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代庆香 于 2020-3-15 17:27 编辑
在寒尽时分迎接春天的到来 ——六盘水市战“疫”文学作品浅析 ◎王 华
历史将永远铭记2020这个非同寻常的春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指挥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活跃在抗“疫”一线;一幅幅精彩的感人画面,定格在瞬间,其言其行感人泪目。六盘水本土文学创作者们拿起手中的笔,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主题创作中,以诗歌、诗词、散文、短篇小说、小品剧本等各种文学形式表达心声,讴歌“逆行者”的精神境界,用文学作品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总体来说,这些战“疫”文学作品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主动作为、切实担当,以亲历或者在现场进行文本之的创作,关注现实生活。一些作品取材身边之事或是亲历之事,真实记录疫情防控经历。这场疫情突然而来,一个个生命消逝的悲剧陡然映射到作者眼中,促使他们有责任有担当去反映这场战役的方方面面,以纪实手法展示出来,真实叙写当下现实。纪实性具体表现为及时记录感人故事,讴歌人间大爱,增强抗疫信心,鼓舞抗疫斗志。刘青慧散文《社区志愿者》描写了疫情发生后,作者积极响应号召在所辖居委会担任疫情防控志愿者的经历。作者在文中写道:“如果能一直这样一帆风顺,哪怕我们每天执勤十个小时,也不觉得有什么辛苦。”这正是无数抗疫志愿者的心声。作为新时代的写作者,在面对危重疫情的时刻,不但没有缺席,更是挺身而出加入志愿者行业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还用文学之武器主动投入到抗击肺炎病毒的战斗中,创作正能量的文字,鼓舞士气。李海培散文《疫情防控战中的感动》,写了疫情防控中身边许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村里的中医为卡点人员免费熬制中药、药房老板为群众免费发放防护口罩、八旬老人捐款抗疫情、小学生到镇防控办捐压岁钱等。正如作者在文中说的:“疫情是一面镜子,它也照亮了更多人的温柔和善良,叫人热泪盈眶。病毒可以隔离城市和乡村,却隔离不了人间的大爱。”这些身边的抗疫故事令人感动,人性之善给人温暖。刘静的散文《一个人的元宵节》和胡明琳散文《窗外》,均描写了驻村下沉人员在疫情防控中因身体原因居家隔离的真实感受,情感真挚,让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体悟。傅柏林散文《疫情中的铁路人》写出了千里铁道线上的“逆行”铁军的担当,这是人性内心深处的善良,让人读后感觉满满的温暖。郭灵莉诗歌《高林,你有一个更大的家》高度赞扬在疫情中为一线工作人员捐赠防护口罩的爱心市民高林的善行义举,她的七律《赞道德模范周家德》称赞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周家德为所在社区捐资购买抗击疫情物资的善举,并发出“明日阴霾除尽后,人人都作爱心行”的美好期盼。杨丽萍五绝《抗疫护士小芳》一诗有很强的现实写照,“立把婚纱换,一袭白战袍。说声哥再见,喜事转来聊。”这样的句子通俗流畅,却饱含真情。吉庆菊词《临江仙·致最美逆行者》中“早将生死付烟云。且留红印迹,绽放一腔真。”和况从军词《乌夜啼·战疫情》中“奉献血和汗,更兼露宿风餐。残躯抚慰苍天动,化泪洒千山。”这样的句子就很有气魄,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苍凉之境。这些都记录了人间的美好情感,体现出六盘水本土写作者强烈的现实担当。 二是以丰富充沛的情感,书写抗疫群像,讴歌逆行者无私无畏大爱精神。写作者们始终坚守文学一线,笔耕不辍,为“抗疫”提供鼓舞士气的精神食粮。高登权散文《是谁在用生命扞卫我们的安全》讴歌了在关键时刻白衣天使救死扶伤之大爱精神,正如作者在文中说的那样:“天使是有翅膀的,他的翅膀每天都在载着无数病人,为无数病人减轻痛苦,他们践行了一个天使的任务,体现出一个天使的形象。”王华散文《有一种精神叫奉献》高度赞扬抗击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们的高尚精神,正如文中说的那样:“有一种精神叫奉献,在疫情面前,这群最美‘逆行者’的一个个感人事迹,不断传递到祖国的四面八方。是他们用奉献的精神,抚平了多少人心灵的创伤;是他们,用滚烫的心温暖了大地的蛮荒;是他们,用坚毅的信念驱散了阴霾的愁肠,把爱无私地献给家乡父老,献给亿万沧桑。”刘鹰荣散文《祖国有你们而骄傲》情感丰富,有一定的高度和温度,正如文中说的“在灾难面前,我们看见了中国的脊梁”。金永福先生的《菩萨蛮·春惜》一词感情丰富,借景抒情,“揪心瘟肆虐,不愿枝头闹。草木亦通情,含苞迎太平。”这样的句子表达了作者美好的期盼。付昭权的《庚子抗疫歌》朗朗上口,鼓舞人,增强自信心,比如:“南北东西齐响应,十四亿众志同仇。奋勇向前赴国难,壮怀激烈大江东!”“寒风凛烈大雪落,面对繁难不退让。一丝不苟对使命,大疫之前见担当。”“峰回路转已不远,且待千山现葱茏。收拾瘟君付一炬,万里同歌唱金瓯。”这样的句子慷慨激昂,传播快,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杨小天的《庚子谣》语言铿锵有力,诸如“破冰何愁千百仗,当空挥斧映艳阳。中华民族悲壮哉,寒尽春来山河在”这样的句子充满信心与力量。龙翔的《在仰视中期待春暖花开》、代庆香的《三月,我们去江南看梅(组诗)》、石安芳诗歌《春天,已长出花苞》、施昱诗歌《庚子春天·疫情阻击战群像》、林小会诗歌《抵达故乡》等也是充满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决心。此外,卓美诗歌《散句——我忘记了他们的名字》里诸如“三剪两剪/零落一地的是秀发/碎掉的/是一万颗心”、李廷华诗歌《封非虚构》里诸如“神兽不宜围猎,可以亲近,拍照/欣赏它在雪地上留下的私印/深山老林遇见受伤的小兽/用一张消毒的创可贴,轻轻封住/流血的伤口,相比封住一座/危伏四起的城,这不过是举手之劳。”、张禹端诗歌《李文亮只是换了吹哨的地方》里的“也许李文亮觉得/地狱的哨声更易吹响/人间己荒凉/适合耕耘的/只有天堂”这样的句子给人以反思,引发人们疫情过后的一些思考。 三是以形式多样题材、体裁讲述凉都故事,悲情而壮怀多维呈现本土命运关切。除大量的诗歌、散文作品外,还有短篇小说、戏剧小品、诗词等。何维江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故事》是六盘水较早的抗疫小说,描写了一家四口的医生之家主动请缨驰援武汉,奔赴疫情前线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何维江的小品剧本《光荣使命》是根据他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故事》改编的剧本,也是六盘水较早写抗疫的剧本作品,故事一波三折,人物跌宕起伏。代庆香的小品剧本《电话情缘》写的是一对热恋多年的异地情侣正准备结婚,突然女方消失,正当小伙子在心里暗自发挚放弃这段感情时,姑娘终于打电话,原来她投身于武汉的抗疫一线工作中。该剧本目前正在排练,将送省参评。此外,六盘水市诗词楹联学会、钟山区诗词楹联学会等组织本土诗词作者创作了大量的抗疫诗词,目前已在西南文学网等推出抗疫诗词专辑5期,刊发诗词作品300余首。钟山文学沙龙、盘州文学沙龙与富源县文联联合推出两省三地抗疫诗歌、散文联展等,在西南文学网、《富源文艺》网络平台、盘州文学沙龙微刊等刊发诗歌、散文作品30余篇(首)。 当然,这些战“疫”文学作品为一时所作,因时间仓促,打磨不够,一些作品在语言表达方式、情感体验和思想内涵上呈现出扁平化现象,视角单一,缺乏深度。好的抗疫文学作品,应该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对人类处境的深邃思考,引起读者强烈的反思,好的抗疫文学作品应该具有强烈的文学关怀与悲悯情怀,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抚慰。因此,战“疫”文学作品创作需要更多地对事件和生活有深入体会,对社会、人心有深度思考,对题材的共性和艺术的个性有深层的把握,也即要有生活作为底色、深邃的思想作为支撑、一定的艺术手法作为表现形式,才能获得更大的影响力与生命力。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踏着春天的脚步,中国凉都·六盘水的写作者们将进一步增强信心,加强创作,讲好防疫阻击战的凉都故事、传播凉都声音、展现凉都风采,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和优质作品回馈人民群众,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文学力量。
编辑:代庆香 审核:南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