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康长诗《晏子》《孙子》分享会在泰安举行
泰安作协讯:2019年11月22日,新锐作家、诗人马晓康历史长诗《晏子》《孙子》分享会在泰山茶溪谷举行。山东诗词协会顾问、原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耿建华,江西作协副主席程维,《现代青年》杂志总编雁西,中国诗歌在线总编、“长河文丛”主编马启代,美术评论家王宜涛等来自济南、江西、海南、北京的著名诗人、诗评家与泰安市作协主席谭践、副主席齐欣、董玉文、张晨义等来自泰安市各单位及各县市区的作家诗人50多人参会。本次分享会由泰安市诗歌学会会长吴玉垒主持。该活动隶属第五届泰安文学周系列活动之一。
谈到两**诗的创作,马晓康认为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他在历史中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信仰,即“为苍生立命”的理想。他说,无论是晏子还是孙子,他们的一生其实都是在为这个理想服务。无论君王如何更替,这些古代先贤们从未忘记自己的理想,也不为荣华富贵所动。晏子忍辱负重辅佐齐景公维持住齐国的局面,孙子看到吴王失道后立刻选择归隐。同时,马晓康已开始计划他的第三部长诗《墨子》。
耿建华教授认为,马晓康的两部长诗都是情思俱佳的优秀作品,他用诗人眼光透视历史,成功地塑造了晏子和孙子两个人物,作为年轻的诗人能沉下心来查阅大量史料、从中提炼写作素材并加以诗人的想象实属难能可贵。他不仅写其事,而且写其心,使这两位春秋时期的古人鲜活地站在了读者面前。马晓康为历史人物长诗的写作打开了一扇大门。他很期待马晓康下一部新作的问世。
程维认为,马晓康的两部长诗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叙事诗格式,在叙事中夹杂了自我的感悟,并借古抒情,完成了自己对历史的叩问和对现实的反思,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写作路径。特别在诗的架构上,两部长诗既有相同也有相异,《孙子》在结构上的大开大合和时空交错的书写值得好好研究。
雁西认为,马晓康在二十多岁的年纪能够创作出这两**诗,值得祝贺,他试图通过长诗和历史的寻根找到精神源头的努力值得肯定,随着阅历的增加和生命体验的丰富,他未来的创作值得期许。 王宜涛认为,马晓康在《晏子》一诗中注入了蓬勃的生命之气,让他在诗歌中看到了一种狂暴、奔放的力量。尽管《孙子》一诗写得更加深沉、节制,但他希望马晓康创作出更多像《晏子》这样饱含激情的作品。他说,锐见和激情是青春的优势,对于暮气沉沉的文坛,年轻人的缺点也许正是人类业已丢失的优点。
在提问环节里,与会者们与马晓康共同探讨了“如何去平衡诗歌的叙事与抒情”和“诗歌的口语化与晦涩化哪一种更好”等问题。马晓康认为,诗歌的叙事与抒情中的比例,主要在于写作时诗人所能调动的气息多少。古人们常说炼字、炼意,但他更赞成其父亲,诗人马启代所提出的“炼气说”。马晓康说,父亲在许多年前就提出过这个观点,这令自己受益匪浅,为自己的阅读和创作提供了一种超脱字面的视角。情感充沛、气息充沛的诗句,哪怕是用最直白的语言写下来,也拥有直击人心的力量。在诗歌的口语化与晦涩化中,马晓康认为这与诗人自身的习惯有关,但不能因此而局限了自己的审美。人可以有审美倾向,但绝对不能因此有“倾向化”,不能排斥甚至鄙夷与自己不同的审美观点。
马晓康1992年生,祖籍山东泰安市东平县,曾留澳7年,现系北京长河文丛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山东诗人》主编助理。他2013年开始发表作品,有诗作被译为英文、韩文、阿拉伯文等,曾获2015《诗选刊》年度优秀诗人奖、第四届当代诗歌奖诗集奖、2017韩国雪原文学奖海外特别奖等。至今已出版小说集、诗集6部,主编有《中国首部90后诗选》。他的长篇小说《墨尔本上空的云·人间》被评论家誉为90后海外移民文学中的开创之作。他的长诗《还魂记》一经发表就引起诗坛关注,《诗歌月刊》曾在头条推出他1600多行的《逃亡记》,《诗选刊》全文转载。他的第一部历史长诗《晏子》(线装书局2018年1月版)曾获“2018年华语十佳诗集”、第四届中国长诗奖。《孙子》是他的第二部历史长诗,9月份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谭践说,马晓康作为山东省目前最年轻的中国作协会员,有着旺盛的创作激情和巨大的创作潜力,作为泰安市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新锐作家,现正投入第三部历史长诗《墨子》的创作。今天分享他的长诗创作,分析他的创作得失,对于推动泰安市的文学创作将大有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