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admin
发表于: 2019-12-17 21: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作家周瑟瑟为中央财经大学做“中国诗人田野调查”讲座
《中国诗歌田野调查》引发课堂讨论

微信图片_20191217212008.jpg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214日讯(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田薇)12月13日下午,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举办了“中国诗人田野调查”讲座。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著名诗人、作家、纪录片导演周瑟瑟。讲座由中文系马丽副教授组织与主持,汉语言文学专业2018级学生,青年诗人、画家刘宣仪参加讲座。这是马丽老师开展的“现代诗歌散文选读”系列创意写作课堂与“作家走进校园”活动之一。

周瑟瑟介绍了他刚刚由阳光出版社出版的评论集《中国诗歌田野调查》,这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论述“中国诗人田野调查”的观念、行动与写作的评论集。他站在当代诗歌现场,以“走向户外的写作”进行“诗歌人类学”的创作实践,是诗歌写作与诗人生活的一次立体呈现,是周瑟瑟不断行动的诗学,鲜活的第一手材料与经验,贴切诗歌本质的思考,注重自身感受的诗歌现场写作,在书中得到了全面的体现,是一部个人体验式的诗学批评文本,是一部诗歌田野调查现场手记。他强调:“我信奉通过诗歌写作本身来解决诗歌问题,如果不能通过写作解决的诗歌问题,那么理论批评,以及与之相关的讨论更是徒劳,为了批评而批评不是诗人要做的事。所以,这些年我的发言都是因为诗歌写作,在写作的时候记录下我同时想到的问题,然后再投入到下一步的写作中,这样循环往复,写作在思考中往前推进。”

微信截图_20191217212027.png

在讲座中,周瑟瑟就“中国诗人田野调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他认为,“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的方**,是“直接观察法”的实践,他以此来改变“书桌上的写作”,是他近年重要的写作方式,并提出了“走向户外写作”的概念,以自己在国内外的“诗人田野调查”案例进行了具体阐述。同时,他表示通过“田野调查”,能够认识陌生环境和陌生人,获得新鲜题材和创作冲动,从而提高诗人的感受力与敏锐力。

周瑟瑟鞭辟入里地分析了发起诗人田野调查的原因:一是改变诗人封闭创作的习惯,以往都是通过阅读、借助他人的二手经验来写作,自身的直接的经验反而退居其次,现在他把自身的经验放在第一位,让诗歌变得具体且有创造力。他用李白、杜甫的诗歌来进行反比,他指出,古代诗人在大地上游荡,他们不断行走,感受世间万物,根据直接观察的经验去写作。二是走向户外才会有语言新的感受力,他认为,走出户外,诗人感受到了天地的变化,体验到生命、时间、自然的存在。他通过分析刚刚来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写下的诗歌《沙河》,阐述了户外事物给予诗人各种体验与感触,说明了感受力对诗歌创作的重要作用。


接下来,周瑟瑟谈到了相关的诗歌创作问题。他表示,人类的情感复杂、伟大且神秘,而诗歌就是表达和处理人类情感的重要方式;中国诗歌具有无穷的魅力,他近年参加了多个拉美的国际诗歌节,中国诗歌能够超越时空、地理的局限,是人类生活的诗歌档案,由此他提出了“诗歌人类学”的观点。他以自己的诗歌《林中鸟》为例,表达亲人离世时的情感,通过在不同国家的朗读经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与超出他意料的反响,说明诗歌所具有的“人类学”的内涵与价值。
在互动环节,周瑟瑟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他指出,同学们对诗歌有一些不恰当的认知,他认为诗歌的感受力就是人类基本的情感能力,需要敏锐地观察生活,用自身独特的经验扩大诗歌的边界。有同学问如何看待“口语诗”,他说口语是生活的常态语言,口语是放松的贴近生命的语言,相对于传统抒情诗歌是另一套诗歌语言体系,他以智利诗人尼卡诺尔·帕拉的“反诗歌”为例,阐述了“口语”、“反讽”、“短句”、“节奏”等现代性诗歌世界潮流,中国当代口语诗歌写作打破了一贯的传统抒情诗歌的束缚,回应了人类生活的常态,让诗回到舌尖,发出每一个人不同的声音,而不是每个人都写同样声音的诗。
微信截图_20191217212107.png

最后,周瑟瑟、马丽、刘宣仪、韦桂丽同学和刘学斗同学进行了诗歌朗读,使同学们加深了对诗歌的审美体验。本次讲座旨在加强同学们对“中国诗人田野调查”的理解。同学们表示,通过周老师独到的讲解,不仅提高了对“诗人田野调查”、“走出户外写作”的认识,而且转变了诗歌创作的思维方式,更增加了创作诗歌的热情。

周瑟瑟说,感谢马丽老师开展的“现代诗歌散文选读”系列创意写作课堂与“作家走进校园”活动,同学们喜欢诗歌与文学创作,有很好的阅读与思考、体验与讨论的氛围,今天是《中国诗歌田野调查》新鲜出炉的日子,能在中央财经大学马丽老师的创意写作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与经验,是一次有意义的讲座。

微信截图_20191217212129.png



自序:时间与路径
                            周瑟瑟


我信奉通过诗歌写作本身来解决诗歌问题,如果不能通过写作解决的诗歌问题,那么理论批评,以及与之相关的讨论更是徒劳,为了批评而批评不是诗人要做的事。所以,这些年我的发言都是因为诗歌写作,在写作的时候记录下我同时想到的问题,然后再投入到下一步的写作中,这样循环往复,写作在思考中往前推进,长此以往,日积月累,我电脑里就有了三四十万字的关于诗歌写作的随笔,或许更多,这些文字散落在各个时期我用过的电脑里,非常零乱,我从没想到要整理出版,一切都顺其自然,我知道果子会从枝头坠落,自然万物自有其运行规律。

有必要梳理一下近15年来我走过的路。2005年我发明了“卡丘”这个词(音译自英语文化Culture),提出“消解当代生活”,那是早期的诗歌互联网论坛时代,2007年创办《卡丘》诗刊,2012年我提出“方言元诗歌”,以附加拼音注释的方式写了一系列故乡题材与我小时候生活的作品,结集为《卡丘-元诗歌》,2015年在安徽桃花潭国际诗歌节上,我发起成立了“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小组”,以“诗人田野调查”的类似于行脚僧乞食一样的方式走向荒野,还有点像三四十年代叶圣陶、郑振铎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田野调查那样,我们重返历史与生活的现场,挖掘被遗忘的文明与传统,通过人类的元语言、元经验建构自我启蒙的新人文精神。在进行“诗人田野调查”的三年多时间里,边看边写,2017年我提出了“走向户外的写作”,在湖南张家界学院的一次讲座中,谈到“走向户外的写作”时,我提出一个词“游荡”,李白、杜甫他们就是在大地上“游荡”,从而获取新鲜的陌生的诗歌经验,把大地看成巨大的书桌,把田野看成可以睡觉的床,我的目的是打破旧有的诗歌语言,建立敞开的诗歌语言系统。2018年10月我到墨西哥参加第七届墨西哥城国际诗歌节,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作了题为“从屈原到父亲,走向户外的写作”的演讲,谈到“中国当代诗歌文明”,2019年4月到贵州绥阳双河溶洞开展“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小组写作计划”,我在手记“洞中写作”里提到“诗歌人类学”,寻找关于时间、自然、生命、神秘、进化等未知的经验,建立在人类原居环境下的当代诗歌经验,这种经验被现代社会所遗忘,或者被传统文化掩埋掉了。我认为诗歌不止于文学意义上的诗歌,它同时成了人类学的一部分,诗歌构成了人的历史与现实。我们所实践的“诗人(诗歌)田野调查”并非通行的“采风”,而是以口述实录、民谣采集、户外读诗、方言整理、问卷调查、影像拍摄、户外行走等“诗歌人类学”的方式进行“田野调查”与“有现场感的写作”。“诗歌人类学”是一种写作方**,更是一种古老的诗歌精神的恢复。2019年8月在南岳作“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南岳写作计划”,我在活动册子的序言最后写到:从传统的现代性中获得自我启蒙。

以上是我近15年以来的时间与路径:2005年“卡丘”-“消解当代生活”,2012年“方言元诗歌”,2015年“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小组”,元语言、元经验-自我启蒙,2017年“走向户外的写作”,2018年“中国当代诗歌文明”,2019年“诗歌人类学”。

我们已经在安徽宣城桃花潭、北京宋庄艺术村、湖南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湖南岳阳麻布村、湖南湘阴栗山、湖南洞庭湖斗米咀、墨西哥奇瓦瓦市、贵州绥阳十二背后亚洲第一长洞双河溶洞、南岳衡山、山西长治等地进行过诗人田野调查与写作计划。

2016年3月26日,在北京宋庄艺术村作“中国诗人田野调查小组宋庄基地启动仪式”与“卡丘十年研讨会”时,我提出了诗人田野调查的五个原则:

一、我们要像行脚僧乞食一样走向每一户人家,不要事先联系,更不要有任何准备,但要记录对方的反应、周围的环境与你内心的感受。与被调查者第一时间接触时的体验非常重要,要记住对方的表情变化、动作语言,尽可能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哪怕被拒绝,也是田野调查过程中正常的事情。我们自身的体验与感受是田野调查中最为重要的收获;

二、注意用自身的感受去进入一个村庄(或空间)的地理环境、历史人文,而不必急于收集枯燥的数据;

三、要有建立田野调查样本的意识,深入到原居民的起居室、厨房、仓库与后院,感受原居民的生活气息;

四、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村落(街道、空间)与原居民生活样本调查,获得当下生活的现场感与元经验,试图去回答“传统的现代性”这一命题;

五、每一次田野调查都是一次未知的经验,我们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不做任何的预设,只是回到生活元现场,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自我启蒙。

《中国诗歌田野调查》是我第一本公开在国内出版的诗歌评论随笔集,这本书整理初稿时大约有三四十万字,最后以十多万字的篇幅出版。分为“中国诗歌田野调查”、“大河奔涌”、“现场对话”和“觅诗记”四辑,是我近年组织开展“中国诗歌田野调查”的创作手记,编选《中国诗歌排行榜》的年度观察记,参与《特区文学》网络诗歌抽样读本的评论,以及多次参加拉丁美洲国际诗歌节的诗歌随笔。这些文字大多信手拈来,写得轻松自由,长的不过六七千字,短的四五百字,给南方广播电台写的韩东一首诗的导读只有177字。最近的一篇是给2019年第9期《诗歌月刊》写的《年轻的写作者在磨牙》。

置身于当代诗歌现场,我以“走向户外的写作”进行“诗歌人类学”的创作实践。本书是诗歌写作与诗人生活的一次综合呈现,是不断行动的诗学,力求以鲜活的第一手经验,贴切事务本质的思考,注重自身感受的现场写作来记录我的“田野调查”历程,是一部个人体验式的诗学批评随笔。

感谢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感谢湖南卫视频道声丁文山、湖南广电蒋玉、张倩芳,朗诵艺术家姬国胜,他们以专业的精神友情对本书部分篇章与诗歌进行配音诵读。他们的声音各有特色,为我的文字增加了声音的魅力。


                      2019年9月20日 北京树下书房

(《中国诗歌田野调查》,周瑟瑟著 阳光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定价:45元)

微信图片_20191217212013.jpg
跳转到指定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令狐小白
发表于: 2019-12-17 21: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诗讯

诗讯

主题:1281 | 回复:3173

精彩直播
孙晓娅从中国雪都《漂往远海》

  导读:《漂往远海》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近期由北京 ……

点击参与往期回顾
诗人榜
丰车

诗歌主题:6482

罗志海

诗歌主题:4487

石梅

发帖数:14029

月光雪

发帖数:7211

丰车

发帖数:6482

缘圆阁主

发帖数:5264

罗志海

发帖数:4487

妙庆居士

发帖数:4155

南岛(青衣童生

发帖数:3636

田间识字翁

发帖数:3149

劳士诚

发帖数:2949

洗涤心灵的雨

发帖数:2681

关注中诗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诗在线

© 中诗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11600号-1 技术支持:壹网

联系邮箱|手机版|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