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发表于: 2020-10-26 15: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运用汉语的想象空间呈现灵魂的诗意——潇潇诗歌创作简论
文 /  谭五昌
409904BB-B724-4787-8D69-51DCCDDDB5DF.jpeg
▲著名诗人潇潇
      近几年来,中国当代著名女诗人潇潇在国际诗坛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诗歌创作受到国内外著名诗人、评论家与汉学家的普遍认可,作为具有说服力的例证之一,那就是潇潇近几年来连续性地获邀参加各大国际诗歌节,其诗集被翻译成德语、俄语、英语、韩语、西班牙语等各种外语在国外出版,同时,潇潇近几年还获得了好几个颇具影响力的国际诗歌奖项,不久前(即2020年9月27日),她又获得了韩国昌原KC国际文学奖(2010年北岛曾获此奖项),潇潇本人因为疫情原因未能亲赴韩国领奖,但她在国内发表获奖感言与朗诵自己的作品时,吉林省娱乐文化传媒在现场做了实况录像和拍摄,记录下潇潇领取重要国际奖项时的第一手影像资料,由此可以看出潇潇作为一名中国当代诗人极高的人气与“曝光度”。
     熟悉内情的人知道,中国当代女诗人潇潇在当下中国诗坛的“大红大紫”,其实是潇潇作为一名富有实力的诗人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与结果。从诗歌生涯角度来看,潇潇实际上称得上是一位资深诗人,她出道很早,早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在成都工作、生活的她就经常与翟永明、欧阳江河、万夏等一批“第三代”诗人的中坚分子在一起切磋诗艺,从写作资历上来看,把潇潇归入到“第三代”诗人的序列当中似乎也并无不妥之处。但是非常难得的是,尽管潇潇当时处于流派性写作、群体性写作的环境与氛围中,但她自觉或不自觉的坚持个人化诗歌写作姿态,追求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与艺术理想,因此,潇潇本人从未被贴上“女性主义诗人”或“第三代”诗人等等诸如此类的流派诗人身份标签。也因为如此,潇潇在中国当代诗坛长期属于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她在迄今为止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孤独、寂寞而执着坚定地坚持自己的创作方向,最终在当代诗苑开拓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诗歌花园与精神领地,展现着它独有的绚丽色彩与动人景观。
      纵观潇潇迄今为止的全部诗歌创作,我们可以发现,爱情与死亡,是潇潇诗歌创作中非常重要而突出的两大主题。我们现在以潇潇早期一首诗作《冬天》为例:

这个冬天宁静而傲慢
所有的冰雪落在高处
好白,好白啊
我站在风口,心在上升
纯净的灵魂!雪
这个高处的奇迹

我是否认错了天气
积雪的树上长满了梨子
和往日一样甘美,清香
许多事物欣喜若狂
感谢此时活着或者死
多么偶然又刻骨的幸福
在雪白的边缘
我一身的花瓣骤然消失

      这首诗写于20世纪八十年代末,可看作是诗人对于爱情与死亡的双重抒情,当然诗中的抒情带有浓郁的唯美色彩。“冬天是宁静而傲慢的”,这句诗可以看出诗人对词语是敏感而考究的,诗人批评家臧棣曾指出过潇潇的这个特点。诗作通过雪花和梨树这两个核心的意象,营造了一种非常唯美的抒情氛围。“纯净的灵魂”是诗人的精神自白,她追求一种高洁的灵魂,“好白好白啊”这种直抒胸臆的抒情话语,则是典型的八十年代的抒情方式。这首诗的情感饱满而纯粹,情感体验内在热烈而又颇为节制,“感谢此时活着或者死,多么偶然又刻骨的幸福”,表现了一种独特、深刻的生命体验,在这首诗里,爱情体验、死亡想象的情感纯度和情感深度同时并存。诗作的最后一句,“在雪白的边缘,我一身的花瓣骤然消失”,我们可以解读为女诗人把自己比喻成一朵雪白的花,她在一种死亡想象中消失了,人的生命如昙花一现一样短暂,意境优美,充满灵气。这首诗属于典型的爱与死主题表达,当然从中也展示出了潇潇诗歌写作的唯美主义、抒情化的艺术风格。
      潇潇诗歌文本中的爱情与死亡(爱与死)主题,在潇潇的诗歌创作中表现出持久的延续性与连贯性,进入21世纪以来,潇潇依然创作了大量的表达爱与死主题的诗篇,潇潇的近作《爱的挽歌》(组诗)是此方面的典型文本,文本里的爱情体验和死亡想象紧密纠缠在一起,也就是说,这组诗是爱情主题与死亡主题的双重奏。这个组诗的艺术亮点在于诗人用自己的死亡冲动来呈现其爱情的热烈程度(即情感强度),在这里,爱与死(爱情主题与死亡主题),有着非此即彼的内在关联。这组诗典型地揭示出了潇潇的精神状态:她为爱情而燃烧,纯粹、真诚、执着,热烈奔放而又痛苦绝望,为了获得美好的爱情,她不计死亡的代价。
      如果说,爱情与死亡,是潇潇诗歌创作中非常重要而突出的两大主题,那么,灵魂,或者说对灵魂状况的刻画与表现,是潇潇诗歌创作中最为重要、最具标识性的一大主题。在潇潇那里,相对于爱情主题与死亡主题而言,灵魂主题更具本质意义,或者说,灵魂主题具有价值优先性地位,它可以涵盖爱情主题与死亡主题。因为,爱情的获得,意味着灵魂的幸福与甜蜜状态,而爱情的丧失,则意味着死亡冲动与死亡意识的萌生,进而意味着灵魂的痛苦与绝望状态。所以,在潇潇个人化的心灵史书写中,爱情主题、死亡主题、灵魂主题是紧密关联、彼此纠结在一起的,而且呈现出某种递进式的逻辑关系。在潇潇大量的关于爱情和死亡题材与主题的诗作中,“灵魂”一词出现得非常频密,而且常常在许多诗作中关键的词语位置出现,这是极具说服力的。因而,潇潇诗歌中的灵魂主题是最值得我们予以诗学层面的关注与探讨的,因为潇潇对于灵魂风景的丰富性与复杂性面貌予以了非常全面而艺术化的呈现,这是潇潇一个值得特别赞赏的创作亮点与创作优势,绝大数女诗人对于爱情和死亡的书写是非常充分的(这一方面,潇潇并无过人之处),但她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致力于灵魂层面的拓展性书写,而这一点,恰恰是最展示潇潇独特艺术追求的地方。
       潇潇的诗歌写作常常采用独白手法与方式,这与她诗歌的抒情气质关系紧密。不像很多女诗人诗中的对话对象有一个特定的听话对象,潇潇诗中的对话对象往往就是诗人自己,说得准确一点,就是诗人自己与自己灵魂的精神对话,在此方面,潇潇的诗作《对灵魂说.......》非常具有代表性:

你要以十万倍的速度快乐
把陈年累月的妄想枷锁
从脖子上取下来,扔掉

当你从炼狱的窗口睁开眼睛
一次深呼吸,摸一摸自己的血脉
在灵魂深处最细微最真实的波动

有多少杂音来自你假想的敌人
有多少梗塞来自你的血亲
有多少坏死来自你阴暗的部分

你不能让一切都成为可能
你只有一副肉身,一颗被逆风吹散的心
在苦难的封底,写上幸福

让生活中那些重负不够致命
纯粹为自己活一次
最短60秒,最长下半辈子

      潇潇的诗作《对灵魂说……》以鲜活、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灵魂幸福的吁求,对于生命苦难的逃避意向,在很大程度上宣告了潇潇进行“灵魂写作”的精神姿态与艺术立场,它一下子让潇潇从许多女诗人习惯性进行的“身体写作”的低端层面超拔而出,跃入到一个真正的诗人与艺术家的思想精神与审美境界。由此,使得潇潇笔下的爱情、死亡、身体书写与苦难书写,由于灵魂的加持与光照,而获得思想与精神境界的全面提升,并使得作品充满一种高贵意味的审美精神气息。潇潇献给茨维塔耶娃的诗作《灵魂的姊妹》堪称一篇典型的向高贵灵魂致敬的心灵诗篇:

灵魂的姊妹
——献给茨维塔耶娃

困得要命,却没有半点睡意
躺在木板床上,挤进门缝的寒气
露出指甲掐我的眼皮
那些填平深渊的尸骨
正被死亡和灰烬表达

一双眼睛退出镜片,你
——茨维塔耶娃
在落叶中度命的俄罗斯女人
仰着头,前额很高
不得不撤退到叶拉布加
远离俄罗斯的心脏,与一个时代决裂

我在北京呼吸哀伤
度过铁锈和鲜血中苍白的日子

子弹催人泪下
监狱敞开大门
奔向罪名的兄弟、姐妹、爱情
像一支巨大的队伍
被铮亮的手铐锁在正午的铁窗上

我饿,却咽不下食物
胃剧烈地嚎叫,反抗
如此敲打的内部疼痛
谁也无法用金属锁起来
正如你,遥远的俄罗斯姐姐
苦难而高贵!你无家可归
一线生计悬在青山外,昏暗的灯光
可以目空你单薄的身躯
你头顶的灿烂,依旧

茨维塔耶娃,我灵魂的姐妹
坚持你的苦难就是坚持你的高贵
请用一朵西伯利亚的雪花
和一个血缘的词
抵押我的前世

我要挽着你的手穿过帝国的黑暗
再一次控诉天空,控诉死亡
我写诗,替你活下去

      众所周知,茨维塔耶娃作为俄罗斯白银时代命运苦难、精神高贵的一位杰出女诗人,是不少中国当代女诗人的精神偶像,潇潇对茨维塔耶娃的推崇达到一种许多女诗人未曾达到的精神深度。诗作叙述了茨维塔耶娃高贵而苦难的一生,表达了潇潇对茨维塔耶娃在精神气质上的深度认同,潇潇将茨维塔耶娃称为“灵魂的姊妹”,从中寄托自己的精神归属。实际上,这首诗可以看成潇潇对自己“灵魂诗人”的诗人形象的一种自我定位。
       严格说来,潇潇诗歌中的主题,除了爱情、死亡、灵魂这三大重要主题(母题)外,还有苦难、毁灭、颓废、救赎、命运等重要主题,但在潇潇诗歌所有主题中,灵魂主题依然最具价值优先性的重要地位,它是潇潇诗歌写作最大的精神动机,也是潇潇诗歌写作最大的艺术与精神价值之所在。放眼于当下诗歌写作精神低俗化、娱乐化、商业化的时代环境与艺术氛围,潇潇一以贯之的坚持灵魂写作的艺术向度是极其可贵的,它有效地维护了当代汉语诗歌的精神与艺术尊严。尤其令人敬佩的是,潇潇在个体日常生活与情感经历中长期承受坎坷与苦难的命运,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她创作的“北漂诗篇”《一个外省的女子》与《伤痛的蝴蝶》等大量表现自己伤痛生命经验的诗作中,真切感受到诗人苦难的心灵历程,然而,诗人并没有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变得颓废、放纵与堕落,而是选择将生命的苦难与伤痛转变成灵魂的风景,进行一次次的艺术创造与审美升华,完成自我的精神救赎,从而实现对他人的精神救赎。也缘于此,潇潇的精神视野非常开阔,她没有沉浸与沉迷在个人情感世界里,而是关注他人的幸福与痛苦,关注民族与人类的命运与前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潇潇创作了大型组诗《另一个世界的悲歌》,对于民族前途与人类文明表达了自己的深刻忧思。进入21世纪,潇潇的精神关注视野日益阔大。而在今年(2020年),诗人面对危害全人类的新冠病毒疫情,她又满怀着对于人类生命健康与生活幸福的人道主义热情,创作出了《2020的言语》、《触摸2020年的疼痛 ——致普希金》等一系列反思人类灾难、祈祷人类幸福的心灵诗篇。需要指出的是,潇潇的灵魂写作向度始终与自己真实的日常情绪、情爱**与生命体验融合在一起,而没有将之人为的拔高与神圣化,所以,诗人的许多诗作中充满着本色化的忧伤情调,这忧伤既是诗人作为一个理想化女性的审美情绪体验(因为她的生命理想与无情现实经常产生严重的错位),同时这忧伤也是整个人类面临理想失落状况时的审美情绪体验,因而女诗人潇潇作品中所表达的忧伤,不仅仅是一个女人的忧伤,同时也是整个人类的忧伤(其近作《忧伤的速度》可以作为典型例证)。而这也更加有力地说明了潇潇的诗歌写作已经自觉超越了其女性性别的身份与立场,走向了颇为开阔、博大、成熟的写作境界。
      国内外不少著名评论家、学者与诗人(如罗振亚、张清华、何言宏、敬文东、顾彬等)对潇潇独具风格的诗歌写作给予了高度好评,我个人认为,集中到一点,就是潇潇对其灵魂状况的本真性、丰富性与复杂性,能够运用出色的词语想象力,进行真实、鲜活、生动、深刻、有力的艺术化(诗化)表现。潇潇对词语的运用表面上质朴、无华,实际上词与词的组合与搭配虚实相生,平中见奇,出人意料,生动传神。我们现在来看看前面提到过的潇潇的组诗《爱的挽歌》中的最后一个诗节(第十诗节)《在意志上冰冻三尺》,感受一下诗人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表达其爱情体验与死亡冲动的强度和深度:

十、在意志上冰冻三尺

另一个女人与你
和残忍
彻底摧毁了我

十月雷霆炸开我的头顶
心被拧成了绞索
悬挂在地球的某个角落
我拖着一口气
只差半步,离死

再一次看见安娜
走投无路,又一次扑向铁轨
扑向我瑟瑟发抖的心坎

一阵足以把凄凉
吹进骨髓的风,席卷了我的天空
像一个风中的乞丐,灵魂的血液
降到零下80度

那些与你相依为命的日子
顷刻间,被突如其来的99级强震
深深塌陷进地心

流淌的深渊,以每秒加速的暴力来访
从崩溃到绝望仅仅一毫米
谁能救我

火焰为走到尽头的人守孝
鸡蛋里长出三聚氰胺
我击碎灵魂,自食其果

哦上帝,太痛太痛
心一紧,爱都是玫瑰刺
困在斜坡上,我孤注一掷

即使此刻,我的头颅在意志上冰冻三尺
也不能放弃,寒冷的废墟下
收捡好那些曾经心心相印的痕迹

上帝,让我咬碎自己的心吧
点燃你宽怀与救赎的蜡烛
使那些灰烬中的小温暖活下去

       该诗表达了女诗人爱情绝望与精神崩溃的生命负面情绪体验。我们看看这一诗节:“流淌的深渊,以每秒加速的暴力来访,从崩溃到绝望仅仅一毫米,谁能救我”,其中,“流淌的深渊”、“每秒加速的暴力”等具有某种陌生化美学效果的词语组合,有力的渲染出诗人遭遇到的猝不及防的巨大精神伤害。再来看看这一诗节:“我的头颅在意志上冰冻三尺,也不能放弃,寒冷的废墟下,收捡好那些曾经心心相印的痕迹”,其中,“我的头颅在意志上冰冻三尺”这样虚实结合的充满词语想象力的悲情诗句,无疑是一个爱情绝望的女性处于血泪挣扎中的灵魂呐喊,读来令人心碎,刻骨铭心,不禁让人联想到李金发的《弃妇》这首中国新诗史上动人心魄的爱情挽歌与命运悲歌。
       通常情况下,潇潇对于诗歌语言的运用会自觉考虑其组合搭配所产生的诗性效果,注重诗意的暗示性,注意词语本身所具有的想象空间。潇潇比较擅长运用动词意象来为全诗营造诗意的想象空间,现在以她的近作《移交》中的前面三个诗节为例:

深秋,露出满嘴假牙
像一个黄昏的老人
在镜中假眠

他暗地里
把一连串的错误与后悔
移交给冬天

把迟钝的耳朵和过敏的鼻子
移交给医学
把缺心少肺的时代
移交给诗歌

把过去的阴影和磨难
移交给伤痕
把破碎的生活
移交给我

      毫无疑问,“移交”是这首诗的关键性词语,是该诗核心性的动词意象,诗人通过对“移交”这个动词性意象与其他名词性意象的智性组合,艺术性的表达出了诗人对于秋天的伤痛经验。
      在多年的诗歌创作艺术经验的积累中,潇潇对于词语及词语表达的审美敏感日臻佳境,我们在此再以她近日写下的一首短诗《极限》为例:

毛毛草依旧弯曲下身体
那些滴落的痛楚、愤怒、反抗
在每一粒颤抖的露珠中
等候沉默的爆炸

2020年9月6日

      这首诗只有短短的4行,但其中两句诗“那些滴落的痛楚、愤怒、反抗”与“等候沉默的爆炸”,所显示出来的语言表达上的鲜活有力、生动传神,给全诗营造出了一个颇为开阔的通向悠远深邃灵魂世界的诗意想象空间,从而感佩于诗人出色的词语想象力与扎实的艺术功力。
      总之,诗人潇潇把其生命与心灵的伤痛经验通过日常、唯美的方式书写出来,通过词语的别出心裁的排列组合将之深刻、有效、到位的表达出来。潇潇一向自觉追求灵魂写作向度,擅长深度抒情,营造心灵幻境,对爱情与死亡的表现极具艺术个性特色与精神重量。她在运用超现实主义的意象手法的同时,又在不断探索尝试新的表现手段,她创造了一个具有鲜明个性风格的语言体系与意象世界,围绕着爱情、死亡、灵魂等重要主题(母题)进行着严肃的个人化的艺术创造与精神探险。我个人非常看好潇潇的诗歌创作与发展前景,她在诗歌语言运用上超越常人的韧性与活力,展示出她身上巨大的艺术潜能与新的可能性,她日常生活中承受的苦难命运必将转化成她诗歌创造中夺目的艺术精神景观。
          2020年10月18日夜 写于北京京师园
AFF6F879-5003-4FFB-AEB6-BBC2289573D0.jpeg
▲谭五昌
谭五昌,江西永新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诗歌评论家。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贵州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已出版《二十世纪中国新诗中的死亡想像》、《中国新诗排行榜》、《青年诗歌年鉴》、《我们散文诗群研究》、《在北师大课堂讲诗》(五卷本)等学术著作及诗歌类编著三十余种。近年来,担任徐志摩诗歌奖、闻一多诗歌奖、海子诗歌奖、昌耀诗歌奖等国内重要诗歌奖项的评委与负责人。曾应邀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现代文学馆、鲁迅文学院、湖南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国内几十所高校与科研机构进行诗歌专题演讲与学术讲座。同时应邀参加印度第二十七届世界诗人大会、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第四届两岸四地中生代诗学论坛、第八届澳门国际文学节等国际性诗学交流活动。自2016年起,发起华语诗歌春节晚会,被誉为华语诗坛的年度超级盛会,产生了全球性影响。
跳转到指定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山民游龙
发表于: 2020-10-27 15: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灵魂共鸣,无色界之动容。
雪花之约(精)--山民游龙  
空根虚叶花满天,千山万水果然色。
听风送怀花尽泪,待到无泪蝶恋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山东

山东

主题:1433 | 回复:2353

每日好诗
|
每日诗讯
精彩直播
孙晓娅从中国雪都《漂往远海》

  导读:《漂往远海》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近期由北京 ……

点击参与往期回顾
诗人榜
丰车

诗歌主题:6482

罗志海

诗歌主题:4487

石梅

发帖数:14029

月光雪

发帖数:7211

丰车

发帖数:6482

缘圆阁主

发帖数:5264

罗志海

发帖数:4487

妙庆居士

发帖数:4155

南岛(青衣童生

发帖数:3636

田间识字翁

发帖数:3149

劳士诚

发帖数:2949

洗涤心灵的雨

发帖数:2681

关注中诗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诗在线

© 中诗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11600号-1 技术支持:壹网

联系邮箱|手机版|小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