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查看: 1162011 | 回复: 0

发表于: 2020-7-12 12: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殷彬 于 2020-7-13 13:00 编辑




            仕途,流动的红晕(微诗五首)

        文曲星是艺术家,诗词歌赋的魁星楼。文昌星是政治家,如古代科举制度,始于隋炀帝,公元605年正式设置进士科,结束于1905年。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各朝代有各差异;以明清说,乡试之前,学道内有童子试,称为生员;考中童子试(府县)的为秀才,曰:乡试,取中者称为贡生。考中乡试(省)的为举人,曰:会试,取中者称为贡士。考中会试(全国)的进士,曰:殿试。参加殿试(皇帝钦点亲考)取中的一二三甲,称为进士,状元是进士及第的为一甲、榜眼二甲、探花三甲,其余同进士出身。
《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优:有余力。做官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学问。反过来,学习之余还有余力闲暇,就去做官。形成了阴阳相错的互动关联,错卦之,时空与自我的自性观照也。

                      1.童生
同窗的月色融融
时空,撕开天真的水土
引来一缕清风的流动

                    2.贡生
秋闱的试院。秀才
乡试,收获秀才的头衔
王冠闪耀的解元
                        
                        3.贡士
春闱的舞文。举人
乡试,范进与杨乃武的超越
中和着明清的会元

                      4.进士
过关斩将的笔墨。排名
殿试,魁星楼的灯光
照耀千年的状元

                   5.庶吉士
翰林院的实习
重复三年一考的叠影
官运,星星点点一爿香……

       编者按:观云识天,官运流通。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起到积极的作用。譬如,贡生是国子监学生系统的一个头衔,俗称“明经”,是明清两朝秀才成绩优异者,可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的人,也叫贡监,还可分为五种:一曰:岁贡——论资排辈,定期选拔资历老品德好的秀才成为贡生。二曰:选贡——满清名为优贡,为年富力强、学行兼优的贡生。三曰:例贡——捐纳钱粟,为购买的贡生资格。四曰:恩贡——国家大典时加贡一次的岁贡。五曰:拔贡——更优秀的推荐生身份,十二年一次,京城朝考通过可以直接做官,而其他贡生只是拥有了参加乡试的资格。 贡士,原指古代诸侯推荐给天子的士人,后来在明清两朝代指会试考中的人。按照规定,会试考中称为贡士,只有参加殿试考中才能成为进士;殿试只决定名次,除极个别情况例外,不淘汰人。
   在古代,从童生到状元, 在一路的帅选中,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在民间里,本村第一是秀才,本县第一是举人,本省前十是进士,全国前十为庶吉士。
      小时候入学堂,和其他同学都坐在同一房间内学习,叫做“同窗”。同学通过县试,再去州里参加府试以后,才能去参加省里的提督学政主持的院试。换言之,学生首先要通过县里的统考,过线者才参加市里的统考,通过之后,参加省里的教育官员举办的考试,通不过的就叫“童生”。合格者方能成为“秀才”。其中,有八十多岁的老童生,也有过考到死都没考上。
   
       一是“秋天”考试,秀才从所有童生中录取,录取比例小于0.1%。三年一考,一个县里的两千名能读书的学生,会有一百多人考中秀才;一个乡镇上,大约一个村里几年摊上一个。秀才们到本省(本土、本乡)考场集中参加,也叫“乡试”。举人从所有参考的秀才中录取名额,录取比例约为3%。这些秀才中,会有5个人能考上举人。最难的是秀才考举人称为“秋闱”,科举时代称试院,如:秋墨,清代每届乡试会试的试卷,由礼部选定录取的文章,编刻成书。
    因为太难,像范进中举成了爷,后来却疯了?考中者相当于考上了清北。一个普通的县里,数年可以出一个举人,如《白鹿原》中的朱举人典型。举人择优成为地方官员,如果不成,至少也是县里的名流,县令有大事,举人都要被请出来参加。
     二是“春天”考试,秋闱结束,张榜公布中举名单。中举的举人,和往年的举人,可以选择参加来年春天举行的京城会试,又叫“春闱”。各地举人去京城考试,数千名举人,录取几十个人,凡是录取的举人就叫贡士。贡士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即可赐进士。本县的所有举人们参加国考,意图成为进士,一个省只有十个人考上了进士,录取比例小于10%。
     三是“排名”考试,只要是考上贡士,就算是进士,殿试主要是为了排名。进士可以做重要官员甚至京官。进士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一般而言,只有第一名的进士,可以考上“庶吉士”,也有例外。
      譬如,二十三岁的张居正(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中的是二甲第九名进士,授庶吉士。明初有六科庶吉士。 洪武 十八年使进士观政于诸司,练习办事。其在翰林院、承敕监等近衙门者,采《书》“庶常吉士”之义,俱改称为庶吉士。 永乐 后专属翰林院,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之。三年后举行考试,成绩优良者分别授以编修、检讨等职;其余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谓之“散馆”。 明 代重翰林, 天顺 后非翰林不入阁,因而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 清 沿 明 制,于翰林院设庶常馆,掌教习庶吉士事。庶吉士又通称“庶常”。  再有,这两份名单上的人你认识多少?
    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曹雪芹、胡雪岩、李渔、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答案揭晓: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后者全是当时落第秀才。真正的考场从来就不在学校  ,尽管我们都从那里出发!
    2020年6月20日吉林松花江
     
     历代科举制度的知识点

1.【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2.【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3.【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4.【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5.【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6.【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7.【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8.【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9.【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10.【进士】参见“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据统计,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11.【状元】参见“殿试”条。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12.【会元】参见“会试”条。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13.【解元】参见“乡试”条。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14.【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
15.【鼎甲】 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16.【贡士】参见“会试”条。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17.【举人】参见“乡试”条。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18.【生员】即秀才,参见“童生试”条。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阿Q正传》中称赵少爷“茂才公”,表示讽刺。
  19.【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破题”规定两句,说破题目意义;“承题”三句或四句,承接“破题”加以说明;“起讲”概括全文,是议论的开始;“入手”引入文章主体;从“起股”到“束股”是八股文的主要部分,尤以“中股”为重心。在正式议论的这四个段落中,每段都有两股相互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八股文由此得名。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八股文的内容,不许超出《四书》、《五经》范围,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发挥。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八股文起到了束缚思想、摧残人才的作用。
   
  20【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21.【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训俭示康》:“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22.【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23.【庠xiang】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4.【序】周代学校的名称。《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25.【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26.【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27.【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师都曾来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
28.【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送东阳马生序》:“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29.【国子监jian】参见“太学”条。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
30.【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31.【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32.【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韩愈、明代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33.【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三国志·吕蒙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34.【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35.【学政】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促织》:“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学使即学政的别称。《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指左光斗任京城地区的学政。
36.【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37.【助教】学官名。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国子助教。
38.【监生】国子监的学生。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祝福》中的“四叔”就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则是一个吝啬鬼的典型。
39.【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则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跳转到指定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诗人访谈

诗人访谈

主题:29 | 回复:99

精彩直播
《七绝-月朦胧》

《七绝-月朦胧》文/孙庆 醉倚西窗风满楼,静听落叶舞寒秋。知心最是朦胧月 ……

点击参与往期回顾
诗人榜
丰车

诗歌主题:6482

罗志海

诗歌主题:4487

石梅

发帖数:14029

月光雪

发帖数:7211

丰车

发帖数:6482

缘圆阁主

发帖数:5264

罗志海

发帖数:4487

妙庆居士

发帖数:4072

南岛(青衣童生

发帖数:3636

田间识字翁

发帖数:3149

劳士诚

发帖数:2949

洗涤心灵的雨

发帖数:2681

关注中诗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诗在线

© 中诗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11600号-1 技术支持:壹网

联系邮箱|手机版|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