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诗坛快递
发表于: 2020-12-15 21: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诗坛快递 于 2020-12-15 21:15 编辑

名家点评:陆健2020年短诗九首
(以原作写作时间为序)
1.jpg

路过

从超市滚梯上来
见到那人,在擦落地窗

天空有污渍。他擦
湿痕依序排列,像简单的字
像一些笨拙的笔划

流云碰碰他袖口,移开了
他擦,时间的阴影。他擦
太阳昏黄,光斑摇着他的脸

他擦去自己的身形,臂膀
只剩一只手,持续搓动

他擦去了自己的手
只剩下大片的透明还在
2020325


    《路过》一诗称得上陆健先生2020年最为出色的诗歌文本,也是本年度中国诗坛上难得的精品力作。在本诗中,“路过”一词的含义不言自明,每个人都是人世的过客。诗中的人显然是现代人,经由“超市”过来。这个过程中现代科技非常重要,没有科技,这个人可能没机会“上来”。科技对于人们已是一种“先在”。滚梯。落地窗。每个人都活在具体的时空区域,活的琐碎,也许毫无意义,如同在擦玻璃。几个字,甚至“笨拙的笔划”,在人群里、在时代中几乎毫无悬念地可以被忽略。但每个人似乎都具有某种价值。因为窗户总要有人擦,以保持它的光鲜体面。个体生命的意义在此的确存在着一个悖论。同时人是天然地与自然“天空,太阳”有着“同构”关系。他对无论多么“人性化”的“第二自然”(机器,城市)都会产生“排异反应”,人的生物本能与感受能力决定了他非如此不可。所以“污渍,阴影”都是他的异己存在,他要擦掉它们。也许他的社会职业逼迫他只能以此“为稻粱谋”,体现为自我物质需求与具体社会职业的置换。虽如此,诗作中的他也必是心有不甘。此为他劳动(擦玻璃)的形而上动机。他如此,这浮世滔滔中无人不在经历这样的命运。巨大的时空背景显影,每个人,每个群体,都在其中,最后,“只剩下大片的透明还在”。这首短诗,有人和环境的描述,有人物的动作及其心理暗示,隐忍节制的情感,宽广深邃的哲思,还有我们仿佛能够听到的轻轻喟叹,带给读者全方位的审美阅读体验与思想启悟。
                           (谭五昌  点评)

                     每天,那条鱼

那条鱼躺在案板上
我刮鳞,剖腹,清洗,上锅蒸

好像还是它
第二天又来在案板上

好像昨晚已将
一堆残渣般的自己粘合,缝合

它大口大口喘气
穿好波光粼粼的新衣,忍痛
回到河里

现在,它就这样定定躺着,望着
葱花,姜蒜,还有一杯土酒
2020422

    一条让人感觉惊心动魄的鱼。它躺在案板上什么都不说,像道,像整个大自然那样什么都不说。它看我们切割它,蒸煮它。
    我们好像它的主宰者,可谁说我们这些作为不是愚昧无知的人,不像小丑?
    我们无法认为它是麻木的,不是灵的存在。
    恍惚之间,觉得昨天那条受尽戕害的鱼,今天它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它的自愈能力没有其他力量能比。它像神明一样不会死。我们一次次伤害它。它如此仁慈。唯有爱和宽恕可以与它类比。它对我们没有要求吗?它愿意等待我们的觉悟等待多久?在水中缝合自己的身体,它在水中游动,它和水正是时间和空间的融合。
    我们发明(“发明”这个词从来不曾在今天这么可笑过)了机器,有了科学与关于“美”的概念,谁知道我们认为珍贵的,有多少恰恰是垃圾?“每天,那条鱼”“定定躺着,望着/葱花,姜蒜,还有一杯土酒”,以及我们身上、身边、身后的一切。
    读完此诗,我感到自己被摧毁了一次,被这条宽恕了我一次又一次的鱼。我们真正的忏悔,何时到来?
                      (单占生点评)


周末生活   
太太观赏电脑的亚洲电影
儿子在手机上浏览欧洲科技
干脆,我捧起一本写美洲的书

我们一家三口,就这样
把世界抱着,把世界狠狠地爱着

屋子很安静,天气也晴好
中午了,谁也不抬头
谁也不提做饭的事。就这样爱着

好像要比一比耐力,比比
亚洲,欧洲,美洲
谁最能抗住饿
2020511

    一首十一行的短诗到底能表现什么,又能承载多大的容量?当然我们完全可以说,关键是看诗人能否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感受眼前的世界,并在面对自我与世界时,小中见大,表达出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发现。
    在如此短的篇幅里有人物,有人物的具体环境,人物的心理展示、动作细节,加上这些条件的限制,一首十一行的短诗,想象力如何驰骋、转圜,诗人该如何驾驭和展开书写呢?这些问题,同样充满着挑战性。
    我们甚至有必要追问:一首诗“在”吗?对此,最理想的方法唯有走进诗歌文本里。当我们静下心来品读诗人陆健笔下的《周末生活》,我们读到了什么,又会想到了什么?
一家三口,各忙各的。这是常见的现代人日常生活场景。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凭借对生活的洞察力,以近乎写意的笔法逡巡于具体可感的人情世态,在精心捕捉中揭示常人习焉不察的场景和细节。诚如清代袁枚诗云:“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不常见的是三个人的兴趣指向的不一致。亚洲,欧洲,美洲,一下子把诗歌内部的时空惊人地拉开了。三人的兴趣几乎覆盖了我们生存的整个世界。开头的三行诗,写三个人皆有各自不同关注点,让我们的视域豁然洞开。饶有兴致的是,好戏在后面。瞧这一家子,周末时分,宅家蜇居,或坐或卧,竟然“把世界抱着,把世界狠狠地爱着”,你跌不跌眼镜?如此极度夸张,看似无理,又尽在情理之中。不能不说,在一个假定性的特定氛围中,用“有意味”的诗歌艺术形式来加以言说,他们可以尽情“抱着”世界和“爱着”世界,这是一种不可言说之言说。最有情趣的应是那句“把世界狠狠地爱着”,比温柔地爱、深情地爱,显得更具张力。其所蕴含的丰富意味,具有不可置换性。如此暖色调的心态,自然生成出暖色调的作品。
    紧接着,诗人又在舒缓之中来了个“回锋”,与诗歌开篇进入的情景相互呼应,让我们从轻描淡写的叙述中感知到时空间的环境及情状,屋子,天气(或许还有阳光照进窗户),相对准确的时间节点,人物的心理状态等,仿佛历历眼前。一家三人心照不宣地都想偷偷懒,不愿主动去做饭。这是实写——作者拿捏得很准。旨在为后面的虚写展开了另一种铺垫,于是更为精彩的“戏”出现了,该吃饭时候没人做饭,饿了不是?比耐力不是?大家都不喊自己饿,躲进自己正欣赏、观看的现象世界后面,好像它们——那个替代物有了饥饿感。或许,他们仨,有的正读到精彩处无法释卷,有的这一集剧情还没看完,等等。实际上这是诗人设身处地的虚构,或称一种动人的“假叙述”。正因为有了它,诗人才可以充分拓宽自己的想像空间,甚至让此诗的“在”,揉合了某些戏剧性元素。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时而相互耍耍赖、偷偷懒是家人之间亲昵、和谐的另一种表现。而这,往往是寻找一种既合理又牵强的美丽“借口”。一家三人之间的借口,在诗中如许生动的呈现,可真称得上口气不小,可爱得有点不可思议。纵览全诗可以窥见,诗人陆健善于从生活的细微处切入,以开阔的思维,在起伏转折中自然过渡,一路生发开去,让生活里潜藏的种种诗意和盘托出。进一步说,这是诗人动用身心的感觉器官品尝日常生活的“原汁原味”,用富有情调的语言诚实地记录常常被人忽略的生活现场,使读者从一个具体的家庭日常场景中,领略到关于这个世界的一次小小的,也可以称得上一次大大的惊奇,或者惊喜。正因为如此,诗人陆健总是一边用诗歌注释着自己的生命,一边用身心校验着诗歌不断闪烁的锋芒。
我们经历的一切,远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在我们经历之前总是陌生的。当我们的生活一旦有了诗歌陪伴,日子就有可能随时随地绽放出具象茁壮的花朵。
(庄伟杰  点评)

隔壁兜兜           

兜兜昨晚做了个梦
刚起床,天就黑了。窗前
迷迷糊糊的流星滑下去
空气中飘着鱼眼
很多国家的食品柜摆着节日
没一个不是儿童节
高楼长得像裤子
腰带上插满旗子
每个班的数学课代表——
银行家,最卖萌。44
老师让它等于几它就等于几
男人女人攀比新玩具
瞅准机会,大个子
就抢邻桌的零食
那只背着花朵乱跑的鸟
在扯风筝。云彩在叫
街道上的人,真多
他们穿过房间
有的领到两颗糖,有的三颗
有的领到一张糖纸,包着晚安
2020526

   一首似乎是儿童题材的诗。从思维特征看,完全是儿童的。在他的梦里,刚起床天就黑了。不是他傍晚才起床,“空气中飘着鱼眼”也并非他的视力出了问题。儿童节摆在食品柜里,所有的节日都是儿童节。真让孩子美上天了。
   我们知道这是诗人的作品,成人的想法——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规则、与人交往的语言逻辑规范、会桎梏他的想象力和语言的新鲜感。破除这些,写出童趣盎然的作品,诗人想做到也并非易事。
    所以这首诗节奏并非错落有致,要破除“安排”,所谓“匠心”。我们看到从节日跳跃到裤子,腰带,课代表,老师的“蛮不讲理,4加4,让它等于几它就等于几,以及会叫的云彩以及穿过房间的人。
    假如诗人只是返还、模仿儿童,新鲜倒是新鲜了,但诗歌的写作便会丧失方向感,类乎百年前西方的“达达主义“的追随者,使”作品“成为无视诗学、无视艺术规律的“胡言乱语“,在此诗中,情况显然不是。我们细细品咂,它里面的想象、词句,常常呈现貌似没心没肺随口而出,实则另有所指的状态。郑重其事的节日,或许还很盛大,其实很幼稚。大楼像裤子,没有上半身的人、人群、社会组织根本不可能有大脑,有思考能力。腰带上插满旗子——他们只是凭借本能、受欲望的驱使在做事。男人女人攀比、争抢的财富、利益,充其量只能算玩具。他们中的个体,穿过房间(通过自己的体力、智力,途径),都没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也就像三块两块糖,有点甚至更惨,只”领到一张糖纸,包着晚安“,这辈子就交代了。
    看似无序的诗行,包含诗人的价值观:拒斥世故、圆滑、摒弃以强凌弱见利忘义。无论其以个人,还是以团体,甚至国家的名义。这首诗以孩童的口吻唱出,却站在比成人社会更高处,更有道德立场。甚或还有点鄙视这个乱糟糟的世界的意味。
综合了以上各种想法以及难点的诗歌,绝不会是简单草率的书写。
                                (朱子庆   点评)


巷口在前面            
街巷如空空的裤筒。时间在走
急缓如呼吸。如等待。如不肯停留

只有长短节拍的音乐,饲养听觉
更多是消失无语。哑默

我听说憎恶来过,热爱来过
宽容也来过——它很失望
它看到所有人,都不配得到原谅
202068

     很明显,涉及憎恶、热爱、宽容的主题,是一个巨大的主题。面对巨大的主题发言,需要胆量。
    怎么切入?诗人找到的是一个具体的切入点,即:从狭窄处开始。因为每个人都是具体的,也可以说是具体而微、甚至是渺小的。“街巷如空空的裤筒”,很形象。它和接下来的“时间在走”的“走”有关联。
    时间在人们的呼吸间,有急缓——心理时间。“饲养听觉”的原因是有的人在寂静中听到了时间,有的人听不到,你喂到他耳朵里他也听不到。听不到的服从一种人生盲目性,大约空间意识也比较差,只是活着。听到的人主动一些,但是听不听从召唤,另一码事。
   这后一部分人,无论如何从事,或善或恶,心中总会有一些规则、标准影响他。向善,拒恶,或明知故犯,知其可为而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作为国家,社群,制定了法律、道德,进行规范。为的塑良俗,打击犯罪。打击程度视其对他人的危害程度而定。这对所有人是公平的。虽然有的宗教以宽容所有人树立其精神,但本诗作者显然并不站在这样的立场上。他不是教堂。他是个普通人。在许多失聪者和未曾失聪者中间,他信奉因果,也许他见到、听到、从各种媒体得到的人间的事情杂乱纷繁,苦辣酸甜,使他失望,所以他认为“所有人,都不配得到原谅”。当然这里指的是犯错的人和犯罪的人。每个人都要对别人怀抱善意,对自己有担当。我们知道对自己有担当的人才会对群体担当。读到此处我们无法觉得诗人过分苛刻,他并不偏执。他是爱我们大家的。假如他对自己也这么要求的话,那么在这个“憎恶来过,热爱来过/宽容也来过”的世间,他有权这样说,他是站在多数人的利益一方言说的。这首诗成立。
                                       (周瑟瑟  点评)

彼得的礼拜日

守林人的儿子彼得
明天要开学了。他要写
假期的最后一篇作文
断断续续传来——父亲
在隔壁木屋里的祈祷声

写自己的真实想法?老师
教导过。但真实是什么呢?
墙上挂着一幅地图

猛一看,地图像花花绿绿的
草地。再猛一看
地图像一张布满癣疥的兽皮

彼得的真实想法:到火星生活
没有夜晚,白日挨着白日
游戏的时间不受限制
棕熊改了骚扰人类的坏脾气
一按电钮,病毒四散奔逃

他还没想好,是自己去
还是带了镇上的卓娅
和她脸上的雀斑一起

他的手持续忙碌在
复杂的仪器和操纵杆上
这样,他爱咬指甲的老毛病
也没有机会再犯
2020720

    上世纪八十年代即享有盛名的诗人陆健,近年来的写作不断寻求超越,其诗作表现出令人惊异的现代性和先锋探索色彩。《彼得的礼拜日》可以说就是这样一首诗。
    一个小故事,也许隐藏着和人类未来走向相关的大事件。
    为什么选择一个外国男孩做主人公?也许就是要和现实生活拉开更大的距离。但诗人想要触摸和聚焦的是人的处境和人类的命运,所以是哪个国家的人就不重要了,我们的思考也就超越了地域种族之类的限制。有时候远的事物反而显得更近,看似虚幻的事情却显示出巨大的真实性。
    此诗从具体而细小的事件入手。男孩彼得要完成假期最后一篇作文。事情虽小,但细细琢磨,这里面分明有什么东西刺痛了我们。“地图像一张布满癣疥的兽皮”。这孩子的直觉可说是揭穿了世界的一种真相。
    再往回读,“断断续续传来——父亲/在隔壁木屋里的祈祷声”。这样的句子也不可轻易放过。这是状写孩子生活的环境,也是事件发生的背景。俄罗斯是一个东正教为主要信仰的国家,彼得的父亲应该是虔诚的。他在隔壁木屋晚祷。也许那里是他固定的场所,也许是怕影响儿子做功课而临时转换地方。
    而孩子的意识里则完全看不出“祈祷”的愿望。他只需要完成作文,想以后“到火星生活”,这对他似乎完全正常,我们也无理由加以苛责。至于等同农耕文明的守护林子的职业追求,也许自从他读过书之后就难得想起过。他的父亲老彼得大约也不赞同儿子将来继续守着这块泥土过活。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耽于幻想,痴迷游戏,把生活简单化,略过了艰苦创业(科技进步需要创业)的过程。他展开去往火星的想象,连操作仪器、不“咬指甲“——以免卓娅反感(虽然他并不嫌弃她脸上的雀斑)这样的细节都考虑到了,其余均被有意无意忽视。
    没有信仰,不再被要求有信仰,对土地的感恩、依赖丧失,以为科学能改变一切,生活只是技术的后果。假如人类按照如此的理想、设计走下去,将是一番什么样的情景?被彻底异化的人将何以为人?除了天然的本能,就是科技、想象中虚幻的未来。
    此诗看似一个浪漫的童话,实则触及了冷峻的现实;又像是一则超现实的寓言,发人深省。诗人用笔节俭,叙述沉稳,注重细节,把人物性格勾勒得活灵活现,而又给读者留下了思索与想象的空间。
                            (杨志学点评)

大城市      

软塌塌的,万籁疲惫下垂的夜
星散的灯火强撑着懵懂。如同
千百枚旧勋章别在赤裸的肚皮上
城市睡着,血肉的创口犹自言说

财富。美貌。梦话里它拼命冲撞

城市的晨接着就到。再次忙不迭
充血,勃起。脉搏不能梗阻,前列腺
不能发炎,报纸不能缺少头条
铁定憋着劲一直坚挺,在整个白日

也是冒了从此不举的风险
       2020年8月17日。

    多数人对大城市并不陌生。大城市够累人的,无论你生活其中还是偶尔造访,或者只在电视、手机上看过。看的多了就累得眼睛发酸。再看就觉得大城市都差不离,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
   大城市的人比较艰难,大城市管理起来也相当不容易。
    夜,牧歌式(战乱饥荒年代姑且不论)的静谧安详早已不复存在,庄稼草木的气息消散无踪,所以“软塌塌”,灯火稀疏,少数灯火只是履行类乎更夫的职责。城市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从雅典的城邦到今日的都会,它们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常常昂起高贵的头颅,起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但举目今日诸多城市,举步维艰,像底特律这样的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工业城都破产了,昔日荣耀只是些“旧勋章”,把它们“别在赤裸的肚皮上”,人们的寡淡生活、忙碌生活、失败的生活的确疼痛,的确有羞耻感。城市的梦中不知有没有愧悔,但在惯性的作用下,它向前努动的欲望停不下来,财富,美貌,这繁荣的象征。
    城市是力量的象征,激情的象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男性的象征。白天,新的一轮冲刺来临,别无选择地来临。它需要政令的畅通,金融、商品、交通的畅通。它必须坚挺。然而哪有那么轻而易举?如同一个人的肾血亏空,机器零件失灵。需要药方,需要进补。药方对不对症?操作是否得当?千头万绪,问题纠缠成堆。种种尝试,试对了,城市进步,欢呼四起。试错了,只好低头耷脑地承担后果。即使现实得益,长远利益是否受损,也颇难预料,也许“冒了从此不举的风险”。天下城市莫不如此。我们坚信人类一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起码是补救办法。但诗人的担忧,思虑,绝非多余。绝对是一种正能量。
                             (程维  点评)


某日打坐         
我想——什么都不想。心放在
肚子里。不再整日婆婆妈妈
纠结身边的鸡毛小事

洗净身体。缓缓坐下。清空自我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既然不竭,那还取它做什么呢?

“仁者爱人。”仁是两个人的事
人和他人的关系
人类却自古至今没做好过

我们真的需要一个全知的
把银河宇宙都装在口袋里的佛吗?

我想是道。可是
非常道就坐在我的对面
20201013

    我们都知道僧人打坐是功课。近年,为锻炼身体,普通人练瑜伽、打坐的也并非罕见。诗人也未能免俗,要静心排除杂念。“洗净身体。缓缓坐下。清空自我”,还是蛮有点仪式感的。
但他终归是个六根不净的家伙,“杂念”马上来了。他想起庄子的辩证法色彩颇浓的一句话。又想到儒家最要紧的理念”仁者爱人“。然后是释迦牟尼。这哪是要打坐,分明要把影响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儒释道分别再念叨一遍,在自己的知识谱系里再摆摆位置,一厢情愿地想理顺一下。
   他发生了疑问,一尺之棰,物质不灭。我们知道庄子还说过飞鸟不动,那么还取它做什么?动,就是不动,鸟不动人当然也不会动,那么由谁去取?这话虽有思辨价值,有光芒,但似乎距离我们的日常十分遥远啊。不具救世价值。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它是以社会学、政治学意义为目的,协调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但想来想去,这关系”人类却自古至今没做好过“。它是空中楼阁?它只能属于美学范畴?无解。而”佛“的全知全能建立在假设上——在佛的面前,人如微尘,草芥。夏虫尚且不可语冰,如何认识巨无霸一般的浩瀚无边的佛?那不是妄议吗?万一我们无知无畏地作了佛的对立面呢?整体来看,大概我们约等于不需要他。
    人还是太过渺小了,所谓思接千载,也只在人的局限之内。得道升仙,到了老子的高度,老子也不是道。道法自然。“非常道”的自然千变万化,无以穷尽,其堂奥,即使化身一个朋友那般坐在我对面,我很可能都认不出来。
   短短十三行文字,东方文化的巡礼,礼赞。对无限的存在的好奇,有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迷茫、感慨,还有崇敬之情在焉。
    我总觉得,诗人要解决形而上的问题,而这里的形而上既是哲学命题,像陆健此诗所呈现的;还要思考诗歌本身的形而上问题,其实,我们写诗的过程也是一个打坐修行的过程。
                                      (杨四平  点评)

观影:某部国外警匪片              

她这么漂亮,为什么
非要潜入黑屋子去呢?

开动足够的聪明,也许情报
像在家接听一个陌生电话那么不复杂
除此,那只猫也许有别的办法

她那么漂亮,像鲜花
一朵花开着,开着,开成了她
现在想回到花里去,回不去了
她嗅到了危险

她拎着鞋子像拎着自己的性命在跑

警察设了埋伏
警察长出满身的探测器
警察想抓谁,即便是好人都逃不脱
更别说坏人了
20201113

    陆健的有些诗很好玩,《观影:某部国外警匪片》让我又见识了一回。
    他上来就推出一位美女,显然这是主角,并且漂亮。也难怪,多数姿色平平的女人,作间谍,缺乏女性优势。作匪也难以进入帮派核心,更何况是电影。
    她开始行动了,进入黑屋子。看来情报的价值和取得的难度成正比,付出与获得成正比。同时剧情里的猫不乏诡异。配角绝不是闲笔。
    或许女一号真的美到使诗的作者赞叹的程度——估计并非影片中的超现实手法蒙太奇演绎的镜头——诗人忍不住又夸奖她一次。却不能算作庸俗地重复好话。因为接下来“她嗅到了危险”。可能被抓、被毁灭。美女和野兽反差大,最能吸眼球。美丽和危难交错,最使人欲罢不能,放心不下。
“拎着鞋子像拎着自己的性命在跑”的她,该是多么刺激的画面?她不迈猫步,不云淡风轻——这似乎才是她该有的。
   所有警匪片的结局不是坏人被抓,就是被击毙。正义得以伸张。那么她怎样呢?诗里不肯说。诗人在观完这部“警匪片”之后,用十四行诗句送给我们一部悬疑片。
   悬疑一,女主是什么人?她的身份属于光明还是黑暗?二,她为何进入黑屋子?黑屋子有何重大秘密?三,猫如何成为配角或道具?四,她遇到了什么危险?五,她被捕还是被打死?这五个疑问在不同的导演那里,会拍出全然不同的故事。
    其实最后一段才是诗人想说的。几乎所有现代国家机器,都已经武装到牙齿,作为个体的人,作为少数集群无不处于劣势。在警察制度下,革命斗士英勇卓绝,前仆后继。文明国度中,坏人难逃法网。好人逃不脱,因为好人恪守法律,配合程序。好人不用逃。坏人逃不脱,当然是我们常常看到的,我们愿意看到的了。其中幽奥曲折,读者各有领会。
                             (李犁  点评)


跳转到指定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sakawper
发表于: 2020-12-15 21: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诗人

诗人

主题:1278 | 回复:2398

每日好诗
|
每日诗讯
精彩直播
灯笼草

灯笼草 文/嵇江良 风来摇曳如仙子 月照玲珑似玉妃 一定是对世界充满期待 ……

点击参与往期回顾
诗人榜
丰车

诗歌主题:6482

罗志海

诗歌主题:4487

石梅

发帖数:14029

月光雪

发帖数:7211

丰车

发帖数:6482

缘圆阁主

发帖数:5264

罗志海

发帖数:4487

妙庆居士

发帖数:4164

南岛(青衣童生

发帖数:3636

田间识字翁

发帖数:3149

劳士诚

发帖数:2949

洗涤心灵的雨

发帖数:2681

关注中诗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中诗在线

© 中诗在线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11600号-1 技术支持:壹网

联系邮箱|手机版|小黑屋