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马图》
徐悲鸿(1895-1953年)是我们熟悉的现代画马大师。他的作品主要以写实手法表达现实及思想,是我国现代以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的倡导者。他笔下大写意的马和历代画家的风格完全脱离,以前画家画马,只注重表现马的形和神的生动,徐悲鸿画马不但强调马的形和神的生动,更强调笔墨的生动。以他的画马而论,其速写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的骨架肌肉组织,又详审其动态及神情,观察入微,故而能描写精确,神气活现。他用写意的线条勾出轮廓后,然后再挥墨,不光烘托出马的气势,表现出马的质感、量感、运动感,刻画出马的神态,而且更重要体现在用笔落墨上面,在总体上不失中国笔墨的韵味,却又不是中国尖、齐、圆、健的毛笔笔触所能奏效。无疑,徐悲鸿是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的画马大家,是唐之后画马艺术的又一个高峰。当代中国画家和学画的人,凡画马者,基本都学徐悲鸿。马是徐悲鸿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他画的马,各个时期虽画法不同,但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奔马图》,画家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除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又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有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徐悲鸿早期所画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示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只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笔下的马归纳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建国后,他的马又变为“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