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彭林家 于 2020-7-15 08:59 编辑
百年哈工大, 心灵栖息地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于1920年始建,本部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其前身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是新中国工程师摇篮。如今,已发展成为国家尖端科技的产房,已有百余项研究成果,应用于航天国防等领域。 ——编者 不知不觉,哈工大迎来了百年华诞。我们这一群1980年入学的工大学子,一转眼就是40个春秋。时光是一个特别的东西,它让人怀念,让人思恋,更让人沉醉。沉醉在哈工大的美丽校园。沉醉在唇齿留香的溜肉段的美味。沉醉在朴实无华的同窗情谊中。沉醉在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里。沉醉在对母校怎么也解不开的情结中。 怎么说呢?随着哈工大百年校庆的来临,这份沉醉,浓得化不开。母校在人们关于影像的印记中,有时候扮演着一部怀旧电影的角色。尽管电影拷贝已经老旧,画面也有些发暗发黄。但,电影里的每一个场景,看着总是那么亲切,那么逼真,仿佛就像昨天刚刚走过的印迹。当电影看完,不禁又感叹:时光太匆匆,一晃,青葱少年已是华发满鬓!然而,对我而言,我更愿意把母校当成心灵深处的栖息地。心累了的时候,在那里歇歇脚,让深藏于心中关于母校美好的回忆,如泉水般尽情地、静静地流淌,湿润心中每个角落,洗去心身的浮燥与疲惫。因为,在母校这个心灵的栖息地中,有温馨的青葱怀念,有难忘的青春印记,更有岁月沉淀下来的历久弥香的美好纯真。 记得1980年,我从赣东北**老区考取哈尔滨工业大学时,还不到十六岁。由于家境贫寒,临行前亲戚朋友凑了150元钱。除了购买火车票及托运行李外,只剩下60元钱了。可偏巧就是这点钱,在火车上还让我给弄丢了。到了哈尔滨,上了学校的接站车,我六神无主的神态没有逃过一位老师的眼睛。他问明情况后,当时就从衣兜里掏出100 元钱,硬塞进我的口袋,帮助我渡过了难关。自这以后,我这个苦学生得到了学校无微不至的关怀。入学第一年10月,哈尔滨就开始下雪了,衣服没带够,冷得我够呛。辅导员及时给我送来了厚厚的棉衣。那年月,虽说物价低,但一个月要吃饱,最少也得二三十元钱,可对于我这样的家庭,一年的收入也只不过三四百元钱,为了供我上大学,父母从牙缝里每月抠出来十几元钱,给我寄来。但即便这样,我的吃饭问题也有些捉襟见肘。学校给了我每月22元的助学金,不但使我得以填饱肚子,还每月有一些零花钱。在哈工大求学的四年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们曾经拥有过的,是一生中最美好最青涩的青春,它已经永远地,留在了哈工大。它留在了西大直街,留在了主楼的电影院,电机楼的阶梯教室,机械楼的实验室。它留在了学生一宿舍,留在了体育场,游泳池,留在了那个每每想起,总让我们魂牵梦萦的工大每一个角落。怀念,总是会情不自禁地驻留在工大校园。 40年前的那个难忘的四年中,青春年少的朦胧时光,求学求知的点滴感动,在某个不经意的夜晚,总会像琴弦被不经意地弹响。流动在内心的旋律,迤逦温馨,恨不得把那些日子重新来过,再感受一番那一段丁香花开的季节,那一些冰雪漫卷的日子。从1980-1984年,1400多天的求学生涯,已经永远固化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财富,滋润着我们的一生。有时候,与工大的老同学一起分享40年前那些美好的往事,追逐青春驻留的轨迹,寻梦往日的纯真,也是一次心灵的旅行。真的,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回忆的片段,那些时光的印记,依旧是那般的清晰,那么的美好。 第一次在胸前别上哈工大校徽时的惊喜,赶紧到照相馆去照像,把像片寄回几千里之外的家乡。虽然有些显摆的嫌疑,但归根到底,分明是一份对于哈工大油然而生的自豪。第一次走进大教室上课时的期待,第一次开班会发言时的忐忑,第一次在主楼看电影时的欣喜,第一次在实验室做实验时的新奇,第一次在食堂打饭时的热闹,第一次踏进体育场滑冰时的连滚带爬的糗样。这么多的第一次,串起了四年难忘而经久的回忆。当然,这些回忆中,最容易勾起怀念的,恐怕要数工大食堂那些经年钩沉的美味。四个学生食堂和教工食堂在一起换着吃饭,目的或许只有一个,将这几个食堂自己最爱吃的溜肉段、滑溜肉片悉数吃遍。40年过去了,当年的美味,似乎在唇齿间,仍然残留着余香。当年的司令街、法院街、教化街和复华小学的操场边,都留下了我们三点一线来往穿梭的足迹。老图书馆的木地板,似乎经不起我们急急匆匆的踩踏,借走一本书,木地板就得响几声! 那个时候我们不懂爱情。但,对于当时尚在懵懂的我们来说,爱情,既那么神圣,又那么陌生;既那么滚烫,又那么冰冷;既那么浪漫地拔动着情怀,又那么羞涩地关闭着心窗;既那么揪动内心,又那么令人向往。 哈尔滨的春天来得有点特别。当江南的花儿已经谢了的时候,这边的叶子才开始吐绿,但过不多久,满街的丁香花,飘来阵阵的清香,沁出的温馨和热情,又让人觉得这短暂的春天好浓烈,好迷人。而哈工大校园里的丁香花,更是沁香怡人。主楼前后,电机楼、机械楼两侧,丁香树一排排生长着,四五月间,密密匝匝的丁香花,紫色的,白色的,粉色的,各种颜色的丁香花,散发出阵阵幽香。夜晚,当风吹过,丁香花的香味,更是沁透了内心。丁香树下,人影婆娑,多少美好,伴着花香。尽管当时的人们思想还比较封闭,但春天的风情还是搅动着有点燥动不安的学子心。学校主楼后边那个又算花园也算体育场的地方,每到傍晚时分,总有那么几对男生女生在“切磋”学业。40年前的那个时候,或许总有一个女生,成为男生内心深处的揪动。 她们似风,像春风。在全系上大课的时候,女生们飘然走过,飘然而至。她们身上没有香水味,但分明如一阵清风飘来,风过处,散发出阵阵的芬芳。她们又似雨,夏天的雨!它不是细细密密的雨丝,而是忽大忽小的阵雨侵袭,忽左忽右淋浇着工大校园。男生们慌乱中躲雨啊,可惜还是一不小心被这夏雨打湿了心田。在男生们看来,她们是如此的美丽,却无法接近。偶然中,脑海里会浮现出女生麻花辫子中的遐想,在对于一抹刘海中的张望中,沉思默想,像是在思考人生,但却又一言难尽。 很多时候,我们这些男生,纯的像《山楂树》当中的老三,傻的像《天下无贼》当中的傻根,但唯有这份纯,这份傻,才使得多年以后,那一段青葱岁月,更让我们觉得它的纯真和美好。在哈工大,我们走过了这一段青涩的成长之路,才真正开始感悟到了青春的美好,才真正开始体会到了知识的宝贵,才真正开始品评到了人生的酸甜。这四年,哈工大给予我们的,何止是成长的印记,何止是知识的积累,何止是纯真的怀念。40年前的那个四年,在不经意之间,我们都完成了青涩朦胧到省事懂事的转变,回头望望,那一段青涩朦胧,才是人生最珍贵的一段时光。
当2020年来临时,我们心心念念的哈工大,迎来了百年华诞。也许,我们熟悉的校园早已变了模样,一些熟悉的场所或许早已荡然无存,但在工大主楼、电机楼、机械楼的某个地方,某个角落,始终安放着我们40年前的青春。主楼前那株丁香树,还在散发着迷人的芬芳;电机楼那间阶梯教室,一直回响当年工大老师的教诲。这一份对于工大老师深沉的思念,这一份对于四年同窗友情美好的怀念,这一札关于青涩之间朦胧的珍藏,伴着岁月,回响起青春的风铃。这份对于母校的怀念,似乎是天然的。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离开母校已经几十年的游子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我们的心灵深处,早已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心灵栖息之地。每次打开手机微信时,总会情不自禁地点开哈工大官微,看看学校新闻,看看校园风景……就这样,虽然离母校很远,但我却又实实在在的离她很近。现代的网络和通信技术,能让我每天都能见到她,每天都好像仍然置身于她的怀抱,甚至仿佛能清晰地感受到她的呼吸和心跳。 无论是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感觉总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自然,虽然远在天涯,但却近在咫尺。因为,哈工大,是我们这些工大学子的心灵栖息地!
2000年西安(左: 张美书 右:彭林家 中:雷书田)
2019 年西安 (左:彭林家 右:张美书)
编者按:流动的时光,忽远忽近;沉浸的话语布满磁能量的磁场,一丝丝,潜意识的感应。无论是母校的一草一木一板凳,还是一字一书一月光。张美书,现在西安某航天部直属公司的正处级领导,科普专家——我八0届同学,是当年我校我届我班,最优秀的状元生。80届考进哈工大,2020年啦,掐指一算,四十年的日月之易。易者,变易、简易和不易。变化的人生百态,不变的同学情,久久地,沉淀在无限的同窗共月之中。 是啊,那情切的话语,无声无息;每每念起一封尘封已久的书信,或者从某一个情节,浮想一丝闪亮的动作。那少年的微笑,渗透童年的纯真; 那青春的风铃,触动同性异构的心源,一点点,传递到内眦精明之穴;不管是学术知识的丰盈,也不管是青涩爱情的懵懂;时间过滤的沧桑,挂在同窗的月色,回眸一笑,洁白圣灵的情感,驱赶文字的花香,芬芳一轮轮的月盘,一簇簇蟾影,都是特定时空的召唤;隐隐显显,不负韶华,只争朝夕,凸凹着背影的泪水,甩出今日航天的翅膀。 自豪的哈工大,骄傲的张美书,挥之不去同学情…… 2020年6月7日吉林江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