与超现实中转换,有着很强的代入感。是啊,当季候到了,远雷如同天启,穿破时空隐隐而至,一个人便开始越过他的世俗生活,渐次打开觉察的层面。马永波对语言的控制力,使得他可以像一个时空漫游者,在此时彼时作跃入跃出式的自如穿梭。他的这组诗歌语言平和温润,隽永练达,更能洞彻人情世事。他像一个语言的炼金术士,信手拈来,客观呈现,不着痕迹,在经验的实质上却也留下了他的生命情感之迹。
“总能看见一些影子从墙壁的/脱落里/走出,跌倒,摇晃/又瞬间消失/它们/一部分在吃菜叶/另一部分/在沉郁的天空下鸣叫”(詹用伦《废弃的屋子》)。詹用伦的观察视角十分独特,描述生动细腻,他的诗也是从叙述入手,却更加直接和犀利,他的剖析和挖掘也更像是心灵的探险。他不再满足于生活表层的日常呈现,而是另辟蹊径,探寻那些迥异的世界:一只变为商品的小䴙䴘,一条被车轮碾烂的花斑蛇,吃菜叶的昔日影子等等。但是,他并不试图给出结论和答案。正像物理学的测不准定律所揭示的,观察过程会改变观察对象,其结果是,事物本身的消失,而留下一连串相互关联的事件,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和深长的意味。
——黄玲君
投稿信箱:lingjun0316@126.com
国际诗坛
本期,让我们把关注点投向一位澳大利亚女诗人露西·杜根。杜根的诗,擅于用谨慎、朴实、克制的腔调,将对事件和场景的描述呈现得清晰、具体,并在发现诗意的场景中,创造出意味深长的深重性。这与她欣赏的美国诗人毕肖普不无关联,她在一篇访谈中说:“我喜欢她对于细节无懈可击的关注,以及她在每一个措辞当中付出的谨慎,所形成的可称之为‘响亮的细节’的东西。”
露西·杜根还说:“诗歌是来自于呈现那种空白、未知而神秘的情感。”可以理解为一种神秘的诗艺,体现在她带给我们惊异的感知、透明而自如地进入存在隐秘的空间。她还擅长观察人的日常,不仅是观察,甚至在诗里为他们写一部传记,刻画出一个完整的人生状态。她仿佛在这种诗里写一部短篇小说,小故事里留下巨大的叙事孔洞,吸引读者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从这些孔洞里鱼贯而入。
有趣的是,译者樊星既是女诗人,又是露西·杜根的儿媳,没有比她这样的身份更了解、洞悉露西·杜根的诗,这当然属于题外话了。
——阿翔
投稿信箱:a_xiang2003@163.com
评论
“时代”是诗学中的重要概念,诗歌与时代的关系问题也是所有诗歌理论必须直面并予以回答的重要问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近年来,关于时代的理论话题又受到了诗坛关注,特别是今年以来关于“新时代诗歌”的一系列讨论,基本上也是围绕着诗歌与时代的关系而展开的。这些讨论对于推进当代诗歌理论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但另一方面,讨论的深度还有待加强。本期推出的李少君先生的《二十一世纪与新时代诗歌》一文,高屋建翎,对新时期以来的当代诗歌分阶段进行了回顾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新时代诗歌”的一些见解。文中以盛唐诗歌与盛唐时代的政治、文化为例,论证了诗与时代的紧密关系: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诗歌,而伟大的诗歌总是表现时代的精神风貌,回应时代的需要,这无疑是颇有说服力的论证;文中提出“新时代诗歌”应建构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意识,以补新时期诗歌以个人为中心的主体意识的偏颇,这个观点也颇有新意,值得思考。本期还刊出编者本人的一篇短文《‘时代诗学’辨略》,主要是对所谓“时代诗学”的回顾与简单辨析,并重提某些诗学常识,以图对相关讨论有所补正。因其与李少君先生的文章能够构成一定程度的呼应,故附刊于此。
——刘康凯
投稿信箱:lerkai@163.com
192B3619-DA37-4694-89E0-95124D7E390A.jpeg 1C85C903-F1D4-4408-AA01-1490EB092E76.jpeg C9BF917B-232D-4C51-A295-EF105F27B344.jpeg 764F37E0-F321-4A78-90CB-4A3881F1DD08.jpeg 8A600633-6039-4BB6-984D-D56DE071EDDA.jpeg E1E7B8BF-888D-4340-B0E6-B2825A9B5430.jpeg C52E5AC6-D4DA-4C40-871A-C0E5C1AD4CFF.jpeg 232F9C31-07AD-4935-80D1-6EB4C7A9DE01.jpeg 4BC46B27-1B1B-4852-946A-18EE5A4EB9F5.jpeg

跳转到指定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诗讯

诗讯

主题:1281 | 回复:3173

精彩直播
孙晓娅从中国雪都《漂往远海》

  导读:《漂往远海》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近期由北京 ……

点击参与往期回顾
诗人榜
丰车

诗歌主题:6482

罗志海

诗歌主题:4487

石梅

发帖数:14029

月光雪

发帖数:7211

丰车

发帖数:6482

缘圆阁主

发帖数:5264

罗志海

发帖数:4487

妙庆居士

发帖数:4155

南岛(青衣童生

发帖数:3636

田间识字翁

发帖数:3149

劳士诚

发帖数:2949

洗涤心灵的雨

发帖数:2681

关注中诗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诗在线

© 中诗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11600号-1 技术支持:壹网

联系邮箱|手机版|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