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诗坛快递
发表于: 2020-6-16 20: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诗坛快递 于 2020-6-16 20:23 编辑

3.jpg

    4.jpg

  汪剑钊 /
     196310月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先后毕业于杭州大学和武汉大学,获外国诗歌史研究方向硕士和中国新诗史研究方向博士。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研究员。出版有著译《中俄文字之交》《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主义诗歌》《阿赫玛托娃传》《诗歌的乌鸦时代》(诗文自选集)《比永远多一秒》(诗集)《汪剑钊诗选》(诗集)《俄罗斯黄金时代诗选》《俄罗斯白银时代诗选》《二十世纪俄罗斯流亡诗选》《曼杰什坦姆诗全集》《茨维塔耶娃诗集》《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阿赫玛托娃诗选》《我把绝望变成了一场游戏 ——·伊万诺夫诗选》等四十余种。并主编多套大型丛书,其中金色俄罗斯丛书曾两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现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俄罗斯黄金时代诗歌研究。


5.jpg


第一讲  诗坛上的帕格尼尼——康·巴尔蒙特
第二讲  我希望成为你的一个韵脚——米·洛赫维茨卡娅
第三讲  诗歌是一种祈祷——姬·吉皮乌斯
第四讲  风吹自遥远的地方——亚·勃洛克
第五讲  我能听懂的只有风的声音——安·阿赫玛托娃
第六讲  生活呀,我的姐妹——鲍·帕斯捷尔纳克
第七讲  诗人中的诗人——奥·曼杰什坦姆
第八讲  她等待刀尖已经太久——玛·茨维塔耶娃
第九讲  一个被骄傲摧毁的诗人——弗·马雅可夫斯基
第十讲  我把绝望变成了一场游戏——格·伊万诺夫
第十一讲  我是乡村最后一名诗人——谢·叶赛宁
第十二讲  在水的太阳音乐之上——鲍·波普拉夫斯基
第十三讲  昨天,反复思考着死亡——尼·扎博洛茨基
第十四讲  命运给了我一对忧伤的翅膀——丹·安德烈耶夫
第十五讲  活着,我就是不朽――阿·塔尔科夫斯基
第十六讲  一个温柔的中国继子——瓦•贝莱列申
第十七讲  把读者变成观众——伊·叶拉金
第十八讲  春天屋顶的黑暗——罗•曼杰什坦姆
第十九讲  比爱情还更多一些——叶·叶夫图申科
第二十讲  寻找生活的关键词——肯·艾基
第二十一讲  时代之抒情叹息的回声——维·库普里扬诺夫
第二十二讲  北方把金属撕裂成碎片——约·布罗茨基
第二十三讲  时间在身体中的旋转——叶·施瓦尔茨
第二十四讲  石头在大地上漂游——伊·日丹诺夫

  
6.jpg
汪剑钊/

     2009年,我应邀在《星星诗刊》开设了一个专栏“俄罗斯诗人12星座”。设置这个栏目的意图是希望较多从审美的、艺术的,或者说“文学性”的视角来考察和介绍二十世纪俄语诗歌的状况,以扭转此前以意识形态为主的“苏联诗歌”模式的引进态势。本着这一目标,我选择了十二位在俄罗斯当代诗坛上卓有影响的诗人,其中有超前的存在主义诗人格·伊万诺夫、寻找“世界玫瑰”的神秘主义诗人丹·安德烈耶夫、被誉作俄罗斯诗歌金链之一环的艾基、倡导元写作的伊·日丹诺夫、最近仍活跃在国际诗坛的自由体诗人库普利扬诺夫,还有198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布罗茨基,等等。从杂志适用的篇幅考虑,我每期为栏目撰写一篇三千字左右的评述性文章,附上六至八首诗歌作品,这样,就可以让“诗歌旅行”的读者在浏览了“地图”之后,直观地欣赏“风景”,印证一下“地图”阅读所产生的感受和体验。该栏目得到了当时任副主编的靳晓静女士和李自国兄的大力支持,他俩分别在单月和双月担任整个杂志的责任审稿与编辑工作,有时还会针对稿件提出一些商榷和建设性的意见。对此我至今仍铭感不已。
    “俄罗斯诗人12星座”栏目在读者中间得到了很好的反响。时隔多年,仍有朋友向我提及当时读到那些文章和诗歌的兴奋与喜悦,认为我帮助读者刷新了关于俄罗斯诗歌的印象,起到了一定的正名和清源作用,希望我能够将它们整理成一本书出版,让更多的读者去认识俄罗斯诗人的生活和创作,去接触来自斯拉夫语言宝库中钻石一样的杰作。我自己当然也有成书的想法,期间也有出版社或书商对它表示出兴趣,但限于这几年的学术兴趣和工作重心的问题,一直没能抽出时间来修订和补充。最近两年,我与四川人民出版社共同编辑、出版《金色俄罗斯》丛书,双方的合作非常愉快,也曾经两次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今年一月初,文学部主任张春晓女士抵京参加国际图书订货会,见面时,我顺带着向她提及了本书的出版想法,立即得到了她的首肯和支持。返蓉后,她第一时间就向黄立新社长汇报并获得了立项批准。与我商定了体例和篇目后,她还决定亲自担任该书责任编辑。因此,《俄罗斯现代诗二十四讲》得以问世,我必须向他们二位表示深挚的感谢!
    这次集结成书,体例不变,仍然是一篇文章和一部分译诗,它们可以起着相互参照和补充的作用。另外,我在篇幅上增加了一倍,重点补充了关于白银时代诗人的评述,这是基于如下的考虑:首先白银时代是俄罗斯现代诗的一个重要开端,如果不了解其中的一些代表诗人和作品,就不可能深入地理解俄罗斯诗歌独有的创新和贡献,找不到俄罗斯当代诗歌的起点。其次,基于文学史的考虑,我按照时间顺序选择了自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各个年代的代表性诗人,希望以此大致勾勒出俄罗斯现代诗的一条线索,相当于一份指南性质的诗歌地理书,为读者更深入地去接受和理解整个俄罗斯诗歌提供一个基础。第三点可说是一个私人的原因,他们是我自大学时代即已开始关注的对象,其中如勃洛克、吉皮乌斯、曼杰什坦姆、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帕斯捷尔纳克、叶赛宁等,曾陪伴我度过了唯美主义的青年时代,最终将我引向了探讨俄罗斯上个世纪之交诗歌的学术之路。最后一个理由则是,我想告诉中国读者的是,俄罗斯不是只有一个普希金,太阳的光芒固然灿烂,但没有那些星星们的共同闪耀,天空不可能如此明亮。可以说,收入本书的二十四位诗人各有个性,都从自己的角度为俄罗斯的语言和诗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不少人甚至已经成为源头性的诗人,对整个世界诗歌的格局发生了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一部分稿子完成于莫斯科大学。俄罗斯迄今仍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同时也是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我曾在一首诗中将其称作“一个连金子都会腐烂”的国家。在那座颇有帝国意味的主楼里,我居住的719房间留下来的印象似乎就是自来水龙头永远关不严实,门锁总是修了又坏、坏了又修,我几乎是一边聆听着清水在洗手池里嘀嗒作响,令人心疼地汨汨流入下水道,一边研读着那些堪称辉煌的俄语诗歌,随后进行翻译和评述。当然,也有美好的回忆,例如,某个黄昏,一只雪白的鸽子栖停在我的窗台上,给我带来了初冬的暖意。另外,我最初纯属偶然地从索科洛夫编选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诗歌》中接触勃洛克、吉皮乌斯、曼杰什坦姆、茨维塔耶娃、叶赛宁等的作品,被“谦卑蛰伏在我高傲的杯底”、“白色的夜,红色的月亮”、“黄金在天空舞蹈”那样的诗句培养了一种新的审美趣味,迄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光阴过去了。如今,当我重新阅读这部分文字的时候,真是感慨良多。时光荏苒,人事代谢,所幸人类还有语言,它们让芸芸众生得以重返过去,跨越生与死的阻隔。这,大概也就是诗的魅力。
2019年6月16日
内容选读

7.jpg



第九讲  一个被骄傲摧毁的诗人
——马雅可夫斯基

   在中国新诗接受外来影响的历史上,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名字,贺敬之、郭小川、田间等著名诗人都各自模仿他的风格写出了被批评家们称之为“楼梯式”诗歌的重要作品,至于论及其影响,甚至可以寻索到朦胧诗的一代。可以说,他堪称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诗人之一,但需要指出的是,他同时也是被误解最深的一位诗人。在科瓦廖夫主编的《苏联文学史》中,他被认为“在俄罗斯和全世界的诗歌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在他去世以后,斯大林给他下过一个著名的断语:“马雅可夫斯基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们苏维埃时代最优秀的、最有才华的诗人。”
    或许是受了斯大林这个评价的影响,相当长一段时期,我们的文学史和教科书对这位杰出诗人的评价都沿循了这样一个思路:首先指出他最早建立于未来主义的诗歌名声,并视为某种程度的误入歧途,接着肯定其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做出的贡献,同时粗略地指出他对早期诗歌倾向的放弃,以标示他在艺术上的进步,以此暗示他在政治上可能的同步性正确。诚然,这种判断多少失之轻率和武断,甚至抹煞了马雅可夫斯基的天才和他的真正贡献。诚然,这种误解不仅发生在他身后,实际上,马雅可夫斯基生前就引起过不少争议,当时就有人指责他不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为无产阶级服务,有人则指责他在不折不扣地为布尔什维克工作,以普希金的标准要求于他。这就使率真的诗人似乎左右都不逢源。
1930年4月14日,俄罗斯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自己的寓所饮弹自尽。耐人寻味的是,1925年,意象派诗人叶赛宁自杀时曾留下一首诗,“这一生中,死绝非新鲜事,/ 但活着,当然也并不更新鲜。”对此,马雅可夫斯基写了一首悼诗,表达了自己的理解:“我们这星球/快乐呵/原本就很少。/应该/从未来的岁月/拽出/快乐。/这一生中/死/并不困难。/但要安排好一生/却相当困难。”据说,这首诗因消除叶赛宁气质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而得到广泛传播。时隔五年,马雅可夫斯基也不曾克服生之艰难而离世,这不能不让人唏嘘不已。震惊之余,人们或许会陷入严肃的思考:一个被新政权树立为榜样的人,一个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者,一个万众膜拜的诗歌偶像,究竟因为什么而悖离了自己的信念,作出了弃生的选择。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马雅可夫斯基于1893年出生在格鲁吉亚库塔伊斯省的巴格达吉村。父亲是当地的一个林务官,去世于1906年。此后,全家移居莫斯科1908年,马雅可夫斯基参加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即布尔什维克),积极从事地下宣传活动,曾三次被捕,最后被判了徒刑,在狱中呆了十一个月。不过,他倒是因祸得福,藉此阅读了不少文学作品,其中包括莎士比亚、拜伦和托尔斯泰的作品,同时尝试写诗。
    1912年底,马雅可夫斯基与大卫·布尔柳克等人共同发表《未来主义宣言》,出版了俄国未来派的第一本诗集《给社会趣味一记耳光》,认为自己是“未来人”,宣称要“把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从现代这艘轮船上扔下去”,至于诗,它“决不在沙龙中,决不在死的殿堂里,也不是资产阶级闲情逸致的消遣品。它不得不集合在广场和街头,因为它必须在勇敢的行动中才能尖锐的呈现。”可以说在当时的俄罗斯文坛上制造了一场大地震。马雅可夫斯基有两首短诗《夜》、《晨》被收录在该诗集中,它们和作者后来陆续发表的一些诗作如《港口》、《城市地狱》《拿去吧》等,都具有强烈的未来主义特征:对现实有强烈的不满,颠覆人们的思维惯性,用词夸张,意象怪诞晦涩,节奏短促有力,等等。
   在整个俄国未来主义诗歌中,马雅可夫斯基无疑当属第一男高音,他的诗歌赋有雄辩的风格,其句式往往短促有力,仿佛鼓点般直捣人心。1915年,他创作了长诗《穿裤子的云》。原诗标题为《第十三名使徒》,由于显示了鲜明的“异教”色彩而遭到了沙俄审查机关的查禁。对此,马雅可夫斯基给予了强烈却颇具策略性的回应:“我可以当一个最温柔的人,不是男人,而是一朵穿裤子的云。”于是,标题就改成了其后流传的《穿裤子的云》。这部作品以一段失恋的情感为线索,以内心自白的方式叙说抒情主人公与周围世界的矛盾与冲突,它贯穿了作者在第二版前言所阐述的“打倒你们的爱情”、“打倒你们的艺术”、“打倒你们的制度”和“打倒你们的宗教”的艺术思想。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的灵魂没有一根白发,/ 它也没有任何老者的温情!/我嗓音如雷威震世界,/ 我大步行走——无比俊朗,/ 二十二岁的青年。”读到这样的句子,我们不能不感受到作者所追求的那种“锋利化,简捷化与漫画化”的风格,并叹服于他身上那种充满阳刚的青春气息和内心的骄傲。
    十月革命以后,马雅可夫斯基与他的同道们首先与布尔什维克合作,参与新政权的文化建设工作。他们得到苏联第一任教育人民委员卢纳察尔斯基的赏识,一度赢得很大的名声,当然,也遭到了一部分作家和诗人的反对与抵制,反对者中既有旧俄知识分子,也有年轻的无产阶级作家和理论家。这个阶段,马雅可夫斯基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口号——“接受社会订货”。他认为:“最好的诗篇应当是根据第三国际的社会性的订货而写作,而以无产阶级的胜利为目的,用大家能懂得的,新的,有表现力的文字来传达,在一张布置得很好的书桌上写作,用飞机递送到编辑部去。”作为实践,他创作了不少“传单诗”和“诗体口号”。这是一个利弊参半的主张,从正面角度来说,它有利于诗歌介入现实,为社会和人民服务;但其负面影响也非常大,过于急功近利的创作模式导致了相当一部分作品在审美层面上的不足。
   二十年代后期,马雅可夫斯基在诗坛上的地位也急剧下滑,到了1930年,他的被认可度几乎跌到了最低谷。新年伊始,他寄予厚望的讽刺剧《澡堂》在列宁格勒“人民之家”演出时被观众喝了倒彩。2月1日,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两地同时举办了诗人创作二十周年文学活动展览,但参观者人数寥寥,而且除法捷耶夫、什克洛夫斯基和勃里克以外,当时的文化名人和诗人以前的好友绝大部分都没到场。4月9日,马雅可夫斯基在普列汉诺夫学院举行了一场诗歌朗诵会,听众是各地来进修的基层党政干部,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当马雅可夫斯基在台上朗诵得声嘶力竭、唇干舌燥的时候,得到的反响却是“听不懂”。这与他此前所到之处必定赢得的普遍的欢呼声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让他萌生了强烈的挫折感。
   与此同时,他的感情生活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马雅可夫斯基形象俊朗,才华横溢,按现在的流行语来说,有很多女“粉丝”,他也确实与多位女性有过密切交往的经历,但终生未婚。与他相处时间最长、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位女性是莉莉娅·勃里克,她是有夫之妇,与马雅可夫斯基相爱后,把这种关系告诉了自己的丈夫奥西普·勃里克。有一段时间甚至出现了三人同居的局面。但爱情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这种情况显然不可能长久。1928年,马雅可夫斯基在出访巴黎期间结识了一位名叫塔吉雅娜·雅可夫列娃的女子,两人很快堕入情网。第二年春天,诗人再次来到巴黎,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很快就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他在给塔吉雅娜的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你别犹豫,/别犯愁。/来吧,/来到我这双大手——/这双笨拙的手的/十字街头。/不愿吗?/那你就留下,/冬眠在此地。/这屈辱/咱就和总的屈辱/串在一起。/不管怎样,/总有一天/我要娶走你,/娶走你一个,/或许/还捎带上巴黎。”(飞白译)诗中流露了作者对爱情的憧憬和对组织家庭、开始新生活的渴望。但意外的是,当马雅可夫斯基五月份回国料理有关事务,准备在十月再次出国去与塔吉雅娜结婚时,他的申请被拒绝了,而此前他曾九次顺利地获得过出国申请的他。其中的打击之深可想而知。后来,马雅可夫斯基与莫斯科高尔基剧院的演员维罗尼卡·波隆斯卡娅又有过一场热恋,但维罗尼卡也是有夫之妇,并且因为担心伤害丈夫而不愿离婚。
   事业不曾得到认可,爱情找不到归宿,这双重的打击彻底摧毁了马雅可夫斯基的生存信念和勇气。自杀前两天,马雅可夫斯基在绝望中写下了自己的遗言:“致大家:不要为我的死责怪任何人,不要发布谣言。死者对此深恶痛绝。//妈妈,姐姐和同志们,请原谅——这不是办法(我也不建议其他人这么做),但我已没有出路了。//莉莉娅,爱我吧。//政府同志,我的家庭成员——有莉莉娅·勃里克,妈妈,姐姐和维罗尼卡·维朵尔多夫娜·波隆斯卡娅。//假如你能给他们安排一份将就的生活——那就谢谢了。//已经开始的诗作交给勃里克夫妇,他们可以进行整理。”这则遗言还引了作者一首未完成作品的片断:“据说发生了/严重的事故/爱情之舟/撞上海礁/我与生命两不相欠/彼此的不幸与委屈的痛苦/又何必计算。”
关于马雅可夫斯基的死,与他同时代的帕斯捷尔纳克发表过一个看法:“我觉得马雅可夫斯基自杀是出于骄傲,因为他谴责了自己身上和周围的某些东西,可他的自尊心却无法容忍。”应该说,这是一个点中穴位的判断,马雅可夫斯基骄傲的个性容不得自己的被忽视和轻看,因此,撞碎他生命之舟的实际是“骄傲”这块极其凶险的海礁。

8.jpg
马雅可夫斯基像


附录:

马雅可夫斯基诗十首





深红的和苍白的被揉皱和抛弃,
向葱茏绿色撒出一串串金币,
分发燃烧着的黄色扑克牌,
交到窗户伸出来的黑手掌里。


瞧见楼房身披一件蓝色的外套,
林荫道和广场并不感到奇怪。
灯光如同一道道黄色的伤痕,
给晨跑者的脚髁戴上订婚的镯子。


人群——这只动作敏捷的花猫——
受着门的诱惑,躬起身子在游动;
每个人都想从笑声铸成的巨块中
抽取点什么,哪怕一丁点也成。


我感到裙子的利爪在招引,
向它们的眼睛挤出一个笑容;
黑奴们额头涂抹鹦鹉的翅膀,
敲着铁皮唬人,大笑着起哄。





阴郁的雨乜斜着眼睛。
而在
思想的
电缆
清晰的网络背后——
是一床羽绒毯。
星星
起床
双脚轻松地踩着毯子。
可是
戴着煤气王冠的
皇帝
和路灯一起
对眼睛而言
更为病态的是
一群满怀敌意的街头妓女
花枝招展
打情骂俏
刺耳的浪笑——
从黄色的
毒玫瑰丛中
弯弯曲曲
长出。
目光
掠过喧哗
和恐怖
愉快地瞥视:
东方
受难、苟安而麻木的
十字架的奴隶
妓院的灵柩
一股脑儿投进燃烧着的花瓶。



港口


往事肚皮底下水的床单,
白牙扯去,扔给汹涌的波涛。
小号在吼叫——仿佛人们
用铜管发泄爱情和欲念。
小船依偎着入口的摇篮,
吮吸着钢铁母亲的乳头,
在汽轮船失聪的耳朵旁,
铁锚的耳环在闪光。



从街道到街道


道。
岁月
短毛犬
那张脸
清晰。
从奔跑的房屋
窜出的铁马
溅起最初的立方体。
脖子上挂着铃铛的天鹅,
在导线的套索中腐烂!
在长颈鹿图画的天空准备
将一绺赤褐的顶发染上彩色。
犹如彩色的鳟鱼,
不加修饰的
耕地之子。
魔术师
从有轨电车的嘴巴
拽出铁轨,
躲在钟楼表盘的背后。
我们被征服了!
澡盆。
灵魂。
电梯。
灵魂解开胸罩。
手臂灼伤肉体。
喊吧,只是不要喊:
“我不想要!”——
痛苦
尖锐
如焚。
带刺的风
为烟囱
翻掘
烟织的女斗篷。
秃顶的路灯
淫邪地脱掉了
街道的
黑色长袜。



您是否能够?


我把杯子里的颜料泼出,
立刻就抹掉日常生活的构图;
我能用一盘小小的鱼冻
展示大海耸起的颧骨。
我从洋铁鱼的脊背
读出了新嘴唇的呼吁。
而您
是否能够
用排水管充作长笛,
吹奏一支夜曲?


城市地狱

窗户把城市大地狱分割成
小地狱,吸血似的吞噬光明。
汽车奔驰,犹如赤发的魔鬼,
喇叭的噪声在耳畔轰鸣。


那招牌下正兜售刻赤[1]的鲱鱼,
晚风席卷,电车一边飞奔,
一边滚动眼珠,受惊吓的老头
哭喊着寻找自己的眼镜。


矿石在摩天大楼的洞窟中燃烧,
列车的钢铁堵塞进出的孔道,
飞机一声尖叫在那里降落,
在受伤的太阳流泻目光的地方。

这时,——街灯的床单已被揉皱——
淫秽的夜醉醺醺,恣情放荡,
而在街头夕阳后面正瘸行着
一轮无人需要的、颓靡的月亮。



拿去吧


再过一小时,你们这些松弛浮肿的脂肪
就要离去,纷纷钻进空寂的小巷,
我向你们打开诗歌的宝匣,
我呀——是浪子,那无价词语的挥霍者。


喂,你这个男人,胡子上粘着洋白菜,
不知在何处吃剩喝剩的白菜汤;
喂,你这个女人,脸皮涂成了驴蛋,
如同一只牡蛎在食物的贝壳中躲藏。


你们全体围扑着诗人心灵的蝴蝶,
穿鞋的和不穿鞋的都有,肮脏不堪;
这群人兽性大发,恰似百头虱子
竖起一只只细脚,相互挤成一团。


可是,倘若我这个粗鲁的匈奴
今天并不愿挤眉弄眼,迎合你们 ---
我就哈哈大笑,快乐地啐口唾沫,
啐你们的脸颊,
我呀——是浪子,那无价词语的挥霍者。



花花公子女上装


我要用我嗓音的天鹅绒
为自己缝制一条黑色的裤子。。
用三尺夕阳做成黄色的女上装。
迈着花花公子唐璜的步子,
在涅瓦大街繁华的地带闲逛。


让平静而萎靡的大地去大喊大叫!
“你将会强暴绿茸茸的春天!”
我裂开嘴巴,对着太阳放肆大笑:
“在平坦的沥青路上我神清气爽!”


难道不就是因为天空一片蔚蓝,
而大地又恰是我的情人;在纯净的节日,
我呈献给你快乐的诗行,犹如指尖的木偶,
它们尖利、必需,犹如饭后的牙签!


迷恋我肉体的女人,还有姑娘你,
你注视着我,将我看作你的兄弟,
抛给诗人我一个又一个嫣然的微笑,
我把笑容当作鲜花缀上花花公子女上装。



而毕竟


街道塌陷,如同梅毒患者的鼻梁。
河流——情欲泛滥,馋涎四溢。
花园脱光衣裙,甩落最后一片树叶,
不知羞耻,懒懒地摊开在六月里。


我走到广场上,
把烤焦的街区
扛在脑袋上,恰似火红的假发。
人们感到恐怖——从我的口中冒出
未经咀嚼的呐喊,它还蹬动着脚丫。


但人们不会责怪我,不会谩骂我,
我被当作先知,鲜花铺满我的脚印。
所有鼻梁塌陷的人全都知道:
——是他们的诗人。


我担心你们可怖的审判,就像害怕小酒馆!
妓女们把我看成圣人,高高抬起我,
穿过一排排燃烧着的楼房,
呈献给上帝,以证明自己的无辜。


上帝被我的小书感动得放声痛哭!
这哪还是词句,它们分明是一团痉挛;
上帝挟着我的诗句到处奔波,
喘着粗气,向自己的熟人朗诵它们。



月夜


月亮将升起,
露出少许
淡淡的银光。
顷刻,满月儿在空中漂浮。
或许,这是上帝
用一把
美妙的银勺
抠挖着星星的耳朵。
[1]刻赤,克里米亚半岛的一个滨海城市。


跳转到指定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天龙810
发表于: 2020-6-16 20: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诗讯

诗讯

主题:1283 | 回复:3175

每日好诗
|
每日诗讯
精彩直播
人生若比诗意长 帕男诗歌“三部曲”分享会

2025年4月12日,由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瑶族文学创作中心、楚雄文学 ……

点击参与往期回顾
诗人榜
丰车

诗歌主题:6482

罗志海

诗歌主题:4487

石梅

发帖数:14029

月光雪

发帖数:7211

丰车

发帖数:6482

缘圆阁主

发帖数:5264

罗志海

发帖数:4487

妙庆居士

发帖数:4254

南岛(青衣童生

发帖数:3636

田间识字翁

发帖数:3149

劳士诚

发帖数:2949

洗涤心灵的雨

发帖数:2681

关注中诗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诗在线

© 中诗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11600号-1 技术支持:壹网

联系邮箱|手机版|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