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牧野 于 2018-9-9 18:33 编辑
“上海,聚会开始,却没有离散的时候。”这是87岁的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在《上海的声音》中写下的第一句话。“如果说世界上的其他相聚多是为了利益、过去和现在,诗人们的相聚是为了美和未来而来。”正如阿多尼斯所说,9日下午的思南文学之家,包括阿多尼斯、舒婷等在内的第二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嘉宾与上海读者的聚会,气氛如同知音相会般愉悦。以“你为什么写诗?”为题,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为这个时代的诗歌留下了不同视角的注解。
“你为什么写诗?”阿多尼斯说,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问题。“我认为诗歌是最能表达人内心深处情感的一门艺术。它跟爱一样,在科学、哲学,一切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对于有关人的许多问题不能提供答案的时候,诗歌仍然有它言说的空间。”阿多尼斯说,诗歌的宗旨就是改变,诗人写作就是为了实现一种改变,诗人既是作为个人在写作,同时也参与他人之事,和他人一起建构人的自由、尊严、解放,简而言之,诗人是为了人类更好的明天而写作。“我写诗是想了解我自己,想了解我如何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何去爱;想更好地了解在这个世界上我到底是谁,也更好地了解他人,因为他人是构成自我的重要因素”,阿多尼斯说,这三点是他写诗的原因,在上海看到这么多读者令他感到高兴,“这个时代仍然有人爱诗、读诗。”
阿多尼斯
“你为什么写诗?”舒婷说,除了写诗,我什么也干不了。“我是从中学时代开始写诗的,那时候只有13、14岁。写诗和我的其他爱好一样,和生物学、体育一样,只是我的兴趣之一。然后,我和我的同代人一样,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去了山区插队。生活非常苦闷,精神非常孤独,写诗是为了帮助别人和自我救赎。那时候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曾有一个不可想象的野心,就是要为‘被牺牲的一代人’作证。那时的我没想到后来会有这么多读者,得到这么多关注,写诗只是一种本能。过了这么多年,如果要回答‘你为什么写诗?’我的回答是,除了写诗,我什么也干不了。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尽我的能力把诗写好。当然,我还有一件做得很好的事,我是一个好妈妈。”舒婷语毕,全场莞尔。
舒婷
“你为什么写诗?”曾获艾略特诗歌奖的英国诗人大卫·哈森说,与其问这个问题,不如问“你为什么不写诗?”他回忆起自己的11岁,在教堂的台阶上摔伤了,祖母为他从图书馆借来很多奇幻故事书,每个故事里有一段小诗,吸引他的不是那些故事,反而是那些小诗。“我当时读的时候,不知道它们从哪里来,也不知道是谁写的,但就在读诗的过程中,我感到自己逐渐长大了。我开始知道,那些有的是十四世纪的古诗,除了诗歌中的故事吸引我,更吸引我的是这些诗歌的节奏感,两行、三行、四行不断地重复,这种节奏感改变了我对文字的感觉。还有一些是民间诗歌,那些关于爱的诗句直达我内心。”大卫·哈森当场为中国读者回忆了其中一首,“为了不让自己的爱人被精灵掳走,女孩要做的就是在马背上紧紧抱住他,当精灵唤起他的名字,不管发生什么事,必须把他紧紧抱住。那是一个十字路口,一片漆黑,天上没有月亮和星辰,唯一的声音就是树叶飘落的声音,那个女孩等待着不可知的未来,就在死亡来袭的那一时刻,她听到了马的铃铛声。”当全场读者都被带入诗的氛围时,大卫·哈森揭晓谜底——“11岁时,当我读到这段诗句时,我浑身的血一下子冲了上来,我的脑袋被击中了,这就是我为什么开始写诗的原因。”
大卫·哈森
“你从哪里获得诗的灵感?”有读者向阿多尼斯提问。“我也不知道灵感来自哪里,也许等我知道了,我也就写不了诗了。”阿多尼斯的回答引来一片笑声。
“《致橡树》是写给谁的?”有读者向舒婷提问。“我的回答很简单,我的诗是写给你的。”舒婷的回答引来一片掌声。
“你对中国有哪些认识?”有读者向大卫·哈森提问。“我是第一次来到中国、上海,如果现在要问我对中国有什么深刻的印象,我的第一个印象来自春卷。”大卫·哈森的回答很坦白,”但我最近读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当然是翻译过来的,但仍然让我感到中国的古典诗有自己独特的意境。比如我最近刚刚读到的‘一个人在桥下独自钓鱼’。”读者们立刻接话,“独钓寒江雪”。“我不可能从文学作品里了解到中国的方方面面,但能从中国的文学作品、诗歌中了解到中国人的精神。”大卫·哈森说。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陈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